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法院
『壹』 試述歐盟法院的作用
是一個非正式的聯盟,可以對其成員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
『貳』 歐洲法院的工作語言
歐洲法院的法庭抄語言可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的任何一種官方語言以及愛爾蘭語。法官及當事人的陳述被同步翻譯。
法庭的內部工作語言是法語。
歐洲法院由各成員國協商一致任命的15名法官和9名檢察官組成,任期6年,可以連任,每3年輪換一半。法院院長在法官中推選,任期3年。
『叄』 歐洲法院的任務和工作范圍
「歐來盟法院應當審查由歐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共同制定的法令的合法性;審查由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以及歐洲議會制定的旨在對第三方直接產生法律效力的法令的合法性,但對於他們所作的建議和意見除外。」(歐洲聯盟條約第230條)
為了減輕歐洲法院的負擔,1989年建立了一個初審法院。從此個人或企業單位直接上訴時都由初審法院解決。歐洲法院只是復審法院。歐盟委員會以及成員國的上訴依然由歐洲法院負責。
『肆』 歐盟委員會與歐洲法院的關系是怎樣的
into the sieve, with the wings of a s
『伍』 二、比較說明歐盟憲法、條例、指令、決定、建議和意見、歐洲法院的判決這些法律淵源的效力。
歐盟法律淵源 與各成員國的法律類似,,歐盟將其頒布的法令分為三種形式,,即共同體基礎法、共同體與非成員國 間簽訂的條約以及基本原則和從屬的法律法規。 1、基礎性的共同體法律 成員國在建立歐盟時簽訂的條約,如《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歐洲原子能 共同體條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 阿姆斯特丹條約》和《尼斯條約》等構成共同體的法律基礎。 從法理上講這些基礎性 條約是一種類似憲法性質的法律文件。另外,基礎條約的補充性公約和備忘錄、及 歐盟與其他非成員國締結的國際協定都是歐盟法的重要內容。這些基本法律對各成員國具有直接約束力。 2、共同體的一般法律原則 由於共同體的條約規定的比較籠統,在關於共同體的具體運作方面,歐洲法院提出,利用司法實踐中的基 本原則對歐盟的實體法進行補充。 這些基本原則主要是:保護人權、言論自由、行動自由、宗教自由、尊 重個人隱私、財產保護、 貿易自由、信賴保護和安全原則、相稱原則(即立法、司法中所採取的手段不能 超過達到目的所需的必要限度)、平等無歧視原則(即歐盟成員國消除邊境障礙,各成員國的人力資源、 貨物、服務貿易和資金平等自由流動,不得有內外有別的歧視)。 與上面講的共同體基本法律一樣,這些 基本原則對各成員國產生直接約束力。 3、 派生性的共同體法律 根據基本法的授權, 歐洲委員會、 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可以頒布一系列派生性的法律。 其中最主要的 有規定、指令、 決定、 建議和意見。 (1)規定 從性質上講, 共同體的法規相當於成員國國內法律體系中的法律。它在生效後不須成員國立法機關將其轉 換成為國內法,即對各成員國具有直接約束力。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歐盟委員會根據理事會指定的基礎規 定頒布相應的實施細則。 (2)指令 指令是一種應用較廣的法律形式。指令本身對歐共體的公民並不具有直接的約束力,每個指令都有一個時 間規定,它要求各成員國在此期限內將指令的內容轉化為成員國的法律。只有從這時起指令才對公民個人 具有法律效力。 (3)決定 這是一種執行決議,是執行歐盟法令的一項行政措施,目的在於提高歐盟法令的公開性和透明度,約束有 關成員國、公司或某個人。決定可由理事會或委員會發布,往往涉及有關協議規定的某個領域,對企業或 個人行為產生直接影響。 (4)建議和意見 建議和意見不具備任何的法律約束力。它作為歐盟立法趨勢和政策導向,僅供成員國參考。 歐洲法院職權: (一) 司法審判權 歐洲法院依據歐共體條約第169、170條的規定,受理由委員會或成員國提起的對違反歐共體法的成員國的訴訟,以明確各成員國的責任,同時就訴訟所涉及的問題向有關成員國發出警告。此類訴訟的根本目的在於糾正成員國違反共同體法的行為,執行共同體法的規定。 在審理此種案件後,歐洲法院將作出判決。與國內法意義上的判決不同的是歐洲法院無權在判決中命令某成員國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盡管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不執行判決。根據共同體條約,如果法院認為一成員國對於依照本條約由該成員國承擔的義務中有一項義務未予履行時,該成員國有義務採取為執行法院判決所應採取的措施。很顯然,判決是有約束力的,但執行方式保留給各成員國,這展示了歐共體在維護法律秩序與顧及成員國間尋求平衡的技巧。 (二)對歐共體機構行為的審查權 歐共體法律制度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受大陸法系的影響,其中又以法、德的影響為大,因而在對歐共體機構行為進行審查的法律設計上借鑒了法國行政法院和德國憲法法院的經驗,規定了歐洲法院對歐共體機構行為的審查權力和范圍。 條約173條規定: 「歐洲法院應當審查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共同制定的法令的有效性,審查由理事會、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及歐洲議會單獨制定的旨在對第三方產生法律效力的法令的合法性,但對它們所作的建議和意見除外。」通過此條,在基礎條約中就明確規定了歐洲法院對共同體機構立法的審查權。 根據歐共體條約,允許對共同體機構行為提出四類訴訟:無效、拒絕行為、非法和損害賠償。 (三)初步裁決管轄權 歐共體司法制度的一個特點是成員國法院與歐洲法院共同行使歐共體的司法權,成員國法院管轄著大量的涉及歐共體法的訴訟。成員國個人之間、公司之間以及個人或公司與成員國之間發生的涉及歐共體法的糾紛只能在成員國法院解決,這就必然引起歐共體法解釋和適用的統一性問題,因而歐共體條約建立了特有的初步裁決程序。 歐共體條約第177條規定 :「歐洲法院有權就以下事項作出初步裁決: (1)本條約的解釋; (2)共同體機構與歐洲中央銀行法令的有效與解釋; (3)根據理事會法令所設機構的章程的解釋,如那些章程有此規定。 成員國的任何法院或法庭在受理此類事項時,如認為對該事項的裁決是其作出裁決所必須的,則該法院可請求歐洲法院對此事項作出初步裁決。 參考文獻: 法大歐盟法研究中心
『陸』 歐洲聯盟法院在哪個城市
歐洲聯盟法院(CJEU,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是歐盟的一部份,簡稱為「歐盟法院」,設置於盧森堡。
包括「the Court of Justice」和「the General Court」兩個法院,主要功能有三項:
審查歐盟機構所採取行為之合法性;
對成員國遵守條約的義務,採取強制執行的方式;
解讀歐盟法。
因此,它與各歐盟成員的國內法院合作,以確保歐盟法律能具備統一的解釋和適用的方式。
『柒』 歐洲法院是仲裁機構還是司法機構
仲裁一般是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願將其爭議提交由非司法回機構的仲裁員答組成的仲裁庭進行裁判,並受該裁判約束的一種制度。仲裁活動和法院的審判活動一樣,關乎當事人的實體權益,是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二條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仲裁機構與法院區別主要有:
(1)受理機構不同,其性質也不同。仲裁是由仲裁委員會受理,審判是由人民法院負責。
(2)受理案件依據不同,仲裁以仲裁協議為基礎,實行協議管轄,人民法院無需達成協議,實行強制管轄。
(3)審理組織的組成原則不同。仲裁庭組成及仲裁員由當事人選定或委託指定,而審判庭的組成和審判人員完全由人民法院依法指定。
(4)法院審理案件一般是公開進行,而仲裁庭審理案件一般是不公開進行,案情不公開,裁決也不公開。開庭時沒有旁聽,也不接受任何人采訪。
(5)一方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判決不服可以上訴,我國法院是兩審終審制;而仲裁裁決是一裁終局,不能上訴。
『捌』 歐盟法院判決在撤銷案件中明確何為「注冊商標顯著性
根據《巴黎公約》第5條C(2),商標權利人實際使用的商標與注冊商標有所不同,並未改變其顯著性的,不應導致注冊商標無效,也不應減少對該商標所給予的保護。歐盟的司法實踐把《巴黎公約》的這一規定貫徹得比較徹底。歐盟較為近期的商標案例(Bernhard Rintisch v.Klaus Eder,C-553/11)甚至明確,即使實際使用的標記本身是注冊商標,也不妨礙它的使用成為維持其他注冊商標的依據,只要它「沒有改變注冊商標的顯著性」。
明確了前述的標准之後,問題就成了怎麼去判斷注冊商標的顯著性是否改變。本案集中處理的就是這一階段的問題。上訴委員會的標準是,在注冊商標上添加元素來使用,如果「整體形象」發生了改變,就說明注冊商標的顯著性已經改變。但是,這一標准被歐盟普通法院推翻,歐盟法院認為:實際使用的標記中,如果注冊商標「標明商品來源」的作用還在,就說明它的顯著性還在。具體而言,注冊商標本身顯著性的強弱,新添元素的特徵和位置等,都要進行考察。添加要素的特徵和添加位置、方式也要考察。在實際使用的標記中,只要原注冊商標還能起到標明商品來源的作用,也就是說,消費者還能認出它,並把它當做商品來源的標志,即使添加了新要素,整體形象已經發生了改變,也應認為其顯著性沒有發生變化。
相關公眾將一個標記識別為產品來源,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思維過程,雖然它實際發生的時間可能會很短。標記的識別力與商標的整體形象有關,但是並不拘泥於整體形象。有時候要素變了,整體形象可能並沒有變化;有時候整體形象變了,但是標記中的要部仍易於覺察。現實當中,標記不一致的情況很復雜。標記中添加要素給人的視覺感受有可能是「物理變化」,也即要素簡單相加,但每一個還能識別出來,比如本案;還可能是「化學變化」,也即形成了全新的標記,原標記作為商標的識別功能完全消失;還有些情形是標記減少了要素,或者變化了其中的一些要素。上訴委員會止於整體形象,判斷就有失偏頗。歐盟法院某種程度上更全面地詮釋了這個問題。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商標注冊後,權利人有使用的義務,而其他人有禁用義務。權利人的使用不一定要「原封不動」才符合使用規定,其他人的使用,也不一定是「原封不動」才違反禁用規定,也就是說,除了相同之外,近似也是會禁用的內容。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和商標的近似判斷是有緊密聯系的。筆者認為,原則上,這兩種情況下判斷標准應當一致。權利人的使用若可視為維持其注冊的使用,就意味著其實際使用的標記仍在其權利范圍,就可以禁止他人用同種方式使用;反之,如果某種使用不能視為其自己的使用,那就意味著超出了其權利范圍,權利人相應地也就不能禁止別人用這種方式使用。
『玖』 歐盟司法制度中的先予裁決權是什麼
一、歐盟司法制度中的先予裁決權:
先予裁決權指歐限洲法院有權對成員國法院提出的有關條約的解釋、歐洲聯盟機構通過的法令的效力和解釋,或者其他機構的章程的解釋問題進行裁決。這一程序適用於成員國法院已經受理並且正在審理的涉及到歐盟法解釋的案件。在此,歐洲法院行使的職能相當於憲法法院的職能。
二、歐洲法院職能:
包括確保遵守歐洲聯盟的法律如各共同體的成立條約,成員國簽訂或參加的條約,以及共同體機關依法定職權制定的法律;並以此作為司法的基礎。歐洲法院就各成員國國內法院在涉及共同體法的案件中請求發表權威意見時所作的裁決,具有重要的法律指導意義,而它就各成員國、共同體機關、自然人或法人直接向其提起的訴訟所作的判決,則更具有強化共同體法的作用。
歐洲法院的初審法院作為歐洲法院的內設審判機構僅就部分案件行使管轄權--負責初審由自然人或者法人直接提起的訴訟,以及歐共體機構與其雇員之間的爭議。當事人如果對於初審法院的決定不服,依法可以上訴至歐洲法院。但上訴的理由嚴格限定在三個方面,即初審法院欠缺管轄權、違反程序規則或錯誤適用歐盟法。
歐洲法院對上訴有權進行資格審查,可以駁回上訴。歐洲法院的上訴程序是公開的,對一審判決可以支持、推翻或改判,也可以發回重審。作為歐洲聯盟的最高司法機關,歐洲法院所做出的判決具有法律效力,根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歐洲法院對違反條約義務,不執行法院裁決及判決的當事國政府及個人有處罰的權力。
『拾』 試述歐盟法院的作用
「歐盟法.院應當審.查由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共同制定的法.令的合法性;審.查由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以及歐洲議會制定的旨在對第三方直接產生法.律效力的法.令的合法性,但對於他們所作的建議和意見除外。」(歐洲聯.盟條約第230條)
為了減輕歐洲法.院的負擔,1986年依據《單一歐洲文件》建立了一個初審法.院。從此個人或企業單位直接上訴時都由初審法.院解決。歐洲法.院只是復審法.院。歐盟委.員會以及成員國的上訴依然由歐洲法.院負責。
主要職能
包括確保遵守歐洲聯.盟的法.律如各共同體的成.立條約,成員國簽訂或參加的條約,以及共同體機.關依法定職權制定的法.律;並以此作為司法的基礎。歐洲法.院就各成員國國內法.院在涉及共同體法的案.件中請求發表權威意見時所作的裁決,具有重要的法.律指導意義,而它就各成員國、共同體機.關、自然人或法人直接向其提起的訴.訟所作的判.決,則更具有強化共同體法的作用。
歐洲法.院的初審法.院作為歐洲法.院的內設審判機.構僅就部分案.件行使管轄權——負責初審由自然人或者法人直接提起的訴.訟,以及歐.共.體機.構與其雇員之間的爭議。當事人如果對於初審法.院的決定不服,依法可以上訴至歐洲法.院。但上訴的理由嚴格限定在三個方面,即初審法.院欠缺管轄權、違反程序規則或錯誤適用歐盟法。歐洲法.院對上訴有權進行資格審.查,可以駁回上訴。歐洲法.院的上訴程序是公開的,對一審判.決可以支持、推.翻或改判,也可以發回重審。作為歐洲聯.盟的最高司法機.關,歐洲法.院所做出的判.決具有法.律效力,根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歐洲法.院對違反條約義務,不執行法.院裁決及判.決的當事國政.府及個人有處罰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