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審計案例法律責任

審計案例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18 02:16:57

㈠ 導致民間審計法律責任有哪些

致民間審計法律責任是多方面的,有被審計單位方面的原因,有
審計人員方面的責任,有雙方的責任以及使用者錯誤理解注冊會計師的責任而控告注冊會計單位的責任,主要指錯誤、 舞弊、違法行為和經營失敗

㈡ 民間審計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民間審計的法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在承辦業務內過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條款,容或者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或者故意不做充分披露,出具不實報告,致使 審計報告的使用者遭受損失,依照有關法律法規

冊會計師事務所應承擔的責任。


希望高頓網校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㈢ 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需承擔哪些法律後果

有效的市場監管主要是指市場監管機構按照相關的行業標准和要求對其監管對象在從事業版務的過程中進行事前權、事中和事後的監管;嚴格的事後懲罰機制是指會計師事務所在發生重大失職或參與造假行為時,由市場監管機構或相關法律部門對其進行行政或刑事處罰,讓失職的中介機構承擔相應的行政、刑事和民事賠償責任。

㈣ 工程審計人員違法審計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審計法抄》第五十二條規定,審計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建設工程的審計人員如果存在違法行為,除需要根據《審計法》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外,涉及其他違法行為的,還需要根據相關法律進行處理。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所規定的審計法律責任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的,或者提供的資料不真實、不完整的,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由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
        
         第四十四條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或者轉移、隱 匿所持有的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審計機關認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 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違反預算的行為或者其他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下列處理措施:
        
         (一)責令限期繳納應當上繳的款項;
        
         (二)責令限期退還被侵佔的國有資產;
        
         (三)責令限期退還違法所得;
        
         (四)責令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五)其他處理措施。
        
         第四十六條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務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前條規定的處理措施,並可以依法給予處罰。
        
         第四十七條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的審計決定,被審計單位應當執行。
        
         審計機關依法責令被審計單位上繳應當上繳的款項,被審計單位拒不執行的,審計機關應當通報有關主管部門,有關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扣繳或者採取其他處理措施,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第四十八條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務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政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提請審計機關的本級人民政府裁決,本級人民政府的裁決為最終決定。
        
         第四十九條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國家規定,審計機關認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第五十條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報復陷害審計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㈥ 導致民間審計法律責任有哪些

致民間審計法律責任是多方面的,有被審計單位方面版的原因,有 審計人員方面的責任,有雙方的權責任以及使用者錯誤理解注冊會計師的責任而控告注冊會計單位的責任,主要指錯誤、 舞弊、違法行為和經營失敗。錯誤主要包括: 原始記錄和會計數據的計算,抄寫錯誤,對事實的疏忽和誤解,對 會計政策的誤用。 舞弊主要包括,偽造,變造記錄或 憑證, 侵佔資產,隱瞞或刪除 交易或事項,記錄虛假的變易或事項,蓄意使用不當的 會計政策。所謂違法行為是指賄賂,不合法政治捐助和違反特定法律及政府規定等行為,審計機構和人員方面的責任主要有違約,過失和欺詐。違法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幾方未能達到合同條款的要求。當違約過他人造成損失時, 審計人員應負違約責任。過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缺少應具有的合理的謹慎。通常將過失按程度不同分為普通過失和重大過失。欺詐又稱 審計人員 舞弊,是以欺騙或坑害他人為目的的一種故意的錯誤行為。作案具有不良動機是欺詐的重要特徵,也是欺詐與普通過失和重過失的主要區別之一

㈦ 審計責任與審計法律責任的區別

審計責任是注冊會計師對委託人和被審計單位應盡的義務,是審計職業回賴以生存和發展答的基礎。我國《獨立審計基本准則》規定:「按照獨立審計准則的要求出具審計報告,保證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是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 另根據第九條規定:「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應合理地保證會計報表使用人確定已審計會計報表的可靠程度,但不應被認為是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及經營效率、效果所做出的承諾。

所謂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因違約、過失或欺詐對審計委託人,被審計單位或其他有利益關系的第三人造成損害,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審計條例》規定的審計法律責任適用的違法處理形式,有罰款,行政處分,刑罰三種。具體的法律責任內容:

㈧ 涉及審計人員法律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

涉及審計人員法律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六章第五十二條明確規定了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審計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審計法律責任(legal liability) 廣義的審計法律責任,是指與審計有關的各種法律責任的總稱。審計責任原來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隨著國家法律環境的完備和審計業務的發展,逐漸得以法律化,即成為法律責任。 中國審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與傳統的審計責任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別。根據審計法的規定,審計法律責任是指在國家審計監督活動中發生的有關法律責任。這里所指的審計法律責任,是國家審計法律責任,不包括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法律責任;它是因實施審計監督產生的相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包括被審計單位及其有關的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和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它是以行政責任為主的法律責任,也包括刑事責任,但不包括民事責任。

國家審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一是違反審計法的法律責任;二是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的法律責任。由此可見,這兩類違法行為的主體主要是被審計單位以及直接責任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法律責任,審計機關可以直接做出處理、處罰的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審計機關可以提出予以行政處分的建議,對於構成犯罪的可以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①它是國家審計的法律責任,不包括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法律責任,是在國家審計監督過程中發生的與審計機關履行審計監督職能密切相關的法律責任;②它是因實施審計監督產生的相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相關當事人是法律責任的主體,包括被審計單位及其有關的直接責任人和國家審計人員;③它是以行政責任為主的法律責任,也包括相應的刑事責任,但不包括民事責任。

根據審計法的規定,被審計單位違反審計法的行為有四種表現形式:(1)被審計單位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2)被審計單位拒絕、阻礙審計檢查;(3)被審計單位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4)被審計單位轉移、隱匿違法取得的資產。對於(1)和(2)兩類違反審計法的行為,審計機關有權直接追究被審計單位的法律責任。《審計法》第41條明確規定:"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的,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對於(3)和(4)兩類違反審計法的行為,根據 《審計法》 第42條第1款、第43條第1款規定:"審計機關發現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的,有權予以制止。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違法取得的資產的,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有權予以制止,或者申請法院採取保全措施。雖然以上兩條規定沒有明確指出追究法律責任,但可以比照《審計法》第41條規定 辦理,審計機關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因為(3)、(4)兩種行為可以認定是拒絕、阻礙檢查的行為;同時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是對被審計單位的行政處罰,這兩種處罰是追究被審計單位法律責任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此外,還應對直接責任人追究行政責任以至刑事責任。

目前為止,中國法律未就注冊會計師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做出明確的規定,但是從相關法律法規中能夠推斷適用的是過錯原則。中國1993年頒布的 《注冊會計師法》 第42條規定:「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本法規定,給委託人、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只有注冊會計師在執業中存在違反《注冊會計師法》的規定亦即存在「過錯」的行為,才可以考慮事務所承擔民事責任問題。因此,《注冊會計師法》對會計師的專業判斷提出了「明知」和「應知」的要求。如果會計師「明知」違法而為之,或者「應知」違法而為之,都屬於第42條規定的「違反本法規定」,從而需要承擔民事責任。會計師嚴格遵循審計准則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為真實的審計報告,即使出具的審計意見與實際不符,也不影響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只有注冊會計師沒有遵循或沒有嚴格遵循獨立審計准則,未盡應有的職業謹慎或注意義務,主觀上故意或過失地出具了與實際不相符的審計報告,會計師事務所才對此承擔責任。「換言之,以是否嚴格遵循了獨立審計准則為判斷注冊會計師主觀有無過錯的標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法律責任以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為前提條件,其歸責原則應為過錯責任。」《注冊會計師法》 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第70條規定,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本法規定,故意或者過失出具不實或者不當的業務報告,給委託人、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這表明立法者已經考慮將過錯原則寫進 《注冊會計師法》 ,這樣受害人向注冊會計師索賠必須證明後者主觀上有過錯。由此可見,中國會計師審計法律責任採取過錯責任原則。本人認為,在剛導入審計法律責任制度時,應統一實行過錯責任原則,等時機成熟,再修改法律,統一實行過錯推定原則。畢竟在中國,會計職業發展時間還不長,會計師成長需要一個過程,目前還不能盲目與國際接軌。由於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特性及其利害關系人的廣泛性,注冊會計師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較為復雜,未來中國還可建立以推定過錯責任為主,過錯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為輔的歸責原則體系。

㈨ 審計法律責任

審計法復律責任有:
1、注冊會計師制對自身的審計行為及其結果負責,承擔的是審計責任;一般而言,負責審計活動的項目負責人(注冊會計師)應對其審計行為和結果負責,即審計過程應符合《獨立審計准則》的規定,並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否則,應承擔相應的審計責任(包括法律責任和職業責任);
2、在審計報告中簽名的注冊會計師應對審計活動的結果負責,並對外承擔全部或主要的審計責任;
3、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報告中加蓋公章,需以法人身份對注冊會計師審計活動的行為及其結果負直接責任;同時,在審計報告中加蓋事務所公章是主任會計師的職權行為或者授權行為,並且主任會計師承擔三級復核中的最後一級復核,因此應對事務所的全部審計活動承擔相應的審計責任;
4、主任會計師對其簽名的審計報告結論負直接責任;受聘參與審計活動的專家及助理人員應就其相應的工作承擔責任。

㈩ 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報告出錯將追究其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1. 對於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合謀,共同故意導致報告不實的場合,回其與答被審計單位構成共同侵權,會計師事務所應當與被審計單位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2. 對於注冊會計師因未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過失出具不實報告的,則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即對被審計單位、出資人的財產依法強制執行後仍不足以賠償損失的,由會計師事務所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3. 會計師事務所承擔補充責任並不會對受害者的救濟造成影響,因為只是責任順序不同而已。如果債務人自身財產足以清償債務,債權人的利益並未受到損害,會計師事務所也無需承擔民事責任。

熱點內容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關於加班費 發布:2024-11-15 01:14:59 瀏覽:190
模里西斯婚姻法 發布:2024-11-15 01:12:57 瀏覽:631
勞動法是否允許兼職 發布:2024-11-15 01:04:59 瀏覽:960
行政訴訟法的起訴期限 發布:2024-11-15 00:17:40 瀏覽:760
勞動法知識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4-11-15 00:12:02 瀏覽:198
勞動法關於員工偷竊的處罰 發布:2024-11-15 00:08:03 瀏覽:892
學習新民法典 發布:2024-11-14 23:23:10 瀏覽:821
公司法的結構圖 發布:2024-11-14 23:22:58 瀏覽:906
醫生不受勞動法保護么 發布:2024-11-14 23:05:45 瀏覽:123
楊新海法治在線 發布:2024-11-14 22:56:58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