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執行地

法院執行地

發布時間: 2020-12-21 03:54:10

『壹』 最高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時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分三種情況抄:

1、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行;

2、發生法律效力的支付令,由製作支付令人民法院負責執行;

3、是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1)法院執行地擴展閱讀、

法院強制執行的限期和機構:

第二百二十六條 向上級法院申請執行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二十八條 執行機構

執行工作由執行員進行。 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執行員應當出示證件。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情況製作筆錄,由在場的有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人民法院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執行機構。



『貳』 如何申請法院異地強制執行

可外地委託執行申請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

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函件後,必須在十五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結果及時函復委託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內如果還未執行完畢,也應當將執行情況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受委託人民法院自收到委託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內不執行的,委託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受委託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受委託人民法院執行。

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程序

第一步:申請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並將裁定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和公證機關。

第二步:法院受理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15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第三步:申請復議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第四步: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

執行員接到申請執行書或者移交執行書,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責令其在指定的期間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強制執行。

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有可能隱匿、轉移財產的,執行員可以立即採取強制執行措施。

第五步:採取強制措施

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執行員應當出示證件。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情況製作筆錄,由在場的有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執行法院可以通過查詢、凍結、劃撥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搜查被申請執行人隱匿的財產,強制被申請執行人交付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者單據等措施。

(2)法院執行地擴展閱讀:

近年來,執行難」成了困擾人民法院工作的一大難點,也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異地執行是「執行難」中的首選之難,其集中表現在被執行人難找,被執行財產難尋,協助執行人難求,應執行財產難動和執行工作風險較大之上。

1、必須認真了解異地社情民情

執行工作直接面向社會,面向群眾,必須深入了解當地的社情民情。執行人員在個案執行過程中,對被執行人特別是居住在偏遠鄉鎮、農村、林場、農場、礦區等地的被執行人,要注重了解當地基層政權、組織的領導管理情況,公安派出所的協助執行能力,民族風情及群眾的法律意識,被執行人的文化修養、道德品質、情格特徵、精神狀態及其家族勢力,並有針對性地確立執行方案。

2、必須提高程序公正意識

執行人員應當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實施執行行為,必須堅持程序公正,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走小道,找捷徑」而舍棄法定程序,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和保證執行當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權益,切實有效地防止矛盾激化,保持良好的執行秩序。

3、必須加強社會協作配合

執行工作社會性強,涉及面廣,所以執行人員必須作好社會工作,善於將司法工作與社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將依法獨立執行與依靠地方黨委領導緊密結合起來,將執行專門工作與堅持群眾路線緊密結合起來,力求執行個案形成社會合力,並擴大法制宣傳效果。

4、必須講究執行方法、藝術

執行工作不同於審判工作,它有其獨到的內在規律和技巧,對此我們必須注重方式方法,講究執行藝術,堅持做到理法並用。

一是要深入搞好法律宣傳,形成全社會遵法守法的大環境,從而使人們自覺在法律的范圍內開展活動,自覺履行法定職責,二是做到細致周到熱情。三是對情況復雜的案件要積極申報提級執行和委託外地法院執行,四是講究文明執行,理智執行。

5、必須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執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司法工作的「第一線」,是維護司法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執行幹警處於社會矛盾的旋渦中,又置身於反腐敗斗爭的「風口浪尖」上,因而,特別是在異地執行案件時,必須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叄』 法院可以異地強制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委託執行若干問題的規定,2011年4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21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執行法院經調查發現被執行人在本轄區內已無財產可供執行,且在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內有可供執行財產的,應當將案件委託異地的同級人民法院執行。
執行案件中有三個以上被執行人或者三處以上被執行財產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轄區以外,且分屬不同異地的,執行法院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報經高級人民法院批准後可以異地執行。
第二條 案件委託執行後,受託法院應當依法立案,委託法院應當在收到受託法院的立案通知書後作委託結案處理。
委託異地法院協助查詢、凍結、查封、調查或者送達法律文書等有關事項的,受託法院不作為委託執行案件立案辦理,但應當積極予以協助。
第三條 委託執行應當以執行標的物所在地或者執行行為實施地的同級人民法院為受託執行法院。有兩處以上財產在異地的,可以委託主要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執行。
被執行人是現役軍人或者軍事單位的,可以委託對其有管轄權的軍事法院執行。
執行標的物是船舶的,可以委託有管轄權的海事法院執行。
第四條 委託執行案件應當由委託法院直接向受託法院辦理委託手續,並層報各自所在的高級人民法院備案。
事項委託應當以機要形式送達委託事項的相關手續,不需報高級人民法院備案。

『肆』 法院強制執行范圍

農村房產可以執行,土地賠償款也在可執行范圍內。

法院強制執行的財產范圍如下:

根據民事訴訟法和相關的司法解釋的規定,法院在強制執行時會向被執行人發出報告財產令。報告財產令中應當寫明報告財產的范圍、報告財產的期間,以及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法律後果等內容。

財產報告中包括以下的內容:

1、收入、銀行存款、現金、有價證券;

2、土地使用權、房屋等不動產;

3、交通運輸工具、機器設備、產品、原材料等動產;

4、債權、股權、投資權益、基金、知識產權等財產性權利;

5、其他應當報告的財產。

被執行人自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至當前財產發生變動的,應當對該變動情況進行報告。被執行人在報告財產期間履行全部債務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報告程序。

(4)法院執行地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二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

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四十三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四十四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採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

『伍』 法院可以強制執行農村的土地嗎

可以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於依法規范人民法院執行和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協助執行若干問題的通知》 第 24 條的規定: 「人民法院執行集體土地使用權時, 經與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取得一致意見後, 可以裁定予以處理

但應當告知權利受讓人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土地徵用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 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及有關稅費。 對處理農村房屋涉及集體土地的, 人民法院應當與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協商一致後再行處理。

被執行人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在人民法院在保留被執行人生產、生活所必須之外,對其部分承包土地的經營收益權(收益權),可以進行強制執行的,以經營收益權(收益權)抵償義務人應履行的債務。

債務人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作為執行標的進行執行的理由如下:

一、盡管目前我國的執行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對執行標的范圍沒有具體、明確界定和說明,但總體上還是劃了個框框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意見》第254條規定:「強制執行的標的應該是財物和行為」,這就是說,只要是財物和行為,除法律有禁止性規定的以外,都可以作為強制執行的標的。

財物泛指財產,包括物權和債權,從民法理論上講,物權和債權是構成財產權的兩大基石。財產是民事強制執行的標的,這一點無可非議的,對被執行人的財產及財產權益進行強制執行,以滿足債權人實現債權體現了權利義務對等與司法公正原則。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公民、集體對於集體所有的土地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的土地進行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

農村土地的所有者是集體,承包方不是土地的所有權人,不能對其承包經營的土地行使處分權,只能行使佔有、使用、收益權,這種承包經營權屬於物權法上所指的他物權、用益物權,是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者享有的這種物權,可以產生收益,轉換為財產,作為強制執行的標的。

二、現實生活中,一些被執行人對人民法院的執行不是採取積極配合的態度,而是推、拖、躲、懶,以各種方式對抗執行,有的為了逃避執行,怠於行使權利,有商不經、有桑不織,有田不耕,有勞不為,致使人民法院無法執行。

這樣,一方面損害了權利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放任了逃避債務、對抗執行的義務人,更主要是破壞了法律的嚴肅性,動搖了社會對法制的信心。

對於這些人,只能是直接剝奪他們在承包土地上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對其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強制執行,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權利人的權利,使義務人對其應履行的義務避而不及,逃之不掉,張顯法律的公平與正義。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63條規定「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9條規定「國家保護集體所有者的合法權益,保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侵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0條第2款規定「公民、集體依法對集體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這些規定都不是對執行標的限制和禁止,不屬於強制執行禁止性規范,人民法院依法進行的強制執行行為,並沒侵犯,更沒有突破法律禁限。

四、人民法院執行土地承包經營權,實質上是執行承包土地上的收益(或者說收益權),不是執行土地本身。

土地的性質不改變,土地的用途不改變,土地的所有者、承包者的主體資格不改變,只是為了防止義務人怠於行使對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損害權利人利益,從而將義務人對承包土地的勞作、管理、收獲的權利通過法律程序移轉給權利人,以抵償義務人應履行的義務的一種強制執行方法。

(5)法院執行地擴展閱讀

個案執行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釐清權屬關系。

《物權法》第 9 條規定「不動產的設立、 變更、 轉讓和消滅, 經依法登記, 發生效力; 未經登記的, 不發生效力; 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2、征詢土地管理部門和集體經濟組織的意見。

由於農村房屋是建在集體土地上, 集體土地的使用權屬農村集體組織。

而土地使用權的轉讓, 一種方式是通過集體土地性質改 變為國有土地; 另一種方式是在本集體組織成員間轉讓, 但該種轉讓受到宅基地「一戶一宅」 的限制。 因此, 處置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必須征詢土地管理部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意見。

3、對買受人范圍作出一定的限制。

國務院國辦發[1999] 39 號通知規定「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 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佔用農民集體土地建住宅, 有關部門不得為違法建造和購買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和房產證。 」 國發[2004] 28 號也規定「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 禁止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宅基地。 」

《土地管理法》第 62 第規定, 農村房屋只能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轉讓, 且受到一戶一宅的規定。

由於上述的限制, 在處置時必須規定嚴格的買受條件。 四是查明是否存在執行豁免。

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 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 和《關於人民法院執行沒定抵押的房屋的規定》 , 對農村房屋執行受到以下限制:

第一, 對被執行人及其扶養的家屬生活必須的房屋, 法院可以查封, 但不得拍賣、 變賣或者抵債; 第二, 對被執行人及其扶養的家屬生活必須但已設定抵押的房屋, 在給予被執行人一定的寬限期並由申請執行人或集體經濟組織提供臨時性住房後可以拍賣、變賣或抵債。

實行家庭承包的,按下列程序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1、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後,發包方應在30個工作日內,將土地承包方案、承包方及承包土地的詳細情況、土地承包合同等材料一式兩份報鄉(鎮)人民政府農村經營管理部門。

2,鄉(鎮)人民政府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對發包方報送的材料予以初審。材料符合規定的,及時登記造冊,由鄉(鎮)人民政府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出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書面申請;材料不符合規定的,應在15個工作日內補正。

3、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鄉(鎮)人民政府報送的申請材料予以審核。申請材料符合規定的,編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登記簿,報同級人民政府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申請材料不符合規定的,書面通知鄉(鎮)人民政府補正。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所載明的權利有效期限,應與依法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約定的承包期一致。

『陸』 法院異地執行規定

根據《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二十九條 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函件後,必須在十五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結果及時函復委託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內如果還未執行完畢,也應當將執行情況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受委託人民法院自收到委託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內不執行的,委託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受委託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受委託人民法院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15.被拘留人不在本轄區的,作出拘留決定的人民法院應派員到被拘 留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請該院協助執行,受委託的人民法院應及時派員 協助執行。被拘留人申請復議或者在拘留期間承認並改正錯誤,需要提前 解除拘留的,受委託人民法院應向委託人民法院轉達或者提出建議,由委 託人民法院審查決定。

259.被執行人、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委 托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也可以直接到當地執行。直接到當地執行的, 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當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當地人民法院應當 根據要求協助執行。

(6)法院執行地擴展閱讀

異地執行的操作及應注意的問題:

1、首先做好異地執行的充分准備,減少因盲目行動造成損失。首先,要對申請執行的本院生效的法律文書認真審查,對符合異地直接執行條件的,要逐級申請;

基層人民法院異地直接執行本市轄區以內被執行人,應由本院寫出書面申請,闡明異地執行理由,連同判決書、申請執行書等原件,一並遞交中級人民法院進行審批;

涉及本市中級人民法院轄區以外及本省、直轄市轄區以外的異地執行案件,首先應得到本市中級人民法院批准後,取得本省、直轄市等高級人民法院批准(即異地直接執行批准通知書),該手續必不可少:

一是法院執行機構內部規定,二是到異地執行請求當地法院配合時,當地法院首先要審查異地執行批准通知書,如無該通知書,當地法院執行機構可能會拒絕配合、協助。

2、其次,本院決定受理異地執行案件,並得到批准後,應在三日內向被執行人送達本院執行通知書,闡明履行義務,限定履行期限(筆者建議以郵寄方式送達,減少開支)。

這里所應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僅對執行案件的執行費有明確收費標准,對實際支出費用並無明確收費標准,致使各地法院對實支費的收取並不統一;

如果對實際支出費用的收取明顯高於被執行人當地法院收取標准,可能會使被執行人造成誤解,影響執行,應靈活掌握,以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另外要將執行中所需的文書准備充分,做到一應俱全,來應付一切突發情況。實踐證明,在異地執行中,往往會因某種法律文書不全,影響案件進程。

3、再次,在異地執行時,必須攜帶自己的工作證和最高人民法院統一制發的執行公務證,並按規定著裝,必要時,應由司法警察參加執行。另外,異地執行最好由三名以上執行員進行,在執行程序中遇重大事項的辦理,可進行討論,報院長批准後,做出裁定。

4、最後,在對被執行人限定的履行時間前,派人到被執行人處進行摸底、了解,在進入強制執行程序前,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以免「白跑腿」,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和開支。

以上四項建議,旨在異地執行要准備充分,以免身在異地,因一項手續不全,而來回往返,增加執行周期,增大執行開支。

『柒』 強制執行時,是不是只有被執行人的戶籍所在地的法院才可以拘留被執行人

不是,以案件的管轄權為准,移交或委託案件的除外。
執行拘留的情況:
一回被答執行人拒不執行生效法律文書;
二以暴力或用暴力相威脅,以抵抗法院執行的;
三採用各種形式,轉移資產,逃避法院執行的等,法院可以對其拘留,對情節嚴重,構成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行為證據確鑿的,法院可以直接追究其刑事責任,就是可以對這種被執行人判刑。

熱點內容
余悅律師 發布:2025-04-08 18:59:17 瀏覽:398
ps合同章涉及法律責任6 發布:2025-04-08 18:56:28 瀏覽:639
四川師范大學法律碩士研究生 發布:2025-04-08 18:56:23 瀏覽:486
經濟法基礎知識案例百度文庫 發布:2025-04-08 18:55:32 瀏覽:745
法規法律是 發布:2025-04-08 18:49:56 瀏覽:557
刑法體系主刑 發布:2025-04-08 18:46:34 瀏覽:983
沒有簽勞動合同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4-08 18:46:33 瀏覽:925
交易所法規 發布:2025-04-08 18:46:32 瀏覽:82
勞動法中並沒有雙休 發布:2025-04-08 18:37:22 瀏覽:402
慶安律師 發布:2025-04-08 18:31:42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