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刑事法院

發布時間: 2020-12-19 18:38:12

Ⅰ 國際刑事法院的職責

國際刑事法院將審理國家、檢舉人和聯合國安理會委託它審理的案件。此法院有權對專種族滅絕罪、戰屬爭罪、反人類罪和侵略罪進行審判,但是只追究個人的刑事責任,而且是在各個國家所屬的法院不能自主審理的情況下才可介入。檢察官將根據國際刑事法院預審法庭的同意,應某個國家或聯合國安理會的請求對罪犯進行起訴。根據規定,國際刑事法院無權審理2002年7月1日以前發生的犯罪案件。

Ⅱ 如果有國家不接受國際刑事法院的審判會怎樣

只要不是ICC成員國 可以不予理會的
其次即使是成員國 本國法院不能自主審理情況下ICC才可以介入
最後ICC只是追究個人刑事責任 國家它無權干涉

Ⅲ 為什麼中國沒有加入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刑事法院是國際刑法直接執行模式建立的標志,通過建立這種常設性機構來對國際社會公認的、嚴重危害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的犯罪進行打擊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望。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於1997年6月12日在美國律師協會大會上的發言中指出:「國際刑事法院是我們的最高希望之和平與正義的統一體的象徵,它是日益展現的國際人權保護系統的重要部分」。「國際刑事法院的前景取決於共同司法的保證,這是個淳樸和崇高願望的幻想,我們已經接近這個夢想的實現,讓我們付出我們的努力看到它的實現……」
中國從之處積極參與籌建到最後投反對票拒絕加入,其原因按照中國代表團在投票後作出的解釋可歸結為五點:(1)中國不能接受《羅馬規約》所規定的國際刑事法院的普遍管轄權。(2)中國對於將國內武裝沖突中的戰爭罪納入法院的普遍管轄有嚴重保留。(3)中國代表團對規約中有關安理會的作用的規定持保留意見。(4)中國代表團對檢察官自行調查權持嚴重保留態度。(5)中國代表團對「危害人類罪」的定義持保留立場。綜合來說,中國未加入國際刑事法院的原因集中在普遍管轄權、檢察官自行調查權、罪名爭議三個方面。
1.普遍管轄權。根據《羅馬規約》第12條第2款的規定,國際刑事法院對締約國和接受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的非締約國的下列情況可以行使管轄權:「(1)有關行為在其境內發生的國家;如果犯罪發生在船舶或飛行器上,該船舶或飛行器的注冊國;(2)犯罪被告人的國籍國」。這種管轄權的規定,使得國際刑事法院對與案件相關的非締約國也可以行使管轄權。比如,當非締約國的公民在締約國境內實施國際犯罪或者締約國公民在非締約國實施國際犯罪的情形,國際刑事法院也具有管轄權。中國代表團認為這種普遍管轄權的規定違反了《維也納條約法公約》中第34條確認的「條約相對效力」的規則,對非締約國來說非常不公平,將會對非締約國司法主權的獨立性造成沖擊。
2.檢察官自行調查權。《羅馬規約》第13條規定:「在下列情況下,本法院可以依照本規約的規定,就第五條所述的犯罪行使管轄權:(1)締約國依照第十四條的規定,向檢察官提交一項或多項犯罪已經發生的情勢;(2)安全理事會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七章行事,向檢察官提交一項或多項犯罪已經發生的情勢;(3)檢察官依照第十五條開始調查一項犯罪。」,第十五條則詳細規定了檢察官自行調查的內容。中國認為這賦予了檢察官過多權力,有可能使得國際法院成為大國干涉其他國家內政的工具,對此持「嚴重保留」態度。
3.罪名爭議。中國不加入國際刑事法院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對《羅馬規約》規定的具體罪名有不同意見,這一點上在戰爭罪、侵略罪、反人類罪上都有體現。筆者認為在此方面,中國有異議更多是出於政治上的因素。如前者,將非國家間的武裝沖突納入戰爭罪的范圍這一問題由來已久,許多國家不贊同這種適用范圍擴大的做法,而對中國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台灣問題。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明確規定:「『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一旦中國大陸決心武力實現國家統一,國際刑事法院極有可能被反華勢力利用,審查中國台灣海峽戰爭,以種種借口予以干涉。再如危害人類罪的定義問題,《羅馬規約》關於此罪的客觀行為的描述有很多涉及人權的因素,而中國在意識形態方面與西方國家的分歧眾所周知,故而中國代表團認為,國際社會要建立的不是人權法院,而是懲治國際上情節嚴重、惡劣的犯罪行為的刑事法院。而《羅馬規約》中加入的有關人權的內容,與國際刑事法院的職責不相符合。

Ⅳ "國際刑事法院"是個什麼東西

更多圖片(6張)
國際刑事法院成立於2002年,其主要功能是對犯有種族屠殺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的個人進行起訴和審判。國際刑事法院成立的基礎是2002年7月1號開始生效的《羅馬國際刑事法院規約》,因此該法院僅對規約生效後的前述四種國際罪行有管轄權。但是實際上,國際刑事法院暫時還不能對侵略罪行使管轄權。

中文名:國際刑事法院
成立時間:2002年
成立基礎:羅馬國際刑事法院規約
審判:種族屠殺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
分享
創立過程

國際刑事法院標微
根據《羅馬國際刑事法院規約》規定,國際刑事法院必須在《羅馬規約》獲得60個國家的簽署和批准後才可成立。

截至2006年11月1日止,全球已經有134個國家簽署了《規約》,並有104個國家批准了《規約》,其中非洲國家29個,美洲國家23個,歐洲國家37個,但在亞洲48個國家中,僅有阿富汗、柬埔寨、約旦、東帝汶、韓國、塔吉克、喬治亞、蒙古、塞普勒斯9個國家批准了《規約》,卻有30個與美國簽署了旨在排除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的「98條協定」。此外,在公約所有締約國中,有40個國家已經具備實施《規約》的國內法律,有31個國家已經完成了立法草案。但在亞洲國家中卻沒有一個國傢具備實施《規約》的國內法,只有極少數國家完成了實施公約的相關法律草案。

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中國、俄羅斯和美國,以及以色列均未加入該規約。(其中,美國曾在2000年12月31日簽署羅馬規約,但在國會批准前取消簽署。)中國、俄羅斯、印度等重要國家出於政治原因至今反對或拒不簽署∕批准《羅馬規約》。

創立背景

國際刑事法院大樓
二次大戰國際社會已經設置了很多國際和地區性保護人權的機制,但仍有百千萬的人淪為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和侵略罪的受害人。非常可恥的是僅有少數的加害者最後受到國家法庭的審判,絕大多數的加害者至今逃脫受懲罰的後果。有些人在犯下罪行時,甚至於非常清楚的了解 ,只有很小的機率會被繩之以法。「國際刑事法院」將有幾項目的: 嚇止預備要觸犯或進行國際法所認定的嚴重罪行;促使負有基本責任起訴犯案者的各國檢查官履行其職責;使受害者及其家人得到真相與公義,由此作為撫平創傷的第一步;協助受害者及其家人得到補償;當掌控國家機器的群體沒有能力或不願意促使侵犯人權的加害者受到應有的懲罰時,代表國際公義的機制必須介入。

Ⅳ 國際刑事法院與聯合國、國際法院的關系

國際刑事法院與聯合國、國際法院並無直接關系,僅有合作關系。

國際刑版事法院成立於2002年,權其主要功能是對犯有種族屠殺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的個人進行起訴和審判。國際刑事法院成立的基礎是2002年7月1號開始生效的《羅馬國際刑事法院規約》,因此該法院僅對規約生效後的前述四種國際罪行有管轄權。但是實際上,國際刑事法院暫時還不能對侵略罪行使管轄權。
根據《羅馬規約》,國際刑事法院將對批准國及聯合國安理會移交的案件進行審理,但只審理2002年7月1日以後發生的案件。國際刑事法院與現有的其他國際司法機構的不同,其他法庭均有一定存在期限,而國際刑事法院是一個永久性的國際司法機構。
而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關,位於荷蘭海牙的和平宮,是聯合國六大主要機關中唯一設在美國紐約之外的機關。國際法院的職責是依照國際法解決各國向其遞交的法律爭端,並就正式認可的聯合國機關和專門機構提交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

Ⅵ 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范圍(急需)

國抄際刑事法院將審理國襲家、檢舉人和聯合國安理會委託它審理的案件。此法院有權對種族滅絕罪、戰爭罪、反人類罪和侵略罪進行審判,但是只追究個人的刑事責任,而且是在各個國家所屬的法院不能自主審理的情況下才可介入。檢察官將根據國際刑事法院預審法庭的同意,應某個國家或聯合國安理會的請求對罪犯進行起訴。根據規定,國際刑事法院無權審理2002年7月1日以前發生的犯罪案件。

Ⅶ 國際刑事法院是審理什麼樣的案件

國際刑事法院成立於2002年,其主要功能是對犯有種族屠殺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內、侵略罪的個人進行起訴容和審判。國際刑事法院成立的基礎是2002年6月1號開始生效的《羅馬國際刑事法院規約》,因此該法院僅對規約生效後的前述四種國際罪行有管轄權。但是實際上,國際刑事法院暫時還不能對侵略罪行使管轄權。

Ⅷ 國際法院與國際刑事法院都有哪些區別

國際法院,是具有特定管轄許可權的民事法院,其訴訟主體只能是國家。
國際刑事法院則只對犯有種族屠殺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的個人具有管轄權,對其進行起訴和審判。

Ⅸ 如何看待國際刑事法院和國際法院這兩大國際司法體系,兩者的區別以及兩者的優勢與劣勢。

第一,在屬時管轄權上,羅馬規約第11條規定國際刑事法院法院僅對羅馬規約生效後實施的犯罪具有管轄權;而對於在羅馬規約生效後成為締約國的國家,只能對在規約對該國生效後實施的犯罪行使管轄權,除非該國已根據第十二條第三款提交聲明(即非締約國在批准加入《羅馬規約》之前,根據12條第3款的規定向國際刑事法院書記官長提交聲明,使得國際刑事法院取得管轄權的情況)。可見,這與前南和盧安達兩個特別法庭在屬時管轄上的區別是明顯的,同時這也體現了國際刑事法院作為永久性常設國際性刑事審判機構的地位。同時《羅馬規約》也確定了不溯及既往的原則。
第二,關於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內的罪行主要是嚴重侵犯人權和違反人道主義的國際罪行,罪名大類包括:1. 滅絕種族罪;2. 危害人類罪;3. 戰爭罪;4. 侵略罪。不過侵略罪受國際政治影響較大,其定義因飽受爭議而尚未確定,因此在未有修正補充侵略罪的具體規定之前,對侵略罪之管轄尚屬形同虛設。不過,這些管轄罪行的內容也深刻體現出國際刑事法院與聯合國下屬的國際法院存在根本不同。國際刑事法院專門審判刑事案件,堅持國際刑法的個人責任原則,體現刑事司法的固有特點。而國際法院實際上屬於民事法院,其嚴格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只受理主權國家之間的爭端,不具有行使管轄權,不能以個人主體為當事人,當然也就無法涉足具體國際罪行的審判。
第三,在管轄權的先決條件方面,羅馬規約規定的效力范圍與傳統的國際法和刑法原則有所差異。根據羅馬規約之規定,當一國是羅馬規約締約國時,國際刑事法院自然獲得對相應的國際罪行的管轄權。 這種強制管轄的方式對傳統的國家主權提出了挑戰,體現出國際刑事法院的超國家性。相比之下,這與聯合國所屬的國際法院管轄權的內容則有所差異。國際法院強調傳統的國家主權原則,根據《國際法院規約》規定,即使一國是聯合國的成員國(當然成為國際法院之參加國 ),也並不意味著該國必然接受國際法院的管轄,如果成員國有特別聲明,則國際法院並不能實現強制管轄。

Ⅹ 菲律賓為什麼宣布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14日宣布,他受到聯合國官員粗暴攻擊的同時,國際刑事法院內的法律程序也遭到人為容踐踏,菲律賓因而將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刑事法院上月宣布,對菲律賓律師祖德·薩維奧在國際刑事法院提起的訴-訟作初步審查。

薩維奧在訴狀中指認,杜特爾特和菲律賓高級官員在掃毒行動中犯下反-人-類罪。

官大壓死人。

熱點內容
勞動法團建 發布:2025-01-23 06:38:49 瀏覽:868
公司法律顧問年度總結報告 發布:2025-01-23 06:30:36 瀏覽:143
經濟法合同法提綱 發布:2025-01-23 06:30:27 瀏覽:456
陪標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6:14:52 瀏覽:15
安全標准化法律法規清單 發布:2025-01-23 05:55:24 瀏覽:658
公司法修改回購 發布:2025-01-23 05:43:20 瀏覽:271
經濟法產品質量多選題 發布:2025-01-23 05:43:10 瀏覽:170
民法上的時效是指 發布:2025-01-23 04:38:28 瀏覽:31
刑事訴訟法簽字 發布:2025-01-23 04:32:04 瀏覽:933
洪公法院 發布:2025-01-23 04:30:23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