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企業業主的法律責任

企業業主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16 19:00:21

① 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產生糾紛應當如何處理

物業管理企業與業主產生糾紛多是因為買房時買賣雙方對房屋售後各方關於物業管理的權利義務沒有界定清楚而造成的。解決物業管理企業與業主產生的糾紛,需要了解糾紛的的類型,發生的原因和法律方面的界定。

物業管理糾紛

一、物業管理糾紛的類型及其特徵

實踐中,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之間的糾紛可以分為這樣三種類型:

(一) 基於物業管理合同的糾紛

依據業主和開發商之前簽訂的或者由業主委員會於專門的物業管理企業簽訂的有關物業管理合同,雙方確立一系列權利義務。如物業管理企業承擔安全及服務義務。如果物業管理企業顛倒市場主體的位置和不履行應承擔的義務,管而不理,致使業主享受不到繳費後的服務。或者,業主因為種種原因拒繳物業管理費。這些都可能引起糾紛。而且,由於我國目前物業管理市場體制發展不成熟,主要是物業管理企業不作為導致糾紛發生,進而引發各種極端事件。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法發 [2000]26號文件即《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第一部分的規定,這類糾紛本質上屬於合同糾紛。應當按照合同法等相關法律進行處理。

(二) 物業管理企業侵犯業主權益的糾紛

第一種類型中,物業管理企業也侵犯了業主的合法權益,但因為是因為基於物業管理合同發生,而且往往是消極侵權,所以將其單列。第二種類型特指,物業管理企業的積極侵權行為引起的糾紛。例如侵佔業主財產,阻撓業主成立業主委員會,侵佔業主共有房產等等。

這類糾紛一般與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的履行沒有直接關系,屬於一般侵權糾紛,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講物業管理糾紛不加區別地規定為合同糾紛欠妥。當然,第一類和第二類往往會同時發生,出現競合的現象。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當事人由選擇權。

(三) 開發商問題引起的糾紛

業主入主後,還可能出現公攤面積不清、房屋質量不合格或不符合約定、開發商在賣房過程中的許多承諾未能按時兌現……嚴格地講,這類糾紛與物業管理企業沒有直接關系,而屬於業主與開發商的糾紛。但是因為這些問題往往是在業主入住以後出現,而且物業管理企業對物業的維護管理負有責任。故將此類糾紛也納入物業管理糾紛中來一並研究。

二、糾紛發生的原因

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的糾紛可能因各種具體原因而發生,但從根本上說,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

(一)我國現有的物業管理模式弊端是重要原因

物業管理是業主對物業進行自治管理的活動,是一項產權人對財產特別是共有財產進行處置的活動。業主作為產權人當然地享有物業的管理權,業主有權決定是否聘請、聘請哪家物業管理企業;而從另一方面而言,隨著住房制度等的改革,物業管理的社會化、專業化成為一種趨勢,但即使如此,從物業管理企業角度看,物業管理也是一種服務,是接受委託、按照業主的要求提供服務的一種活動。但實際上,一方面,幾乎所有的相關法規規章均規定業主需要聘請物業管理企業進行物業管理,而且大都用很長的章節來規定物業管理企業的權利義務,甚至連業主委員會的成立都需要物業管理企業參與。另一方面,物業管理企業不能正確把握自己的「定位」,經常人為造成主僕顛倒和概念混淆,把所管理的小區當作自己的「獨立王國」,侵害業主權益。

(二) 我國現有物業管理模式固然是導致糾紛產生的重要原因,但因為物業管理模式的形成與國家相關法制的健全有莫大的關系,所以進一步,應當看到我國物業管理方面的法制不健全是糾紛多發又難處理的主要原因。

2003年6月8日,《物業管理條例》經國務院第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正式對外公布,並於9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第一部物業管理的專門法規,此前僅有建設部1994年的33號令,以及一些地方性法規對物業管理進行規范,1995年的《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未涉及物業管理的規范。

物業管理在我國是一個新興行業,由於法律規范未能對物業管理中各方包括物業管理企業、業主以及政府部門的法律關系做出明確規定,物業管理企業和一般業主對於物業管理的認識存在很大的錯位。物業管理企業往往有越位之舉,或直接侵犯業主權利,或者違反了法律,例如物業管理企業強制拆除小區內違章建築等;業主一方也經常因為政府方面或者其他業主侵犯自己權利而遷怒於物業管理企業,比如,鄰居之間因相鄰關系發生糾紛,不適當地以物業管理企業為被告起訴等等。

綜上所述,物業管理糾紛的多發根本的原因在於人們對於物業管理認識不足,各方當事人法律地位不明確,而這些又是現有的物業管理模式以及相關法律規范不健全尤其是對物業管理中各方權利義務關系規定不明確導致的。

三、物業管理法律關系分析

研究物業管理法律關系,有利於通過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加強司法,採用促進自覺守法綜合措施,來針對性地解決中國現實改革和發展中所產生的物業管理關系各類主體間居處境位所含利益、權利和義務的不平等、不公平、不協調的矛盾問題,有效化解有關當事人間的利益沖突,從而對建立穩定和諧的物業管理法律秩序起到積極影響效應。

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基本主體包括業主(物業所有人)及其自治管理組織、物業管理企業和對物業管理活動進行監督指導的行政機關。

(一)物業管理企業與業主的關系:

物業管理企業是在工商部門領取營業執照,受業主委員會(或管理委員會)的聘請委託,依照有關物業管理的法規和物業管理合同,實施管理服務的企業。

而業主委員會則是在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指導下,由住宅小區內房地產產權人和使用人選舉產生的代表組成,代表和維護住宅小區內房地產產權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權益。

可見,物業管理企業與業主之間是一種委託合同關系或者服務提供商與消費者的關系,而且這種關系的發生以業主委員會對物業管理企業的選聘為前提。

這二者的關系具體表現就是各自根據法律法規規定以及物業管理合同的約定而產生的權利義務。 2003年頒布的《物業管理條例)對二者的權利義務內容有詳細規定。

一言蔽之,業主是小區的主人,對物業的管理權首先屬於業主(以業主委員會為代表),物業管理企業是業主聘請的保姆,保姆要做的就是按照合同的約定和法律規定為業主提供管理服務,收取業主的管理費用,未經業主同意委託的事項,物業管理企業不能去隨便插手。

(二)物業管理企業的管理與政府管理的關系:

一方面,物業管理企業在房地產行政部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以及住宅小區所在地政府的監督指導下,對小區同意實施專業化管理,推行社會化、專業化的管理模式,這也是我國住房制度改革,房地產市場化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物業管理企業的管理不能取代政府的管理,住宅小區不是那個物業管理企業的「獨立王國」。小區需要政府的管理。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3-05-10,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② 個人獨資企業需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對於企業債務的承擔,雖然個人獨資企業和一人公司比較相似,但是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對企業債務承擔起責任來和公司出資人相比卻差別很大。公司以企業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公司出資人僅以出資額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而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卻對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無限責任是指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投資人以個人的其他財產清償,直至全部清償.
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的個人獨資企業,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投資人以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個人獨資企業不是法人,它的民事權利義務由投資人享有和承擔。在投資人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方式上,有學者認為: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主體的單一性和業主對企業控制的單獨性,決定了法律將獨資企業人格與業主人格視為一體.其無限責任可由投資人直接承擔。但是個人獨資企業和業主畢竟不能等同,作為投資人,其投入到獨資企業的財產是有定數的,既可以是業主的全部財產也可以是業主的部分財產,個人獨資企業的收益也不一定是業主的全部收益。
業主人格和獨資企業人格只能是視為一體,而不能在二者之間畫等號。對於獨資企業來說,其財產相對固定與業主個人財產有所區別。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31條規定:個人獨資企業不足清償債務的,投資人應當以其個人其他財產予以清償。因此,當個人獨資企業對企業債務承擔責任時,要以企業全部財產予以清償,不足清償時,才由投資人其他財產清償。可見對於個人獨資企業債務我國立法在堅持投資人承擔無限責任的同時,卻改變了要求其承擔連帶責任的作法,採取了補充主義,這意味者只有當個人獨資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時,才以個人的其他財產清償.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承擔無限責任的方式,是通過個人獨資企業來傳遞,在窮盡個人獨資企業財產後,不足部分才以投資人的其他財產清償。而不是把這種責任直接疊加到投資人身上,由投資人的任意財產承擔責任。
個人獨資企業分支機構的債務承擔問題,個人獨資企業法第14條有明確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可以設立分支機構,其分支機構的民事責任由個人獨資企業承擔.
家庭出資經營個人獨資企業的,要以家庭共有財產承擔清償債務的無限責任.司法實踐中認定家庭共同經營是有嚴格限制的,個人獨資企業法第18條規定:投資人在申請企業設立登記時,明確其以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出資的,應當依法以家庭共有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它要求必須有明確證據證明是以家庭共同財產出資經營才可以。也就是說只有在申請設立企業登記申請書或有關證明文件中註明,而不是其後實際意義上的家庭共同經營.否則,不能以家庭共有財產清償個人獨資企業債務.
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無限責任,還體現在企業的解散和清算中,該法第28條規定:個人獨資企業解散後,原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存續期間債務仍應承擔償還責任.但債權人5年內未向債務人提出清償請求的,該責任消滅.
綜上所述,在民事訴訟中個人獨資企業具有民事訴訟主體資格,其無論作為原告或是被告均可單獨作為訴訟主體,無需追加投資人共同訴訟.先由個人獨資企業以企業財產對其債務承擔清償責任.不足清償部分,《執行規定》第七十六條對此進行了明確:被執行人為無法人資格的私營獨資企業,無能力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執行該獨資企業業主的其他財產。由執行部門依法啟動救濟程序,裁定變更執行主體,用投資人的其他財產清償獨資企業債務.由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承擔無限責任。

③ 法律規定小區物業需要履行哪些責任與義務

《物業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了物業管理服務的內容,有如下相關規定:

《物業管理條例》第四章物業管理服務第三十二條從事物業管理活動的企業應當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國家對從事物業管理活動的企業實行資質管理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三十三條從事物業管理的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第三十四條一個物業管理區域由一個物業服務企業實施物業管理。

第三十五條業主委員會應當與業主大會選聘的物業服務企業訂立書面的物業服務合同。物業服務合同應當對物業管理事項、服務質量、服務費用、雙方的權利義務、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與使用、物業管理用房、合同期限、違約責任等內容進行約定。

第三十六條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物業服務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物業服務企業承接物業時,應當與業主委員會辦理物業驗收手續。業主委員會應當向物業服務企業移交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資料。

第三十八條物業管理用房的所有權依法屬於業主。未經業主大會同意,物業服務企業不得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用途。

(3)企業業主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房屋管理的六種模式

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狀況,我國住宅小區(樓宇)的管理模式大體有以下六種:

(1)以區、街道辦事處以及居委會為主成立的物業管理公司開展物業管理工作;

(2)以房地產管理部門轉製成立的物業管理公司開展物業管理工作;

(3)房地產開發公司組建的物業管理公司開展物業管理工作;

(4)單位直管公房管理模式;

(5)完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來的物業管理公司開展物業管理工作;

(6)由街道居委會、社區服務站以及物業管理公司以合三為一的一種管理模式開展物業管理。

房地產開發公司組建的物業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

這種模式在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容易推廣。它發揮了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經營所長,從開發、建設到管理是一條龍,管理與經營活動結合起來,可以為住戶提供全方位服務,不僅包括市政、環衛、治安、供水、供電等公共服務。

還可以為住戶提供特殊需要服務,由於這類公司依附於開發商,物業管理公司經營得好與壞、盈與虧都由開發商負責,造成物業管理公司自身獨立性差,自主意識差,市場競爭意識弱。從近期看,這種依附還是可以的,但從長遠來看,物業管理公司總有一天要「斷奶」。

因此這類物業管理公司應盡快增強自主意識、獨立意識和市場競爭意識,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

此外,這種模式應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相結合,加強政府的監督、指導,維護居民正當的合法權益,並注重處理好與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的關系,充分發揮基層政權組織的作用。



④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相關規定

(一)建設單位違反招投標規定的行政責任
第五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住宅物業的建設單位未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聘物業管理企業或者未經批准,擅自採用協議方式選聘物業管理企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為了保護業主的合法權益,避免在業主、業主大會聘用新的物業管理企業之前,在物業前期服務過程中,建設單位和物業管理企業相互勾結,侵害業主合法權益的情況發生,針對目前建設單位私自選聘物業管理企業,導致所選聘的物業管理企業素質差,造成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之間糾紛不斷的現狀,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國家提倡建設單位按照房地產開發與物業管理相分離的原則,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聘具有相應資質的物業管理企業。住宅物業的建設單位,應當通過招投標方式選聘具有相應資質的物業管理企業;投標人少於3個或住宅規模較小的,經物業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採用協議方式選聘具有相應資質的物業管理企業。本條就是從法律責任的角度確保了第二十四條的落實。出現這類違法行為以後,行政機關首先是責令限期改正,要求建設單位採用正確的方式選聘物業管理企業,並給予警告。行政機關還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權,視違法情節或後果決定是否給予罰款。
(二)建設單位擅自處分的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建設單位擅自處分屬於業主的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給業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本條規定了建設單位擅自處分的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轉讓業主依法享有的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首先是一種嚴重的民事侵權行為,因此違法行為人必須對權利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其次,在物業管理領域,由於涉及物業管理區域內眾多業主,建設單位擅自處分業主擁有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已經侵犯了公共利益,構成了對行政管理秩序的破壞,所以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人承擔罰款的行政責任。
要明確的是,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並不互相排斥,行政責任是對國家承擔的責任,帶有懲罰性質;而賠償的民事責任是對受侵害業主的責任,不具懲罰性,一般只有補償性,目的是使業主的利益恢復到侵害未發生之前的狀態。所以,行政責任的承擔不影響民事責任,反之亦然。但是在侵權人財產不足以既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又接受行政處罰時,應當優先保證民事賠償責任的實現。
(三)拒不移交資料的行政責任
第五十九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不移交有關資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移交有關資料的,對建設單位、物業管理企業予以通報,處l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本條規定了拒不移交資料的行政責任。物業資料和相關的物業應當是一體的,其所有權應當屬於全體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在建設單位、物業管理企業、業主之間由於物業管理問題發生糾紛,更換物業管理主體時,常常出現掌握資料的一方拒不將資料移交給另一方的情況。由於這些資料是開展物業管理,對物業進行維修養護所必需的基礎資料,如果掌握資料的一方拒不移交,將會給對方的工作造成許多障礙,是對行政管理秩序的破壞。所以,條例特別規定了拒不移交的行政責任。
(四)無資格從事物業管理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以及騙取管理資格的法律後果
第六十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取得資質證書從事物業管理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給業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以欺騙手段取得資質證書的,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處罰,並由頒發資質證書的部門吊銷資質證書。
本條規定了無資格從事物業管理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以及騙取管理資格的法律後果。由於物業管理直接關繫到廣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為了確保物業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為了能夠給業主提供優質的管理服務,我國對物業管理企業實施資質管理制度,未經主管部門進行資質評定並取得資質證書而從事物業管理業務的,是一種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行政處罰。另一方面,不具備資質證書的企業和業主簽訂的物業服務協議是無效協議,如果該企業的違法行為給業主造成了損失,違法企業必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在侵權人財產不足以既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又接受行政處罰時,應當優先保證民事賠償責任的實現。
(五)物業管理企業聘用無從業資格的人員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物業管理企業聘用未取得物業管理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從事物業管理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給業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本條規定了物業管理企業聘用無從業資格的人員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物業管理人員的素質決定了物業管理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為了保障物業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依法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條例不僅規定了物業管理企業的資質要求,而且規定了物業管理企業從業人員的資格要求,要求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但是如果物業管理企業對此要求置之不理,對未取得物業管理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仍然加以聘用的話,關於從業人員友格的要求就會成為虛置,就無法從根源上杜絕無資格人員從業的違法現象。所以,為了預防不符合條件的從業人員進入物業管理的人力資源市場,本條專門規定了違法聘用無資格從業人員的法律責任。
(六)物業管理企業違反委託管理限制之法律責任
第六十二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物業管理企業將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全部物業管理一並委託給他人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委託合同價款30%以上50》6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頒發資質證書的部門吊銷資質證書。委託所得收益,用於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剩餘部分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給業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本條是關於物業管理企業違反委託管理限制之法律責任。業主大會選聘物業管理企業,物業管理企業只有在符合一定資質條件的情況下,才能承接物業管理項目,業主正是基於對物業管理企業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的認可才選聘相應的物業管理企業,被選聘的企業除部分專項服務業務可委託給專業性服務企業外,應當親自完成其他有關的物業服務。物業管理企業將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全部物業管理一並委託給他人,也可能造成對物業管理資質管理制度的規避,使得資質管理制度形同虛設。因此,行政機關將對此行為進行行政處罰。另外,物業管理企業將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全部物業管理一並委託給他人也是違反其與全體業主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的行為,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給業主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七)挪用專項維修資金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挪用專項維修資金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追回挪用的專項維修資金,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挪用數額2倍以下的罰款;物業管理企業挪用專項維修資金,情節嚴重的,並由頒發資質證書的部門吊銷資質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本條是關於挪用專項維修資金的法律責任。房屋的專項維修資金只能用於特定的用途,即房屋的維護和保養。挪用專項維修資金的行為,首先,它違反了條例第三十五條物業服務合同中關於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與使用之規定,行為當事人,無論是法人還是自然人,均應承擔違約責任;其次,它也違反了條例第五十四條第二款關於「專項維修資金屬業主所有,專項用於物業保修期滿後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更新和改造。不得挪作他用」的規定。挪用專項維修資金的行為不僅違反了本條例的規定,也違反了物業服務合同的規定,因此是應受到處罰的行為。挪用專項維修資金的行為,還可能涉及刑事法律責任。這里有可能涉及的罪名是挪用資金罪或挪用公款罪。
(八)建設單位(開發商)不配置物業管理用房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建設單位在物業管理區域內不按照規定配置必要的物業管理用房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本條主要是關於違反本條例第三十條「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在物業管理區域內配置必要的物業管理用房」規定的行政法律責任。物業管理用房是物業管理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條件,建設單位在開發建設的時候應當為物業管理工作考慮,預留必要的物業管理用房。不按照規定配置必要的物業管理用房,影響到物業管理工作的開展,損害物業管理區域內全體業主的合法權益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
(九)物業管理企業擅自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用途之法律責任
第六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經業主大會同意,物業管理企業擅自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用途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收益的,所得收益用於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與養護,剩餘部分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
本條規定了物業管理企業擅自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用途之法律責任。物業管理用房是歸業主所有,提供給物業管理企業專門用於物業管理使用的,擅自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性質,侵犯了業主的財產權利,同時也勢必會影響到物業管理的質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另外由於擅自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用途的行為在本質上是侵犯了業主的財產權,本條對違法所得收益的處理的方式,實際上是規定了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也就是說行政機關應當將查獲的非法收益交還給業主,優先用於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剩餘的部分,由業主大會決定其使用。通過規定民事責任承擔的方式,來實現政府對社會事物的管理,這是條例的一個特色。
(十)業主、物業管理企業擅自作為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六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按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處以罰款;所得收益,用於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剩餘部分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1)擅自改變物業管理區域內按照規劃建設的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用途的;(2)擅自佔用、挖掘物業管理區域內道路、場地,損害業主共同利益的;(3)擅自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經營的。個人有前款規定行為之一的,處1000元以上l萬元以下的罰款;單位有前款規定行為之一的,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本條是關於業主、物業管理企業擅自作為行為的法律責任。本條中違法行為的主體可能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業主,也可能是物業管理企業,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侵害了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共同利益,因此其違法行為不僅侵犯了行政管理制度,應當承擔行政責任,而且在本質上侵犯了全體業主的合法權利,所以,如果因為違法行為而獲得利益,這部分收益實際上是來源於業主的權利,應當用於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剩餘的部分,由業主大會決定其使用,而不是採用國家沒收的方式。本條同樣體現了通過規定民事責任承擔的方式,來達到行政管理的目的的精神,同樣是對於民事違法行為,採用了行政處罰和民事責任並舉、民事責任優先的處理方式。
(十一)業主逾期不交納物業服務費用的民事法律責任
第六十七條違反物業服務合同約定,業主逾期不交納物業服務費用的,業主委員會應當督促其限期交納;逾期仍不交納的,物業管理企業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本條規定了業主逾期不交納物業服務費用的民事法律責任。由於業主在物業管理法律關系中處於核心地位,一切物業管理活動都是圍繞著業主及其利益。另一方面,業主也在物業管理中承擔著大量的義務,違反這些義務必然承擔法律責任。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之間是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物業管理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一定標準的服務,業主按時交納物業服務費。業主不交納物業服務費構成了違反物業服務合同約定或者業主公約規定的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十二)業主以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的名義從事違法活動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八條業主以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的名義,從事違反法律、法規的活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本條是關於業主以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的名義從事違法活動的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業主大會應當代表和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全體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的合法權益。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應當依法履行職責,不得作出與物業管理無關的決定,不得從事與物業管理無關的活動。實踐中存在著一些業主利用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的名義,從事與物業管理無關的活動,如聚眾鬧事、斗毆,從事封建迷信活動,甚至可能走向有組織的犯罪等。雖然這些活動以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的名義作出,但是沒有得到授權,也與物業管理無關,其法律後果,應當由利用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從事違法活動的業主承擔。這些違法行為如果構成犯罪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如果違法情節較為嚴重,但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十三)物業管理主管部門工作工員收受他人財物或其他好處的刑事和行政法律責任
第六十九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其他好處,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本條是關於物業管理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收受他人財物或其他好處的刑事和行政法律責任。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中的違法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作為的違法,是指行政機關在物業管理活動中的管理行為違反法律規范或者行政行為違反了為其設定的不為某種行為的義務,作為的違法通常表現為一定的積極的違法行為。不作為的違法,是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律規范或者行政行為違反了為其設定的為某種行為的義務,不作為的違法通常表現為一種消極的狀態。無論是作為的違法,還是不作為的違法,都違反了法定的義務,都對管理相對人、國家管理秩序造成損害,都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⑤ 市場業主的責任和義務有哪些

工程監理責任的界定是長久以來困擾監理行業的突出問題,尤其當發生工程質量事故和其他需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事故時,監理企業或者監理人員常常處於一種茫然無措或惶恐不安的被動狀態,用聽天由命來比喻其此時的處境再恰當不過。本文試圖通過工程監理責任邊界的研究,以明確監理企業或監理人員的事故責任。一、工程監理責任范圍工程監理責任的范圍主要應涵蓋兩個方面:其一必須是涉及工程本身,現場管理有別於工程管理,前者為承包商責任范圍,後者為監理責任區間,凡與工程本身無關的責任事故,若追究監理企業或者監理人員的責任是沒有依據的。比如臨時建築、臨時用電、搭設腳手架、各種建築材料的裝卸、現場運輸設備運行等,因並不構成工程本身,因而即使發生責任事故,也不應追究監理企業或者監理人員的責任。其二,必須涉及工程質量,因為業主是工程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工程監理企業作為社會中介服務組織,其權力、責任和義務是受業主委託而派生的,任何監理企業不可能超出業主委託職責之外而產生新的權力和義務。所以,監理企業不僅要對工程質量事故承擔相應責任,而且還必須對因工程質量事故引發的包括安全事故在內的其他事故承擔責任。二、工程監理責任依據監理企業責任依據主要來源於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委託監理合同約定。《建築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工程監理單位應當依據法律、行政法規以及有關技術標准、設計文件和建築工程承包合同,對承包單位在施工質量、建設工期和建設資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設單位實施監督。」該法明確規定了監理企業對工程實行投資、工期和質量三控制。《合同法》第二百七十六條規定:「建設工程實行監理的,發包人應當與監理人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委託監理合同。發包人與監理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法律責任,應當依照本法委託合同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第三百九十七條規定:「委託人可以特別委託受託人處理一項或者數項事務,也可以概括委託受託人處理一切事務。」 上述兩條規定了工程監理的基本依據和揭示了「約定大於法」的市場經濟的基本理念。《招標投標法》第三條中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下列工程項目包括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重要設備、材料等的采購,必須進行招標:(一)大型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項目;(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國有投資或者國家融資的項目;(三)使用國際組織或者外國政府貸款、援助資金的項目。「 該法規定了工程強制監理招標的范圍。與該法配套的《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第四十六條規定:「中標人的投標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一)能夠最大限度滿足招標文件中規定的各項綜合評價標准;(二)能夠最大限度滿足招標文件的實質性要求,並且經評審的投標價格最低,但是投標價格低於成本的除外。「該條明確規定了合理低價中標。《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違反國家規定,降低工程質量標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投,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該條規定不僅明確了監理企業應當對工程質量事故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時也規定了監理企業應當對工程安全事故承擔相應責任。其次,監理責任的來源主要應通過監理委託合同來體現,目前可以參考的有《建設工程委託監理合同(示範文本)》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範文本)》,因為業主的所有責任均有可能委託監理企業履行。我們認為監理企業應認真研究和分析現行法律法規和《建設工程監理規范》中涉及監理責任的相關規定,在委託監理合同盡量補充可能涉及監理責任方面的內容並予以明確約定,監理企業應依據監理合同嚴格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監理委託合同將是監理企業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或者免受侵害以及界定監理事故責任的最基本的依據。三、工程監理責任認定工程監理企業應當依據與建設單位簽定的委託監理合同嚴格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由於工程監理企業或監理人員的不作為、失職或者瀆職行為造成工程質量事故或其他責任事故的,應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一)不作為行為 1.未按照法律法規和委託監理合同履行監理職責的義務,造成不良後果的; 2.監理人員在現場發現施工企業有違章指揮、違章作業行為,不予制止、不責令立即整改的; 3.發現工程存在安全隱患,總監理工程師未發布暫停施工指令的; 4.工程監理企業未審查施工企業安全措施並督促施工企業建立健全安全組織保障體系和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未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的; 5.違反監理合同約定的其他不作為行為。(二)失職或者瀆職行為: 1.監理人員違章指揮或者發布錯誤指令; 2.將不合格建設工程、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按照合格簽字,造成工程質量事故的; 3.與建設單位或者施工企業串通、弄虛作假、降低工程質量的; 4.對應檢查的項目未檢查,或者對應旁站監理的關鍵部位、關鍵工序未實行旁站監理的; 5.轉讓監理業務的,造成質量事故或者其他責任事故的; 6.違反監理合同約定的其他失職或者瀆職行為。因缺乏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依據,一些監理責任的界定十分困難,因此建立工程監理責任事故鑒定委員會是非常必要的,但其組織形式、運作方式、管理體制及與現行法律制度的銜接還有街進一步深入研究。

⑥ 物業服務企業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界限

首先由約定的一約定,無預定的請參照下面的物權法解釋第一條 建設單位依法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的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以及業主委員會與業主大會依法選聘的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對業主具有約束力。業主以其並非合同當事人為由提出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請求確認合同或者合同相關條款無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物業服務企業將物業服務區域內的全部物業服務業務一並委託他人而簽訂的委託合同;
(二)物業服務合同中免除物業服務企業責任、加重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責任、排除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主要權利的條款。
前款所稱物業服務合同包括前期物業服務合同。
第三條 物業服務企業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或者法律、法規規定以及相關行業規范確定的維修、養護、管理和維護義務,業主請求物業服務企業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公開作出的服務承諾及制定的服務細則,應當認定為物業服務合同的組成部分。
第四條 業主違反物業服務合同或者法律、法規、管理規約,實施妨害物業服務與管理的行為,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承擔恢復原狀、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五條 物業服務企業違反物業服務合同約定或者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定,擅自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准或者重復收費,業主以違規收費為由提出抗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業主請求物業服務企業退還其已收取的違規費用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六條 經書面催交,業主無正當理由拒絕交納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內仍未交納物業費,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支付物業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已經按照合同約定以及相關規定提供服務,業主僅以未享受或者無需接受相關物業服務為抗辯理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七條 業主與物業的承租人、借用人或者其他物業使用人約定由物業使用人交納物業費,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八條 業主大會按照物權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程序作出解聘物業服務企業的決定後,業主委員會請求解除物業服務合同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向業主委員會提出物業費主張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拖欠物業費的業主另行主張權利。
第九條 物業服務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業主請求物業服務企業退還已經預收,但尚未提供物業服務期間的物業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支付拖欠的物業費的,按照本解釋第六條規定處理。
第十條 物業服務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業主委員會請求物業服務企業退出物業服務區域、移交物業服務用房和相關設施,以及物業服務所必需的相關資料和由其代管的專項維修資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拒絕退出、移交,並以存在事實上的物業服務關系為由,請求業主支付物業服務合同權利義務終止後的物業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一條 本解釋涉及物業服務企業的規定,適用於物權法第七十六條、第八十一條、第八十二條所稱其他管理人。
第十二條 因物業的承租人、借用人或者其他物業使用人實施違反物業服務合同,以及法律、法規或者管理規約的行為引起的物業服務糾紛,人民法院應當參照本解釋關於業主的規定處理。
第十三條 本解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⑦ 業主要履行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與房子相關的每一個角色都具有雙面性,不僅僅是享受權利,同時具備義務。業主作為個體通常會擔心房產開發商責任不到位,但其實業主也有需要履行的法律責任。那麼,業主要履行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業主的法律權利

業主的主導地位主要是通過業主享有的權利來體現的,業主的權利包含專有部分的所有權,共有權和共同管理權,下面就從這三個方面介紹業主所擁有的權利。

1.專有部分的所有權

業主對於建築物內專有部分的住宅、經營性房屋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2.共有權

業主的共有權包括區分所有建築物共有部分的共有權以及建築區劃內配套建設的公共場所、場地、設施的共有權;共有道路、車位的共有權;建築物區劃內配套建設的車位、車庫的法定用役權。這種共有權包括使用權、收益分配權、危險和妨害的排除請求權。

2.共同管理的法律責任

(一)遵守業主公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

(二)遵守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的維護等方面的規章制度;

(三)執行業主大會的決定和業主大會授權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

(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交納專項維修資金;

(五)按時交納物業服務費用;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1-2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⑧ 小企業業主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 商業銀行應根據本行發展戰略和小企業業務特點,細分市場,研究各類目標客專戶群的屬經營規律和風險特徵,明確客戶的基本准入條件。
二客戶經理應根據授信種類收集客戶基本信息,包括客戶身份證明、授信主體資格、財務信息等,具體參見《附錄》中的「客戶基本信息提示」。
三客戶經理應關注並收集客戶的非財務信息,包括業主或主要股東個人信息及家庭資信情況、企業經營管理、技術、行業狀況及市場前景等,具體參見《附錄》中的「非財務信息提示」。
四客戶經理應對客戶提供的資料以及所收集信息的合法性、真實性進行核實,核實的過程和結果應予以記載。核實應以實地調查為主。信息收集與核實可同時進行。
五客戶經理應根據調查核實的信息,編制有關小企業或其業主或主要股東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作為分析客戶財務狀況和償還能力的主要依據。
六客戶經理應根據核實、分析結果,出具書面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應對客戶借款事由、還款能力、現金流量、業主或主要股東個人信用情況進行分析,並對授信品種、金額、用途、利率、服務收費、期限、償還方式、擔保條件等提出建議。

⑨ 物業公司告知業主施工人員電話出現工傷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

你既不是僱主,也不是用工主體,不用承擔責任

⑩ 法人企業中企業與企業業主的區別

我國的法人企業,相當於經濟法中的擬人經濟組織,對法人企業有專門的法回律調整規范,如各答種經濟法律法規,法人企業的主要職責是以盈利為目的,並為此而展開各種經濟活動,當這些經濟活動違反了經濟法律法規時,就要承擔經濟法律後果如罰款、撤銷許可證、勒令停業等。
而企業業主一般是指企業股東(主要指實際經營管理者),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當股東以法人企業名義進行各種經濟活動時而產生不良法律後果時,有兩種情況:不良法律後果產生不存在股東(指經營者)主觀故意或未產生其他民事刑事法律後果,則法律後果有法人企業承擔;如果不良法律後果產生存在股東(指經營者)主觀故意或導致了產生其他民事刑事法律後果,則法律後果在主要由法人企業承擔後,還要追究企業業主(主要指實際經營者)的責任,但二者適用的法律是不一樣的。

熱點內容
羅雲法院院長 發布:2024-09-20 04:50:17 瀏覽:660
人民法院委託鑒定 發布:2024-09-20 04:30:59 瀏覽:678
如何完善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發布:2024-09-20 03:29:33 瀏覽:640
關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發布:2024-09-20 02:45:46 瀏覽:300
立法的價值取向 發布:2024-09-20 02:45:36 瀏覽:22
2019成考專升本民法 發布:2024-09-20 02:39:54 瀏覽:908
勞動法簽了無固定期限合同書 發布:2024-09-20 02:09:46 瀏覽:172
行政法規的三種命名方式 發布:2024-09-20 00:30:30 瀏覽:521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