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被傷害
㈠ 故意傷害罪,致輕傷一級,今天去法庭做調解,法官說被傷害沒過錯,是不是
故意傷害罪,致輕傷一級,要負刑事責任。法官那樣說是不對的。
回《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答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㈡ 我因故意傷害罪一審判了2年半,二審時我要看對方致傷時的片子,法官不讓看就維持了原判,法官作的對嗎
法官應該讓您看片子。
我認為,即使您沒看到,片子可能也不會有問題。
認真服刑吧,以後不做違法或犯罪的事。
㈢ 法官的一次錯判會給當事人造成怎樣的傷害或損失
會給當事人造成終抄生不可磨滅襲的影響,比如說前一陣子在網上比較火爆的一個殺人犯,他曾經被判處19年有期徒刑,可是19年之後竟然被洗清大白,證明他是無辜的。
試想一個人的青春多麼重要,損害了一個人的19年的青春是多麼的難受。比如法官的一次錯誤的判決,很有可能會造成當事人的終身的一個遺憾和終身的遺憾。
所以說對於一個人來講最寶貴的和最重要的就是他年輕時候的那幾十年,一旦被誤判的話,造成了青春上的浪費或者時間上的浪費,這是對一個人最大的懲罰也是對這個宣判者最大的城建,所以說無論怎麼樣都不要錯判。
㈣ 法官徇私枉法會有哪些危害
「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一些群眾維權意識增強,內但依法維權觀 念淡薄容,個別當事人以訪擾訴,甚至沖擊法院、傷害法官,導致有的法官求穩怕亂,在干擾面 前妥協、退讓,不敢嚴格公正司法。進一步解決司法行為中的不規范問題,積極穩妥推進司法 體制改革,完善規范司法行為的制度機制,進一步深化司法公開,更好地促進規范司法,加強 管理、強化監督,把司法權牢牢關在制度的籠子里,狠抓隊伍建設,自覺接受人大及各方面監 督。有的法官缺乏司法良知和法紀觀念,私下參與違背法官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活動,有的 甚至徇私枉法,辦假案,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陷入司法腐敗、違法犯罪的深淵,嚴重 損害了司法公信力。
㈤ 校園傷害由誰負責 法官講解校園民事糾紛
「學生放學後在教室里打逗受傷,學校要負責任嗎?」「學生課間打籃球時受傷,學校有責任嗎?」聽了整整3個小時的講座後,老師們還在連珠炮似的不停發問。近日,朝陽法院的女法官張雯和姜春玲在北京市教育學院朝陽分院給120多名中小學的校長和骨幹老師講起了校園內的民事糾紛。 兩位法官介紹說,校園傷害發生後學校是否有責任和承擔多大責任都得依具體案情而定。而案情千差萬別,有時一個細微情節的不同甚至是老師說話的語氣和態度不一樣都可能影響到責任的認定。她們用實際案例作了說明。 前不久一位私立中學的學生小偉在學校組織的石花洞參觀活動中不慎傷了腳,住院治療。家長認為學校失職,起訴索賠,結果被法院駁回。原因是,學校已經在活動中告訴大家要注意安全,也有老師在一旁看護,學生的受傷完全是意外事件,學校不應承擔責任。而另一類似案例中學校就承擔了部分責任。某中學因修操場,臨時在公園里上起體育課。一名學生課上踢足球,不慎受傷。朝陽法院認為,公園不是正規體育場地,不適宜開展足球這樣危險性較高的運動,所以判學校承擔部分責任。 再比如學生在學校打籃球時意外受傷,如果球場完全符合標准,學校就不用負責任;但如果球場坑坑窪窪,就應該負一定責任。兩學生因矛盾打架,一人受傷,如果老師在矛盾發生之初已經進行教育勸阻,在事後也積極組織救治,學校就沒有責任。 法官提醒老師們,現在的學生和家長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學校想避免在校園傷害中承擔責任,一定要多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努力盡到自己的教育管理義務,提供合乎標準的教學設施和食品用品,並且在發生情況後積極補救。
㈥ 這種情況法官會怎麼判(輕傷害)
故意傷害致人輕傷抄(傷情接近輕微傷),社會影響不大、被害人有過錯或被告人全部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的,基準刑為拘役刑或管制刑;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雖構成輕傷,但傷情接近輕微傷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六個月;傷情介於輕度和重度之間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一年;傷情接近重傷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你的案子
1、很有疑問,肋骨斷2根,肺破裂,氣胸;法醫鑒定輕傷?這是明顯的錯誤,肯定不應該鑒定成輕傷,應該是重傷。這一條希望你書面向公安局提起鑒定復議,同時必須保留好有關傷情的具體鑒定依據,這是證據。
2、鎬把是誰家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打人了。你扔磚頭沒有導致嚴重後果,但參與斗毆,僅僅是對嫌疑人主觀惡性的一種緩解,並不構成他無罪的必然要素。
3、按照你母親的傷情,即使他走關系,他應該至少判刑1年(含)以上,如果鑒定復議為重傷,則至少1.5年。因傷情其實至少介於輕傷至重傷之間,接近重傷(其實就是重傷),而且未作任何賠償,受害人不接受調解,則肯定不會判拘役或者管制,更不會判緩刑的。
當然你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即讓他受到法律嚴懲的同時,對你的民事損失(醫葯費、營養費、誤工費等)進行賠償。
㈦ 人民法院法官給罪犯量刑,如輕傷害刑法規定管制至三年,法官是如何,區別判一年
基本原則「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
合議庭要根據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以及有無加重情節和結果,有無法定或酌定減輕情節,根據認罪態度以及考慮被害死人及家屬是否諒解等眾多相關因素,作出裁判。
㈧ 法官判錯案對當事人造成傷害可告法官嗎
可以申請司法賠償,但得有確鑿的證據。
㈨ 法官如何判斷是正當防衛還是故意傷害如果沒有目擊者的情況下
我國刑法所指的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損害以制止其不法侵害的行為。在理解和適用正當防衛時,應當明確以下問題:
1、正當防衛對廣大公民而言,是法律所賦予的同違法犯罪作斗爭以保護合法利益的一項權利,但對人民警察等一些特定的人來講則是應盡的法律義務。作為一項權利,廣大公民就有權決定是否行使正當防衛的權利。但根據有關規定,人民警察等特定人員在合法利益面臨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時,就必須進行正當防衛,否則,就要承擔因此而產生的法律責任,甚至是刑事責任。
2、正當防衛雖然從表面看對不法侵害者造成了一定的損害,但就其實質而言,防衛人主觀上是為了保護合法利益,不存在罪過;客觀上防衛人實施的也是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不具有刑法上的社會危害性。因此,刑法明確規定,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3、正當防衛雖然是一項權利,但並不意味著什麼時候想用就可以用。作為一項緊急措施,正當防衛權利只有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且有一定緊迫性的情況下才能使用。
4、在可以用正當防衛權利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正當防衛同樣受到嚴格的限制,這些限製表現在防衛的目的、針對的對象和防衛的限度等方面。其中任何一個限制條件不符合,都不成其為正當防衛。正當防衛限度條件的基礎是「必要限度」。只有確定了「必要限度」,才能進一步判斷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按照刑法理論的通說,「必要限度」是指防衛人在當時情況下,有效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利益實際所必需的限度。是否實際所必需,應當結合侵害和防衛雙方所使用的手段、強度、力量的強弱、防衛方所保護的合法利益的性質,以及當時的客觀環境等因素,綜合分析判斷。
5、只要是為了保護合法利益,就可以進行正當防衛。因此,任何一個人為了保護本人的合法利益、他人的合法利益,以及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都可以進行正當防衛。
6、修訂後的刑法將正當防衛分成了兩種:一般正當防衛和特殊正當防衛。特殊正當防衛,是指對正在進行的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採取的沒有限度的防衛。其也被稱之為無限防衛、無過當防衛和特別防衛。
㈩ 程兆東故意傷害案背後法官是誰
這個需要到相關的部門查詢比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