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一審什麼意思

法院一審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2-05 11:39:22

A. 什麼是一審,二審

一審是指法院對案件的最初一級審判。一審的程序可以分為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兩種。

二審又稱上訴審程序,是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就第一審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理時,所應當遵循的步驟和方式方法。

我國採取的是二審終審制,如果當事人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案件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要求上一級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第二次審判;

經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是終審判決和裁定,當事人不服不得再提起上訴,人民法院也不得按照上訴審程序審理。

(1)法院一審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審法院民事案件管轄范圍

我國有四級人民法院,即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直轄市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包括縣、區人民法院,不設區的市人民法院。

二審法院民事案件管轄范圍

二審主要是審理一審不服而上訴的案件,並沒有一開始就直接進行二審的案件。所有的案件都會通過一審,只是根據各級法院的管轄范圍不同,而告到不同的法院。

B. 什麼叫一審

一審:

第一審的簡稱。

第一審[ dì yī shěn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 [ dì yī shěn ]

  • 指法院對訴訟案件的第一級審判。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審判分為第一審和第二審。簡稱一審。

一審是指法院對案件的最初一級審判。一審的程序可以分為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兩種。在中國,普通的第一審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但是性質較嚴重、問題較復雜、影響較廣大的第一審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別由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就是終審。

C. 法院一審和二審的區別

一審與二審均是我國訴訟程序中的一環,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的審級制度,即一個案件最多經過兩級法院的審理即告終結的制度。區別在於:1、一審流程主要解決案涉糾紛爭議,二審即同時審查一審判決是否有錯;2、一審流程較為完備,充分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二審制度重在審查一審判決的事實認定以及法律依據適用問題;3、一審與二審並非對立關系,他們都是訴訟流程中的一個環節,在對一審判決不服時,當事人可向法院提起二審程序。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七條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副本送達上訴人。對方當事人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八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在本院進行,也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D. 什麼是法院一審終審

一審終審指一個案件經過一級人民法院審判即告終結的制度,對於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訴,人民檢察院不得按照上訴審程序抗訴。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七條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寫出提請批准逮捕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必要的時候,人民檢察院可以派人參加公安機關對於重大案件的討論。第八十八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訊問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一)對是否符合逮捕條件有疑問的;(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檢察人員當面陳述的;(三)偵查活動可能有重大違法行為的。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詢問證人等訴訟參與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E. 什麼叫第一審人民法院

第一次審理判決該復案件的法院就制是該案件的一審人民法院。
法院對案件的最初一級審判。在中國,普通的第一審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但是性質較嚴重、問題較復雜、影響較廣大的第一審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別由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就是終審。

F. 法院一審是什麼意思

主審法官主要體現在合議庭中,法律規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中級別最高的人做審判長,但是合議庭中的某個成員主要辦理這個案件,主要辦理這個案件的法官就是主審法院。

G. 一審宣判是什麼意思

一審判決,是一審法院適用第一審程序對案件進行審理後作出的判決。

對於一審判決,法律規定可以上訴的,當事人可以在法定上訴期限內提起上訴,如適用普通程序、簡易程序作出的一審判決即是。法律規定不準許上訴的,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後即發生法律效力,如根據特別程序作出的判決即是。

二審判決,是二審法院依照第二審程序對上訴案件進行審理後,依法作出的判決。二審判決是終審判決,判決書在宣告或者送達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對此不得上訴。

(7)法院一審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上訴二審的流程: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上訴狀的內容,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稱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及其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原審人民法院名稱、案件的編號和案由;上訴的請求和理由。

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並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

H. 法院一審和二審的區別是什麼

一審與二審同屬於訴訟程序中審判程序,兩者的不同在於以下六點:

一是適用的法院與審級不同。
第二審程序是中級以上人民法院在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時所適用的程序,是終審程序;第一審程序則是各級人民法院在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時適用的程序,是初審程序。

二是程序發生的原因與啟動程序的主體不同。
第二審程序是因當事人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已經作出但尚未發生效力的裁判而發生的,其啟動與審理的原因是當事人行使上訴權、第二審人民法院行使審判監督權;第一審程序是當事人因民事權利受到侵害或者因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發生的,其啟動與審理的原因是當事人行使訴權、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
同時,請求啟動第二審程序的主體,既可能是第一審程序中的原告,也可能是第一審程序中的被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判決承擔實體義務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請求啟動第一審程序的主體只可能是糾紛當事人中的一方。

三是程序的目的與任務不同。
第二審程序的目的與任務,是檢查、監督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是糾正第一審裁判的錯誤,確保法律的統一實施,最終解決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糾紛;第一審程序的目的與任務,是查明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解決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糾紛。

四是審理的對象與內部結構不同。
第二審程序的審理對象原則上限定在當事人上訴請求的范圍之內,即原則上只審理與當事人上訴請求有關的事實與適用法律。第一審程序的審理對象為當事人之間發生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及其所依據的事實和所適用的法律。同時,第二審程序不存在種類上的區分,第一審程序有普通程序與簡易程序之分。

五是審理的方式與審結期限不同。
適用第二審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以開庭審理為原則,以逕行裁判為例外;適用第一審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一律必須開庭審理,不能書面審理或者逕行裁判。在審限方面,人民法院依第二審程序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0日內作出終審裁定,不得延長。人民法院依普通程序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依簡易程序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應當在3個月內審結,不得延長。

六是裁判生效的時間與條件不同。
人民法院適用第二審程序作出的裁判,是終審的裁判,一經宣告和送達,立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得再通過上訴的方式聲明不服。人民法院適用第一審程序作出的裁判,除依法不得上訴的以外,在法定的上訴期間內暫不生效,上訴期間屆滿各方當事人都未上訴的,裁判才開始生效;在上訴期間內只要有當事人上訴的,第一審裁判就不發生法律效力。

I. 法院一審二審三審還有什麼區別

刑事案件一審二審以後沒有三審,但是可以申請再審。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四條
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及理由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J. 法院一審二審區別

法律分析:審級不同。一審程序是案件的第一審法院適用的程序,而二審程序卻是第一審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案件適用的程序。 審判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完全相同。一審程序的發生是因為當事人行使了起訴權,二審程序的起因是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起訴權與上訴權雖然同屬訴權,但其直接目的是不同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熱點內容
免費勞動法全文下載txt下載 發布:2025-02-22 17:07:10 瀏覽:147
地方衛生規章 發布:2025-02-22 17:07:05 瀏覽:477
金忠律師 發布:2025-02-22 17:03:39 瀏覽:277
廣東德正法律服務有限公司 發布:2025-02-22 17:01:58 瀏覽:939
道德經十二章解讀 發布:2025-02-22 16:53:22 瀏覽:737
法院拖欠 發布:2025-02-22 16:49:02 瀏覽:45
合同法已屆清償期 發布:2025-02-22 16:37:28 瀏覽:600
南寧市青秀區法院 發布:2025-02-22 15:36:40 瀏覽:20
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匯編 發布:2025-02-22 15:31:26 瀏覽:946
民事訴訟法解釋423 發布:2025-02-22 15:24:45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