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執行新聞

法院執行新聞

發布時間: 2020-12-17 05:06:07

㈠ 誰能告訴我什麼是審判新聞(法院新聞)嗎

公開審判與新聞報道是兩個不同范疇的問題,一個是法學理論與實踐問題,一個是新聞學理論與實踐問題。然而,兩者又具有密切關系。原則上說,凡是公開審判的案件,都可以在新聞媒體上公開報道。然而,新聞媒體在對公開審判的案件進行報道時,有一些不易把握的問題,值得研究。
公開審判制度是當代世界各國通行的一項審判制度。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所謂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主要指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公開審判的反面是秘密審判,封建專制的秘密審判由於秘密進行,致使公民的權利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為了防止對公民權利的司法侵害,近、現代國家紛紛在法律中規定了公開審判制度。實行公開審判,既便於社會監督,又便於群眾參與,有利於實現司法公正。在我國,雖然法律規定了公開審判制度,但過去一段時間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公開審判制度的落實情況並不是很好。近一兩年來,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的大聲疾呼下,法院的公開審判已經有長足的進步。特別是1998年4月15日,肖揚院長在全國法院教育整頓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強調法院要自覺接受輿論監督。要把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開審判」制度落到實處。各類案件除涉及國家機密、公民個人隱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規定不予公開審理外,一律實行公開審理制度,不許實行「暗箱操作」。公開審理案件,除允許公眾自由參加旁聽外,允許新聞機構以對法律自負其責的態度如實報道,並在必要時進行電視和廣播對審判活動的現場直播。
在推行審判公開過程中,庭審直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全程現場直播庭審活動,我們已經有兩次:一次是關於電影糾紛審理的現場直播;一次是綦江虹橋垮塌案件審判的現場直播。特別是中央電視台對重慶綦江虹橋垮塌案件進行的電視實況直播,在全國引起了轟動。虹橋案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電視直播庭審案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但這一舉措,在學術界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我認為,庭審現場的電視直播有助於強化審判公開的積極效應(特別是目前中國各地旁聽公開審判均有一定困難)。同時,電視直播較之媒體的轉述或評論具有更強的保真度,更宜於社會公眾對司法過程的監督。實際上實況轉播無非是擴大了公開審判旁聽觀眾的范圍,是公開審判的擴大化,只要是全面的報道,並不會影響法官獨立審判,如果說有影響,也應該是好的影響。
庭審直播的前提是公開審判,不公開審判的案件,是不能進行庭審直播的。但是對公開審判的案件,不一定完全適於庭審直播。對公開審判案件的庭審直播應當有所選擇,並應把握以下三個原則:一是有利於對司法審判的社會監督;二是有利於普及、傳播法律知識;三是有利於審判案件的順利進行。根據這幾項原則,能否對庭審案件進行電視直播,應當堅持兩選兩不選。
所謂「兩選」是:一選原被告背景比較復雜,人們對司法機關能否公正審判存有疑慮的案件。電視直播這樣的案件,使億萬雙眼睛關注著法官的舉止言行,關心著案件的是非曲直,法官縱使有偏袒一方的傾向,也不敢枉法裁判。對這樣的案件的直播將會起到很好的社會監督的作用。中央電視台對重慶綦江虹橋垮塌案件進行的電視實況直播就屬於這類案件。二選是非不易分清的案件。這類案件一般屬民事案件,中央電視台所選擇直播的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國內十大電影製片廠訴電影作品著作權被侵權案件,就屬此類案件。也有一些新型的刑事案件,如計程車司機撿到旅客遺失在車上的巨額錢款不還,是否屬於犯罪行為等等,可以通過直播類似案件的審理過程,使廣大觀眾獲得新的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能夠起到很好的普法作用。
所謂「兩不選」是:一不選可能披露犯罪方法,並可能渲染暴力的案件。一般來說,即使在文字報道中,對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過程也不宜描寫得十分詳盡,更不應該借題發揮、大肆渲染。在電視直播特大犯罪案件的審理中,作案手法與過程是控辯雙方不可迴避的內容。電視直播時,無法對這些內容進行技術性刪節,所以對犯罪案件的庭審直播,特別是重大惡性犯罪案件的現場直播,應當慎之又慎,必要時可以直播宣判結果,而不宜直播審理過程。二不選可能影響法庭審理的案件。比如廣州電視台對一刑事案件的直播報道,案件涉及60餘名證人,由於證人害怕因電視直播使其形象暴露而遭受打擊報復,僅有3名證人到庭作證。這樣的直播,除了對可能違法犯罪的人有一定的震懾作用外,其它方面的正面作用則不會太大。
對公開審判的報道問題,實際上涉及司法與輿論監督的深層次問題。根據一些學者的意見,現實地看,對司法實施傳媒監督的制度保障應集中於兩個方面:首先是有關部門取消對傳媒的不恰當限制;再就是司法機構在實際工作中為傳媒的工作提供必要條件。在這方面,可行的措施是:(1)凡公開審理的案件均應准予媒體采訪報道。(2)司法機構通過新聞發布制度等方式,建立與傳媒對話的常規渠道。(3)依法應予公開的法律文書均應允許傳媒機構查閱。(4)對在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司法機構應給予媒體某些特殊便利,配合媒體適時報道進展情況。(5)借鑒國外的範例,設立某些對記者的庇護性保護制度。
對於公開審判的案件尚不宜完全公開報道,對依法不公開審判的案件,當然更不能公開報道了(可以報道審判結果,不能報道審判的詳細過程)。然而,我們不能不遺憾地看到,一些新聞媒體在公開報道的問題上又走得太出格了。比如,有些涉及他人隱私的案件,新聞媒體也公開報道了,甚至還配發被報道人的肖像照片,這顯然是違法的。

㈡ 昨天中午12點中央一台播放的新聞中有關法院出台的內容,我需要請幫忙,謝謝!

其實在昨天中午會播放一個新聞,然後你如果想要的話,可以把那個時候的新聞再導過來。

㈢ 我想找新聞媒體。去采訪一下法院執行局他們藏有私心。拖延時間,不去履行法律法規。可以嗎當地的新聞

當地新聞媒體一般不會理你。你沒有證據或者沒有噱頭,大的媒體也不會理你

㈣ 一直以來,法院工作人員對執行難的問題,深感頭痛,聽新聞報道說,年底前中央下文件,要求有關部委聯合下

進入人民法院官網,即可

㈤ 如何通過新聞綜合頻道庭審紀實,曝光拒不執行法院判決的失信企業

人民法院可以在媒體上曝光失信人員、企業。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限制消費措施,限制其高消費及非生活或者經營必需的有關消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的規定, 限制消費措施一般由申請執行人提出書面申請,經人民法院審查決定;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決定。人民法院決定採取限制消費措施的,可以根據案件需要和被執行人的情況向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單位送達協助執行通知書,也可以在相關媒體上進行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限制消費措施,限制其高消費及非生活或者經營必需的有關消費。
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被執行人,人民法院應當對其採取限制消費措施。

第二條 人民法院決定採取限制消費措施時,應當考慮被執行人是否有消極履行、規避執行或者抗拒執行的行為以及被執行人的履行能力等因素。

第三條 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不得有以下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一)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卧、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二)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三)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

(四)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

(五)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

(六)旅遊、度假;

(七)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八)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九)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被執行人為單位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實際控制人不得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因私消費以個人財產實施前款規定行為的,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申請。執行法院審查屬實的,應予准許。

第四條 限制消費措施一般由申請執行人提出書面申請,經人民法院審查決定;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決定。

第五條 人民法院決定採取限制消費措施的,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限制消費令。限制消費令由人民法院院長簽發。限制消費令應當載明限制消費的期間、項目、法律後果等內容。

第六條 人民法院決定採取限制消費措施的,可以根據案件需要和被執行人的情況向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單位送達協助執行通知書,也可以在相關媒體上進行公告。

㈥ 對一審正在進行審理的刑事案件新聞媒體能不能予以報道

關於媒體是否對案件進行直播,報道應該由法院根據案件的情況而定。根據《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十一條規定,依法公開進行的庭審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或其他公共媒體進行圖文、音頻、視頻直播或錄播:
(一)公眾關注度較高;
(二)社會影響較大;
(三)法治宣傳教育意義較強。
也就是說,媒體是否有權報道案件,應該由司法機關而定,這不屬於媒體的權力。

㈦ 誰能提供一個記著,報道一下法院不做為,我提供被執行人的財產,法官和被執行人通風報信

誰能提供一個記著,報道一下法院不做為,我提供被執行人的財產,法官和被執行人通風報信?

㈧ 法制新聞\社會新聞\法院新聞\犯罪新聞的區別是

區別不是很大,主要是題材和命題方向的區別,不管是法制新聞\社會新聞\法院新聞\犯罪新聞,其實都是報道法制和社會方面的素材,起到宣傳法制教育,避免犯罪的教育意義與宣傳效果。

㈨ 法院判決後,我不服,可以請新聞媒體報道嗎

不建議用這種方式,除非你有天大的冤情,否則新聞媒體都懶得搭理你。對一審不專服的可以上訴屬一次。假如二審也是同樣判決,那你就好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了,難不成兩級法院都更你過不去?救濟渠道一是上訴,另外就是向檢察院申訴,看檢察院是否願意幫你。

㈩ 法院讓新聞暴光我欠錢不還

很有可能會的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的三種命名方式 發布:2024-09-20 00:30:30 瀏覽:521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
反對永居條例 發布:2024-09-19 21:41:27 瀏覽:602
民法315 發布:2024-09-19 21:33:56 瀏覽:483
刑法的根基與哲學 發布:2024-09-19 20:59:19 瀏覽:462
潮州基層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4-09-19 20:45:47 瀏覽:552
蘋果售後條例 發布:2024-09-19 19:51:38 瀏覽:510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是什麼 發布:2024-09-19 19:15:50 瀏覽:488
不能成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事 發布:2024-09-19 16:35:44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