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工作

法官工作

發布時間: 2020-12-19 11:58:00

Ⅰ 結合倆學一做,談談如何做好法官工作

僅供參考:
善學。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法官,必須時刻心存緊迫感努力加強自身的學習。一方面,努力要加強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培育塑造自身扎實的職業技能;另一方面,更要拓寬知識體系范圍,學習了解心理學、哲學、社會、甚至建築學等專業的知識。因為,法官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職業,單存學習法律專業的知識,對於處理一般簡單案件尚可,但是如果碰到比較復雜的案件或者專業性質較強的案件,如果法官不懂得相關領域的知識,很難對案件作出公平公正的判決。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法官,必須要善於學習,要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無畏。法官的職業生涯中將會充滿著各種不同的艱難險阻。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法官,必須要有無畏艱難、奮勇向前的精神。要學會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面對困難,不屈服、不退縮;面對強權,不低頭、不妥協;面對金錢,不昏頭、不伸手。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困難,都能保持火一樣的熱情。這即是大無畏的精神,這種精神代表著勇敢、擔當、廉潔,它將是成就一名優秀法官的動力之源。
無私。無私方能無畏。無私奉獻是人類最純潔、最崇高的道德品質。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會登上一個新階梯。」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法官,必須要有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只有以無這種忘我的精神去追求自己的法治理想,法官才能真正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做到無所畏懼,才能真正成為公平正義的捍衛者,才能使自己的一生有所作為。
有良知。教育家陶行之有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成為非作惡愈大。」如果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麼良知便是道德的根本,作為一個人必須要堅守良知。法官即是如此,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法官,不能只是做一名機械的法律執行者,而必須要在執行法律的同時學會人文關懷。法官應當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司法者。只有懂得人文關懷的法官,才會減少冤案、錯案的發生幾率,才會真正贏得人民群眾認同和信服。這是一名現代法官需要擁有的品質,也是一名優秀法官的必備素質。
擁有善於學習、無畏艱難、無私奉獻和用良知辦案等優良品質,才造就他成為新時期一名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乾部。作為一名法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征程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法治精神,忠誠敬業、銳意進取、勇於創新、樂於奉獻,努力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Ⅱ 如何提高法官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

如何提高個人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某種職業的多種能力的綜合。主要包括學習能力,文字和語言運用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專業能力等。 而對於們這些大學生而言,這其中的學習能力,文字和語言運用能力與專業能力基本上會在大學期間得到一定的培訓,並且們有理由相信在畢業時們在這些方面能夠取得一定的進步,大致可以應付們將要面 臨的職業生涯。而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往往是們的弱點,需要們重視。 同時,們應該結合自身的職業規劃,對自己的目標職業進行考察,了解其所需的職業能力,並對自己進行針對性的培養。

在最近幾年中,經常在節假日做一些兼職,也結交了很多各行各業的朋友,在擴展視野的同時,提高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時,通過與們的交流,意識到,要提高們大學生個人的職業能力,尤其是提高們的弱點——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們應該要做到以下幾點: 1.盡量接觸社會與自己的目標職業。在學校生活中,同學之間除了個人習慣和成績不同,其餘方面大同小異。而在社會生活中卻差異很大,沒有很明確的能力等級劃分,也沒有人會為們的綜合職業能力做出公正的排名,只有適合職業要求的能力才會被看重。因此,們要盡力適應社會生活,並盡早靠近職場,盡早「潛入」進去。認為對於們來說,潛進職場的有效方式莫過於找目標職業中的在職人員交流,了解其職業要求的能力和職業生活中的習慣與潛規則和所要注意的方面,這裡麵包含了一線工作者的經驗和體會,這將成為們最實用的一手資料。

2.學習並掌握專業能力。一定要掌握好專業能力,這一點,永遠是最重要的,當然,它也是最基礎的。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只有在實際中才能順理成章地學習到工作中必需的工作技能,們一定要加強實踐,在實踐中鍛煉們的技能,因為在真正的工作中,僅有工作技能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為這些工具加入「魂」,就是對工作的理解。

Ⅲ 關於法官通常有哪些誤解法官的日常工作有哪些發展前景如何

假設指中國法官,以我過去在北京二中院半年實習的經驗: 誤解一:法官權力很大。 因為沒有陪審團,我國法官裁量權表面上很大,除了法律還包括關於事實的認定。但是,所有的判決都最後要法院的黨組批准,如果判決被黨否了,或者黨組批了但被當事人上訴之後被上級法院給駁回了,都影響法官的評定和升職。因此所有案子都在出判決之前,由「承辦法官」(就是一審庭上三個法官裡面沒有在看書/睡覺/玩手機的那一位)和另外幾個法官(包括庭長,比如知識產權庭庭長)進行大方向上的討論。結案之前往往請示上級法院(不是就具體案子,而是法條解釋等等),以免案子被駁回。法官獨立性完全沒有,非常憋屈。 誤解二:法官很忙。 這些人平時效率不高,以致每年兩次集中趕寫判決書(後面有解釋)。每天早上通常坐班車8點前到法院(7:30到的話好像有早飯);上午開庭一兩次;11:30 奔向飯廳的速度比大學生不慢(現在體制內食堂吃的非常好,打賭超乎你想像)。 中午休息一直到下午1:30(其間打牌的打牌,睡覺的睡覺)。下午再開庭一兩次,這時人人都昏昏欲睡,痛苦不堪,勉強挨到4點半,准備趕5點的班車回家。班車都是很新的豐田麵包車,現在應該已經又升級了。每周五整個下午是黨課。 其他城市不了解,北京法官每年到六月底和十二月底要趕寫多個判決書,甚至要熬夜,因為結案率是績效評定的標准之一。知識產權庭的每個法官每年處理約20個案子。(相對照,美國法官有訓練有素的clerks幫忙寫東西和做研究,加上由當事人律師主導案件的體制,每個聯邦法官每年處理300-400個案子,當然多數是當事人之間自行和解。)發展前景? 1. 書記員(首先必須是正式的,不能是「聘任制」的)升審判員,審判員升審判長,審批長升合議庭庭長,合議庭庭長升副庭長,副庭長升庭長,庭長升法院副院長甚至院長(順利的話,每一升大概是兩年)。但這最後一步升遷所需要的關系就不是一點半點了,因此「升遷」往往是被調到其他小地方的法院去。 2. 去體制外,做訴訟律師,或者進公司做法務。 3. 其他。

Ⅳ 法官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一)依法參加復合議庭審判或者制獨任審判案件;
(二)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審判案件是指法官依照法律的規定,通過對案件的審理,以查明案件事實,並適用法律以作出判決的活動。
法官除了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或者獨任審判案件以外,還必須依法審查起訴以決定是否立案;依法裁定予以減刑、假釋;依法裁定採取訴前保全或者先予執行措施;依法裁定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依法對妨害訴訟者決定給予強制措施;依法解決下級法院之間管轄權爭議;依法指導下級法院工作;依法向有關單位提出司法建議等;同時必須辦理下列事項:(一)處理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民事糾紛和輕微的刑事案件;(二)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

Ⅳ 法官這一職業上需要什麼樣的人

一、要有一個信念,爭做思想上有教養的人。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歷來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前進的力量源泉。從主觀上說,放棄世界觀的改造,背棄理想信念,思想蛻化變質,是一些人墮落為腐敗分子的根本原因。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總閘門」,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法院隊伍中的腐敗案件表明,不論是領導幹部還是普通法官,一旦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偏差,就抵擋不住名利、地位、金錢、美色的誘惑,就會身不由己地墮入腐敗的泥潭。
自從人類文明史以來,理想信念任何時候都是進步人們的最高追求。對於法官來說,越是改革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法院政治方向不動搖。要融入對人民司法事業的無限熱愛,每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志於人民司法事業無私奉獻的法官必須不斷養成和強化事業的崇高感、自豪感和光榮感,以對事業的信仰和忠誠,抵禦形形色色腐朽落後思想和腐朽落後事物的侵蝕,永葆清廉本色。
二、要有一份良知,認真詮釋「司法為民」宗旨。
法律代表了公正與秩序,法官作為法律的執行者和正義的維護者,就是社會良知的守護神。西方一位法學家曾經說過:「法官點點頭給人們帶來的得失,都要遠比立法機關的任何一項議案所帶來的更大!」法官不僅僅是一種職業,一種身份,更重要的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
以人為本始終是黨的宗旨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與靈魂。在我國,司法公正和廉潔的根本目的還是在於實踐「司法為民」。為民司法是人民法官的一種人生境界,也彰顯了中國司法制度的特色。「法乃公器,民為邦本」,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既然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司法為民、利民、便民就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職業的主題。
法官為民是司法為民的基本內容。在人民法官的核心價值觀中,公正是靈魂,廉潔是保障,為民是主題。法官應當有崇高的人生境界、培養高尚的情操,要克服特權思想、尊重每位當事人,要從大局出發、為人民司法。要明確司法權源於人民、屬於人民,自當服務人民、受人民監督。始終要以維護人民群眾的權益作為永恆的價值追求和工作的根本宗旨,要以實現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為義無反顧的選擇和使命,做到感情上愛民、程序上便民、言行上親民,秉公執法、一絲不苟,不辭辛勞、勇於奉獻,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最大限度地彰顯司法的人民性。真正從人民的角度出發,從人民的需要出發,想當事人之所想,急當事人之所急,做到用心關注民生,悉心體察民情,耐心傾聽民聲,精心排解民憂。
三、要有一種信仰,努力堅持崇法精神和司法公正。
司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司法的生命力來自於公正。公正是一切程序制度的基本價值目標。司法機關運用法律裁斷糾紛,要以公正為基本屬性要求,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隊伍建設、制度改革也都是圍繞這個核心進行。只有公正的裁斷才能使正義得到伸張,使合法權益得到保護,使法的價值和目的得以實現。
法官是司法公正的實踐者和捍衛者,關於司法公正,人們不論有多少種解釋,法官內心對公正的信仰和尊崇對於司法公正的實現具有根本性意義。在運用職權處理案件的過程中,法官能否以公平正直的態度對待案件各方、嚴格遵循和依照法定程序、公平正確地確認和分配具體的權利義務,首先取決於對法律的忠誠、對公正的信仰。社會主義法治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公平正義需要法治保障,在審判活動中堅守公平正義,即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的信仰尊崇及重要實踐。
1、要追求案件處理的實體公正。
實體公正,是指裁判結果的公正。實體公正的具體要求是:在刑事訴訟中表現為認定事實、罪名准確,罰當其罰;在民事訴訟中表現為明辨民事法律關系,依法理清權利義務,合理解決爭議;在行政訴訟中則體現為糾正違法行政行為,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實體公正是人類在訴訟活動中共同的追求,具有最寶貴的價值。法官應當竭盡所能去追求並實現實體公正。
2、要保證司法過程的程序公正。
所謂程序公正,是指司法過程中的公正,即嚴格依照訴訟法的規定辦案,包括法官中立、當事人平等、審判公開、執行合法等內容。程序公正又被稱為「看得見的公正」。法官在司法過程中切實做到了程序公正,就可以讓當事人和公眾看見公正的實現過程,就可以讓裁判或者執行的過程變為當事人和公眾感受民主、客觀、公正的過程,就可以增強當事人和公眾對裁判和執行的認可度。因此,程序公正在司法公正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既可以保證實體公正最大限度的實現,又具有獨立的價值。為了維護程序公正,法官在履行司法職責時應當切實堅持審判公開原則,應當杜絕單獨接觸當事人,應當保持中立。
3、要注意維護「形象公正」。
法官應當通過自己的法庭內外的言行體現出公正,避免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的懷疑。形象公正是存在於公眾內心的對法官和人民法院的信任度,其雖然不直接影響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但卻影響法律的權威性,並影響人民法院的公信力。一個裁判不公正的案件盡管對司法公信力會造成損害,但畢竟是可以糾正的;而法官在人民群眾中形成的不公正的形象則是很難扭轉的。因此,法官應當謹言慎行,凡是可能引起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懷疑的話,絕對不說;凡是可能引起公眾對司法產生合理懷疑的事,絕對不做。
四、要練就一身「武功」,做個專業的執法者。
按照職業主義理論,在現代法治社會,包括法官、檢察官、執業律師、大學法律教師等在內的法律職業是一類必須具備特殊品質的專門職業。在法律職業共同體中,法官是司法體制中最核心的部分,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維護司法公正。這就要求法官必須具有淵博的法律知識、深厚的法學功底、高超的職業技能和清醒睿智的頭腦,職業定位需要法官變得更加專業化、技術化,要求我們的法官擁有轉化性思維、平衡性思維。
專業化是指法官職業群體內部成員所共同具有的經過系統學習而獲得的法律理論知識。法官的審判活動無一例外地要經歷「獲得案件事實→擇取法律規范→解釋法律規范→對法律規范與案件事實的價值和邏輯關系進行內心確信→形成判決」的思維推理過程。法官的司法活動需要專門的知識和技術。因為司法工作是由法官憑借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進行的,這種專業知識依託於人類長期以來處理糾紛的經驗及其理性抽象形態——法律規范。尤其是近代以來,隨著法制的建構日趨完善,制定法與判例法的迅猛發展,一個結構龐大而又分工細致的宏大法律體系已形成,公正司法要求法官具備博大精深的法律知識與豐富發達的法律實踐經驗。法官的專業化對於司法公正有著最為直接的作用。因為,一個沒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的法官很難對法律的適用作出合理的解釋和論證;一個不具有嫻熟的法律專業知識和審判技能的法官很難高效率地處理案件;一個沒有良好的定向思維的法官很難做出客觀公正的判斷和裁決。
技術化是指法官職業群體內部成員所共同具有的經過長期努力而形成的運用程序規則的能力、駕馭庭審的能力與技巧、承襲並積累司法經驗等方面的一致性。司法活動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要將法律理論轉化運用到司法實踐中去,因而需要獨特的思考論證方式。正如美國學者昂格爾所述,這種方式及其所謂的自主性的方法論是「法律秩序」的重要特徵,它具有一種區別於科學解釋以及倫理、政治、經濟論證的方法或風格。法官的技術化是建立在專業化基礎之上的。法官的技術化對於司法公正具有積極的作用。因為一個不能承襲法律傳統的法官難以對法律適用問題進行深刻而正確的理解;一個沒有熟練的運用程序規則駕馭庭審能力的法官很難正確把握案件爭議的焦點以及判斷事實;一個不會總結與積累司法經驗的法官難以成為一個法律職業家,更不可能成為一個實現法官職能的「藝術家」。當前,作為法院的領導要不斷地增強司法監督指導能力,作為一名普通法官,則要增強法官「運用法律能力、駕馭庭審能力、司法調解能力、判決說理能力」,這樣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
法官思維的轉化性來自於司法的特殊地位與功能。司法具有把一般問題轉化為個別問題、把價值問題轉化為技術問題等特殊的性質和手法,因發生爭議或矛盾從而可能給政治及社會體系正統性帶來的重大沖擊卻得以分散或緩解。正是由於司法具有這一功能,要求法官的思維具有轉化性,並且每個法官都必須掌握轉化的技能與技巧。要進行轉化性思維,要求法官運用法律術語進行觀察、思考和判斷。要求法官對於無論它們來自何方,無論具體還是抽象,不論是春秋大義還是雞毛蒜皮,都可以運用法言法語轉化為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甚至連不容易轉化的政治經濟問題以及社會問題,也完全可能「使之轉化為明確的權利義務關系來處理」,使之成為法律問題而提交法院解決。
平衡各種矛盾與利益沖突,將各種利益維持在法律秩序的框架內,保障安全是司法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也是法官思維的一個重要特性。法官在思維方式上會表現為在分析處理法律問題時應當盡可能的依照遵循先例的原則解釋和適用法律,以保證法律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而不任意改變法律規則與法律原則。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較為穩妥,甚至保守。因為程序是自治的,在其內部的一切活動(包括思維活動)都被視為過去,才可能被認定為是有效的。這是程序自身必要性決定的——對立面的設置以及兩造競爭就是為了排斥任意性,促進理性選擇,形成法官穩妥結論,因此法官習慣於在兩造對簿公堂的狀態下聽取不同意見,做到兼聽則明,而這種兼聽則明是指法官從對立的意見當中找到最佳解決方案,通過程序中的解釋與論證使之成為具有規范效力的共識或決定。這種效果並非是任何人都可以領會的中庸之道,也不是無原則的妥協而形成的作為平衡,而是指只有經過專門職業訓練後形成的法律家特有的資質——技術理性。
因此,法官要更加職業化、專業化,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和人民的司法需求,這是對法官職業品質的系統要求,是確保實現公正司法、為民司法的重要條件。
五、要擁有一顆「大心臟」,不斷增強抗壓能力。
法官的職業是神聖的:可以合法地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可以決定巨額財產的歸屬,可以決定夫妻關系是否存續等等。然而,不為人所知的是,法官也是食人間煙火的凡人,尤其在中國,法官們背負著重重重壓:繁重的辦案數量,高要求的辦案質量,金錢的誘惑,情與法的碰撞,付出與獲得不對稱的困惑等等,法官被戲稱為「刀尖上的舞者」。
1、案多人少的壓力。
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深入,各種矛盾糾紛逐漸增多,湧入法院的案件成倍增長,而法官人數卻甚少增加,有的甚至還在減少,一線法官正面臨著日益加重的工作任務,一年要辦理上百甚至上千起案件。他們除了平時加班加點之外,還要犧牲周末和假期來處理案件,在審理了80%一審案件的基層法院,更是如此。同時,新類型案件、疑難案件不斷出現,法官在斷案中也經歷著挑戰。
2、當事人的壓力。
法院審理的案件,絕大部分是當事人之間的矛盾不能自我調和的產物。除去調解結案,總有一方當事人是要敗訴的。在司法公信力不高和當事人法律知識欠缺的情況下,法官稍有閃失,就會被放大;即使沒有任何瑕疵,敗訴方也可能懷疑法官收受另一方的錢財。於是,指責、謾罵、纏訴、上訪、誣告、誹謗、人身威脅、暴力抗法、甚至自殺等。這,都給法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3、指數的壓力。
為了規范司法行為,各級法院都建立了嚴格的法官績效考評機制和監督約束機制,法官辦案的多少,辦案質量的高低,社會政治效果的好壞,案件的結案率、調解率、上訴率、息訴率、上訪率、發回改判率、審理時限等各項指標,如座座大山壓頭,使法官時刻處於緊張焦慮之中。還有一些規定存在弊端,比如考評機制、錯案追究制中的某些內容,一個法官辦理的案件被發回重審、被改判,要被定性為錯案,那麼這個法官不但顏面掃地,同時一年的成績考核就會受到極大影響。
4、體制的壓力。
長期以來,我國對法官一直採取行政化管理,法官等同於法院的其他工作人員,等同於行政機關公務員,在錄用上,必須通過公務員考試;在級別上,套用行政級別。有專家認為,這種級別不僅意味著政治待遇的差別,而且也顯示出一種等級服從的位階和責任的分布,甚至有時被解釋為法官素質的高低。這就造成法官的尷尬:要精於專業,努力使自己成為專家型法官,又要時時考慮領導、同事對自己的評價,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尋求職位的晉升。
5、世俗的壓力。
中國社會是一個講人情、重關系的社會,尤其是在一些基層法院,轄區內往往是一個熟人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當一個案件進入法院,就會遇到來自上級領導、親友、同事、同學、戰友等各方關系的干擾。如何處理好這些人情世故關系,以及伴隨而來的金錢、名利甚至色情等方面的誘惑,是令人頭痛的問題,使法官倍感頭痛、疲憊。
面對如此沉重的壓力,法官一定要把自己鍛煉地擁有一個強大的「心臟」,不斷增強抗壓能力,才能毫不畏懼地克服這些難題,最重要的是要善於自我調控。
1、正確面對壓力。
必須認識到,在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難度不斷增強的審判新形勢下,壓力是不得不面臨和無法躲避的一個問題,現實中有些事情我們不能左右,但我們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態,去增強對壓力的承受能力,並努力增強內在實力,讓壓力變成推動力。
2、換角度看問題。
當遭到當事人的誤解和無端指責時,我們確實會感到很委屈,有的同志說希望有部門能出面為我們討回公道,或者對那些投訴不實的當事人採取措施。但當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時就會理解當事人激烈情緒產生的合理性。因為每個當事人都希望能盡快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一旦判決達不到他們的預期結果或著執行不到位,他們的心情就會變得異常憤怒和沖動,盡管並不是法官的責任,但他們仍會把所有積壓的不滿全部投射至法官。當我們理解了當事人,心情也會變得平靜。
3、熱愛本職工作。
有的同志覺得整天和當事人打交道,沒有意思。由於被動地看待所從事的工作,對工作也產生了無意義和無價值感,同時也會產生浮躁心理。如果我們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不僅是為了滿足個人和家庭生活所需,也是個人自我價值實現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時,工作就會有動力,壓力也可能就便成了動力。
4、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如果業務能力跟不上形勢對我們的要求,我們的底氣就會不足,就難以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復雜問題,難以和形形色色的當事人打交道,案件遲遲處理不掉或工作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起當事人的誤解,都會使我們陷入無窮的煩惱之中,壓力就更大。因此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無疑有助於減壓。
5、適當宣洩情緒。
每個人在工作、生活和人際交往中總會遇到挫折,還會面臨上下級、同事之間等人際關系方面的一些問題,在自我實現方面還會遇到許多不盡如意的問題,我們承受的壓力太多。如果懂得適當宣洩情緒,這對處身於壓力包圍之中的我們來說顯得十分重要,它有助於心理減壓,也有助於我們盡快走出因工作和人際關系等挫折帶來的陰影,擺脫苦悶和抑鬱情緒。
6、多參加集體活動和多鍛煉。
找到能夠給自己帶來挑戰和滿足的活動,既能擴大人際交往,增強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也有利於調整身心,減輕心理壓力。當你心情愉快、身體健康時,你會感到很自信,感到自己能夠適應生活,包括工作、學習、競爭和來自於其他方面的一切壓力,你會感受工作帶來的正面感覺,會感到工作的成就帶給你的快樂。
7、正確評價自我 。
絕大多數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都有較強的事業心,都希望自己的價值能被組織認可,然而在我們的前進過程中,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晉升審判員和司法考試。此時我們尤其需要正確評價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認識自己的局限,同時也要看到暫時的失利並不說明什麼,從容、正確地面對得失。
六、要形成一層「保護膜」,堅決抵禦各種風險。
「法官正在成為一種高風險職業,這有可能造成大量優秀法律人才的流失,以致於威脅到司法隊伍的建設。」是的,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法官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點。
法官面臨著被傷害的風險。司法工作的特性決定了法官職業本身具有潛在的風險。基層法院審理大部分刑事、民事案件,直接面對大量的社會矛盾,同時,基層法院往往由於財政緊張,安全防範設施不夠健全,在突發性事件面前,反應力度不夠,法官很易成為侵害對象。當事人想當然地把希望寄託於法官「包青天」式的明察秋毫上,認為法院無所不能。一旦審判結果與當事人預期的不一致,往往會遷怒於法院和法官。於是,法官輕則被投訴、辱罵,重則人身受到攻擊甚至生命受到威脅。
最重要的是還存在著大量的廉政風險點。廉政風險點是指審判、執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關鍵部位、薄弱環節,結合我們的工作實際,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風險點:
1、在行政管理環節,主要有在非工作場合私下會見案件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及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以及接受他們以任何名義贈送的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貴重物品;讓案件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當事人親友以及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或單位報銷應當由自己支付的各種費用,或為個人謀取私利等等風險點。
2、在行政業務工作環節,主要有不加強修養,不嚴格自律;不注意言行,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維護法官形象;接受任何有違清正廉潔的吃請、禮品、禮金和贊助;在糾紛解決中利用法官身份尋求額外照顧,損害法官形象等等風險點。
3、在審判管理環節,主要有審判人員在審判、執行工作中,違反與審判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或者因過失違反與審判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造成嚴重後果;違背事實和法律,作出錯誤裁判的,因過失導致裁判錯誤,造成嚴重後果;拖延辦案,或者因過失延誤辦案,造成嚴重後果等等風險點。
4、在執行管理環節,主要有違反相關規定,擅自超標准或者超范圍收取執行費用;對具有執行條件的案件,故意拖延執行或者不執行;在強制執行時,不依法出示法院工作人員的證件及有關法律文書,造成嚴重後果等等風險點。
面對這些廉政風險點,唯有「慎獨」,讓自己形成一層無形的「保護膜」,才能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審理案件,實現司法公正。司法審判實現了公平正義,法官才算當好了法律的「守門人」。
1、慎始。萬事皆有始。凡事都有第一次。欲善終,當慎始。任何行為的發生,無不與當初不慎而濕了「第一腳」有直接關系。第一道「閘門」一旦被沖開、第一道「防線」一旦被攻破,慾望的「洪水」就會一瀉千里。法官的審判只有忠實於憲法和法律,法治的秩序才能得到維護,人民才能信賴司法,判決的公正性才能得到保障。同樣地法官也必須具備「作為法官的道德」,也就是法官應當具備履行法官職責所要求的個人良知、理性以及合乎道德的情感。法官的人格,是法律正義的最終保障。
2、慎微。人之常情,多重大而忽小。古人雲:禍患常發於細微。慎微就是慎小事、慎小節。日常工作生活中就是慎習慣、慎嗜好。習慣與嗜好雖說是一些小事小節,但小事小節卻是自身素質的外在表現。歷史和現實的經驗反復證明,良好的習慣和嗜好是存放在人們神經系統中的道德資本。慎用,可以讓人一生受益;濫用,小則禍及自身,大則禍害一方。
3、慎欲。人皆有七情六慾,法官也不例外。法官也是人,既不能遠離塵世,也沒有仙風道骨,更不可能脫離物質利益而空談精神,其合法正當的私人利益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把握公私之分的尺度。因法官是行使公權力之人,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慾望,非分之欲不可有。用古人的話說就是「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禍患莫大於私慾。所以,身為法官之人,在滿足個人慾望這個問題上必須慎重。
4、慎權。權力,具有二重性,是一把雙刃劍。公正者能明察秋毫,廉潔者能威信四海。黨的威信,法律的權威,決不是倚仗法官手中掌握的審判和執行權力建立的,而是來自於法官究竟為人民做了些什麼,來自於清正廉明,來自於公道正派,來自於以德服人,來自於以公正服人。法官要常思洪水肆虐之害,方能築牢堤壩;常思貪欲之害,才能築起思想防線。慎獨的日子會讓法官感到生活平淡無奈,但平淡的背後往往蘊育著高尚的節操。
5、慎言。西方有句諺語說:「法官乃會說話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法官是法律的代言人,法官審理案件的過程,就是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准確表達自己意思的過程。法官慎言主要是指法官在法庭上不隨意發表對於該案的意見和觀點,以防誤導當事人;在製作法律文書中,對當事人的隱私、商業秘密、國家秘密等內容要慎重書寫,防止泄密和產生意外後果。歷史和現實中,一些案件案結事不了,當事人反復申訴上訪,往往與法官不注意言語有關。因此,對法官來講,出語一定要三思慎言。這是因為法官這一職業是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其言行就被賦予了公眾化的意義。法官的言行是否得體適當,關繫到國家法律的尊嚴。法官對待當事人的態度應慎獨,不應偏聽偏信,先入為主,強詞奪理或站在其中一方立場上說話,而應時刻警覺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和獨立性,不受外來因素的干擾和影響。所以,法官應當隨時注重態度莊重、衣冠整潔、儀表端正、儀態和善、行為審慎廉潔。
6、慎友。在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中,人不可以沒有朋友,交友是人際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由於血緣關系、地緣關系、親緣關系、工作關系,總能形成這樣或那樣的「圈子」,如老鄉圈、同學圈、戰友圈、朋友圈等等,即大家常講的社交圈。法官作為執行公權力人物,掌握和行使著國家審判與執行公共權力,與什麼人交往,怎樣交往,受到各方面的關注,關繫到人民群眾對法官隊伍的評價。在社會交往中法官一定要堅持講黨性、講原則、守紀律,友在明處交,話在明處說,事在明處辦。不交不三不四的人,不收不清不白的禮,不去不幹不凈的場所,更不能做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權交易等違法亂紀的事,要依法獨立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審判權,從而確保司法公正的實現。
七、要學會一份擔當,敢於承擔社會責任。
職業無高下,公交司機是一種職業,法官也是一種職業。任何職業的高下區分之處在於從業者對職業賦予的責任如何承擔。今天的中國,正堅定的向法治邁進,社會轉型階段的利益重組過程中,是否有公正、高效的審判體系尤為重要!在我們平凡的工作背後,是崇高的事業,神聖的使命。與光榮同在的,是責任!如果不能用手中的法槌敲出公平與正義的時代最強音,如果不能以信念之火的鑄冶讓法律在現實中熠熠生輝,法院與法官,就會在法治時代,失去存在的價值。所以,法官要堅持公正司法、廉潔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積極延伸審判職能,努力承擔、敢於承擔社會責任。
1、要堅持能動司法。
能動司法是人民法院司法理念的重大創新,是新形勢下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必然選擇。法官在履行好審判職能的同時必須堅持能動司法理念,做好審判延伸工作,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合理的邊界。要正確處理好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的關系,在確保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去維護和實現實體公正;要正確處理好堅持司法服務與堅持公正廉潔司法的關系,把握好力度和尺度,守好公正廉潔司法這條底線,維護好法官的職業尊榮。
2、要深入推進涉訴矛盾糾紛化解和社會管理創新。
法官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用最適宜最高效的方式來化解人民群眾的矛盾糾紛,結合工作實際,這就是要求我們的法官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調解藝術和調解方法,在刑事、民事、行政、執行等各種案件中貫徹調解思路,在訴前、庭前、執行前等各個環節做好調解工作,從而從根本上履行和延伸好審判職能,切實承擔起司法的社會責任,更好地促進社會管理創新。
3、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司法需要。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和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領域的巨大變革使社會主體利益高度分化,社會關系日趨復雜,大量矛盾糾紛以訴訟的形式進入人民法院,人民群眾對於公正廉潔司法的關注和期待越來越高。與此同時,人民法官回應人民群眾司法關切和期待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法官要切實提高司法能力,努力做到廉潔司法,堅持公正裁判,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維護司法權威。
作為執法者,只有黨在心中,才能做到政治堅定、旗幟鮮明,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法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貫徹執行。只有法在心中,才能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弘揚法治精神,在全社會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只有人民在心中,才能根除特權思想,杜絕冷硬橫推、吃拿卡要等惡劣作風,真正做到執法為民。只有正義在心中,才能恪守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核心的職業道德,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真正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Ⅵ 在法院工作的國家公職人員都是法官

在法院工作的國家公職人員不都是法官,還包括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和審判員等回人員。

根據《中華人答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四十條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由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和審判員等人員組成。

第四十六條法官實行員額制。法官員額根據案件數量、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人口數量和人民法院審級等因素確定。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員額由最高人民法院商有關部門確定。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法官員額,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內實行總量控制、動態管理。

(6)法官工作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五十二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要求法官從事超出法定職責范圍的事務。對於領導幹部等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或者人民法院內部人員過問案件情況的,辦案人員應當全面如實記錄並報告;有違法違紀情形的,由有關機關根據情節輕重追究行為人的責任。

第五十三條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等生效法律文書,義務人應當依法履行;拒不履行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Ⅶ 法官這個職業的前景

一、法律專業學生職業的現狀據《法制日報》報道:法科畢業生就業率低於高校平均水平,畢業半年後就業率僅為83%,不僅低於全國「211工程」院校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89%,甚至低於全國其他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87%。法學本科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並非近年的事,上個世紀末就有顯現,尤其是從2002年開始,法學本科畢業生就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在全國214個學科專業中,法學專業就業率當年排在187位,2005年則成了「老末」。法學十幾年來一直都是熱門專業,但是近些年卻出現了就業困難的情況,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曾令良說:「這說明法律人才出現了『相對過剩』的情況。法學畢業生就業難一方面是因為法學教育管理混亂,又被全國大小高校奉為熱門專業,一哄而上,大建法學院系。五年前教育部登記的法學本科院系只有300多個,今年已經翻了一番,增加至608個,這還不包括民辦高校。雖然教育部門也在干預調整,但情況卻是『邊控制,邊膨脹』。另一方面則是,從事法律職業的門檻有所提高,法官、檢察官、律師都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而實際通過率又較低。我預測,未來幾年法學就業形勢還將繼續嚴峻。」二、法律專業學生職業現狀的原因分析如此有發展前途的職業為什麼會成為最難就業的職業呢?筆者認為,主要是下面兩個原因:(一)市場供大於求據《法制日報》中統計,全國法學專業招生人數從1977年的223人到2007年的10多萬人數增長了448倍。2001年,全國設有法學本科專業的高等學校292所,2005增長到559所,2007年全國已有603所法學院系,每年法學畢業生達到數十萬。而在1977年恢復法學教育時,全國只有三所大學設有法律系,僅招收200多人。當然,這些統計中還不包括那些自考的,參加成人高考的以及非法律專業轉學法律的。若是都算上的話,可能每年畢業的人數要翻一番,達到二十多萬。每年都有這樣大批的法律人才湧向市場,必然會引起法律人才市場的供大於求。(二)法律專業學生就業具有很強的特殊性,面臨門檻很高的職業准入制度法律專業與別的專業不同,若是想從事本行業相關的工作,如去法院、檢察院、律所等,必須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但是以前司法考試的報名資格規定畢業生必須拿到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後方可報考,這就使得待就業的法律本科畢業生在校期間無法參加司法考試,進法院、檢察院工作的准入資格受限。同時,司法考試的門檻較高,學生必須花一段時間來邁過門檻。因此,就導致畢業後無法正常就業,只能先備戰司法考試,等考過之後,才能順利就業。正是由於法律專業學生就業的這種特殊性,無形中延長了他們待業的時間,因此,導致法律專業就業率的偏低。當然,今年將會允許大三的學生報考司法考試,那麼,明年法律專業學生的就業率一定會有一個顯著的提高。因此,會有一大批大三學生抓住這次寶貴的機會,一次性通過司法考試,那麼對於這些大三考生來說,就一定會在畢業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三)法學教育大眾化與法律職業精英化之沖突。目前,全國開設法律專業的大學已經近400所,在校法律專業的學生約36萬人。自1999年擴大招生規模以來,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普通高校法律專業的本科生人數增長了幾倍。一些高校追求建設綜合性大學,在師資、硬體設施尚不完善之際,先後設立了法律類專業並大規模招生。除了法律本科的大規模擴招外,法律專科,第二學士學位等全日制教育,成人法學教育,在招生數量上也有了飛速的發展。除正規法律院校(系)外,還有各種與法律有關的「幹校」。此外,還有函授、電大、自考、夜大、業大、職大等多種形式的法律教育。由於法學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熱門專業,接受法學教育的機會在增加,在校生人數不斷增長,法學教育出現了大眾化的趨勢。而法律職業的專業化和精英化上世界上發達國家的法律傳統之一,也是一些發展中國家法律職業的發展趨勢。我國自2002年首次進行了全國的統一司法考試,欲取得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均須通過統一的司法考試並取得合格的成績。統一司法考試雖然沒有覆蓋法律職業的全部,但是覆蓋了法律職業的主要部分。自2002年實行司法考試制度以來,2002年司法考試的全國通過率是7%,2003年是10.18%,2004年是11.22% 。司法考試的低通過率和法律職業的高門檻,決定了雖受過法律教育的高校學生,在畢業時卻並不能輕易邁過這個門檻,從事法律職業。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並非招聘律師、法官和檢察官,也對法科畢業生提出了司法考試資格證的要求。自2004年開始,國家統一司法資格考試的考試時間固定在每年9月份的第三個周六和周日,司法考試的報名資格要求已取得本科學歷,事實上法律本科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時不可能擁有司法考試資格證書。(四)社會資本不足。社會資本主要指建立在信任和互助合作基礎之上的社會關系網路,是個人發展所必要的資本之一。科爾曼在論述他的社會資本理論中曾指出:「社會資本是影響個人行動能力以及社會生活質量的重要資源。」它可以從功能上動員社會結構的各種要素,有助於個人或團體獲得資源,掌握信息,從而實現特定目標。社會資本可以彌補大學畢業生就業信息的不對稱,有助於大學畢業生獲取得就業機會。就自主創業的大學畢業生而言,社會資本可以保證創業資金的供給。在轉型時期的中國,無論是國家,高校還是大學畢業生本人,只有不斷積累社會資本,才能有效的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對在校的法律專業學生,應當積極走出校門,獲取到律師事務所或政法機關實習的機會,向法律界的前輩學習,將理論學習和實務學習相結合,積累相關工作經驗。同時,在參與實踐過程中,面對開放的信息源和多渠道的獲取途徑,較容易得到有利的咨訊,可以節約求職成本,彌補信息的缺乏,提高就業的機會。跟相關單位的接觸,讓更多人了解、認識自己,在與對方合作和共事中建立的良好關系,為自己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社會基礎。(五)傳統行業飽和。選擇法律專業的同學,除了因為法律職業的神聖和自己的興趣,也考慮到將來的發展前景。從就業單位性質上來看,黨政機關依然是法律類畢業生的首選,其次是企事業單位,二者佔了需求總數的近70%。同時選擇到部隊、海關、武警邊防等單位的也在逐年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已經簽約的2003屆政法類畢業生到機關事業單位就業的比例佔到了40%左右,到一般企業單位的佔25%左右,到部隊、海關、武警邊防的佔到10%左右。時下畢業生青睞的傳統的就業行業,如政府機構、黨政機關等,由於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 正在大大減少人員需求。目前正在推進的地方省級政府機構改革,人員精簡幅度達47%;國務院最近一次機構改革人員精簡近50%。大學畢業生進入這些機關都要經過重重考察, 參加公務員考試仍是目前法律專業畢業生進政法部門就業的惟一渠道。由於職位的有限,常常出現幾十個報考者競爭一個崗位,必然導致大多數畢業生遭到淘汰。三、解決問題的思路之所以提出問題,是希望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基於以上的分析,就業問題實際上就是社會需要的問題,所以要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徹底扭轉就業難的局面,最根本的就是要根據社會的需要來培養學生,根據社會的變化來調整我們的教學,其思路大致如下:(一)政府為主導。政府應當堅持面向社會和經濟的實際需要來發展高等財經法學教育,不應超前,更不能盲目,力求使高等法學教育的發展規模和速度,與社會、經濟對財經法律人才的需求增長速度保持同步。在這一點上,香港地區做的非常好。香港雖然每年也有大批的高校畢業生走向社會,但其畢業生的就業率極高,且大都能找到比較合適的工作,沒有「畢業就失業」的現象。退一步講,即便政府暫時還不能做到這一步,最起碼應該建立准確、廣泛的大學生就業信息體系,建立全國性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要把全國各地,哪個地方缺人、缺什麼樣的人、待遇如何都掛到一個全國聯網的平台上。同時,這個平台上還應該有全國各地學生的生源、就業的志向、就業去向等信息。總之,筆者以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固然學校和學生本人有責任,但政府應該責無旁貸地擔當起主導的作用。
(二)學校為主體。法學院系應當根據中國大陸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重點培養應用型的法律人才。比如,在課程設計上,應當注重企業的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必要時還可以邀請行業的知名人士參與課程設計。還有,應當設有畢業生的培養計劃,讓畢業實習實實在在對畢業生有所幫助,如能使畢業生在畢業實習後就有職場中人的感覺就更好了。此外,學校還應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一方面要早動手早教育,即在學生一入學時就開展就業指導課,給學生分析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就業思想,使其了解到提前著手為就業做准備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勤推薦勤聯系,即學校應主動向社會各部門推薦、介紹自己的畢業生,經常與用人單位聯系,使用人單位重視自己培養的人才。學校以培養學生為己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培養市場需要的學生就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三)學生為主角。作為畢業生,首先應當端正心態,不要等靠怨,而是要積極尋求各種就業信息,主動推銷自己,在無力改變高校擴招、崗位有限、單位苛求等現狀的同時,只有自救才是生路,因為只有自己的努力是最靠得住的。其次,要用真才實學武裝自己,這是實行自救的資本。不僅要有寬口徑的專業知識,而且要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僅僅會「紙上談兵」。最後,畢業生應當摒棄「精英情結」,撲下身子,放下架子,從一線做起,從動手做起。珍惜每一個工作機會,做好每一份工作,讓自己在工作中不斷進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主角,事業的主角,社會的主角。費希特在其告德意志民眾的演說中有雲:「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沒有他人,沒有上帝,沒有其他可能的種種力量,能夠拯救我們。如果我們希望拯救,只有靠我們自己的力量。」那麼,現在如果要拯救我們的法學教育,幫助我們的畢業生走出就業難的困境,也只有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四)改變法律畢業生就業的具體政策。首先,我們應該更改統一司法考試報名資格的規定,允許在校大三法律畢業生報名參加考試,這將有利於拓展就業途徑;四、法律專業學生的職業前景展望從法律系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他們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夠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就業前景非常廣泛,做警官、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務;做律師;到高校做法學教師;到研究所做法學研究者都是不錯的選擇。對於法律專業的學生來說,都有什麼樣的職業選擇呢?這些職業都有什麼樣的要求,又會有什麼樣的前途呢?首先,是法院和檢察院。法院和檢察院曾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法律專業畢業生流向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現在很多法律畢業生很嚮往的地方,但是現在要進這兩類單位已是越來越難.一方面是要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另一方面是要通過公務員考試。公務員考試相對簡單一些,而司法考試相對門檻要高一些,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但是法官,檢察官代表著法律的威嚴,社會地位很高,且收入穩定,福利很好。因此,值得為之一搏。其次,是國家公務員單位。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競爭也非常激烈,有時報名和錄取比例大約是1000:1,因此,其競爭的激烈程度不亞於司法考試。當然,若是能在千萬人中脫穎而出,進入國家公務員單位,也是一個很理想的工作。但是,這樣的人數畢竟是鳳毛麟角。第三,是律師行業。法學類專業整體薪酬水平,相比之下比其他行業要高些。尤其是律師行業,年平均收入在10萬元左右。但是猶太人的「二八法則」對於律師來說是完全適用的;所以做律師,必須擠進那擁有80%財富的20%。因此,律師事務所不同,以及資歷深淺直接關繫到律師的收入。高的年薪能拿到30萬元,低的可能年薪只有1萬多元。從事經濟、證券、金融、房地產等涉外案件,年輕的實習律師一個月可能只有千元左右,而資深律師一年賺500萬元。對於勞動法、婚姻等類的案件,律師收費較低。而在大企業做法律顧問的,也有著豐厚的收入。因此,若是喜歡挑戰、賺錢,就可以選擇做律師,當然做律師還需要不怕吃苦,勇於競爭,善於學習。最後是企事業單位。法律系專業的學生其職業發展方向就是在轉行時,大多數也選擇在與「法」相關聯的行業,或在企業任職做法律顧問、或做媒體的法製版編輯、記者等。有的根據其個人性格特點、專業特長轉換專業,在「法」崗位對其緊閉大門的時候,他們沒有擠獨木橋,而是獨僻蹊徑,在企業、公司的商務部任職,他們的專業知識在商務合同的簽訂、談判、維護企業利益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自身的價值也在實際應用中體現出來。學習一技之長,比如速錄技術,進入法院當書記員也是不錯的就業渠道之一。法學專業學生就業在當前盡管處於寒冰期,但種種信息表明,中國巨大的法律市場需求尚未開發。廣大農村地區,中小企業的法律需求和服務還沒有啟動。就個人律師的擁有量而言,根據2002年的統計資料,全國現有律師12萬人,平均每萬人擁有律師的數量僅0.8個,這個比例不但低於發達國家,例如:美國30人,英國15人,而且,還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別達到了20人和12人。就企業方面講,我國現有企業5000萬家,僅有4萬家聘請了律師當法律顧問。對於法律畢業生來說還有更為廣闊的就業前景。總而言之,法律專業是朝陽學科,從社會需要來看是大有發展前景的。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深入,各行各業,各項工作逐步納入了法制的軌道,每個人的生活也都和法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特別是司法制度統一考試對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提出新的要求後,更加促進了法律學習的熱潮。要想從事法律職業,必須要通過司法考試,然後再去選擇法院、檢察院或律所。尤其是從事律師職業,能夠充分發揮你的法律功底.前途也是一片光明!中國的律師業已經慢慢的成熟起來了,逐步和國際接軌了。法律專業被世界公認為專業很好!就業很廣!收入很高!但一定要拿到司法資格證!

Ⅷ 執行法官是干什麼工作的

執行法官是干執行工作的

Ⅸ 法官如何做好本職工作

一、法官首先能夠有效管理由其審理的各類案件,並且能夠公正、快速、經濟地審結這些案件。這一要求所涉及的內容包括:1、法官應該了解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並應充分行使這些權力,並且不超越這些權力。還要了解本院內部制度對權力的分配。例如法官應該首先確定自己對審理的案件是否有管轄權,是否有權去實施當事人所申請的行為,為保障訴訟的順利進行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哪些應由審委會討論決定,判決、保全措施、強制措施要主管院長簽字……2、在庭審之前做好准備工作(執行人員在進行執行前也要做的一些准備,有些方面也可以借鑒),要研究案卷材料,仔細審閱訴訟各方提供的訴訟材料,包括訴狀、答辯狀、各種證據,必要時還要了解案外的一些情況(有些案件當事人除了案件本身表現出來的矛盾外,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矛盾,了解以後有幫助於案件的解決)。在研究案卷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整理,歸納出訴訟各方的爭議焦點問題,包括對事實的爭議,還包括對案件應該適用的法律的爭議,並使當事人和代理人的活動圍繞這些問題進行,避免訴訟過程中不必要的活動和拖延。庭審前對一些問題還要向當事人進行釋明,例如應舉哪方面的證據,應該提交的書面申請等,以保證所有的當事人都對訴訟有所准備,都能充分行使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做好庭審前的准備工作,就能使庭審時心中有數,還能預料到訴訟當事人在庭審中可能臨時提出的問題,這樣就能夠保證將庭審活動組織得條理清晰,使庭審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3、確定庭審時間後,要保證庭審按時開始,除非有特殊情況不得變更開庭時間。在庭審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傾聽當事人、代理人和證人的發言,除非發言離題太遠或重復太多,不要輕易打斷他們的發言;要保證各方當事人都有公平的機會向法庭陳述事實、發表意見,不能讓一方隨意說,而壓制另一方發言;要保證自己明白他們發言的內容和出示的證據所要說明和證明的問題,陳述不清的要及時發問。4、主持庭審時,要防止並及時制止發生的違反法庭紀律、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和其他無禮行為。庭審產前可以對矛盾激烈、性格異常的當事人進行安檢,合理安排當事人的座位,保持安全距離。對庭審活動中出現的違反法庭紀律、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例如,鼓掌、喧嘩、拍照、謾罵對方,甚至攻擊法庭人員,要及時、有效地採取必要的措施進行制止,保證庭審能不間斷地進行。5、無論庭審前,還是庭審中,都要保持訴訟程序朝著案件能夠順利調解或判決的方向進行,要引導訴訟各方把精力集中要主要爭議上,不要讓當事人、代理人在一些枝節問題上拖延、糾纏,浪費時間。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幫助糾紛當事人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6、庭審後,對不能調解結案的案件,除非可能引起矛盾激化或上訪的案件,需要冷處理外,要盡可能及時地作出判決。如果隔的時間太長,庭審活動和一些案卷材料就有可能忘記,尤其是主辦人外的其他合議成員,這樣合議時就需要重新回憶、分析。7、有禮貌地對待所有的當事人、代理人和證人,對所有參與訴訟的人都保持平等的態度、公平的立場,並要求書記員等輔助人員都這樣做。8、保管文件和卷宗井井有條。除了案件卷宗,機關還經常下發一些文件,這些也要合理保管,保證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找到。 二、法官應該充分了解並遵從其職業道德。除了最高院規定的以外,再著重說以下幾點:1、實際做到並且永遠表現為公平、公正、無偏私,不能從言談舉止上表現出偏袒一方而怠慢另一方。2、法官應該只依據法律和事實裁決案件,獨立發表自己對案件的意見,不受任何人或機構干擾和影響。當然,法官也是人,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完全杜絕說請風也是不現實的,即使沒有人說情,法官裁判時也會受自己感情的影響。但是我們要做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違反原則,不要冒丟飯碗的危險,領導也是通情達理,即便說情也會讓我們去違背大的原則,讓你丟飯碗。3、法官不要與他人討論其所審理的案件(特別要避免單方接觸、單方交流),不要在公開場合對自己審理的案件作公開評論;不要公開批評或者爭論其他法官的判決或法院的工作;對於以後可能成訟並由自己審理的事項也不要輕易發表意見。 三、法官應該發展和提高作為一個合格法官所必須具備的工作技能。這一要求包括:1.能夠准確而通暢地寫作、講話,明確無誤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使別人容易並正確地理解自己。2.學習和研究所處理的案件需要適用的法律。3.堅持不懈地學習法律,以適應新法的規定和變化。
四、法官應該能夠妥善處理與他人及公眾的關系。這一要求包括:1.與其他法官保持一種合作良好、禮貌相待、相互尊重的關系,不在公開場合批評其他法官。2.與在其法庭、辦公室工作的人員和其他人員建立一種良好的工作關系,公正地對待他們,體恤他們,促使他們正確而及時地履行職責。4.對於與法院相關的公共事務,法官應以自尊、剋制的態度對待,不損害公眾對法院的尊重和信任。5.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使自己的舉止言談,永遠能夠樹立和促進人們對司法的信心。

熱點內容
共青團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5:53:24 瀏覽:418
九江法院位置 發布:2025-01-22 15:45:06 瀏覽:734
聯考法律碩士國家線 發布:2025-01-22 15:38:07 瀏覽:508
公司法電影 發布:2025-01-22 15:10:56 瀏覽:871
審理法官是什麼 發布:2025-01-22 15:05:27 瀏覽:74
員工辭退賠償勞動法 發布:2025-01-22 14:46:58 瀏覽:51
道德公民圖片 發布:2025-01-22 14:31:53 瀏覽:392
自然法學派概念 發布:2025-01-22 14:31:14 瀏覽:688
自考2017年4月勞動法答案 發布:2025-01-22 13:58:25 瀏覽:196
道德宣誓 發布:2025-01-22 13:41:20 瀏覽: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