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造法
Ⅰ 什麼是法官造法
法不是人造出來的
而是立法機構在長期的生活生產經驗中總結出來的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Ⅱ 法官造法與判例是否與中國國情符合
中國不屬於抄判例法國家,中國襲的法官沒有權力進行「造法」。
在現今的中國法律體系,除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所頒布的法律之外,具有法律層面上的約束力的還有國務院等各部門頒布的各行政法規。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出台的法律解釋也具有法律效力。
所以,在當今中國法制有待健全,法制隊伍整體業務能力有待提高的情況下,法官造法與判例是根本不符合中國的國情的。
Ⅲ 實行判例法的「法官造法」是什麼意思請舉例說明
法官造法在英美法是一個重要的法律制度.判例法中有一個基本的規則就是「遵循先例」。內法官在審理容案件時,要從以前類似案件的判決中推論出適用於當前案件的一般原則,並據此判決案件。亦即通常所說的「法官造法」。英美法系法官擁有部分立法權。由於英美法系是判例法國家,要求同樣的案件同樣對待。法官通過判決形成判例,便對以後的案件產生拘束力,直到出現新的判例或者制定了成文法。
Ⅳ 法官偽造法律文書犯什麼罪
法官偽造法律文書,涉嫌偽造、變造國家機關的公文罪。
按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內定:偽造、容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Ⅳ 你認為,在現行的國情下是否有必要賦予中國法官「造法」的權力
個人覺得吃,有必要賦予中國法官造法」的權力。
Ⅵ 美國大法官造法
意思是他們的判例法。在美國一個法官在判案時如果沒有前例可循,那麼他可以依版據現行法律權做出判決,他所做出的判決就有可能被後來者作為判例援用,(就像大陸法系中援用法條一樣)。或者,當該法官認為從前的判例不能適用於現今的情形(不能彰顯公平)時,他可以推翻以前的判例,做出與之相悖的判決,從而可能成為新的判例。最牛的是,當美國的法官認為某條法律不符合憲法精神時可以直接宣布該法律違憲從而無效(在中國頂多是不予適用)。所以說,美國的法官擁有很大程度的自由裁量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立法。
Ⅶ 三權分立與法官造法
我們說英美法系的「法官造法」並不等同於「立法」,而僅屬於「法律解釋」。
不是指制內定法律,而是根據由立容法機關創制的法律,在具體案件中進行解釋適用。所得判例對日後相似案件有約束力。故稱「造法」,而非「立法」。
Ⅷ 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法官不應具有造法的權力,為什麼司法解釋卻有法律效力呢
司法造法是各國司法實務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是成文法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之間張力作用的結果。一定條件下的造法職能的存在,也是我國司法裁判的必然要求,但這並不意味著司法機關就可以不斷地擴張其造法職能,侵入立法領域。司法權的性質決定了其基本的職責是裁判案件、解決法律糾紛,造法不過是特殊情況下的一種權宜之計而已。
司法解釋「立法化」的成因
第一,長期以來法制的不健全與立法的粗陋、缺乏預見性,是導致司法解釋泛立法化的客觀基礎。共和國的法制建設幾乎是從零開始的。1949年2月,中共中央發布了《廢除國民黨的六法全書與確立解放區的司法原則的指示》,要求以蔑視和批判的精神廢除國民黨的「六法全書」,1949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17條也明確要求:「廢除國民黨反動政府一切壓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護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但是,舊法已去,新法卻未隨之而立。除建國初期有限的立法外,此後的20餘年裡基本上未進行任何有效的立法。然而實際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法律糾紛卻並不因此而不發生或自然而然地得到解決,為了因應審判工作之需要,最高人民法院不得不通過發布一些具有規范性文件性質的司法解釋來填補立法上的欠缺與不足。盡管這些文件嚴格地說可能不屬於司法解釋的范疇,而是屬於「政策性」解釋——以司法機關文件的形式表述的國家的民事、刑事政策。經年之下,逐步形成了以司法解釋替代立法機關代行立法權的習慣性做法。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這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1978年以後,國家對立法的重視及立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應使這種「權宜之計」逐步消失,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由於長期以來法制建設「欠賬」太多,也由於政治經濟體制正處於轉型期的劇烈變動之中,立法機關為了回應各個領域內立法的要求,不得不採取「宜粗不宜細」、「先制定、後修改」的策略,使得大量立法從其制定時起就具有粗陋、滯後於社會發展等不足之處,法律規范不能適應社會生活變化需要的情況大量存在。在這種情形下,系統性的、「立法化」的司法解釋自然也就成為彌補法律漏洞以因應一時之需的便宜工具。因此,如果說立法機構長期的虛位導致法律的空白進而滋生大量法律解釋的訴求是司法解釋「立法化」產生的客觀根源的話,那麼,當前仍然普遍存在的立法內容的簡單化、立法技術的粗劣則是導致在法制相對完備的情況下,司法解釋立法化現象不斷強化的重要原因。
第二,轉型期非持續性社會政策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從根本上沖擊和改變著建國數十年來一成不變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化的政治體制,社會開始進入了劇烈變動的轉型時期。在這一時期里,國家的政治、經濟、教育等各項計劃經濟體制模式下形成的社會制度安排,都需要重新審視、重新構建。問題的復雜性與經驗的不足,決定了新體制的建立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其間必然有失誤、有反復。法律的穩定性與嚴格的立法過程使得本不完善的法律無法適應劇烈變動的社會生活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政策也就成為推進這一進程的最好手段。為了順應政策的需要,法律隨政策劇烈變動也就日益彰顯,本來就沒有真正確立的國家立法的穩定性、權威性明顯減弱。「由於政策具有靈活性,而法律具有穩定性,在政策變動時,很多法律條文不可能得到及時的修改。這種現象使人們產生一種心理,即法律在一定時間和程度上是可能被忽視甚至被突破的」,認為「國家機關的一些舉措雖然違背當時憲法的個別條文,但卻是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於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有利於社會的行為」,屬於「良性違憲」,因而是可以接受的。相對於忽視或突破現有法律而言,通過司法解釋也就不失為一種較為穩妥而又具有一定「合法性」的權宜之計,並得到理論界的普遍認同。
第三,司法體制的影響。司法裁判本身是一種親歷性的活動,只有親自參加全案的審判工作,才有可能對各種證據,特別是對證人證言做出准確、合理的判斷,而個案的特殊性與復雜性、解釋方法的多樣性以及事物本身屬性的多樣性決定了對法律文本做出不同解釋的可能性。審判委員會、個案監督、錯案追究等制度的不合理性就在於它無視司法裁判的特點,抑制了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所理應發揮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主觀上斬斷了法官解釋法律的努力,法官獨立解釋法律文本既不被認同和允許,更不被提倡。盡管法官完全可以基於自身對憲法文本(甚至不需要藉助對憲法文本的解釋)的理解而得出大體相同的結論,卻仍不得不尋求最高人民法院的指示———「司法解釋」。
第四,司法職業平民化的影響。司法職業的平民化嚴重削弱了法官解釋和運用法律的能力,不得不將法律的解釋權進行高度的集中,以試圖維護法律在全國范圍內的「統一性」和「一致性」。建國初期,在全面廢除國民黨「六法全書」的同時,舊司法機構中的一大批專門法律人才也在自1952年開始的「司法改革」運動中被逐出司法隊伍,代之以大批既無法律專門知識又缺乏法律職業訓練的「國家法律工作者」。本來應當加強的法學教育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法學知識的傳播與法律技能的訓練也被政治運動所取代。在20世紀70年代末重建法制及司法機關時「無將可用」,不得不從其他機關或事業單位抽調大批非法律專業的人才充實司法隊伍。另一方面,由於過分強調法律的階級性與工具性,法律並不被視為一種專門的職業,而是解決失業問題、安置復轉軍人乃至精簡政府機構的分流人員等的途徑之一,平民化、泛政治化因而成為我國當前並將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繼續成為法官、檢察官人員結構的基本特徵。司法職業的平民化不但是日益嚴重的司法腐敗問題的重要根源,也嚴重削弱了法官解釋法律、正確適用法律的能力,從而在相當程度上增長了法官希望權威機構對法律進行系統解釋的需求。即使法官偶爾在個案處理中對法律文本進行解釋也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出現荒謬的結論,而這又反過來導致決策層對法官解釋法律文本能力的不信任,並成為不斷強化司法解釋的作用與地位的心理基礎與理論依據。
此外,不可否認的是,理論上對司法解釋的肯定和認同,也是司法解釋日益擴張、越來越「立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綜觀近年來關於司法解釋的討論,大多數學者都傾向於贊同。例如,孫笑俠先生將我國的司法解釋分為三類:(1)最高人民法院按規范性形式所進行的普遍性司法解釋,創造性地解釋了法律;(2)地方人民法院針對地方特點對法律、法規進行規范性解釋,在一定程度上也創造性地解釋了法律、法規;(3)法官個人依主觀意志針對具體案件所做的個別性司法解釋。孫先生認為:「前兩種情況應當認為是可行的。後一種情況就不屬於法官造法的范圍,應予否定。」孫先生還明確指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權力在今天並沒有產生什麼副作用……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法院是否應當享有較自由的解釋權,而是在於如何促使司法解釋的理性化。」再如有的學者認為,新刑法中的許多條文僅屬「引申性解釋」而沒有刑罰規定,因而理應在相關條文中「以適當文字概括進去」或者「以司法解釋處理」。鄭戈在評論我國的司法解釋體制時曾非常明確地指出:「我們的法理學教科書上所稱的『法律解釋』,都是一種創製法或試圖創制新規則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法律規則或者說人的理性不斷擴大其疆域,將其原先所未及的與法律有關的事實納入其中。」理論上的這種局限性不可避免地會對實務上的操作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尤其是當理論上的「研究成果」迎合了有關當局的需要時,它就不可避免地成為有關當局積極行動的根據,強化其業已存在的某種操作習慣或做法。
Ⅸ 「法官造法」是大陸法系的特色嗎
不是 法官造法,無論在英美法系還是大陸法系都廣泛地存在著
請好評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Ⅹ 法官因工作失職造成法律錯誤如何投訴
看是否造成嚴重後果,可向審判監督部門反映,也可向上級部門反映。當面咨詢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