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國際法院的管轄權

國際法院的管轄權

發布時間: 2020-12-18 18:18:04

❶ 試論國際法院取得管轄權的方式

聯合國國際法院(以下簡稱「國際法院」)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關。《聯合國憲章》第十四章、《國際法院規約》和《國際法院規則》是國際法院的主要法律文件。其中《聯合國憲章》第十四章對國際法院的性質、當事國、咨詢意見等做了原則性規定。而《國際法院規約》則是對《聯合國憲章》第十四章的具體化,《國際法院規則》是《國際法院規約》的具體實施細則。國際法院的組織國際法院由15名法官組成。法官來自不同的國家,但不代表任何國家,更不受其本國政府制約。法官由安理會和大會同時但分別獨立進行選舉,候選人只有同時在這兩個機關獲得絕對多數票以後才能當選。法官任期九年,可以連選連任。國際法院設正副院長各一名,由國際法院法官自行選舉產生,任期3年,可以連選連任。國際法院下設書記處,設書記官長,副書記官長和其他工作人員,書記官長在國際法院院長指導下工作。書記處處理國際法院的一切日常行政事務工作以及國際法院隨時委託其執行的其他職務。國際法院的管轄權國際法院的管轄權分為對人管轄權和對物管轄權。對人管轄權是指誰可以成為國際法院的訴訟當事方。根據《國際法院規約》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只有主權國家才能成為訴訟當事國,具體有三種情況:1,聯合國會員國是國際法院規約的當然當事國。2,非聯合國會員國可以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九十三條第二款成為《國際法院規約》的當事國。3,既非聯合國會員國亦非規約當事國,可以根據安理會的決定成為訴訟當事國。國際法院的管轄權以當事國的自願接受為前提。國際法院的對物管轄權,是指什麼事項可以成為國際法院管轄的對象。國際法院的對物管轄權非常廣泛,包括了當事國各方提交的一切案件及聯合國憲章、雙邊條約和多邊條約規定的一切事件。它甚至超越了國際公法的范圍,延伸到了國際私法的領域。國際法院適用的法律國際法院適用的是國際法,《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對國際法的內涵作了更為具體的規定,即:1,國際條約或公約;2,國際習慣法;3,文明國家所承認的一般法律原則;4,作為確定法律原則補充資料的司法判例和權威國際公法學家的學說;5,公允及善良原則。國際法院的程序國際法院的程序依下列步驟進行:1,起訴。有兩種方式,一是以提交請求書起訴,二是以提交特別協定起訴。2,書面程序和口頭程序。書面程序進行四輪辯論。口頭程序進行兩輪辯論。3,評議及宣判。此外,國際法院在審理過程中還常常有下列特別程序:1,臨時保全措施。2,第三方參加。3,反訴。二、 國際法院的管轄權問題國際法院雖然有「世界法院」的美譽,但它並不是超越於國家之上的司法機構,因此並不像國內法院那樣具有強制管轄權。由於管轄權是國際法院審理案件的基礎,而目前世界各國在接受國際法院管轄權的問題並未呈現積極的姿態,所以,國際法院多年來曾經多次呼籲世界各國接受國際法院的管轄權。在國際司法實踐中,國際法院允許當事國通過多種方式靈活地接受國際法院的管轄權。具體來說有以下四種方式:1,通過發表聲明接受國際法院的任意強制管轄權。所謂任意強制管轄權是指當事國可以決定是否發表聲明決定接受國際法院的管轄權,但一經聲明接受,法院便有強制管轄權。目前世界上已經有60多個國家接受了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權。2,當事國雙方向國際法院提交特別協定,從而接受國際法院的管轄。3,通過多邊國際公約中關於接受國際法院管轄權的條款,從而接受國際法院的管轄。4,當事國以默示同意的方式允許國際法院行使管轄權。這些方法在擴大國際法院的管轄權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如下:關於國際法院的「任意強制管轄權」的問題雖然世界上已經有60多個國家接受了國際法院的任意強制管轄權,但多數國家在接受強制管轄權時附有各種各樣的保留。如有的國家規定只將某些特定案件提交國際法院管轄;有的國家規定只將與某些特定國家之間的爭端提交國際法院管轄。這些保留削弱了國際法院的管轄權。目前問題最大的一種保留是不將「內政問題」提交給國際法院的保留。這種保留是美國和法國首先提出的,由於目前國際社會對於什麼是「內政問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所以對於什麼是「內政問題」只能由美國法國等保留提出國自己說了算,這極大地削弱了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權。另一個問題是最新出現的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即「保留的歧視性」問題。以巴基斯坦訴印度非法用武力案為例,在該案中,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國際法院強制管轄權的接受國,但印度在接受聯合國國際法院管轄權時,附有一項保留即「它只將與英聯邦成員國發生的爭端提交國際法院解決」,印度據此認為由於巴基斯坦不是英聯邦成員國,故國際法院沒有管轄權,而巴基斯坦反駁說這項保留是帶有歧視性的,應視為無效。國際法院認為「保留本身往往是具有歧視性的」,故不能採納巴基斯坦的意見。對於保留的歧視性問題還要進一步作研究。 關於國際法院的「先決反對」(preliminary objection)的問題先決反對是指國際法院雖然對案件有管轄權,但是由於案件的標的已經不存在或由於裁決將涉及第三方的利益,將會使裁決變得執行不能(inadmissible),從而撤銷案件的行為。以剛果訴比利時案為例,在該案中剛果向世界各國發出通緝令,通緝本國的外交部長,比利時拒絕剛果在比利時發布通緝令,剛果為此訴至國際法院。比利時認為被通緝者在案件起訴後已不再擔任剛果的外交部長一職,這樣該案就不具有國際法上的利益,從而轉化為一般的刑事案件,簡單說,該案的標的物已經不存了。國際法院傾向於比利時的觀點。再以東帝汶案為例。東帝汶原是葡萄牙的殖民地,70年代被印度尼西亞兼並。後來,東帝汶與澳大利亞簽訂了一個劃分大陸架的協定,而葡萄牙認為該協議是無效的,理由是未得到宗主國葡萄牙的同意。為此葡萄牙將澳大利亞訴至國際法院。澳大利亞認為該案的先決問題是訴訟主體是否合法,而認定訴訟主體是否合法的關鍵是東帝汶被印度尼西亞佔領是否合法,如果該佔領是合法的,則本案的當事國是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如果該佔領是非法的,則本案的當事國是葡萄牙和澳大利亞。由於本案涉及第三國-印度尼西亞的利益,將導致案件裁決成果執行不能,故澳大利亞請求國際法院駁回此案。國際法院認為澳大利亞的理由成立,裁決駁回該案。先決反對雖然會使國際法院失去對一些案件的管轄權,但也有利於國際法院司法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值得認真研究。中國以前一直沒有接受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權,也沒有將任何爭端提交國際法院,並且對於多邊國際公約中關於選擇國際法院作為爭端解決機構的條款採取了保留的態度。但是,在中國最近加入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中,中國同意了該條約中關於選擇國際法院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機構。如何在國際法院進行訴訟從總體上說,國際法院審理案件以事實為依據,以國際法為准繩。但對於當事國來說,掌握訴訟方法還是非常必要的。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首先,當事國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時,應當闡明兩點。(1)當事國應該詳細地說明訴訟事由。(2)應該盡一切可能說明國際法院管轄權的依據。前者也是當事國希望通過國際法院訴訟達到的目的,所以訴訟請求絕對不能含糊不清或模稜兩可。後者是當事國將案件提交給國際法院審理的依據,也很重要。其次,當事國在國際法院訴訟進行中,應該講清楚兩點。(1)把事實講清楚。(2)把法律依據講清楚。只有在事實和法律都清楚的前提下,國際法院的法官才能作出公正的判決。再次,當事國在國際法院訴訟過程中,還要具備訴訟代理人。國際法院的訴訟代理人與國內法院的訴訟代理人不同。前者是代表國家進行訴訟,後者是代表個人或法人進行訴訟。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是指派本國的外交部長擔任訴訟代理人的,英聯邦國家則指派本國的司法部長擔任訴訟代理人。第四,當事國在國際法院進行訴訟時,要配備一個強大的律師團。因為律師團精通法律和訴訟程序,能夠在國際法院的訴訟過程中發揮很大的作用。以剛果訴比利時案為例,剛果在臨時措施訴訟中指派的律師只懂刑法而不懂國際法,結果一敗塗地。所幸的是,剛果及時糾正了這一做法,派出了精通國際法的強大的律師團,從而在第二階段的訴訟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一點是很值得學習的。實際上,國際上一些著名國際法學者如勞特派特、小勞特派特、布朗利都曾擔任過國際法院訴訟當事國的律師。三、國際法院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問題國際法院成立至今以來,為保證其公正性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國際法院規約》第九條規定,國際法院法官為品格高尚並在各國具有最高司法職位的任命資格或公認為國際法之法學家選舉之;如《國際法院規約》第九條規定,法官全體確能代表世界各大文化及主要法系。根據該條,國際法院15名法官在構成上考慮了各大洲的平衡以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平衡。再如,國際法院還引入了「專案法官」(又稱「特別法官」)制度。即在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如一方當事國有本國國籍的法官,他方當事國也有權選派一人作為法官參與該案的審判;如雙方當事國都沒有本國國籍的法官,則雙方都可以選派法官一人參與該案的審判。「專案法官」制度的引入就是為了顧及當事國籍法官的平衡性從而保證國際法院判案的公正性。又如,《國際法院規約》還規定,如果國際法院院長是爭端當事國國民時,則該院長的職能由副院長代行。但是,實踐中,國際法院在斷案時還是難以避免完全不受政治因素等影響。如在南聯盟訴北約十國的案件中,國際法院中的北約籍法官就普遍支持北約,而不支持南聯盟。所以,國際法院的法官應該做到從事實本身出發,從國際法出發審理案件。應該盡量避免政治的影響。縱觀國際法院的歷史,英國籍法官費次莫里斯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他在英國與荷蘭的北海大陸架案中就沒有受本國政治立場影響而投了英國的反對票。當然要做到完全的公正,仍然要做很多事情,要有很多的路要走。與國際法院的公正性相聯系的一個問題是國際法院權威性的問題。國際法院雖然沒有強制執行判決結果的能力,但法院的判決具有很強的法律拘束力。而最近發生的一起案件卻嚴重危害了法院判決的權威性。該案是發生於德國與美國之間的關於德國指控美國違反《維也納領事關系條約》的案件。國際法院判決美國敗訴。而美國居然以國際法院沒有管轄權為由,拒絕承認和執行國際法院的判決。這一做法激起了歐洲許多國家的強烈憤慨。所以,如何加強國際法院的權威性也值得重視。

❷ 國際刑事法院和國際法院管轄權有什麼異同

國際社會為什麼要單設立一個國際刑事法院?它與原有的國際法院有何不同?內

上個世紀,國際社容會發生了很多犯了危害人類罪和戰爭罪而沒有個人被追究責任的事例。聯合國大會最初是在1948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紐倫堡和東京審判之後,確認有必要建立一種常設機制來起訴屠殺平民的人和戰犯。從那時以來,曾經斷斷續續地審議過設立國際刑事法院的問題。聯大在其第52屆會議上決定召開聯合國設立國際刑事法院全權代表外交會議,以期最後擬訂和通過設立國際刑事法院的公約。這個外交會議後來於1998年6月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簽署了《國際刑事法院規約》。4年後,國際刑事法院正式成立。

它與國際法院的主要區別是:國際法院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關,主要是處理國家之間的爭端;而國際刑事法院是與聯合國安理會沒有隸屬關系的一個獨立的國際司法機構,主要是處理個人刑事犯罪問題。

❸ 國際法院訴訟管轄權的來源有哪些

一、國際法院簡介
1.國際法院主要功能是對各國提交的法律爭端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以及有關條約及公約做出判決,或對聯合國其他機構提出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國際法院是民事法院,只受理主權國家之間的爭端,它沒有刑事管轄權,不能審判個人,例如戰犯。按照有關規定,只有當事國一致同意提交國際法院的法律爭端,國際法院才能做出裁決。
2.國際法院是具有特定管轄許可權的民事法院(解決國家間爭端和向經正式認可的聯合國機構和專門機構提供咨詢意見),沒有附屬機構。然而,1946年以來設立的大量區域法院和特設法庭造成了一些混亂。
國際法院沒有刑事管轄權,因此無法審判個人(例如戰犯)。這項任務屬於國內管轄、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前南問題國際法庭)和盧安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盧安達問題國際法庭)等由聯合國設立的特設刑事法庭及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法院還必須區別於專門處理與歐洲聯盟事務有關案件的歐洲法院(位於盧森堡),以及根據人權公約設立的審查指稱違反人權公約情事的歐洲人權法院(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和美洲人權法院(哥斯大黎加聖何塞)。這三個法院可審查私人(訴國家和其它被告)提交的案件,而這類案件國際法院不能受理。
國際法院還有別於國際海洋法法庭(海洋法法庭)等專門國際審判法庭。
國際法院不是各國司法機構可以上訴的最高法院,不是個人提出最終申訴的法院,也不是任何國際法庭的上訴法院。但是,在其具有管轄權的案件中,國際法院有權就仲裁裁決的效力作出裁定。
二、國際法院管轄權
該管轄權包括兩方面:一是咨詢管轄權、二是訴訟管轄權,其中咨詢管轄權是指有資格提出訴訟的國家。
國際法院只能審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爭端。但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可以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只有理約國的會員國有這種權利。那麼理約國非會員國能否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可以,但必須藉助安理會關於國際法院規約的條件。例如瑞士,瑞士不是理約國的會員國,但他就藉助了安理會關於這方面的規定。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有資格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不等於國際法院有管轄權。我來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大家還記得南斯拉夫危機時美國炸了我們的大使館吧,當時我們國內很多人都主張把這個案子交給國際法院來裁決,這樣就造成了兩國緊張的局勢。中國做為理約國的會員國有權向國際法院起訴美國這一行為,但問題在於中國能否提出訴訟,提出訴訟的條件就涉及到法院管轄權的問題。法院管轄權行使的前提必須是當事國雙方自願,大家考慮一下,如果中國對美國起訴法院的管轄權在什麼地方?換個說法,如果被起訴方不同意國際法院該如何解決呢?根據國際法院規約第三例條第六款如果雙方對管轄權發生異議將由雙方自行解決管轄權問題。那麼一個訴訟當事國怎樣表達對法院管轄權的問題,當事國決定法院管轄權有幾種辦法:第一種是藉助法院規約第三條第二款即強制執行管轄權;第二種是當事國雙方簽訂專門協定;第三種是制定解決爭端的條款。第一種辦法就是說當事國可以事先發表聲明接受國際法院強制管轄權的執行,假定當事國雙方都事先發表這樣一份聲明,那麼事情就比較好解決了。在中美使館這個問題上,如果中美同時發表過類似聲明,那麼我們說國際法院就有權執行管轄權。但在這個問題上絕大多數國家在發表聲明時都持有一定的保留,並且國際法沒有規定保留范圍。例如美國曾經發表過在內政爭端方面不接受管轄權,甚至美國還對內政這個詞做了更進一步的解釋,內政即由美國來決定的事。大家不難看出,事實上美國對內政這個詞的解釋就是對國際法管轄權的完全否認。因此在國際法院中有一部分法官認為這是非法的,而另一部分法官認為國際法對這方面的規定是不明確的,那麼這個問題至今沒有解決。第二種辦法是當事國雙方在談判無效的情況下將案件交給國際法院裁判,雙方通過裁判達成共識並簽訂協議。一般情況下這種方法是最好的。第三種辦法就是如果當事國對公約中規定條款的解釋和適用性發生分歧時可以通過國際法院進行裁決,但這只是公約的附加條件。例如在《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最後就有類似的條款,但這個公約的特點是如果你參加就沒有保留權。大家都知道,中國和日本之間有一個舊的化學武器的問題。二戰時日本在中國留下的化學武器問題根據公約日本就必須幫助中國解決,如果雙方發生分歧可以通過國際院進行裁決。這里還有第四種辦法,關於第四種辦法有一個例子:英國與阿爾巴尼亞曾經在一次海上事故中產生爭端。當時英國的船隻在靠近阿爾巴尼亞領海的海域內被阿的水雷擊中沉沒,英國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但阿認為國際法院沒有執行管轄權的依據。而國際法院對阿的拒絕也做出了回答,國際法院的依據是:阿曾經在這之前對安理會關於在規定海域內有意阻撓別國船隻航行並涉嫌武力攻擊的國家,交予國際法院裁決的聲明表示支持,而英國正是根據這一聲明對阿進行起訴地,因此根據這一點國際法院認為有管轄權。
法院的管轄權分為這幾種方式,但這也不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當事國雙方是通過特殊協議將案件提交給國際法院的,否則他們不會接受國際法院的裁決。因為他們都會強調管轄權的問題,這里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法院沒有管轄權;第二種情況是法院有管轄權但不允許法院來解決。

❹ 百度百科「烏拉圭」詞條中有一句「接受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是什麼意思中國接受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嗎

所謂任意抄強制管轄權是襲指國際法院當事國可以決定是否發表聲明決定接受國際法院的管轄權,但一經聲明接受,法院便有強制管轄權。根據《國際法院規約》第36條第2款的規定,規約當事國可隨時做出聲明,對與接受同樣義務的任何其他國家所發生的一切法律爭端,承認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權;而無須另行訂立特別協議。一國對上述條款的接受與否,由其國家自行決定,具有「任意性」,因此,該條款稱為「任擇條款」,但是,一經聲明承認這種管轄,就具有「強制性」。因此,該條款所行使的管轄稱為「任意強制管轄」。雖然世界上已經有60多個國家接受了國際法院的任意強制管轄權,但多數國家在接受強制管轄權時附有各種各樣的保留。如有的國家規定只將某些特定案件提交國際法院管轄;有的國家規定只將與某些特定國家之間的爭端提交國際法院管轄。這些保留削弱了國際法院的管轄權。

❺ 論述國際法院的訴訟管轄權

請參閱:
http://www.un.org/chinese/law/icj/index.htm

http://ke..com/view/25244.htm

1.國際法院主要功能是對各國提交的法律爭端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以及有關條約及公約做出判決,或對聯合國其他機構提出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國際法院是民事法院,只受理主權國家之間的爭端,它沒有刑事管轄權,不能審判個人,例如戰犯。按照有關規定,只有當事國一致同意提交國際法院的法律爭端,國際法院才能做出裁決。

2.國際法院是具有特定管轄許可權的民事法院(解決國家間爭端和向經正式認可的聯合國機構和專門機構提供咨詢意見),沒有附屬機構。

然而,1946年以來設立的大量區域法院和特設法庭造成了一些混亂。

國際法院沒有刑事管轄權,因此無法審判個人(例如戰犯)。這項任務屬於國內管轄、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前南問題國際法庭)和盧安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盧安達問題國際法庭)等由聯合國設立的特設刑事法庭及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法院還必須區別於專門處理與歐洲聯盟事務有關案件的歐洲法院(位於盧森堡),以及根據人權公約設立的審查指稱違反人權公約情事的歐洲人權法院(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和美洲人權法院(哥斯大黎加聖何塞)。這三個法院可審查私人(訴國家和其它被告)提交的案件,而這類案件國際法院不能受理。

國際法院還有別於國際海洋法法庭(海洋法法庭)等專門國際審判法庭。

國際法院不是各國司法機構可以上訴的最高法院,不是個人提出最終申訴的法院,也不是任何國際法庭的上訴法院。但是,在其具有管轄權的案件中,國際法院有權就仲裁裁決的效力作出裁定。

❻ 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須滿足哪些條件

國際法院依據《國際法院規約》和本身的《國際法院規則》運行,依照國際法解決各國向版其提交的法律爭端,權並就正式認可的聯合國機關和專門機構提交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向國際法院提交的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都必須是國家。國際法院是具有特定管轄許可權的民事法院,而沒有刑事管轄權,因此無法審判個人。法庭管轄權包括根據《公約》及其《執行協定》提交法庭的所有爭端,以及在在賦予法庭管轄權的任何其它協定中已具體規定的所有事項。
該院受理的案件中,半數以上是領土和邊界糾紛,同其他法院一樣,國際法院奉行不告不理原則,無權主動受理案件。

❼ 簡述國際法院的管轄權

國際法院的職權有訴訟管轄權和咨詢管轄權。
(1)訴訟管轄權
只有國家才可以是向法院提交案件的當事方,任何國際組織、個人(自然人和法人)和團體、地方政府及非主權的政治實體,均不能成為法院的訴訟當事方。可以在法院進行訴訟的當事國包括:

聯合國會員國即法院規約的當然當事國;
非聯合國會員國但依憲章第93條之規定而成為規約當事國者;
既非聯合國會員國亦非規約當事國,但依規約第35條第2款之規定而成為訴訟當事國。
法院受理案件的類型,參見課本內容。
由於當事國可以任意選擇是否發表這樣的聲明、在何時以及何種條件下發表這樣的聲明,也就是說這類管轄是當事國自願承擔的,所以它是「任意的」;同時,一旦當事國發表了這樣的聲明,在該聲明的范圍內,就使法院具有了強制管轄權,所以它又是「強制的」。故它被稱為「任意強制管轄」,該條款亦被稱為「任擇條款」。目前,約有五、六十個國家聲明接受這種管轄但其中多附有保留。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聲明接受該任擇條款。
(2)咨詢管轄權
只有聯合國大會、安理會以及由聯合國大會授權的聯合國其他機關或專門機構才能請求法院提供咨詢意見,各會員國無權請求亦無權反對法院發表咨詢意見,僅有對於咨詢問題能供給情報的國家有權在咨詢案中出庭。
根據法院規約第65條,「法院於任何法律問題如經任何團體由聯合國憲章授權而請求或依照聯合國憲章而請求時,得發表咨詢意見。」憲章第96條規定:

大會或安理會對於任何法律問題得請求國際法院發表咨詢意見。
聯合國其他機關及各種專門機關,對於其工作范圍內的任何法律問題,得隨時以大會的授權,請求國際法院發表咨詢意見。
此即法院的咨詢管轄權。

法院在行使咨詢管轄權時,得參照規約有關訴訟管轄權的規定進行,但這兩種管轄權在當事方、案件范圍、效力和作用等諸方面均有明顯差別。咨詢管轄的目的,主要是法院作為聯合國之司法機關對於法律問題提供權威性的參考意見,以便幫助聯合國機構更好地遵照憲章進行活動。咨詢意見沒有法律拘束力。

❽ 國際法中訴訟管轄與咨詢管轄的區別!!急!!

訴訟管轄是指對訴訟的案件的審判權。只有國家可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包括聯合國的會員國,國際法院規約當事國,及接受安理會條件願意成為法院當事國的國家。法院受理國家訴訟的有三類案件:A.爭端當事國於爭端發生後自願協議提交的案件,稱自願管轄的案件。B.當事國根據它們現有的條約規定提交的案件,稱協定管轄案件。C.根據國際法院規約第36條第2款規定提交的案件,稱任擇強制管轄的案件。
法院的咨詢管轄。是法院對聯合國大會、安理會及經大會授權的機關所提出的法律問題發表的咨詢意見。

❾ 國際法院 訴訟管轄權來源

一、國際法院管轄權
該管轄權包括兩方面:一是咨詢管轄權、二是訴訟管轄權,其中咨詢管轄權是指有資格提出訴訟的國家。國際法院只能審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爭端。但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可以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只有理約國的會員國有這種權利。那麼理約國非會員國能否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可以,但必須藉助安理會關於國際法院規約的條件。例如瑞士,瑞士不是理約國的會員國,但他就藉助了安理會關於這方面的規定。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有資格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不等於國際法院有管轄權。我來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大家還記得南斯拉夫危機時美國炸了我們的大使館吧,當時我們國內很多人都主張把這個案子交給國際法院來裁決,這樣就造成了兩國緊張的局勢。中國做為理約國的會員國有權向國際法院起訴美國這一行為,但問題在於中國能否提出訴訟,提出訴訟的條件就涉及到法院管轄權的問題。法院管轄權行使的前提必須是當事國雙方自願,大家考慮一下,如果中國對美國起訴法院的管轄權在什麼地方?換個說法,如果被起訴方不同意國際法院該如何解決呢?根據國際法院規約第三例條第六款如果雙方對管轄權發生異議將由雙方自行解決管轄權問題。那麼一個訴訟當事國怎樣表達對法院管轄權的問題,當事國決定法院管轄權有幾種辦法:第一種是藉助法院規約第三條第二款即強制執行管轄權;第二種是當事國雙方簽訂專門協定;第三種是制定解決爭端的條款。第一種辦法就是說當事國可以事先發表聲明接受國際法院強制管轄權的執行,假定當事國雙方都事先發表這樣一份聲明,那麼事情就比較好解決了。在中美使館這個問題上,如果中美同時發表過類似聲明,那麼我們說國際法院就有權執行管轄權。但在這個問題上絕大多數國家在發表聲明時都持有一定的保留,並且國際法沒有規定保留范圍。例如美國曾經發表過在內政爭端方面不接受管轄權,甚至美國還對內政這個詞做了更進一步的解釋,內政即由美國來決定的事。大家不難看出,事實上美國對內政這個詞的解釋就是對國際法管轄權的完全否認。因此在國際法院中有一部分法官認為這是非法的,而另一部分法官認為國際法對這方面的規定是不明確的,那麼這個問題至今沒有解決。第二種辦法是當事國雙方在談判無效的情況下將案件交給國際法院裁判,雙方通過裁判達成共識並簽訂協議。一般情況下這種方法是最好的。第三種辦法就是如果當事國對公約中規定條款的解釋和適用性發生分歧時可以通過國際法院進行裁決,但這只是公約的附加條件。例如在《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最後就有類似的條款,但這個公約的特點是如果你參加就沒有保留權。大家都知道,中國和日本之間有一個舊的化學武器的問題。二戰時日本在中國留下的化學武器問題根據公約日本就必須幫助中國解決,如果雙方發生分歧可以通過國際院進行裁決。這里還有第四種辦法,關於第四種辦法有一個例子:英國與阿爾巴尼亞曾經在一次海上事故中產生爭端。當時英國的船隻在靠近阿爾巴尼亞領海的海域內被阿的水雷擊中沉沒,英國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但阿認為國際法院沒有執行管轄權的依據。而國際法院對阿的拒絕也做出了回答,國際法院的依據是:阿曾經在這之前對安理會關於在規定海域內有意阻撓別國船隻航行並涉嫌武力攻擊的國家,交予國際法院裁決的聲明表示支持,而英國正是根據這一聲明對阿進行起訴地,因此根據這一點國際法院認為有管轄權。

法院的管轄權分為這幾種方式,但這也不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當事國雙方是通過特殊協議將案件提交給國際法院的,否則他們不會接受國際法院的裁決。因為他們都會強調管轄權的問題,這里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法院沒有管轄權;第二種情況是法院有管轄權但不允許法院來解決。

有這樣一個例子能夠反映第一種情況。大概在去年,巴基斯坦向印度提出訴訟。因為印度在印巴邊界上用導彈擊落了巴基斯坦的一架海軍飛機,當時巴基斯坦在國際法管轄權方面的依據是根據印巴兩國曾經在藉助國際法院強制管轄權方面發表過聯合聲明。但印度方面認為當時在作聯合聲明時他們是有保留地。其中聲明中有這樣一條:「曾經參加過英聯邦的國家,不接受國際法院的管轄權。」因此印度認為國際法院沒有管轄權。印度這種說法事實上是針對巴基斯坦的,因為印度曾經在印巴沖突中由於同時與巴基斯坦接受管轄權而遇到過這方面的教訓。為此印度立即在事後修改了聲明中的一些條款,例如剛剛提到的那一條。巴基斯坦方面對印度提出的說法給予了反駁,巴認為印度的這些條款是對巴的歧視。但法院是怎樣解決地呢?法院認為印度的保留是有根據的,因此法院宣判印度勝訴。說到這里大家肯定會問為什麼要判印度勝訴。因為國際法院與一個國家的法院有著本質的區別。國家法院是由直接政府控制地,因此在審理案件時不會考慮自身有無管轄權。而國際法院在審理案件時考慮到公正性以及一些國際關系方面的問題,因此必須依照國際法和一些相關的國際公約來受理。

另一種情況有這樣一個例子。伊朗曾經起訴美國,原因是在兩伊戰爭時美國炸毀了伊朗在海上的幾個鑽井平台,要求美國為此賠償。管轄權的依據是什麼?因為伊朗並沒有接受法院的強制管轄權,而美國因為在尼加拉瓜案件上的失敗也退出了強制管轄權。1949年伊美之間曾經建立了《合並通商友好條約》,伊朗提出美國違背了條約的規定。而美國反駁伊朗,說這不涉及到自由通商法的問題,這與中立法和戰爭法有關,因此美國認為法院沒有管轄權。那麼法院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法院認為這個案件與自由通商法有著直接的聯系,因為伊朗的海上石油平台有很多石油管道是與其他國家相連地,這就說明伊朗和其他國家有石油生意。那麼法院認為這個案件觸及了自由通商法,因此法院就有管轄權。但法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開始審理此案,因為當事國雙方都想再等一等。

通過以上這兩種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國際法院的管轄權並不是由當事國單方面提出訴訟或認同才能執行地,因為這涉及到當事國雙方的認同協議以及對法律適用性的認可。

二、國際法院簡介
1.國際法院主要功能是對各國提交的法律爭端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以及有關條約及公約做出判決,或對聯合國其他機構提出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國際法院是民事法院,只受理主權國家之間的爭端,它沒有刑事管轄權,不能審判個人,例如戰犯。按照有關規定,只有當事國一致同意提交國際法院的法律爭端,國際法院才能做出裁決。

2.國際法院是具有特定管轄許可權的民事法院(解決國家間爭端和向經正式認可的聯合國機構和專門機構提供咨詢意見),沒有附屬機構。

然而,1946年以來設立的大量區域法院和特設法庭造成了一些混亂。

國際法院沒有刑事管轄權,因此無法審判個人(例如戰犯)。這項任務屬於國內管轄、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前南問題國際法庭)和盧安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盧安達問題國際法庭)等由聯合國設立的特設刑事法庭及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法院還必須區別於專門處理與歐洲聯盟事務有關案件的歐洲法院(位於盧森堡),以及根據人權公約設立的審查指稱違反人權公約情事的歐洲人權法院(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和美洲人權法院(哥斯大黎加聖何塞)。這三個法院可審查私人(訴國家和其它被告)提交的案件,而這類案件國際法院不能受理。

國際法院還有別於國際海洋法法庭(海洋法法庭)等專門國際審判法庭。

國際法院不是各國司法機構可以上訴的最高法院,不是個人提出最終申訴的法院,也不是任何國際法庭的上訴法院。但是,在其具有管轄權的案件中,國際法院有權就仲裁裁決的效力作出裁定。

❿ 國際法院確立管轄權的方式

國際法院確立管轄權的方式:1自願管轄,這是指國際法院對當事國自願提交的一切案件享有版管轄權。2.協定權管轄,根據《國際法院規約》第36條第一項的規定,國際法院對現行條約或協定所特別規定應提交的一切事件享有管轄權。3.被稱為任擇條款的《國際法院規約》第36條第二項的規定,有關條約的解釋、任何國際法問題、構成違反國際義務的任何事實違反國際義務應予賠償的性質和范圍等方面的爭端,當事國可以隨時聲明接受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而不需另訂特別協定

熱點內容
刑法懲罰說 發布:2024-11-20 05:48:45 瀏覽:984
對民法典的實施 發布:2024-11-20 05:47:20 瀏覽:934
民法典對婚姻財產的規定 發布:2024-11-20 05:23:51 瀏覽:970
段波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4-11-20 04:42:20 瀏覽:637
基層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演講 發布:2024-11-20 04:39:41 瀏覽:221
侵權責任賠償法律規定 發布:2024-11-20 04:39:03 瀏覽:51
啟東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20 04:23:17 瀏覽:702
民法學包括哪些內容 發布:2024-11-20 04:07:19 瀏覽:902
河南律師查詢 發布:2024-11-20 04:00:46 瀏覽:360
青海省法律援助個人工作總結 發布:2024-11-20 03:42:46 瀏覽: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