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律師
法官與檢察官是國家公務員,與律師之間相對也沒有等級,只是根據法律的規定,在司法活動中所處的位置和職責不同而已。
1、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在司法機關(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是司法權的執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國家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掣肘、剛正無私地根據法律判案。
2、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二條明文規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
3、在民事訴訟審判中法官應當是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的,依法行使國家民事訴訟審判權的審判人員,而且法官在審判過程中不應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的干擾。法官應當是獨立的、中立的享有法定的裁判權,具有當然的裁判權威的第三方。
4、《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也規定了法官的權利和義務,法官依法履行職責,並受國家法律保護。法官必須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5、律師(lawyer)不同於古代的訟師、狀師,是指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並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按照工作性質劃分,律師可分為專職律師與兼職律師,按照業務范圍劃分,律師可分為民事律師、刑事律師和行政律師,按照服務對象和工作身份,分為社會律師、公司律師和公職律師。律師業務主要分為訴訟業務與非訴訟業務。
6、就「律師」的屬性而言,包括:其一,具有一定法律知識,按現行《律師法》之規定,是具有「高等院校法律本科以上學歷」之法律知識或「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法律知識」;其二,經國家「司法考試合格」,取得資格;其三,經國家司法行政部門批准,取得執業證書;其四,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並以此為職業。
『貳』 做了律師還能做法官嗎
您好: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從律師和法學專家中公開選拔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辦法》。辦法明確要求將從律師、法學專家中選拔業務骨幹納入立法、司法隊伍建設的規劃。具有立法權的人大常委會的法制工作機構、政府法制部門應當招錄一定數量的律師、法學專家從事法律法規起草工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把從律師、法學專家中選拔法官、檢察官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背後有深意】律師當法官,有助於推進律師權益保障
在最高法司改辦幹部杜傳金看來,現有的初任法官選任主要渠道雖未限制人員范圍,但按照實際操作的任職條件和招錄方式,高校畢業生成為法院增補審判力量的主要來源。
「這種招錄方式無形中將有志於加入審判隊伍的優秀律師、法學專家拒之門外,他們一般不易也不會選擇與高校畢業生競爭進入法院,因此『律師、法學學者當法官』較為少見。」杜傳金認為。
「這種趨勢和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因為鼓勵優秀律師進入立法和司法的職務序列,將有助於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律師業務研究所副所長李奮飛解釋稱,律師、法官、檢察官都是法律職業共同體的重要成員,他們之間的良性流動,能夠很好地促進各方去換位思考,相互理解與尊重,共同提高專業能力與水平,助力中國法治發展。
「如果律師改行做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就會更加理解律師工作,能有效杜絕出現不尊重律師或者侵犯律師權益等情況,同時擁有豐富執業經驗的律師也更能了解一起案件背後存在的社會意義。」李奮飛說。
【門檻還挺高】考上就得退出兼職,配偶移居境外者不能考
辦法為公開選拔設立了「高門檻」,除了要滿足政治素養、職業操守、業務能力與從業資歷四個方面的要求,還明確了律師和法學專家不得參加公開選拔的七種情形。其中,除五種違法違紀情形和兜底條款外,還明確配偶已移居國(境)外,或者沒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也不得參加公開選拔。
辦法規定,參加公開選拔人員工作單位所在地的律師協會或法學會,應就參選人員的政治態度、專業能力、品行操守出具評估意見。然後,由資深法官、檢察官和社會法律專業人士組成的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負責對擬任法官、檢察官入圍人選的專業評審。人大常委會的法制工作機構或者政府法制部門可以組織有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律師對入圍人選進行專業能力評審。評審通過查閱人事檔案、承辦案件卷宗或論著、面談等多種方式進行,確保結果客觀公正。
根據辦法,律師、法學專家被選拔為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的,必須履行法律法規在持股、兼職上對公務員設立的特定義務,還要履行法官法、檢察官法和審判、檢察紀律規定的任職迴避義務。
『叄』 現在法官都不聽律師的
當然是法官。在法官面前,律師的話和狗放屁差不多,法官愛聽不聽,庭審時,法官隨時可以制止律師說話。
『肆』 如何正確處理法官和律師的關系
在法律人之中,法官和律師扮演著兩種不同的角色。法官是代表著國家審判機關,行使的是國家的公權力,進行裁判定奪案件,維護法律的尊嚴,捍衛國家的政權,保持當事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律師代表的是當事人的根本利益,他的職責是協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實,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兩者的身份地位、權利義務是不相同的,在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事業的進程中發揮著各自的效用,正確處理法官與律師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它關繫到司法審判的權威性,以及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司法公信力和案件的公平公正,所以我們應慎之又慎,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使之發揮最大的司法效用。 一、兩者的權利、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可知,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法官的職責是依據法律和事實,定紛止爭,化解矛盾糾紛,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和法律的尊嚴,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但法官的義務是在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基礎上,維護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法官的一切行為都應在法律的允許范圍內,否則就是違法,要受到法律的追究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可知,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律師的職責是在當事人授權范圍內,行使代理權、辯護權、以及調查取證的權力,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在授權范圍內,律師在法庭上發表的代理、辯護意見不受法律追究,但是,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除外。律師的義務是協助法官查明案件事實,依法行使自己的代理許可權和辯護許可權,維護自己代理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尊嚴。 由上可知,法官與律師在職責、義務方面是有區別的,法官是直接依據憲法、法律行使自己的審判權,處於居中裁判者的地位,維護的是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的是法律的尊嚴,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律師是依據當事人的委託授權,在法律的允許范圍內,協助法官在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維護自己所代表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與正義。 二、 二者的關系。 法官與律師是維系司法公正和保障當事人合法權利的重要角色,兩者的關系不是隔絕、緊張、對立、防範,而是互相協作,理解和包容、相互交流。法官和律師雖在法律活動中扮演不同角色,但同為法律人,應在各自實踐中同守一條底線,共擔一份責任,實現良性互動。為此,應在完善制度、倡導誠信、加強溝通、互相監督等方面作出細致努力。英國著名思想家培根說過:法官與律師的關系不可太密,否則就難免有不公正的嫌疑。但兩者的關系不是隔閡,而是理解;不是緊張,而是交涉;不是對抗,而是包容;不是防範,而是交流。法官和律師雖在法律活動中扮演不同角色,但同為法律人,應在各自實踐中同守一條底線,共擔一份責任,實現良性互動。 完善制度是構建法官和律師良性互動關系的前提。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律師的執業保障制度、司法獨立制度,這是理順法官和律師之間的關系的前提。首先要從司法體制上確立律師應有之地位和權利,保障律師意見的充分表達與被聽取。其次要切實依法保障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改革法院目前的財政撥款體制,取消法院行政級別,防止司法行政化,等等。 倡導誠信是構建法官和律師良性互動關系的基礎。法官和律師不是天生的親家,也不是天生的冤家,而是同為法律人的本家。管子曰:誠信,天下之結也。意思是說,誠實和信用是聯結天下所有人的紐帶。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提出,要緊緊依靠學術界和律師界攜手建設司法,因為如果建設司法不靠學術界和律師界的貢獻,律師和法院對立,法律根本不可能健全。 加強溝通是構建法官和律師良性互動關系的渠道。建議藉助法官協會與律師協會,積極搭建平台,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比如相互協助開展法官、律師評議活動,相互通報違法違紀查處情況,開發利用法學教育資源,互派專家開展培訓、研討活動,探討研究共同關心的法律理論與司法實踐,提高法官和律師的業務能力,舉辦有關聯誼活動,以此不斷增進法官和律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實現工作互聯、資源共享、載體互融。 互相監督是構建法官和律師良性互動關系的保證。隨著法治進程的逐步推進,在未來司法體系中,律師不僅是不可替代的參與者和游戲規則的議定者,還是司法主體的人才和智慧來源,更是司法公信力的職業監督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發的《關於規范法官和律師相互關系維護司法公正的若干規定》明確規定:律師對於法官有違反本規定行為的,可以自行或者通過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向有關人民法院反映情況,或者署名舉報,提出追究違紀法官黨紀、政紀或者法律責任的意見。反之,法官同樣可以將發現律師的問題反映到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進一步完善這一規定,使之更具體、便捷、可操作,力求把拓寬監督渠道、加強制約的力度落到實處。 三、法官和律師應保持一定的距離。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互聯網已成為當今信息傳遞的重要平台,法官與律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被炒作的對象,特別是法官的言行舉止,代表了法院的形象,我們的使命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新時期的新要求、新期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百姓對我們的期盼是很高的,正如最高院院長周強同志在全國法官紀律作風電視會議上所講的:我們要讓老百姓在每一個案件當中都感受到公平公正。我們在辦案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能在辦案當中給當事人合理懷疑的空間,我們與律師距離太近,或者過度接近的,就會給當事人懷疑的空間,即使我們之間是正常的工作需求,我們與律師之間的合作應是公開、透明的,要經得起群眾的眼睛的考驗,司法公信力需要我們法官與律師共同維護,要擺正各自在工作中的位置,共同維護法律的實施,共同維護法律的尊嚴,維護公平與正義。 總之,正確處理好法官與律師的關系,是構建法治社會的需求,我們要依法治國,沒有法官與律師的良性互動是不行的,加強兩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法制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共同推動社會的繁榮穩定與和諧,為著我們偉大中國的復興之夢,各自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是社會之福,也是人類之福,我們的中國夢一定會早日實現。
『伍』 淺談如何規范法官和律師的關系
第一、強化法官和律師職業道德教育,要讓法官、律師務必珍惜來之不易的權力。既然選擇了法官職業,就要嚴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法官十三種不得有的行為」、遵循「法官行為規范(試行)」基本准則、最高人民法院「四項制度」和河南省法院「十條禁令」,以及上級法院和本法院制定的廉政方面的規章制度。既然從事律師的職業,就必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中律師在執業活動中不得八種行為和中華律師協會「律師執業行為規范」,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律師執業行為,認真履行律師的義務,充分發揮律師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的主導作用。目前,在法官與律師收入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下,容易形成「權錢交易」,但這種交易是見不得人的,會帶有很大風險的。法官可能因為一次與律師的不正當交易而自毀大好前程,不僅法官之位不保,甚至連自由和性命都不保。「前車之覆,後車之鑒」,要經常教育法官、律師務必牢記在心。
第二、建立獨立審判的運行機制,減少法官與律師不當交易的機會。目前,法官與律師相互關系的不規范,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健全的依法獨立公正審判的運行機制,法官與律師的交易機會隨時隨處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必須建立依法獨立公正審判的運行機制,一切訴訟問題都必須在法庭上解決,把法官與律師做交易的機會減少到最低程度。
第三、擴大監督渠道,不斷完善監督機制。「沒有監督,法官難免專橫跋扈,司法難免失去公正」。人民法院實行公開審判制度,其目的就是要讓審判活動置於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之下,除內外部監督外,法官作為黨員幹部,既要接受黨政紀檢部門的監督,人民法院應歡迎廣大律師來監督法官,因為律師是案件審判的親歷者,對法官的所作所為最了解。又要使法官和律師之間保持互相監督。互相監督是構建法官和律師良性互動關系的保證,隨著依法治國進程的逐步推進,在未來司法體系中,律師不僅是不可替代的參與者和游戲規則的議定者,還是司法主體的人才和智慧來源,更是司法公信力的職業監督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發的《關於規范法官和律師相互關系維護司法公正的若干規定》明確規定:律師對於法官有違反本規定行為的,可以自行或者通過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向有關人民法院反映情況,或者署名舉報,提出追究違紀法官黨紀、政紀或者法律責任的意見。反之,法官同樣可以將發現律師的問題反映到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要把律師與法官在訴訟活動中的行為置於相互監督制約之中,從而有效推動了律師與法官在互相監督中的良性互動。
第四、加大對法官與律師非正常關系的懲罰機制。法官與律師的相互關系,盡管要靠市場經濟下的律師與法官的法律職業道德規范來調整,但是在職業道德規范不足以調整法官與律師的非正常關系行為時,就要依靠一定的制度去約束律師與法官的非正常關系行為。筆者認為,建立一種「法官與律師非正常關系的懲罰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形成一套使「懲罰制度」能執行下去的有效機制。對於那些違法進行交易的法官與律師,要加大其「建立非正常關系」的成本,使其不敢形成兩者的非正常關系。在建立法官與律師懲罰制度的同時,也應考慮建立「法官與律師良性關系的激勵機制」,使那些公正、誠信、博學、正義的法官與律師而獲得更大的利益。
第五、建立法官與律師非正常關系的公示制度。為了促進公正廉潔司法,規范司法行為,進一步落實司法公開,建議有關部門可充分利用「中國法院網」的技術平台,建立一個技術先進、功能完善的「法官與律師非正常關系公示欄」。凡是涉及到律師在執業中向法官行賄、法官單方面會見當事人委託的律師,以及法官為當事人推薦、介紹律師作為其代理人、辯護人等行為的數據都可按照有關規定納入「法官與律師非正常關系公示欄」,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公示制度。當然,建立這個公示制度,必須首先嚴格界定法官與律師非正常關系數據公開的范圍、程序和時限,並要認真嚴格地審查當事人和人民群眾舉報信息的真實性。
第六、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確保隊伍純潔。人民法院既要認真貫徹執行各項黨風廉政紀律規定,不斷完善院、庭、局、室、隊領導的「一崗雙責制」,強化歸口管理。院長與副院長,副院長與各部門負責人之間分別簽訂目標管理和廉政責任狀,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還要規范隊伍八小時外的管理和法官與律師關系,加強社會監督等制度,嚴格審判紀律和工作紀律,嚴肅查處違法違紀問題,確保隊伍的純潔。同時嚴格執行最高法院、司法部關於規范法官與律師關系的意見,防止法官與律師結成利益同盟。同時,人民法院要充分利用輿論宣傳作用,通過電視、報紙、網路、微信、微博等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大力宣傳新舉措、新典型。還要設立舉報電話,號召當事人一旦發現法官和律師的不正常交往行為,嚴格按照有關制度規定對責任人嚴肅追究處理。只有這樣,規范法官與律師的關系制度才能得到正確實施,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才能得到很好貫徹落實。
『陸』 法官為什麼會一直打聽律師收了多少律師費
前幾天,一位同事向我抱怨:她向某地檢察機關遞交了一份羈押必要性審查申請書,但卻遭到了檢察官的冷嘲熱諷。「你們難道不知道這個案子是不可能取保的嗎?你們遞交這個申請不就是做給家屬看,想趁機多收點律師費嗎?你們這樣賺錢也太輕鬆了吧?」一連串的鋼炮式質疑過後,這位檢察官明確告訴我的同事,檢察院是不可能對此立案的。
無獨有偶,我想起了兩年前我自己在某中部省份一家基層法院的遭遇。我帶著委託材料去約見法官,承辦法官看完我的律師證,突然問我:「這個案子,你收了多少錢?」我說:「沒收多少錢。」這位法官追問:「你們大老遠從上海趕過來,收費不可能低。再說了,你們這個當事人是大老闆,家裡有錢著呢。你們肯定不會低於X萬元吧?」我不置可否,但這位法官還想繼續追問,我趕緊把話題岔開了。
類似這樣的遭遇,我相信絕非個例。因此現在我每到一地辦案,都會叮囑我的團隊成員,避免向辦案人員透露律師費金額。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有些辦案人員的心態真的很不好。他們喜歡拿自己的薪資待遇和律師費做比較,進而容易導致心理失衡。少數人甚至由此產生逆反心理或報復心理,律師收費越高的案件,辦案人員的處理結論可能會越嚴苛。
我做過七年檢察官,了解一些司法辦案人員的真實心態。相當一部分人,魚和熊掌都想兼得。他們經常抱怨自己的收入是如何微薄,羨慕某某律師一個案子能掙多少。但如果你讓他辭職做律師,多數馬上就會變得猶豫起來。司法人員收入雖然不一定很高,但大多能保證當地的中上游水平,並且是風雨無阻、旱澇保收。更重要的是,司法人員社會地位更高,更受社會尊重。而律師的收入完全依靠自己的個人能力,社會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語。既想有律師的收入,又不想冒律師的風險,這樣的想法本身就不夠健康。
律師是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化職業,每個律師的收費標准都不一樣。雖然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但總體上遵循著供求關系定律。市場對某位律師的需求越大,他的時間成本就越高,收費標准自然也就越高。現實情況是,律師業總體供大於求,案源稀缺,大部分律師都需要通過價格戰來爭奪案源。因此,只有少數律師通過長期艱苦的努力方能脫穎而出,成為賣方市場。市場是理性的,沒有哪個律師一入行就能躺著說自己值多少錢。一些司法人員只願意盯著收費高的那一小部分律師,卻選擇性忽略律師業的二八定律和大部分律師的生存狀況。
姚明在NBA打球的時候,年收入上千萬美元。於是就有國內媒體拿姚明的收入和教授、官員做比較,認為後者對社會的貢獻更大,質疑姚明的高收入加劇社會分配不公。姚明對此僅簡單回應:「我們這是兩個不同的系統,不能比較。」一個是官僚系統,一個是市場系統,這兩個系統的運作機理和定價機制完全不同,硬要把兩者綁在一起做比較純屬庸人自擾。
雖然有人對律師收費制度有所抱怨,但律師業必須走市場化的道路。大家不妨想像一下,如果律師重新回到政府財政供養的狀態將會怎樣?律師和司法人員的收入是拉平了,但律師的職業生命也接近消亡了。在行政訴訟中,當事人怎麼相信政府供養的律師會維護自己的利益?在刑事案件中,當事人怎麼相信政府供養的律師會站在偵控機關的對立面?即便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如何相信政府供養的律師不會私下偏袒、甚至勾結對方當事人?所以,在制度層面,律師收費市場化的真正含義是:用契約的方式建立信任紐帶,用市場化的方法制約公權。
司法人員要以健康的心態對待律師的收費,同時國家也應當充分保障司法人員的薪資待遇。這些年,我一直在公開場合呼籲給司法人員加薪。我甚至說過,只要公檢法人員編制翻倍,薪資待遇翻倍,即使其他的改革什麼都不做,現有的司法問題也至少可以解決一半。法官必須是一個社會的貴族,必須免於物質和經濟的匱乏才能心無旁騖的去追尋和伸張正義。當一個法官整天盯著律師的口袋和收入的時候,他實際上已經暗暗張開了權力尋租之口,並且已經開始轉身背離正義而去。
司法人員的個體心理問題也許還在可控范圍,令人擔憂的是,近些年對律師收費的鉗制開始走向公開化。比如多個地方的辦案機關,公然凍結律師收取的費用或者強行要求律師退費。這樣的行為如果得不到有效制止,整個律師制度都將危在旦夕。尊重和保障律師合法權益,不妨從尊重和保障律師的合法收費開始。
『柒』 律師和法官之間為什麼會有分歧
律師和法官之間為什麼會有分歧?他們分歧的緣由何在?到底會有哪些分歧?我們能否通過制度改革而力促分歧減少或趨無?面對程序違法的庭審,律師是配合審判還是控告違法?面對司法甘受權力染指,律師是舉報還是容忍?面對司法不成司法,司法背離公正主旨,律師只能痛心疾首還是奮起反抗?面對……..可以說,在任何一起律師和法官分歧的案件中,都難免觸碰權力的身影。或許在當下中國的司法生態中,權力已經左右了任何影響性案件的審判,但是,任何一起影響性案件的背後,雖說實為權力指導結果,但總會披上司法的外衣,畢竟,這還是一個將「依法治國」停留在口號階段的國度,司法多多少少會在形式上掩蓋權力染指的內幕。而貴陽的「黎慶洪」等人涉黑案便是其中一例。任我如何評析,也絲毫不會將此案簡單定為司法主導的錯案之一,而只能將其定性為權力指導背後的司法冤案典型。
關於律師和法官的職業關系——是沖突還是合作?是對話還是對抗?是交流還是交惡?是舉報還是容忍?是配合審判還是守護法律?是甘受權力指導還是勇於揭露司法內幕?是堅決保障被告人合法權益還是犧牲被告人部分利益以換取罪輕刑罰?是針對法官的違法行為一再視而不見還是針對法官的違法行徑勇於舉報?這是擺在很多律師面前的難題,也是令很多律師困惑的問題,更是讓諸多律師難以招架的課題。
在2012年1月10日貴陽的黎慶洪等人涉黑案審判中,先後有四位律師遭遇法官驅逐,且有十多位律師接連遭遇法官訓誡,瞬間,律師和法官的職業關系沖突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按說,律師和法官本是法律職業共同體上雙向互動的法律主體。他們的價值取向和追求應是力求查清案件事實,案件得以公正處理。而黎慶洪等人涉黑案特殊在法官向著檢察院和公安,法院是被逼上樑山的。於此,開庭前期,法官便期望律師配合法院審判,以便「圓滿」完成這場審判活動。但是,為什麼會有法官認為律師應當配合法院?在黎案中,這是因為法官認為自己審判案件宣告被告無罪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而在罪行輕重上律師應該有所作為,不應「糾纏」於無罪辯護。但是,黎案恰恰是律師認為不構成犯罪,法官又不會判處無罪。這樣,便在律師和法官之間產生了分歧,但既然有分歧,那麼法官本應追求公正審判,以程序正義追求實體公正,但小河區法院卻一再固執地認為律師認為黎案做無罪辯護是「搗亂」,這樣,庭審期間的各類控訴和駁回控訴就容易導致兩者之間分歧漸趨火熱化,由此便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沖突。
按說,法官本應感謝律師對案件事實和證據提出質疑和質證,以便自己更能查清案件事實,以此作做公正判決,也防止法官自己被檢方的選擇性控訴而蒙蔽,由此導致冤假錯案的釀成。但是,在黎案中,不乏法官和公、檢兩家同處一室,都在聯合對付律師。法官的查明案件事實,公正做出判決的職責喪失了,成了和公、檢兩家一樣的追訴犯罪。這樣,法官勢必會認為律師控訴庭審程序違法是在搗亂,由此便對律師產生後天的厭惡,那麼,懲戒和驅逐律師的惡性事件就勢必發生。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探討,律師和法官本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定位?法官審判案件要求律師配合有無法理依據?律師不予配合,法官是否可以懲戒或是驅逐律師?法官在庭審中的職責到底是什麼?律師的作用應該是什麼?兩者之間在案件審判上有無嚴重分歧?法官是否先入為主地認為審判案件律師做無罪辯護是無理取鬧?律師是否認為法官如果枉法裁判自己肯定要接連控訴程序違法?這些問題,都是釐清律師和法官之間分歧四起必須面對和回應的焦點。
而在我們的認知中,法官的職責在於庭審的兩造平衡中查明案件事實,依法作出公正裁決。在未裁決案件之前,法官不得偏方於任何一方,應該做到不偏不倚,居中裁判。審判案件不得甘受權力染指,獨立公正審判案件,憑借法律和良知對案件作出裁決。而法官的尊嚴也體現在自己能把握案件結果上,並非在權力的干涉中案件結果被他人定奪,自己充當權力靶子。法官審判案件既然不能偏向於任何一方,那麼當然不能要求律師配合法院審判,而應該要求律師依法辦案即可。
而律師的作用在於依法提出被告人無罪、罪輕的證據材料,以便利於法官查明案件事實,針對檢方指控的犯罪事實和提交的證據材料依法提出質證和對質,以便法官在控訴和辯方的對質中逐漸釐清案件事實,一步步接近事實真相,以此作出公正裁決。律師是法官查明案情的得力質疑者,是防止法官辦錯案的最佳阻止者。律師認為法官枉法裁判,理應提出控告,雖然控告不一定會得到回復,但程序性權利的行使卻不能放棄,哪怕有一絲的期望,律師都應拿出百分百的努力保證被告人合法權益不被侵犯。
但是,在控方和辯方地位不甚平等的一些案件中,法官無法左右庭審程序的公正審判,當程序正義無從保障時,律師能否控訴法官偏袒控方,並以此為由拒絕辯護?這也是我國司法實踐中時有發生的情況。以黎慶洪案為例,眾律師質疑小河區人民法院審級違法,此案不應當由小河區法院審理,而應當由貴陽市中院審理,於此,律師和法官之間便產生了第一個分歧,此分歧乃程序程序正義的先決條件,未有審級合法,何談實體公正,據此,眾律師紛紛控訴,但法官就是不予理會,因此,法官還給了幾位律師以懲戒。這向我們傳遞一個信號便是,法官違法之後如何還讓律師尊重法庭程序,一個違法的庭審談何力求實體的公正裁決。因為,法官首先應該以自己的職權保障庭審的程序公正,然後才能要求律師尊重庭審秩序,如果庭審的程序違法在先,律師的控訴便在於保障程序正義,而不是無理取鬧。而微博能否「直播」庭審的辯論亦在向外界宣示,法官期望庭審不受關注,自己能安心審判,而律師認為違法的庭審應該向世人公告,以便遏制違法的庭審繼續下去,這是黎慶洪等人涉黑案的第二個分歧。此分歧表面在於理解法條的偏差,實為聽從權力還是依據法律辦案。按照公開審判的原則,連同記者和外人都可以庭審的案件,緣何律師不能向外播發信息呢?如果,律師播發的信息有誇大或是誤導之嫌,法院完全可以予以懲戒,但是,律師微博「直播」的庭審信息只是記錄庭審概況,完全可以等同於庭審見聞,據此,本不應被限制,但小河區法院卻依然採取限制舉措。這樣的分歧產生,不是因為理念之差,而是司法受制於權力之後,總後怕被人抓住把柄。
再者,律師和法官之前的分歧,除了個別是因為對法律的理解偏差外,在我看來,更多集結於司法受制於權力,司法不成司法,司法背離公正本旨導致的「體制性羞辱」。由此,律師對司法的公正追求和法官受制於權力的司法不公導致兩者之間分歧漸多。而何以平息和調解律師與法官之間的分歧,恰當之處在於,司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司法,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案件結果可由法官決定,外界無從或是不得插手過問案件,那種「領導過問案件很正常」的說辭完全是司法甘受權力染指的罪證。當律師面對公正的司法審判時,何以會無端或是無故控告司法不公呢?當然,我們亦不排除個別律師主動通過關系疏通而尋找案子解決之道的其他途徑,但在多少律師看來,能遇見一位講法律、懂情理、會辦案的好法官,實乃辦案之幸。
最後,我們分析律師和法官之間的分歧,當然是寄望於在調和兩者之間分歧的同時,可以找到他們的共同價值取向和職業追求。他們站在同一法律起跑線上,一方主導案件結果,一方幫助當事人處理法律紛爭。其共同目的在於將案件事實查清,還當事人以公正結果。法官通過程序正義保證實體公正,律師通過程序性事務處理協助當事人達至案件公正結果。在兩造構架中,律師依法辦案,不得作出有悖於律師職業道德和紀律之事,並充分保證當事人合法權益,以此努力力促當事人利益最大化。而法官亦依法審判案件,不得偏向於任何一方,對每一方都本著公正之心,充分保證每一位當事人之合法權益,以此努力促使案件程序正義,並達至實體公正。這,才是正常的律師和法官關系之形態,雖有理想化之嫌,但卻是我們應予努力的方向;雖有超然之意,但卻是我們應予追求的理想形態之巔。
『捌』 為什麼法官叫法官,律師不叫法師
律師」一詞的由來
「律師」一詞出現得很早。漢武帝征服西域後,佛教開始傳入我國,一開始得來的全是梵文佛經。漢桓帝時才出現漢文佛經,佛經中的借詞、譯詞隨之進入漢語系統。「律師」也是其中之一,《捏粲經 ·金剛身品》雲:「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說,是名律師。」
這時的「律師」與法律沒有任何關系,只是一個意譯的佛教用語,是對通曉律藏僧人的稱呼。佛經主要包括經藏(釋迦牟尼說法的言論匯集)、律藏(佛教戒律和規章制度的匯集)、論藏(釋迦牟尼後來大弟子對其理論、思想的闡述匯集),稱「三藏經」。僧人對佛經的習得各有所長,水平較高的根據具體情況有不同的稱呼。「經師」主要是通曉「經藏」或善於誦讀經文的僧人,「論師」偏重於稱呼精通「論藏」的僧人,「律師」則是通曉「律藏」的僧人。可見,「律師」最初進入漢語詞彙系統是對僧人的一種稱呼,而且因佛教的存在而存在,並一直延用至今。
「律師」一詞是一個意譯法,《說文解字》:「刑也,平之如水,從水;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說明法能夠主持公正,懲惡揚善。法形成於春秋晚期戰國早期,法是公之於眾的法典。律,《爾雅》的解釋是律的本質,《說文解字》是講律的命名,段注「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歸於一,故曰均布也」。律主要指定罪量刑的刑法典。「律」多指具體的條文,「律」比「法」更具體。佛教中「律」多為戒律,佛教中的「律宗」是依律修行的教派。因而,律師是解釋「律」的人,而非依「法」定罪的人,依「法」裁定是非並定罪的是「法官」。這也許就是現代漢語中「律師」和「法官」得名的主要原因。
法、律在法律義上是同義的,區別只是在於時代。春秋末期,「法」字廣泛使用,如李悝作《法經》,後來秦商鞅把《法經》的「法」改稱為「律」,如秦律、漢律、魏新律、晉泰始律、梁律、陳律、北魏律、北周律、北齊律、隋開皇律、唐律、明律、大清律。今天,習慣上又改稱「律」為「法」,然而,「法」字又有「法術」之義,「法師」多指後一義
『玖』 法官包含律師嗎
法官不包括律師。
法官是法院的人,屬於公務員,吃財政飯。
律師是自由職業,辦多少案件,收多少錢,除向律師事務所交納費用外,都是自己的。
『拾』 當檢察官好還是法官、律師好呢
都是很好的發展方向,可根據自身喜好選擇,個人認為律師比較靈活。
在同內一刑事容案件中:
檢察官作為控方,其一系列法庭活動首先是證明控方所指控的罪名成立,其次是根據具體案情依法向法庭提出對被告人從輕、減輕、從重處罰的建議。檢察官在建議對被告人從輕、減輕處罰時可能贊同律師的一部分觀點。
而律師的首要任務是依法向法庭提出對被告人無罪或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的建議,他可以做無罪辯護(無辜的),也可以做有罪辯護,在做有罪辯護時可以贊同檢察官對案件的定性意見,但不能做第二控方完全贊同檢方觀點。律師是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的,他在參與庭審時具有較大的自由意志,並不是被告人的傳話筒和口舌。
法院比檢察院的人際關系要復雜的多、利益糾纏地都比較厲害,真的不適合年輕人去碰觸;其次是法院有基層法庭,如果是被放在那裡的話(美其名曰:鍛煉),那你就真的要持續悲催了;再次是檢察院待遇比法院普遍好一些,檢察官津貼以及現在正在進行解決的檢察官自偵部門幹警辦案補助等,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