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錯案

法院錯案

發布時間: 2020-12-20 22:13:24

法院判錯案應該怎麼追責,法院怎麼賠償

在現實生活中,在很多比較復雜的情況下,法院還是有可能會判錯案的,那麼,如果法院判錯案的話,應該如何賠償?

事實上,根據相關規定,對於法院審理的民事案件,造成錯案應該對受損害的公民進行賠償。說到這里,很多人會有疑問,那就是具體的賠償金額是多少?有何依據?

(3)依照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二款、第二百七十三條第二款、第二百七十九條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4)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獄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5)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

所以,當事人如果真的遇到不公平審判的情況,都可以進行投訴或者再審申請的。如果經監察機關調查,證明確有法官違法判案的事實,那麼可以對法官進行紀律處分,嚴重的也可追究其刑事責任。

❷ 法院判錯案怎麼辦

我國的訴訟法是兩審終審制。如果認為有錯案的話,只能通過再審程序了。

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提起再審的主體有當事人、人民法院和檢察院。

關於當事人的規定: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關於法院的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本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法院作出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可以依審判監督程序再審。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2)法院錯案擴展閱讀:

《錯案責任終身追究辦法》

第七條各類案件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相關人員錯案責任:

(一)違反規定私自辦理案件或內外勾結製造假案的;

(二)毀棄、篡改、隱匿、偽造證據或指使、幫助他人作偽證,導致裁判錯誤的;

(三)私自製作訴訟、執行文書的,或者製作訴訟文書時,違背合議庭評議結果、審判委員會決定,或者因重大工作過失導致訴訟文書主文錯誤,造成嚴重後果的;

(四)向合議庭、審判委員會報告案情時故意隱瞞主要證據、重要情節,或者提供虛假材料,導致裁判錯誤的;

(五)故意違反法律規定,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條件的罪犯裁定減刑、假釋的;

(六)故意違反法律規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執行措施或其他強制措施的,以及因在採取上述措施中有重大工作過失而造成案件當事人、案外人或第三人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等嚴重後果的;

(七)其他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致使裁判、執行結果錯誤或因重大過失致使裁判、執行結果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被審判委員會確認為錯案的。

第八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錯案責任:

(一)因法律法規規定不明確或對法律法規、事實證據理解和認識上存在偏差的;

(二)在二審或審判監督程序中,當事人提供新證據致使案件事實發生變化的;

(三)因國家法律的修訂或者政策調整而改變裁判的;

(四)其他經審判委員會依法確認不構成錯案的情形。

參考資料: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❸ 法院判錯案,強制執行,我該怎麼辦

法院判錯案,還強制來執源行,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再審。
如果再審確認是判決錯誤,已經執行的可以再返還。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三十三條 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撤銷的,對已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責令取得財產的人返還;拒不返還的,強制執行。

❹ 法院判錯案子我們該怎麼辦

當事人如果確定自己涉及的案件被法院誤判,或者由於其他原因造成錯案回的,當事人有依答法申訴和控告的權利。根據,中央政法委《關於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規定》第十條規定,對確有冤錯可能的控告和申訴,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復查。經復查,認為刑事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依法提出(請)抗訴、再審。人民檢察院對本院及下級院確有錯誤的刑事處理決定,依據法定程序及時糾正。
第十一條規定,對罪犯提出的申訴、控告、檢舉材料,監獄或其他刑罰執行機關不得扣壓,應當及時轉送或者提請有關機關處理。有關機關應當認真審查、及時處理,並將處理結果通知監獄或其他刑罰執行機關。罪犯提出申訴、控告的,不影響對其減刑、假釋。

❺ 發現法院判錯案如何追責

在中國的新華臉上有那個法院判錯案子,或者是案子出現了重大錯誤的責任追償以及補救措施,你可以登陸中國的刑法網站觀看。

❻ 法院誤判冤假錯案怎樣申訴

冤假錯案的申訴問題,實際上是指審判監督程序,又稱「再審程序」。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依職權提起再行審理的特殊訴訟程序。目的在於對已生效而確實有錯誤的判決和裁定,通過再次審理並作出判決予以糾正。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法院一審判決不服的,可以在10日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二審終審判決後,仍然不服的,可以提起申訴要求再審。根據法律規定,對於符合再審條件的案件,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判抗訴的案件,審理期限適用前款規定;對需要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應當自接受抗訴之日起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期限適用前款規定。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二條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一)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二)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依法應當予以排除,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四)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五)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❼ 法院判錯案了但是已經執行了,這事誰來負責,該怎麼處理

錯案被法院執行如何維權我國的訴訟法是兩審終審制。如果認為有錯案的話,只能通過再審程序了。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三款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有錯案的話,只能通過再審程序進行錯案的糾正,如果是自己不服的情況需要自己進行上述,尋找證據,即使以前是進行判決了的在之後也可以翻案,發現錯誤的誰都有權利申請再審,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你可以咨詢華律網的律師

❽ 高級法院的法官故意判錯案怎麼辦可以提起再審嗎

依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如果是你認為判錯了,如是終審可申請審判監督程序即再審程序重新審理。
如果法院確實判錯案了,刑事案件或行政案件給當事人造成人身或財產損失的可獲國家賠償

❾ 法院判決冤假錯案後向哪裡投訴

可以向上級法院上訴,直至最高院,也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起申訴。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9)法院錯案擴展閱讀:

再審注意事項

1、當事人不服高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一審、二審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可以向原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應當通過原高級人民法院提交申請再審材料。

2、申請再審的當事人為再審申請人,其對方當事人為被申請人。

3、申請再審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應當屬於法律和司法解釋允許申請再審的生效法律文書。

4、申請再審應當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列舉的事由提出;對生效調解書申請再審的,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提出。

再審申請人申請再審應不超過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所規定的申請再審期限。

5、再審申請人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一式兩份,並按照被申請人及原審其他當事人人數提交再審申請書副本。

6、再審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1)再審申請人、被申請人及原審其他當事人的基本情況。當事人是自然人的,應列明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民族、職業(或工作單位及職務)、住所及有效聯系電話(包括固定電話或行動電話號碼)、

郵寄地址;當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列明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及有效聯系電話(包括固定電話或行動電話號碼)、郵寄地址;

(2)作出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名稱,判決、裁定、調解文書案號;

(3)具體的再審請求;

(4)申請再審所依據的法定情形(須列明所依據的民事訴訟法的具體條、款、項)及具體事實、理由;

(5)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明確表述;

(6)再審申請人的簽名或者蓋章,並寫明提交法院的日期。

7、再審申請人除應提交符合前條規定的再審申請書外,還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1)再審申請人是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復印件;再審申請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提交營業執照或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書。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委託他人代為申請的,應提交有其簽字或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其中委託代理人是律師的,還應同時提交律師事務所函和律師執業證復印件;

委託代理人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應提交法律服務所函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復印件;委託代理人是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工作人員的,應同時提交代理人身份證明復印件;

委託代理人是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的,應提交相關部門的證明函件及代理人身份證明復印件。

以上人員均應寫明電話等便於聯系的相關信息。

(2)申請再審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原件,或者經核對無誤的復印件;判決、裁定、調解書系二審裁判的,應同時提交一審裁判文書原件,或者經核對無誤的復印件。

(3)在原審訴訟過程中提交的主要證據復印件;

(4)支持申請再審所依據的法定情形和再審請求的證據材料。

(5)再審申請人對生效已超過六個月的裁判,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申請再審的,應提供相應證據材料。

提交以上(1)至(5)材料均為一式一份。

8、再審申請人提交再審申請書等材料應使用A4型紙,同時應當附與書面材料內容一致的、可編輯的一審、二審裁判文書和再審申請書的電子文檔(以2003版word格式刻錄成光碟)。

並填寫最高人民法院民事申請再審訴訟材料收取清單和送達地址確認書及是否同意採用電子郵件方式送達訴訟文書的確認書。

9、再審申請人提交的再審申請書等材料不符合上述要求,或者有人身攻擊等內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應當依上述各項要求進行補充或改正。

此外,再審申請人還需提供被申請人和其他各方當事人的法律文書送達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

❿ 中國法院判決錯案率是多少

在法律上,對人民法院判案是不允許有錯判的,至於實踐中和事實上,受主客觀原因條件限制,避免不了。
至於統計數字,沒有見過權威部門公開

熱點內容
危化品安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05 08:49:58 瀏覽:615
合同法關於還款日期的規定 發布:2025-04-05 08:49:50 瀏覽:688
屏山縣律師 發布:2025-04-05 08:49:45 瀏覽:545
儋州法院胡楊 發布:2025-04-05 08:42:37 瀏覽:878
強占公租房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05 08:41:51 瀏覽:535
法學人物評論 發布:2025-04-05 08:39:40 瀏覽:250
下列屬於建設行政法規 發布:2025-04-05 08:36:36 瀏覽:67
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總目標 發布:2025-04-05 08:36:34 瀏覽:472
李道德設計師 發布:2025-04-05 08:24:57 瀏覽:721
地方法院章 發布:2025-04-05 08:11:50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