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新聞網
❶ 法院的新聞中心是什麼編制
一般這個屬於事業編制。新聞中心屬於事業單位,但是在里邊工作的不一定都是事業編,有可能是沒有編制的。
❷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做好人民法院新聞宣傳工作
目前,隨著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的出現,各類法院消息特別是負面信息廣泛傳播,對於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造成嚴重傷害。這就要求我們通過不斷提升法院新聞宣傳工作水平,為人民法院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提高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那麼,要如何做好新媒體環境下人民法院的宣傳工作呢?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是宣傳主體更加專業有效。宣傳效果與宣傳主體的專業性是成正比,因此在新聞宣傳工作中,要特別注重建立宣傳員的學習、培訓機制,通過邀請專家學者授課、報刊編輯座談、內部研討、出外考察等方式,讓宣傳員提高寫作水平,拓寬寫作視野,提升宣傳效果。有了專業的宣傳隊伍,在面對網路輿情,特別是重大的輿情事件時,人民法院才能從容應對,法院意見也才會更容易被公眾接受,最終起到平衡輿論的效果。
二是宣傳手法更加活潑新穎。開展法院宣傳工作,必須要有易被民眾接受的載體,因此,在標題選取、內容設計、語言表達、宣傳反饋等各個環節都要有創新、有吸引力。我們的宣傳不必拔高,不必說教,但應活潑新穎,要讓受眾有所感有所思,通過宣傳報道傳遞出法院文化價值和思想價值。要充分運用消息、通訊、詩歌、圖片等多種形式,積極做好法院新聞宣傳工作,對不同的受眾群體採用不同的宣傳手法,通過實施差異性的策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宣傳內容更加豐富生動。要想讓民眾對法院的宣傳報道產生興趣,就必須更多地從民眾需求出發,對於能夠公開的信息一律公開,讓宣傳的內容更加豐富生動,滿足民眾的知情權,讓司法沐浴在陽光下,讓民眾從被動接受法院宣傳轉化為向主動追逐法院信息。同時,為確保宣傳效果,在內容上一定要力求客觀真實,讓民眾在宣傳報道中感受法院的所作所為,客觀評價法院的所作所為,潛移默化中達成宣傳的目的。
四是宣傳渠道更加貼近公眾。目前互聯網大眾化、媒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法院在利用好傳統媒體的同時,應將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其中,不斷完善新媒體環境下的各種工作機制,積極搶佔新的輿論宣傳陣地。如開設法院官方微博、設立網路新聞發言人、進行網路庭審直播等,進一步增強法院工作的公開度、透明度,讓民眾深入了解法院,也能更好地接受民眾的監督,這些做法都應當逐步在全國法院推廣。
人民法院新聞宣傳工作不是可有可無的,我們做新聞宣傳工作也不是為了做秀,不是為了好大喜功,更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為了營造良好的司法輿論氛圍,樹立法院公平正義的良好形象。
❸ 法制新聞\社會新聞\法院新聞\犯罪新聞的區別是
區別不是很大,主要是題材和命題方向的區別,不管是法制新聞\社會新聞\法院新聞\犯罪新聞,其實都是報道法制和社會方面的素材,起到宣傳法制教育,避免犯罪的教育意義與宣傳效果。
❹ 上了法院都會上新聞嗎
通常不會,
看具體什麼案件,
是否屬於社會關注的熱點。
❺ 昨天中午12點中央一台播放的新聞中有關法院出台的內容,我需要請幫忙,謝謝!
其實在昨天中午會播放一個新聞,然後你如果想要的話,可以把那個時候的新聞再導過來。
❻ 誰能告訴我什麼是審判新聞(法院新聞)嗎
公開審判與新聞報道是兩個不同范疇的問題,一個是法學理論與實踐問題,一個是新聞學理論與實踐問題。然而,兩者又具有密切關系。原則上說,凡是公開審判的案件,都可以在新聞媒體上公開報道。然而,新聞媒體在對公開審判的案件進行報道時,有一些不易把握的問題,值得研究。
公開審判制度是當代世界各國通行的一項審判制度。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所謂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主要指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公開審判的反面是秘密審判,封建專制的秘密審判由於秘密進行,致使公民的權利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為了防止對公民權利的司法侵害,近、現代國家紛紛在法律中規定了公開審判制度。實行公開審判,既便於社會監督,又便於群眾參與,有利於實現司法公正。在我國,雖然法律規定了公開審判制度,但過去一段時間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公開審判制度的落實情況並不是很好。近一兩年來,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的大聲疾呼下,法院的公開審判已經有長足的進步。特別是1998年4月15日,肖揚院長在全國法院教育整頓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強調法院要自覺接受輿論監督。要把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開審判」制度落到實處。各類案件除涉及國家機密、公民個人隱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規定不予公開審理外,一律實行公開審理制度,不許實行「暗箱操作」。公開審理案件,除允許公眾自由參加旁聽外,允許新聞機構以對法律自負其責的態度如實報道,並在必要時進行電視和廣播對審判活動的現場直播。
在推行審判公開過程中,庭審直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全程現場直播庭審活動,我們已經有兩次:一次是關於電影糾紛審理的現場直播;一次是綦江虹橋垮塌案件審判的現場直播。特別是中央電視台對重慶綦江虹橋垮塌案件進行的電視實況直播,在全國引起了轟動。虹橋案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電視直播庭審案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但這一舉措,在學術界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我認為,庭審現場的電視直播有助於強化審判公開的積極效應(特別是目前中國各地旁聽公開審判均有一定困難)。同時,電視直播較之媒體的轉述或評論具有更強的保真度,更宜於社會公眾對司法過程的監督。實際上實況轉播無非是擴大了公開審判旁聽觀眾的范圍,是公開審判的擴大化,只要是全面的報道,並不會影響法官獨立審判,如果說有影響,也應該是好的影響。
庭審直播的前提是公開審判,不公開審判的案件,是不能進行庭審直播的。但是對公開審判的案件,不一定完全適於庭審直播。對公開審判案件的庭審直播應當有所選擇,並應把握以下三個原則:一是有利於對司法審判的社會監督;二是有利於普及、傳播法律知識;三是有利於審判案件的順利進行。根據這幾項原則,能否對庭審案件進行電視直播,應當堅持兩選兩不選。
所謂「兩選」是:一選原被告背景比較復雜,人們對司法機關能否公正審判存有疑慮的案件。電視直播這樣的案件,使億萬雙眼睛關注著法官的舉止言行,關心著案件的是非曲直,法官縱使有偏袒一方的傾向,也不敢枉法裁判。對這樣的案件的直播將會起到很好的社會監督的作用。中央電視台對重慶綦江虹橋垮塌案件進行的電視實況直播就屬於這類案件。二選是非不易分清的案件。這類案件一般屬民事案件,中央電視台所選擇直播的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國內十大電影製片廠訴電影作品著作權被侵權案件,就屬此類案件。也有一些新型的刑事案件,如計程車司機撿到旅客遺失在車上的巨額錢款不還,是否屬於犯罪行為等等,可以通過直播類似案件的審理過程,使廣大觀眾獲得新的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能夠起到很好的普法作用。
所謂「兩不選」是:一不選可能披露犯罪方法,並可能渲染暴力的案件。一般來說,即使在文字報道中,對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過程也不宜描寫得十分詳盡,更不應該借題發揮、大肆渲染。在電視直播特大犯罪案件的審理中,作案手法與過程是控辯雙方不可迴避的內容。電視直播時,無法對這些內容進行技術性刪節,所以對犯罪案件的庭審直播,特別是重大惡性犯罪案件的現場直播,應當慎之又慎,必要時可以直播宣判結果,而不宜直播審理過程。二不選可能影響法庭審理的案件。比如廣州電視台對一刑事案件的直播報道,案件涉及60餘名證人,由於證人害怕因電視直播使其形象暴露而遭受打擊報復,僅有3名證人到庭作證。這樣的直播,除了對可能違法犯罪的人有一定的震懾作用外,其它方面的正面作用則不會太大。
對公開審判的報道問題,實際上涉及司法與輿論監督的深層次問題。根據一些學者的意見,現實地看,對司法實施傳媒監督的制度保障應集中於兩個方面:首先是有關部門取消對傳媒的不恰當限制;再就是司法機構在實際工作中為傳媒的工作提供必要條件。在這方面,可行的措施是:(1)凡公開審理的案件均應准予媒體采訪報道。(2)司法機構通過新聞發布制度等方式,建立與傳媒對話的常規渠道。(3)依法應予公開的法律文書均應允許傳媒機構查閱。(4)對在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司法機構應給予媒體某些特殊便利,配合媒體適時報道進展情況。(5)借鑒國外的範例,設立某些對記者的庇護性保護制度。
對於公開審判的案件尚不宜完全公開報道,對依法不公開審判的案件,當然更不能公開報道了(可以報道審判結果,不能報道審判的詳細過程)。然而,我們不能不遺憾地看到,一些新聞媒體在公開報道的問題上又走得太出格了。比如,有些涉及他人隱私的案件,新聞媒體也公開報道了,甚至還配發被報道人的肖像照片,這顯然是違法的。
❼ 如何做好法院新聞發言人
在世界范圍內,政府包括一些大企業和有影響力的社團,都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我國1983年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被各機關單位廣泛運用。該制度目的在於妥善回應公眾質疑,及時澄清不實傳言,權威發布相關政策及重大突發事件信息,釋疑解惑等等,進一步提升公信力。如何做好法院新聞發言人工作,必須引起每一位法院新聞發言人認真思考。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實行新聞發言人制度;2014年,公布了全國四級法院新聞發言人,明確了法院新聞發言人發布有關新聞,表明觀點立場、代表法院回答記者提問、關注新聞發布後的效果等主要職能。顯而易見,法院新聞發言人的角色相當重要。如何做好法院新聞發言人工作,必須引起每一位新聞發言人認真思考。結合平時學習和新聞發布工作經驗,筆者認為:
一是打好三個工作基礎。對新聞發言人的要求:以科學的新聞觀統領發言工作,以成熟開放的心態面對媒體,以方針政策作為應答之本,以嫻熟的專業技能實現發言人意圖。
理念上要轉變。以前是基本不說,現在是必須說。做做說說,說說做做,必須清楚自己的角色,問問自己——「我是誰?」我是新聞發言人,不是演員,不是上級,不是學者專家,不能談個人意見,應該認真負責。清楚「我是誰」,才知道怎麼做、怎麼說。
機制上要健全。新聞發言人不是單兵作戰,而是一個團隊作戰。通常情況下,新聞發言人發言前,要集中本單位集體智慧,認真猜題(記者會問什麼問題?怎麼回答?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等),模擬排練(同事充當記者提問),做到心中有數。要找一些媒體,讓他們按照自己設定的議題提問。
素質上要提高。新聞發言人要多閱讀,平時要多看報刊、網路、電視等新聞,不斷拓寬視野,增長知識。特別是與發布內容相關的信息,要多學習,提高政治素質(政策水平)、業務素質(法律知識)、媒介素質(新聞傳播)、科學素質(求真務實)、語言和知識素質及個人魅力(機智幽默)等。
二是把握四個基本要點。法院新聞發言人其實也是法院與公眾互動、溝通的管道。新聞發言中,要把握好四個基本要點:
樹立自信(心中有數)。新聞發言人通常要熟悉整個事件的全過程,了解媒體生態,懂得媒體喜歡什麼、需要什麼,懂得如何與媒體打交道。也要知道老百姓想聽什麼,能抓住重點又不能出錯。新聞發言人要懂得法院的立場,熟悉掌握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懂得分寸的拿捏把握,不能把好事說成壞事,各方面要做到心中有數。功課做足了,自信也就有了。沒有充分准備就不要發布新聞或信息。
態度誠懇。態度決定一切。熱情面對,真誠相待,互相尊重。除了嚴肅認真,謙和禮貌外,回答問題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隨意編造。在與記者互動中,如果確實沒有得到授權或是遇到自己不知道的案件,就誠實告訴記者,目前沒有進一步的訊息。如果是民眾非常關心、媒體記者也非常想知道的問題,可以跟記者約定回復時間。新聞發言人不能給人以不重視問題的印象。
圍繞主題。新聞發布會,一般一次一個主題,新聞發布主題是本次發布的中心內容,發布時嚴格按照發布稿的內容,圍繞主題發布,不管什麼情況,不得隨意發揮,更不得發布與本次發布內容不相乾的內容,說自己應該說的。離開主題發布一些內容,你可能再三強調,請媒體不要報道,媒體還是報出來了;不是媒體記者不夠意思,是媒體認為你講的內容,應該讓公眾知道,所以,發言人應該管好自己的嘴。不回答假設性問題。假設性問題,一般都是陷阱,不能隨便回答,貿然回答容易把人繞進去,甚至可能會出錯。我們可以這么回答:「這個假設是不會發生的,所以恕我不便回答」或者「這個假設還沒有發生,所以恕我不便回答」等,由此,避開「陷阱」問題。
動作規范。會場布置要嚴肅、大方、得體,發布台上要整齊,不要放置其他的物品(香煙、手錶等)。新聞發言人衣著、發式,手勢、姿勢都要講究,不能太隨意,注意自身形象。新聞發言人的形象也就是單位的形象。法院新聞發言人,每一次發布時,應該著法官服(警服),不得佩戴飾品,女新聞發言人特別要注意。小問題可能誘發大麻煩。新聞發言人要有相當的表達能力,要根據事件情況,講話的語速、語調、語氣,音高音準都得恰到好處,有親和力。
三是熟悉五個工作流程。根據平時新聞發布的情況,筆者將新聞發布工作歸結為五個工作流程,新聞發言人新聞發布前應該熟悉:
預先准備。確定發布內容或主題後,制定新聞發布會方案(內容或主題、議程、時間、地點、發布人、出席領導或單位、邀請媒體等),呈報主管領導審批。
直接准備。籌備新聞發布會材料(新聞發布稿、新聞通篇、回答預案等)和主持詞。新聞通篇一般發給記者。主持詞主要介紹發布會主題、背景、發布人、議程等內容。提前邀請媒體,接待媒體,布置會場(主席台座次、媒體座次、話筒)等會務。
組織發布。一般地說,法院信息等應由新聞發言人發布。也可根據情況邀請相關領導(法院領導或庭處室負責人)發布信息。發布信息時,應當按照準備好的新聞發布稿進行發布,不得隨意發揮。
記者提問。新聞發布會主持人負責確定媒體記者提問,負責安排新聞發言人或相關人員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一場新聞發布會,一般回答記者3至5個問題,必要時可以增加。主持人與新聞發言人互相配合,形成默契。
如果新聞發布會結束後,有記者提出要采訪(特別是電視台的記者需要錄畫面),不應該拒絕,接受采訪的對象一般應為新聞發言人或單位負責人,其他人員未經批准不得接受記者采訪。接受記者采訪時,仍要按照新聞發布主題回答問題。
總結反思。新聞發布會後,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的單位將有關材料上報法院新聞宣傳部門存檔備案。同時,新聞發言人和相關領導及有關人員要及時評估本次新聞發布會的效果,特別是存在的問題,會不會有次生輿情等,要想深想透,思想上要有足夠認識。如有問題,要及時糾正。新聞發布會整個過程,應該全程錄像,並建立電子檔案。
四是掌握六個處置對策。大家都知道:透明度決定公信度;話語權決定主導權;引導力決定影響力;軟實力決定領導力。新聞發布能較好地引導輿論,新聞發言人發布時,應把握全局。
屬地管理,分級負責。一般情況下,不要提級發布,就法院來說,哪個法院的事情,就由哪個法院自己發布,其他法院可以同步支持。特別是記者問及其他法院的事情,新聞發言人應該說明情況,可記下記者的聯系方式,通知所屬法院予以答復,不可越俎代庖。
認真研究,統一認識。針對事件,精心策劃發布內容。什麼事情,怎麼說?特別是要正反兩方面思考,自己說的內容,公眾能不能接受?會不會次生輿情等。新聞發布稿,思路要清晰(特別是突發事件、問題應對發布等,務必按照「快報情況,慎說原因,速報結果」要求),觀點鮮明,語言要規范、准確。
講究方法,注意形式。初步統計,有以下九種發布形式,各單位新聞發言人可根據情況選用合適的發布手段或形式:新聞發布會;吹風會;發表聲明;答記者問;提供新聞通稿;網上發布;在線交流;組織采訪;系列發布。
違法違紀,主動表態。遇到幹部違法違紀問題,要主動表態,立場鮮明,公布措施和處理結果,消除危害。
虛假事實,及時澄清。涉及法院輿論,要迅速核對,即時交涉,迅速澄清,妥善處理。
記者纏問,重復重復。召開新聞發布會時,常常會遇到記者纏問,作為新聞發言人,更要沉著冷靜,切忌隨意發揮,信口開河,可以耐心地圍繞本次發布的內容,重復、重復、再重復,耐心解釋。
❽ 法院開庭還要上新聞嗎,有新聞記者旁聽有什麼好處
如果你是原告那麼有記者在你的事情很容易解決,政府辦事也會有效率多了!但你是被告的話,不用我說了吧。。。大家心裡清楚
❾ 法院讓新聞暴光我欠錢不還
很有可能會的
❿ 法院為什麼會招新聞專業的公務員
每個系統都會需要各個專業的人,法院同樣需要對外宣傳,對外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