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務員法律責任

公務員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18 03:40:59

1. 公務員法律責任有什麼基本特徵

一是明確性與精確性。法律責任必須有法律的明文規定,這是現代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法律責任是一個公開的系統,它的具體各項規則都必須以特定方式制定並公布出來,並且,為了追求更嚴密的公正性與合理性,法律一般不僅在實質性的內容上作出要求,甚至在程序上也作出特定的規范。

就法律責任而言,行政行為是否合法不是以公意為衡量標准,不是公意認為是就是,公意認為非就非,而是按照明文規定的法律規范的特定標准,由專門的司法機關來進行認定。

二是公平性與穩定性。法律的精神就是公正,法律之所以受人尊重,依靠的不是強制力,而是法律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當事人,無論是個人與組織還是組織與組織之間,也無論是國家與公民還是國家與社會組織之間,法律都是一視同仁的。

就公務員的法律責任而言,公務員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是否需要承擔法律上的責任,必須有一套嚴格的標准與參照系統,並且由專門的機關加以認定,因為要保證法律的公正性就必須堅持司法獨立。司法獨立包含兩層意思:首先,司法權由法院法官獨立行使,法院和法官的審判活動只依據憲法和法律,不受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即使這個外在壓力是大多數人的要求也不例外。其次,一個法院的審判活動不受另一個法院的干涉,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也只能在其具體審判時進行程序上的干涉,而一旦在審判結果作出後便不能隨意變更,只能依據法定上訴程序請求重新審判。

司法獨立是實現司法公正的根本保證。正是基於司法的公正精神,可以說,公務員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則也就不是民主,而是公正。當政府機關及其公務員與行政相對人發生某種法律關系時,法律要做到的就是平等公正地維護雙方的權利與利益。

法律責任的規范作用在於引導人們的正確行為。要發揮這種作用,在保持公正公平的基礎上,法律規范還必須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要想讓人們的行為按規定軌道進行,就必須讓人們對法律有穩定的預期。如果法律變動過快,朝令夕改,此時合法的行為就會成為彼時非法的行為,人們就無法明確自己行為的後果,人們的行為就會受制於盲目的、自發的力量和各種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的影響,影響法律的權威性,導致法律的無效和法治的失靈。

三是監控性與調節性。現代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與保障便是憲政體制,在憲政體制下政府不僅是法治的主體,更是法治的客體和法治的對象,政府也不再只是單純的管理者、治人者,更是被制約者。

現代憲政體制的根本目的正是為了促使國家執法者依法行使職權,使政府履行其政治責任,保障公民享有廣泛的憲法所賦予的各項權利。

憲法授予政府權力的同時,更限定了政府權力要保護而不得侵犯人民權利的邊界與范圍,規定了政府公務員行使權力的合法程序與手段。

權力一旦突破界限,勢必會侵犯公民的權利,造成公民利益的損害與萎縮。因此,政府及其公務員必須對自己違憲違法侵權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公務員雙重身份的特殊性,決定了公務員必須首先以一個普通公民身份在行為上遵紀守法,同時作為執法者必須在公務活動中知法懂法,模範守法,依法行政,即要做到執法者守法。執法者守法中前一個「法」字是指普通法,是廣泛針對社會成員或社會組織所作出的規范約束性要求,也就是立法機關制訂的各項法律。而後一個「法」字的含義不僅包含第一個法字所涵蓋的全部內容,而且對於公務員來說具有特殊的含義,主要是指專門用於調整和規范公務員行政執法活動及行為規范性的行政法及其相關文件,這些法律文件是對公務員作為特殊的政府權力行使者而提出的標准更高、要求更嚴格的公務行為的紀律規范,主要用於調節政府及其公務員在對外行使職權時與外部之間的關系。

在行政法調整的三種政府及其公務員與外部的關系中,政府及其公務員作為法律責任的承擔者只是各種行政法律關系的一方當事人,與另一方當事人共同構成相應關系的雙方。

例如:在行政管理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構成關系雙方主體;在行政法制監督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法制監督主體構成關系雙方主體;在行政救濟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救濟機關構成三方主體。

換另一個角度來看,法律責任實質上也就是調節政治責任雙方關系,協調雙方責任關系的一種基本保障,其目的從根本上來說也是為了保證政府實現其政治責任的。

2. 公務員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公務員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零一條 對有下列違反本法規定情形的,由縣級以上領導機關或者公務員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區別不同情況,分別予以責令糾正或者宣布無效;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編制限額、職數或者任職資格條件進行公務員錄用、調任、轉任、聘任和晉升的;
(二)不按規定條件進行公務員獎懲、迴避和辦理退休的;
(三)不按規定程序進行公務員錄用、調任、轉任、聘任、晉升、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以及考核、獎懲的;
(四)違反國家規定,更改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待遇標準的;
(五)在錄用、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中發生泄露試題、違反考場紀律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開、公正的;
(六)不按規定受理和處理公務員申訴、控告的;
(七)違反本法規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一百零二條 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的,原系領導成員的公務員在離職三年內,其他公務員在離職兩年內,不得到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任職,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後有違反前款規定行為的,由其原所在機關的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該人員從業期間的違法所得,責令接收單位將該人員予以清退,並根據情節輕重,對接收單位處以被處罰人員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一百零三條 機關因錯誤的具體人事處理對公務員造成名譽損害的,應當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賠償。
第一百零四條 公務員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處分。
希望幫到你!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3. 公務員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是什麼

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其中開除屬於公務員法中規定的最嚴厲的處罰措施
如果其行為觸犯其他法律 同時還要受到法律制裁

4. 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按性質和內容有哪些分類

根據責任的性質和內容,分為行政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違憲法律責任。

行政法律責任是指公務員由於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義務,損害行政法保護的個人、組織的合法權益或國家社會公益所應承擔的否定性法律後果。公務員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方式主要是行政處分,其具體形式有三類:一是精神處分,包括通報批評、警告、嚴重警告、訓誡、記過、記大過等;二是職務處分,包括停職、降職、免職、撤職、調離、強制退休、開除或解僱等;三是薪俸處分,包括減薪、停薪、罰薪、停發補貼等。

民事法律責任是指公務員因實施民事違法行為而依照民法應承擔的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明確規定,「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

刑事法律責任是公務員因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是國家根據刑事法律對其犯罪行為的否定性評價和譴責。承擔刑事法律責任的基本方式是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的種類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種類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除刑罰之外,其輔助方式還有訓誡、責令具結悔過、保安處分等不同形式。

違憲法律責任是指公務員因其行為與憲法的原則或內容相抵觸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其規范分為兩大類:一類規范明確、具體,可以直接約束有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另一類規范則具有原則性、概括性,只對國家機關、公民、法人具有間接約束力。也就是說,後一種憲法規范一般不能直接適用,需要將其精神具體化為部門法的法律規范,依據具體法律進行處理。在現實生活中,公務員的違憲法律責任與行政法律責任多是在責任競合的情況下出現的,大都可以依據部門法進行追究和懲戒。

5. 公務員法律責任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是公務員基於其身份而實施違法行為應承受的制裁性法律後果。

政府版和公務權員行政違法,是指行政主體通過積極的或消極的行為違反行政法的規定。其中,當行政主體迴避和逃避責任時,便構成消極違法;而當其在法外攬權時,便成為積極違法。

一旦其發生違法行為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以保證其依法行政。當公務員不依法履行或不能履行其職務范圍內的法定義務時,必須接受懲罰的特殊義務,這是國家法律對其違法或不當行為給予的一種否定性評價,是由自己意志支配的公務員職務行為所引起的合乎邏輯的不利法律後果或者一種負擔。

根據公務員違法行為性質的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為憲法責任、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三大類。

6. 公務員有瀆職行為的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瀆職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濫用職權回、玩忽職答守,妨害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損害公眾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客觀公正性的信賴,致使國家與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刑法規定瀆職罪是為了保護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以及公眾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客觀公正性的信賴。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節嚴重,是指向性質嚴重的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集團通風報信、提供便利的;多次向犯罪分子通風報信的,或者因向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提供便利,造成嚴重後果的等。

7. 公務員法律責任主要包括哪幾種關系

一是行政主體即公務員在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與行政相對人的法律關系,即由公務員行內使職權做出影響公民容、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而對外部行政相對人承擔法律責任。

二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與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法律關系,即公務員作為國家行政權的執法者而成為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行政監察機關等監督主體的監督對象,與監督機關發生的法律關系。

三是當行政相對人認為其權益受到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的侵犯,向行政救濟主體請求救濟,由行政救濟主體參與審查並作出決定而追究公務員應負有的相關責任的法律關系。

8. 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按原因可以分為哪幾類

根據責任引起的原因,分為行政違法責任、行政不當責任、行政侵權責任。

行政違法責任是公務員違法行政所應承擔的責任。依據行為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將行政違法劃分為實體行政違法和程序行政違法。實體行政違法是指公務員的行政行為不符合法律規范要求的實質要件,表現為行政失職、越權行使職權、濫用職權、行政行為的內容違背法律規定等。程序行政違法是指公務員的行政行為不符合法律規范要求的形式要件,表現為行政行為的作出和實施違反法律規定的步驟和時限,以及表現形式不符合法律規范等。

行政不當責任是公務員不當行政所應承擔的責任。行政不當或行政失當,是指公務員做出的自由裁量行為雖然合法但不合理。如果說行政違法的確定標準是客觀的法律規范,那麼,行政不當的確定標准則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一般來講,判斷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是否合理,應當考慮以下因素:一是行政行為的做出是否符合行政目的;二是行政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客觀規律和生活常理;三是是否考慮了正當的因素。行政不當與行政違法有著明顯的區別。前者侵犯的是行政關系的合理性,後者侵犯的是行政關系的合法性。公務員的行政行為違法,必須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而行政不當並不必然導致法律責任。也就是說,只有在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公務員才承擔因行政不當而引起的法律責任,而且一般是補救性法律責任。

行政侵權責任是公務員因其違法失職行為侵犯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造成行政相對人人身、財產或精神上的損害所應承擔的責任。其責任形式主要是損害賠償,其他責任形式還有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禮道歉、恢復名譽等。行政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公務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侵犯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行政侵權行為;行政相對人在人身、財產或精神方面受到損害的事實;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

需要指出的是,行政侵權責任雖然以違法為前提,但它不同於一般的行政違法責任。二者的最大區別在於:行政違法責任的主要構成是行為違法,至於該行為是否對行政相對人造成損害並不影響責任的成立;而行政侵權責任的主要構成是侵權,不僅要有違法行為,還要有損害結果。如果沒有損害結果的發生或者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行政侵權責任就不能成立。

9. 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按法律事實和責任人可以分為哪幾類

根據引起責任的法律事實與責任人的關系,分為直接責任、間接責任、領導責任、連帶責任。

直接責任,是指公務員對自己實施的違法或不當行為以及所造成的後果承擔責任的責任形態。其最大特點是自己對自己實施的行為承擔責任。因此,直接責任就是公務員「自己的責任」,是責任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間接責任是指公務員對他人實施的違法或不當行為以及所造成的後果承擔責任的責任形態。在這類責任中,責任人自己並沒有親自實施違法或不當行為,實施該行為的是其下級或其他行為人。按照責任自負原則,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責任。但是,由於責任人與行為人具有某種特定的關系,同時也由於責任人在主觀上具有過失。因此,在行為人承擔直接責任的同時,責任人也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

領導責任屬於間接責任的一種,是指擔任領導職務的公務員對其下級的違法或不當行為承擔責任的責任形態。《政府公務員辭職暫行規定》第三十條將領導責任分為「主要領導責任」和「重要領導責任」。主要領導責任,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對直接主管的工作不負責、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對造成的損失和影響負直接領導責任;重要領導責任,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對應管的工作或者參與決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對造成的損失和影響負次要領導責任。

連帶責任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務員就其共同行為承擔責任的責任形態。實行連帶責任,首先是整體責任的確定;其次是在共同行為人內部確定各自的責任份額;再次,對外連帶負責;最後,在共同行為人之間實行追償。

10. 公務員有哪些法律責任

公務員所從事的行政管理工作與法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

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行政法通過規定行政權力的范圍、行使方式及法律責任等內容,可以達到有效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違法或濫用的目的。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政行為的監督權,行政權力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公務員與法的關系有兩種:一是公務員是法的執行者;二是法對公務員有著特定的要求與規范。

行政機關是執行法律的機關,公務員是執行法律者,公務員的這種執法者身份暗含著他本身更要嚴格地遵守法的規范。法律對公務員更加嚴格規范與要求,其目的就在於使公務員做到更公正有效地執行法律。公務員與法律的這兩種關系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公務員職業的法律屬性決定了公務員必須承擔特定的法律責任。

對法律負責意味著公共行政組織和公務員行為都要在法律的管制范圍內進行。當然,基本的法律責任是擁護憲法和遵守與憲法相一致的相關的部門法等。

在我國,規定公共行政法律責任主要有行政法和以國家公務員制度為核心的行政法規,這些法律法規都是我國公務員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

行政合法,意味著政府和公務員的一切行政行為和行政程序都必須符合行政法的規定和要求,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行使權力,避免行政權力越位、錯位和缺位等現象。

熱點內容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
大同肖律師 發布:2025-01-11 15:25:57 瀏覽:13
兒童虛擬游戲法規 發布:2025-01-11 15:23:05 瀏覽:111
車鎖有問題廠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15:17:47 瀏覽:577
2017勞動法主動辭職 發布:2025-01-11 15:15:24 瀏覽:403
法律公司開業典禮新聞稿 發布:2025-01-11 14:24:52 瀏覽:494
中華全民共和國合同法 發布:2025-01-11 14:20:17 瀏覽:238
勞動法中關於被辭退員工工資待遇 發布:2025-01-11 13:45:31 瀏覽:550
高要司法局 發布:2025-01-11 13:44:53 瀏覽:125
最早貨幣立法 發布:2025-01-11 13:40:11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