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虛假陳述法律責任

虛假陳述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18 02:10:30

① 向法院提交虛假證據和虛假陳述付什麼責任

民法院可以罰款、拘留、情節嚴重的可以判刑。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虛假陳述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深圳發布訴訟參與人虛假陳述典型案例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發布了三宗近期因偽造證據被採取強制措施的典型案例,涉案6人(含法人)因涉嫌提供虛假證據被法院採取了罰款措施。

在曹某、張某訴鄧某、齊某哲、第三人深圳市某物業服務有限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兩案中,被告鄧某在法庭中作虛假陳述,先後兩次惡意串通案外人向法院提交虛假證據,妨礙案件審理,情節惡劣,應予處罰;

深圳某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其分支機構服務中心對該物業提供經紀服務的房產的實際居住情況未經核實,先後兩次開具虛假居住證明,而該居住證明系被告鄧某作出虛假陳述的關鍵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依法應予以處罰。

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依法對鄧某罰款人民幣50000元;對深圳市某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罰款人民幣50000元。

② 證券從業人員作出虛假陳述或信息誤導的,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證券法規定,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專社會中介屬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或者證券業協會、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的,責令其改正,處以3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除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外,還應當依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③ 簡述我國證券法禁止的交易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證券法》禁止的交易行為
1.內幕交易行為。內幕交易行為又稱內線交易或知情交易,是指知悉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利用內幕信息自己買賣證券,建議他人買賣證券,或者泄露內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該信息買賣證券,從中牟利或者避免損失的行為。內幕交易行為必然會損害證券市場的秩序,因此《證券法》明文規定禁止這種行為。

2.操縱市場行為。操縱市場又稱草叢行情,是指操縱人利用掌握的資金、信息等優勢,採用不正當手段,人為的製造證券行情,操縱或影響證券市場價格,以誘導證券投資者盲目進行證券買賣,從而為自己謀取利益或者轉嫁風險的行為。操縱市場行為必然會扭曲證券的供求關系,導致市場機制失靈,並會形成壟斷,妨礙競爭,同時還會誘發過渡投機,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因此《證券法》嚴格禁止這種行為。

3.製造虛假信息行為,是指證券市場主體及其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作出虛假陳述、信息誤導,或者編造並傳播虛假信息,以影響證券交易的行為。為了使證券交易能夠有序進行,《證券法》規定:「禁止國家工作人員、新聞傳播媒介從業人員和有關人員編造並傳播虛假信息;各種傳播媒介傳播證券交易信息必須真實、客觀,禁止誤導;禁止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社會中介機構及其上述人員、證券業協會、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證券交易活動中做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

4.欺詐客戶,是指在證券交易中,證券公司及其工作人員利用受託人的地位,進行損害投資者利益或者誘使投資者進行證券買賣而從中獲利的行為。欺詐客戶必然造成投資者利益的損害,最終將損害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5.其他禁止行為。在證券交易中,除了不得有上述行為外,《證券法》還規定了其他禁止從事的行為,其中有:禁止法人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買賣證券;禁止任何人挪用公款買賣證券;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控股企業不得炒作上市交易的股票等。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社會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對證券交易中發現的禁止性的交易,應當及時向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報告。

④ 證券從業人員作出虛假陳述或信息誤導的,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虛假來陳述的行為可以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源准分為多種類型,按證券發行、交易的程序和信息公開制度的階段性要求可以分為一級市場中的虛假陳述和二級市場中的虛假陳述,根據信息公開的對象不同,可以分為針對公眾的虛假陳述和針對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虛假陳述,根據行為主體的角度可以分為自然人的虛假陳述和法人的虛假陳述等等。

根據證券法規定,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社會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或者證券業協會、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的,責令其改正,處以3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除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外,還應當依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⑤ 證券從業人員作出虛假陳述或信息誤導的,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的從業人員,證券業協回會、期貨業答協會或者證券期貨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故意提供虛假信息或者偽造、變造、銷毀交易記錄,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期貨合約,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參見教材P154.
刑法修正案》

⑥ 水法中對不得拒絕或作與事實不符的虛假陳述,違者視情節追究其法律責任是如何規定

所謂情節,前提是性質分類。
因為拒接陳述和虛假陳述的結果當然不一樣,現專在分別說明屬。
拒絕陳述,至少不存在誤導和阻礙作用,所以其情節應歸屬於違反了行政法,應追究的責任就是行政處罰了。包括拘留、罰款等;
虛假陳述,這個就不一樣,程度輕的,就違反行政法規定,如上。
程度重的,可能會有如「妨礙公務罪」、「偽證罪」、「窩藏、包庇罪」等等。量刑的話就看法官了。

⑦ 證券從業人員作出虛假陳述或信息誤導的,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虛假陳述的行為可以根據不同的劃分標准分為多種類型,按證券發行、交易的專程序和信息公開制度的階段性要求屬可以分為一級市場中的虛假陳述和二級市場中的虛假陳述,根據信息公開的對象不同,可以分為針對公眾的虛假陳述和針對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虛假陳述,根據行為主體的角度可以分為自然人的虛假陳述和法人的虛假陳述等等。
根據證券法規定,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社會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或者證券業協會、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的,責令其改正,處以3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除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外,還應當依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⑧ 中的實施虛假陳述,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所謂虛假陳述,是指信息披露義務人違反證券法律規定,在證券發行或者交易過程中,對重大事件作出違背事實真相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在披露信息時發生重大遺漏、不正當披露信息的行為。
所謂信息披露義務人,按照《證券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是指以下人員:
(1)發起人、控股股東等實際控制人;
(2)發行人或者上市公司;
(3)證券承銷商;
(4)證券上市推薦人;
(5)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專業中介服務機構;
(6)上述(二)、(三)、(四)項所涉單位中負有責任的董事、監事和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以及(五)項中直接責任人;
(7)其他作出虛假陳述的機構或者自然人。
虛假陳述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在證券交易中作虛假陳述的,責任人要承擔以下責任:
1、民事賠償責任。
投資人,如股東、公司等,因信息披露義務人的虛假陳述,而遭受損失的,可以要求其賠償差額損失、傭金損失、印花稅損失及相應的利息損失。
2、行政責任。
(1)證券服務機構,如券商做虛假陳述的,責令改正,沒收業務收入,暫停或吊銷營業執照,並處罰款。對負責人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於警告、撤銷證券從業資格,並處罰款。
(2)對發行人、上市公司等信息披露義務人作虛假陳述的,責令改正,警告,並處罰款。
3、刑事責任。
按照《刑法》規定,信息披露義務人,在證券交易活動做虛假陳述的,容易涉嫌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或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一經查處屬實的,就要受到刑罰的處罰,如坐牢、罰款等。
因此,從事證券交易相關活動的人員,最好不要實事求是,不要作虛假陳述,以免被追究法律責任。倘若已經被抓被捕的,建議盡早委託刑事辯護律師協助處理,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⑨ 保險法律責任的種類部包含以下哪項

根據保險法的規定,保險法律責任包括行政法律責任、民事賠償責任和刑事責任。
一、保險行政法律責任
(一)保險行政法律責任的概念
保險行政法律責任,是指保險行為主體因違反保險法律、法規及規章,而依法由國家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或其授權的組織予以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時承擔的法律責任。
保險行政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具體而言主要有:
(1)行政處分主要有:①警告;②記過;③記大過;④降級、降職;⑤撤職;⑥開除。
(2)行政處罰主要有:①責令改正;②責令退還保險費;③沒收違法所得;④罰款;⑤限制業務范圍;⑥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⑦責令停業整頓;⑧吊銷業務(包括保險經營、代理、經紀業務等)許可證。
行政處罰的作出必須依照法定的程序,否則無效。其中對於大額罰款、吊銷業務許可證,當事人認為必要時可以申請進行聽證。
(二)行政復議
為了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者不正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保護公民、保險機構、其他法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依法形勢職權,根據《保險法》、《行政復議法》的規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01年7月5日公布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復議辦法》(簡稱《辦法》)。根據該《辦法》:
(1)具體辦理行政復議事項的機構是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政策法規部;
(2)行政復議的范圍包括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的下列行為:
①警告、通報批評、限期改正;②罰款;③沒收違法所得;④取消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⑤限制業務范圍或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⑥撤銷機構;⑦責令停業整頓;⑧暫扣或吊銷保險許可證;⑨暫扣或吊銷保險從業資格;⑩取締。
(3)法律、法規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是提起行政訴訟必經程序的,復議機關決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後超過行政復議期限不作答復的,申請人可以自受到《不予受理決定書》之日起或者行政復議期滿之日起15日內,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4)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提出行政賠償請求,行政復議機關對符合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應當給予賠償的,在決定撤消、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時,應當同時決定由被申請人依法給予賠償;
(5)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不得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
(6)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我國境內向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申請行政復議的,適用本辦法。
二、保險民事責任
保險民事責任,是指保險人、投保人、保險代理人、經紀人、公估人在投保、承保和保險中介服務的過程中違反保險法律、法規而產生的民事上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
保險民事責任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違反保險合同關系的民事責任;另一種是保險侵權民事責任。
違反保險合同關系的民事責任,是指保險人、投保人、保險代理人、經紀人、公估人在投保、承保和保險中介服務的過程中違反各種保險合同、有關保險行為的委託、服務協議等的民事法律責任。
保險侵權民事責任主要包括:擅自經營保險業務行為的民事責任、欺詐保險人的民事責任、騙取保險金的民事責任、虛假陳述行為的民事責任、越權代理的民事責任等。
在保險民事法律責任中,以違反保險合同關系的民事責任居多。但是,大多體現在具體的保險合同中。而保險侵權民事責任只在《保險法》第151條有一項原則性的規定。
三、保險刑事法律責任
(一)保險犯罪的概念
所謂保險犯罪,是指保險市場參與主體在投保、索保、承保、理賠、保險代理、保險經紀、保險公估及保險行為監管等過程中,違反《保險法》及《刑法》的規定,破壞保險市場正常管理秩序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
依照《刑法》規定,保險犯罪主要包括下列具體罪名:
(1)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刑法》一百七十四條)
(2)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刑法》一百八十四條)
(3)挪用資金罪;(《刑法》一百八十五條)
(4)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刑法》二百二十九條)
(5)中介組織人員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
(6)職務侵佔罪;(《刑法》一百八十三條、二百七十一條)
(7)保險詐騙罪;(《刑法》一百九十八條)
(8)非法經營罪;(《刑法》二百二十五條)
(9)詐騙罪;(《刑法》二百六十六條)
(10)貪污罪;(《刑法》三百八十二條)
(11)挪用公款罪;(《刑法》三百八十四條)
(12)受賄罪;(《刑法》三百八十五條)
(13)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刑法》三百九十七條)
(二)幾種典型保險犯罪的含義
1.擅自設立金融(保險)機構罪;(《刑法》一百七十四條)
是指未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擅自在中國境內設立保險公司的行為。包括未依據法定條件、程序進行申請而設立;也包括雖經申請但未獲得批准而設立兩種情形。
2.(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職務侵佔罪;(《刑法》一百八十三條、二百七十一條)
是指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故意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進行虛假理賠,騙取保險金歸自己所有,實際侵佔保險公司資金數額較大的行為。
國有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和國有保險公司委派到非國有保險公司從事公務的人員有此行為的,依照貪污罪處罰。
3.保險詐騙罪;(《刑法》一百九十八條)
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辦法,進行保險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行為。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了5種具體的詐騙行為:
(1)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
(2)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發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誇大損失的程度,騙取保險金的;
(3)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編造未曾發生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4)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5)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騙取保險金的。
該條同時規定,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提供詐騙條件的,以保險詐騙共犯論處。

⑩ 勞動仲裁開庭時被申請人的虛假陳述和法院開庭時的被告虛假陳述,有沒有法律責任區別

勞動仲裁開庭庭審筆錄可以作為法院審理時的證據提交。

熱點內容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關於加班費 發布:2024-11-15 01:14:59 瀏覽:190
模里西斯婚姻法 發布:2024-11-15 01:12:57 瀏覽:631
勞動法是否允許兼職 發布:2024-11-15 01:04:59 瀏覽:960
行政訴訟法的起訴期限 發布:2024-11-15 00:17:40 瀏覽:760
勞動法知識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4-11-15 00:12:02 瀏覽:198
勞動法關於員工偷竊的處罰 發布:2024-11-15 00:08:03 瀏覽:892
學習新民法典 發布:2024-11-14 23:23:10 瀏覽:821
公司法的結構圖 發布:2024-11-14 23:22:58 瀏覽:906
醫生不受勞動法保護么 發布:2024-11-14 23:05:45 瀏覽:123
楊新海法治在線 發布:2024-11-14 22:56:58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