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保障
① 如何保障執行法官人身安全的意義
近日微信朋友圈和網路媒體被一個消息刷屏,2016年9月8日上午9點45分左右,山東壽光法院兩名執行人員到菏澤市曹縣某銀行查封被執行人賬戶,辦理過程中,30餘人沖進銀行對二人圍攻毆打。警察到達現場後,執行員提出讓警察提供保護並送二人去醫院的要求被拒絕。警察拒絕要求二人去所謂的「指揮部」見縣領導進行匯報,二人拒絕後又被毆打。無奈到達「指揮部」見到了所謂的「韓主席」,並脅迫法院將銀行的查封手續拿走。直到下午14時30分左右,兩名執行員得以乘車離開。這件事震動最大的是法院群體。也許大家想說什麼,又說不出什麼話,心情是沉重的,但是向誰說呢?誰能理解?
法院現有實踐中,不可能在訴前保全階段主動幫原告查遍被告財產。除非有明確的財產信息,賬號、房屋地址等,否則不可能主動查,也不可能動用執行查控系統。在財產保全期間就查詢當事人的財產信息,也是為了保障執行。執行有多難?去看看執行法官手中人山人海的案子,那一張輕飄飄的強制執行申請書,配上原案文書復印件,湊成幾張一卷薄薄的案子,遞到執行局,但後面的執行法官要花多少工夫、喊多少話、吵多少架、跑多少路才能把案子執行過來。鬧的,哭喊著的在法院執行庭里比比皆是,雖然筆者現在不在執行局,但是前幾年的執行法官生涯切身體會到那種痛苦和焦灼,那時就覺得已經夠崩潰了,別說有人天天上門找你吵,逼得你再去找別人吵。誰不願意案結事了高枕無憂,但是可能嗎?從案件發生之前,財產就可能轉移了,凍結的銀行卡都是零,老百姓維權難,好不容易走完訴訟流程,拿到一個結果,執行的時候面臨的又可能是毫無希望和遙遙無期的等待。一面是執行難、老百姓維權難,一面是對法院的抵觸、不理解、甚至圍毆。但是公平不能因此被忽略。作為守護公平的最後一環,不期待能說服任何人,因為規則不在嘴上,但是社會需要確立一個規則,讓人們普遍信賴並執行,共用一套規則體系。這是法治。筆者撰寫本文旨在從執行法官人身和職業安全保障問題為視角,談自己一點看法,與各位同仁共研。
一、執行法官人身和職業安全保障問題現狀
執行法官人身和職業安全保障是法官職業保障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包含執行法官人身安全保障、任職安全保障等具體內容。當前執行法官面臨的人身安全保障、任職安全保障問題有殺害、傷害等直接暴力行為,侵害法官生命健康問題、自傷、自殺等暴力行為,侵害法官職業安全問題、威脅恐嚇、侮辱誹謗、誣告陷害等非暴力行為,侵害法官身心健康問題、法官履職責任追究制度被隨意濫用,危及法官職業安全問題。由於范圍之廣,類型之多,數量之眾,難以例舉和統計。給法官精神和心理上造成了巨大壓力,嚴重影響了法官身心健康。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有無過錯,執行法官隨時面臨著被侵害的危險。再者缺乏救濟措施,法執行官時常成為弱勢群體。這既是對執行法官身心的傷害。也是對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的危害。
二、執行法官人身安全和職業保障問題的表現
針對執行法官的人身安全問題頻頻出現,不僅損害了法律尊嚴、毒化了司法環境、激化了社會矛盾,還嚴重影響了廣大執行人員的工作熱情,進一步動搖了社會公眾對法律威嚴和社會公正的信仰,從而扭曲和弱化社會的價值觀建設體系,付出的社會成本,可謂越來越大。同時執行法官的人身安全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共性問題,我國處於經濟、文化、制度等社會領域的成熟和過渡階段,這一問題的凸顯,是社會發展階段的必然現象。
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負面因素影響,不少當事群眾法制觀念淡薄。法院作為維護公平正義的部門,經常處在各類社會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的前沿,一些群眾很容易把不滿情緒轉移到執行辦案人員身上。特別是少數地方政府在工作中遇到了阻力,要求法院出面處理一些非本職活動時,更加容易引起群眾的對立和反感,把抗拒、阻礙執法作為宣洩情緒、發泄不滿的一種途徑,給個別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個別群眾對暴力阻礙幹警執行的違法性認識不足,認為罵兩句、打幾下「算不了什麼」;有的群眾本著「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趁機起鬨。沒有人挺身而出制止不法分子。同時受社會利益調整物化思想嚴重的影響,一些當事人心態失衡。在社會進入「改革攻堅期、利益調整期、矛盾高發期」階段,社會保障機制和救濟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和保護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整體步伐,一些弱勢群體表現出心理上的「焦灼感」和「危機感」,一些強勢群體表現出行為上的「暴力威脅」和「利益共生」傾向,從而致使相當部分的社會公眾滋生「不平衡、不公平、不滿意」的心態,對立日益嚴重,矛盾日益尖銳。而執行過程恰恰是各種矛盾和沖突的契合點,也是各種利益和情緒的交匯點,在此情況下,一些當事人為捍衛自身的權益,往往會不自覺地使用過激手段,將不滿情緒和吃虧心態的怨氣發泄在法官身上。少數敗訴的當事人是出於報復和仇視的心理,對執行法官實施人身侵害,製造暴力事件。
(二)輿論導向尚需要引導。媒體不能片面追求轟動效應而忘卻其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應發揮的積極作用,忽視其對輿論的正確引導作用。不可否認在執行隊伍中存在極個別的害群之馬,但執行隊伍的整體形象在逐步提升,社會公信度在逐步提高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媒體的適時適度介入有利於宣傳執行隊伍建設新形象,有利於構建和諧的警民關系。與此同時普法工作滯後,弱勢群體特別是農村居民法制觀念淡薄。多年來突出經濟發展,某種程度上忽略了對社會人的精神關注。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不僅法制觀念淡薄,法律知識匱乏,而且嚴重缺乏對法律的信仰和敬畏,導致了社會經濟發展對公正司法的要求產生了較為突出的矛盾。少數當事人囿於自己的知識面,往往以自身利益得失來理解法律。在訴訟中,比較多的農民缺乏證據意識和程序意識,一不如意就和法官對著搞,動輒耍橫的、動粗的比較常見。執行中,有些人為維護鄉鄰關系,有時會參與圍攻、抗拒執行。還有的當事人認為自己「有關系、有門路」,視法律為兒戲,信「訪」而不信法。少數當事人對執行法官的查封決定視若兒戲,隨便撕毀,有的甚至千方百計轉移、藏匿財產以逃避法定的義務,再加之法律思維與大眾的樸素思維存在現實差異。一些當事人特別是受教育水平低的群眾,在訴訟過程中覺得自己「有理走遍天下」,不懂得也不重視證據在訴訟中的作用和地位,一旦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不一致,出現敗訴或者法庭認定的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出入較大時,就想當然地以為法官偏袒對方,或者拿了對方的好處,或者對方「上面有人」,在覺得自己有理卻又吃虧的心態下,當事人往往會遷怒於執行法官,對法院也心生怨恨,一旦出現合適的時機或者受到外界刺激,就會做出過激的行為。容易釀成圍攻和襲警事件的發生。
(三)相關法規制度的缺位,打擊不力。從現行的《法官法》和《法官職業道德行為准則》的規定來看,我國對執行法官的從業資格和從業道德要求居於世界先進水平。但對執行法官的人身權利的保護只在法官法第八條第(五)項規定:法官的「人身、財產和安全受法律保護」。危害執行法官人身安全行為的懲處措施不足。我國現行刑法專設一章「妨害司法罪」對打擊報復證人,擾亂法庭秩序,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等行為規定了刑罰處罰,但卻無制裁危害執行法官人身安全的行為的相關規定。一些鬧得凶的、危害重的、影響大的,往往以「司法拘留」的形式把當事人拘留幾天放回收場,刑事扣留、追究刑責的更是鮮見。再加之刑法、治案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中,只對侵害公安民警人身安全的行為作出了處罰規定。對侵害執行法官的案件和事件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據進行整治處罰。但往往由於有關單位未能較好配合,難以及時對暴力抗法者進行刑事處分,而只能由法院作出司法拘留和罰款處理了事。由於法律的權威性、操作性不強,使得一些人敢於藐視法律,甚至敢於公然與法律對抗。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違法者的囂張氣焰。
(四)地方、部門保護主義思想嚴重。一些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特別是鄉鎮政府從保護本地區經濟利益出發,對法院的依法辦案進行干預,特別是對外地法院的執行更是橫加阻攔。有的表面上支持外地法院執行,實際上偏袒本地當事人,為被執行人逃避履行義務尋找種種理由,甚至以影響穩定為借口,向法院施加壓力,製造執行障礙,使外地執行舉步維艱。有的對外地法院委託執行的案件敷衍塞責、久拖不執,或者以這樣那樣的理由,要求委託法院中止、終結執行。執行中一些有義務協助的部門和被執行人串通一氣,刁難執行人員,阻礙法院判決、裁定的執行。
(五)執行法官內部消極保安全的思想比較流行,缺乏對自身安全的警惕性和應急能力。一方面,法院對損害執行法官人身權利行為的危害性和破壞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總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且法院內部對執行法官遭受當事人傷害時如何處理,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少數法院連應急機制和處置措施都不完備。另一方面,在當事人與法官纏鬧時,多數法官是採取消極躲避和息事寧人的方式,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委曲求全,不敢採取必要的法律手段去制裁違法當事人。再次,部分執行法官還存在防範意識不強和應變能力不高的情況,發現問題沒有及時報告和積極應對,致使損害後果擴大。少數當事人正是摸透了「法院怕出事」「法官怕惹事」的心理,動輒惡意上訪、無理纏訴、暴力抗法,或採取自殺、自殘的方式相威脅,辱罵、毆打甚至加害法官時有恃無恐,無所忌憚。此外,個別法官素質不高、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法院安全措施不力等也是產生過激行為出現暴力事件的原因。而執行行為簡單粗暴,也是誘發暴力抗法的一個重要原因。部分法院重審判、輕執行,甚至故意把素質較差的幹警放在執行隊伍從事執行工作,這就導致執行隊伍的素質先天不足,很難保證執行行為的公正、文明。再加
② 什麼是法官制度
法官制度是審判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關於法官的選任資格、選任方式、任職期限、獎勵懲處、物質待遇等方面的規章制度的總稱。我國於1995年2月28日頒布的法官法共17章42條對此作了較全面規定。
1、 法官的資格要求
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各級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法官的職責是參加合議庭和獨任審判案件。
擔任法官必須首先具備法官的資格條件。法官法第四章規定,擔任法官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1) 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 年滿23周歲;
(3) 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4) 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5) 身體健康;
(6) 高等院校法律專業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畢業具有法律知識,工作滿2年的;或者獲得法律專業學士學位,工作滿1年的;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法律專業博士學位的,可以不受上述工作年限的限制。
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或曾被開除公職的人均不得擔任法官。
另外,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人民法院的正副院長、正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以及人民陪審員必須是具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年滿23歲的公民,具有法律專業知識。
2、法官的任免
憲法和法律規定了法官的任免許可權和程序: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各級人民法院院長任期與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助理審判員由本院院長任免。專門人民法院的法官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另行規定任免辦法。
初任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採用公開考試、嚴格考核的辦法,按照德才兼備的標准,從具備法官條件的人員中提出人選。擔任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應當從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
法官不得兼任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得兼任行政機關、檢察機關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務,不得兼任律師。
對於喪失國籍的、經考核不稱職的、因違紀、違法犯罪的,以及因健康等原因長期不能履行職務的法官,都應依法提請免除其法官職務。
3、 法官保障制度
根據法官法規定,法官履行職責受以下保護:
(1) 職業保障。履行法官職責應當具有相應職權和工作條件;依法審判案件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非因法定事由、法定程序,不被免職、降職、辭退或處分。
(2) 工資保障。法官按規定獲得勞動報酬,享受保險、福利待遇。
(3) 人身保障。法官的人身、財產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護。
(4) 其他保障。法官有辭職、提出申訴或控告、參加培訓等權利。
4、 法官晉升制度
法官分為十二個等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為首席大法官,二至十二級法官分為大法官、高級法官、法官。法官等級的確定,以法官所任職務、德才表現、業務水平、審判工作實績和工作年限為依據。根據年度考核,逐級晉升。對法官的考核,由所在法院組織實施,應當客觀公正,實行領導和群眾相結合,平時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結合的原則。
5、 法官獎懲制度
法官在審判工作中有顯著成績和貢獻的,或有其他突出事跡的,應當給予獎勵。獎勵分為:嘉獎,記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榮譽稱號。實行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的原則。
法官不得有下列行為: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貪污受賄,徇私枉法,刑訊逼供,隱瞞或者偽造證據;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審判工作秘密;濫用職權,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故意拖延辦案,怠誤工作;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從事經營性活動;私自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等違法亂紀行為。
法官有以上行為者,應當給予處分。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受撤職處分的,同時降低工資和等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 其他制度
法官享有退休、辭職、培訓、申訴控告等權利。退休後享受國家規定的養老保險金和其他待遇。
③ 對法官及其近親屬人身權益保護立法了嗎
針對近年來屢見不鮮的侵害法官及其近親屬人身安全事件,日前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內審議的法官容法修訂草案強化了對法官及其近親屬人身權益的保護。
在保障法官依法行使審判權方面,草案規定,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干涉法官依法辦理案件,不得要求法官從事違反法定職責的活動。對干涉法官辦理案件的行為,法官有權拒絕,並應當予以記錄,並由有關機關根據情節輕重追究行為人的責任。
草案還提出,人民法院設立法官權益保障委員會,保障法官依法履職。
法律不應該保護那些犯法的人。
④ 法官的職業保障與職業認同感、職業尊榮感是什麼關系
法官的職業保障只有實現了,才會讓法官有安全感,才能夠心無旁騖的喜歡這份職業,取得職業的認同感,而且以這份職業為榮光具有榮耀感,他的關系就是根與本的關系。
⑤ 三權分立要怎樣保證司法獨立
司法獨立包括兩個層面,一是觀念層面,二是制度層面。
就觀念層面而言,司法機關應當形成自己的職業化的觀念,即形成司法職業所共有的某些理念,這些理念保證法官在類似的案件中有可能作出類似的客觀的而非純個人的判斷。制度層面的內容要求司法人員能按自己的觀念和規則辦事。兩者缺一不可,相互促進。
就制度層面而言,司法獨立要求做到:
(1)司法權由司法機關(法院)統一行使,不受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的干預,公民個人或非國家機關的社會團體更不能幹預。當然,立法機關可以對司法機關予以監督,但主要是通過立法手段及對法官的彈劾權進行監督,不得干預個案的審判。
(2)司法系統內部的互相獨立,即一個司法機關的司法活動不受另一個司法機關的干預。法院上下級關系只是審級關系,上級法院除依上訴程序、調卷令等有關程序對下級法院的審判行為予以監督外,不得干預下級法院的審判。
(3)法官獨立審判,只服從法律,這是指一個法院內部不存在上下級服從關系。法院是法官辦案的地方。法院里法官說了算。
(4)法官保障制度。這是從社會地位、經濟收入方面保障法官無所顧及的捍衛法律。法官的地位及待遇來自法律,不是他的上級。這就包括由法律規定法官的職權,不可削減的待遇及其職位保障。對職位通常採用兩種辦法:一是終身制(英美法的主要做法);二是文官制度的保障。法官的高薪制也是法官保障制度的內容之一。
三權分立亦稱三權分治,是西方民主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則。政治上的三權分立指:司法權、行政權和立法權的相對獨立。在美國,行政權指政府,立法權指國會的上下議院制度,司法權指法院。三權分立很好的實行了"憲政"的主旨思想。實現了依憲治國的目的,也是法治國家的根本面貌。
⑥ 法官終身責任制的履行保障有哪些
如果是指狹義的法,則無法可依;如果是指廣義的法,則中央有要求。
一、2013年,中央政法委出台〈關於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指導意見〉
意見就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提出明確要求。 法官案件責任終身制顧名思義,就是法官對自己審理案件的質量終身負責,出現問題後不能因為時間、崗位和職務變化而免責。
其實在中央政法委對法官案件責任終身制提出明確要求前,法官案件責任終身制在一些法院頗具雛形,如2008年雲南省高院出台的《關於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實施細則》及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2年頒布實施的《錯案責任終身追究辦法(試行)》中規定案件責任終身制適用於各自省屬范圍內的法院系統。
二、沒有法官的獨立審判制,責任制就是一句空話。
目前的現狀是:法官若獨立辦案,很可能被調離職位。
法官獨立辦案的前提是法院獨立審判。所謂縣官不如現管,即便法官可以終身,總涉及升遷調崗加薪等很多具體問題,法院對法官顯然還是有很大的左右能力。而法院的財務人事都由地方決定,所以,要實現法官獨立辦案,單純圍繞法官職位考慮顯然不夠,需要在更廣、更高的層面整體設計才行。
現實中,法官難以獨立公正辦案原因很多,有權力的不當干預,有人情金錢的滋擾,也有法官自身法律和業務素養不足的問題。法官終身製表面上可以解決一些權力不當干擾的問題,但並不能解決其他問題。更重要的是如果整個權力結構沒有變化,即便實行法官終身制,一些部門和官員仍然可以影響甚至主導法官辦案。
我國屬大陸法系國家,大陸法系中多數國家並沒有終身制一說。法官終身制最典型的如英美法系的美國,大法官由總統任命,均終身任職,但其他法官也不是終身制。其實,終不終身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法治狀況。一個法治走入正軌的國家,法官只會依法辦案,否則必受制裁。法治之下,即便不是終身制,法官也有充分的安全感,因為只要依法辦案就是安全的;同時法官又會有壓力感,因為違法辦案無異於走鋼絲。反過來看,如果法治不彰,制度形同兒戲,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法官終身制反倒會有害。所以,法官終身制對於獨立辦案,既治不了本也治不了標。一點一滴地推進法治建設,才是有意義的。
⑦ 如何理解西方國家的法官保障制度
西方國家的司法制度是建立在「三權分立」理論基礎之上的,「三權分立」理論以權力分立和制衡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司法權與立法權、行政權分開、並立,分別由不同的國家機關行使,由此形成了獨立的司法制度。
西方國家的司法機關組織體系一般是指法院的組織構成,而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嚴格地說,不是司法機關。就法院組織體系而言,西方國家大多實行三級制,只有少數國家是四級制(如英國)。
西方各國的法官都依一定的程序產生,主要有任命、選舉兩種方式。大多數國家的法官由國家元首或議會或政府首腦任命產生。在任期上,西方大多數國家實行法官終身任期制。
西方國家強調司法獨立,而司法獨立的表現就是「法官獨立」。只有在構成法律規定的罪行時(如德國,故意枉法罪)才負法律責任。實踐證明,西方對法官的保障卓有成效。
以美國為例:
美國的法官制度作為英美法系中影響最大的法律制度,集中體現了對於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的保障。本文探討了美國法官的選任、免職、辭職、退休、處罰、待遇以及行為規范、職業道德、再教育培訓等方面的制度。這對於深化我國的司法體制改革,特別是法官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美國有兩套法院系統,即聯邦法院和州法院,各有不同的管轄權。州法院管轄的范圍要比聯邦法院廣一些。比如,州法院對於幾乎所有的離婚和兒童監護案件、遺囑和繼承案件、房地產糾紛和青少年案件都有管轄權,並且審理大多數刑事、合同糾紛、交通違章和人身傷害案件。一般來說,聯邦法院可以審理涉及美國政府或者政府官員、美國憲法或聯邦法律以及州與州之間或者美國政府和外國政府之間的糾紛案件。即使案件本身並不涉及聯邦法律,但是參加訴訟者是不同州的公民或是爭議發生於美國公民和外國公民之間,該案件也可以由聯邦法院審理。聯邦法律要求聯邦法院和州法院互相承認對方的判決,但是按照憲法的有關條款,聯邦法律優先於任何與其沖突的州的法律。
⑧ 為什麼法官的人身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法官違法犯罪,高官厚祿沒有人敢管法官,怎麼就人身權益難以保障了!真實胡說八道啊!天津第二中級法院王法官判決,讓我賠償老婆出軌生的王法官家的孩子一千多萬元。這是人身權益難以保障嗎?
⑨ 舉例說明法官保障制度的內容
司法獨立和公正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來保障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使法官不致因獨立、公正行使職權而受人身、財產乃至社會地位等方面的貶損。現代法官保障制度應包括身份保障和經濟保障兩個方面。
1.法官的身份保障。法官的身份需要保障,是由司法的公正與獨立原則和法官職位的穩定性要求決定的。如果一位法官的職位得不到有效保障,有隨時被人任意調離或免職的危險,他在適用法律過程中不可能堅持公正執法,忠於法律。法官法根據我國法官隊伍的現狀對於法官的免職條件作了八個方面的規定,但與法官職位穩定性的要求相比,法官的免職條件不顯得寬泛。另外,目前全國各級法院在機構改革過程中,推行競爭上崗,雙向選擇,一大批高素質的法官脫穎而出,一些人員得以分流。這雖然有違法法官職業穩定性原則,但對於解決我國目前法官整體素質不高,提高司法公正與效率等問題具有積極的作用。
2.法官的經濟保障。法官的經濟保障是指法官在職和退休後的物質待遇受到法律保障。如果法官的經濟地位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則可能導致法官為物慾所動,產生司法腐敗,破壞司法公正。正是基於這一認識,現代西方各國普遍注意提高法官待遇,以實現高薪養廉的目的。我國法官的經濟保障,在《法官法》頒布之前,立法上一直處於空白狀態。《法官法》為我國法官經濟保障作了原則性規定,法官實行定期增資制度,享受國家規定的審判津貼、地區津貼、其他津貼以及保險和福利待遇。這些規定的貫徹落實,有利於法官廉潔勤政、秉公執法,吸收優秀人才,提高法官隊伍的素質,有利於隊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