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院
① 日本的政治
日本為君主立憲國,憲法訂明「主權在民」,而天皇則為「日本國及人民團結的象徵」。如同世界上多數君主立憲制度,天皇沒有政治實權,但備受民眾敬重。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憲法沒有賦予君主任何權力的君主制國家。
日本政治體制三權分立:立法權歸兩院制國會;司法權歸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權歸內閣、地方公共團體及中央省廳。
憲法規定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為日本國會,分為眾參兩院。選民為20歲以上的國民。 現行《日本國憲法》於1947年5月3日實施。憲法規定,國家實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為基礎的議會內閣制;天皇為日本國和日本國民總體的象徵,無權參與國政;「永遠放棄把利用國家權力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第9條)。
根據憲法,日本實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鼎立為基礎的議會內閣制。天皇為國家象徵,無權參與國政。國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和唯一立法機關。內閣為最高行政機關,對國會負責。日本首相正式名稱為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最高行政首腦。 日本的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及下屬各級法院。採用「四級三審制」。最高法院為終審法院,審理「違憲」和其他重大案件。高等法院負責二審,全國共設四所。各都、道、府、縣均設地方法院一所(北海道設四所),負責一審。全國各地還設有家庭法院和簡易法院,負責民事及不超過罰款刑罰的刑事訟訴。最高法院長官(院長)由內閣提名,天皇任命,14名判事(法官)由內閣任命,需接受國民投票審查。其他各級法院法官由最高法院提名,內閣任命,任期10年,可連任。各級法官非經正式彈劾,不得罷免。
檢察機構與四級法院相對應,分為最高檢察廳、高等檢察廳、地方檢察廳、區(鎮)檢察廳。檢察官分為檢事總長(總檢察長)、次長檢事、檢事長(高等檢察廳長)、檢事(地方檢察廳長稱檢事正)、副檢事等。檢事長以上官員由內閣任命。法務大臣對檢事總長有指揮權。
② 在日本偷東西被抓被叫到法院去嚴重嗎
如果是真的偷東西的話,應該是叫到警察局吧,如果叫法院的話就是要判刑吃官司啊。
③ 日本的裁判所是什麼東西
在日本法律中,「裁判所」有廣義狹義兩種含義。狹義的「裁判所」是指內訴訟法上的「裁判所」,即在每容個案件中行使審判權的合議庭或者獨任制度法官(即「裁判官」)。廣義的「裁判所」是指《裁判所法》上的「裁判所」,即包括裁判官和裁判所書記官、裁判所事務官和執行官等職員在內的機關。
④ 日本東京最高人民法院在哪裡
日本東京會有人民法院?還是最高。 確定你做的是哪一國的夢沒有
⑤ 次次敗訴,日本在中國造孽為什麼要跑去日本法院告
美國是一個聰明的國家 表面上跟日本好 事實是利用
日本也是一個聰明的國家 他其專實知道自己是打不過美國的屬 還不如將計就計的跟美國合作去攻打中國 不是嗎
八國聯軍唯獨有日本沒有賠咱們中國的錢 具體我也不太清楚
中國現在也學聰明了 會利用了。
⑥ 日本法律有死刑嗎
有的
⑦ 日本有類似國內檢察院一樣的公訴機構嗎有的話怎麼說管理體制是怎樣的
公檢法(公安;檢來察院;法院自),這三個機構是任何一個法制國家都有的機構,日本是三權(行政;司法;立法)分立,互不幹涉,各自獨立的,不是上下級關系,而是平級關系。也就是說,即使是行政最高長官內閣總理大臣,犯法一樣抓你沒商量。其中檢察院屬於司法,檢察官只對上級負責,同時,上級不能幹涉檢察官獨立辦案,從而保證司法的公正性。如果你是位檢察官,在你辦案的時候,總理和天皇都干涉不了你的。當然,這也只是理論上的,也不是百分之百絕對的。
けんさつ‐ちょう【検察庁】
⑧ 日本的裁判所和中國的法院有什麼區別只是叫法不同嗎還是說,是不同的單位
「裁判所」是日語,就是中國的法院的意思。
⑨ 日本司法制度的變遷
一、日本刑事司法制度的沿革
日本屬於大陸法系的國家,其現行的法律制度是以19世紀後半葉即1868年的「明治維新」為契機,以歐洲大陸法系為基礎,並受英美法系的影響(主要是引入了美國的法律制度),又繼承了自身傳統的法律文化(主要是中國唐代律令為藍本的「大寶律令」制度)而逐步演變發展起來的。
(一)二戰以前日本的刑事司法制度
從17世紀開始到19世紀中葉,日本是由有勢力的封建領主(德川幕府)掌握著國家政權。由於日本當時採取鎖國政策,與外國的邦交及通商都處於停止狀態。直到19世紀中葉受歐美各國開放的壓力,才打破了鎖國政策,並從「明治維新」建立新政權後,才開始了近代國家的建設,並借鑒法國和德國的法律制度,開始建設日本近代的法律制度。其中,法國對日本的刑事司法制度的影響最為明顯。如1880年的《治罪法》和1890年的《刑事訴訟法》,就是仿照法國的刑事實體法和程序法,即日本刑事司法制度方面的最早立法。同時,日本在刑事司法方面的立法,也受德國的影響,1890年的《法院組織法》就是以德國《法院組織法》為藍本的,並且日本1889年的《明治憲法》和1890年的《裁判所構成法》,也是借鑒德國憲法制定的。此外,日本還借鑒英國的司法制度制定了陪審法,從1928年開始,實行了15年陪審制度,後來由於案件逐年減少,加之二戰爆發,為了節約由於陪審所需要的時間、人力、物力、財力,於是1943年取消了陪審制度。
( 二)日本二戰以後的刑事司法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5年)後,按照《波茨坦宣言》和日本投降書的規定,日本廢除了《明治憲法》。美軍作為聯合國佔領軍進駐日本後,在美國的參與和扶助下制定了實行國民主權原則的日本憲法。以此為契機,日本進行了包括刑事司法制度在內的一系列「美式司法」改革,即所謂二戰後日本的第一次現代司法制度改革。在此次改革中,日本大量引入英美法系特別是美國的法律制度,主要體現在:賦予法院(日稱裁判所)完全的司法權和違憲審查權,禁止設置二戰前行政法院那種特別法院;增設了家庭法院和簡易法院,建立起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家庭法院和簡易法院的審判機構體系;在審判程序方面,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制度中採用的是當事人主義的訴訟原則;將司法「三曹」(指法官、檢察官、律師,又稱「法曹」)合而為一,實行同一的嚴格的司法考試和研修制度等。1946年頒布的《日本憲法》關於「國民權利義務」一章中,規定了訴訟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的權利,如沉默權、令狀主義、質問權等,這便形成了日本的刑事訴訟程序的骨架。這些規定是以《美國聯邦憲法》為根據制定的,並成為日本刑事訴訟法上各種原則的基礎。因此,二戰後日本的刑事司法制度帶有美國司法制度的色彩。
⑩ 簡述日本法院所採用的「四級三審制」的主要內容
日本法院的四級分別指最高裁判所,高等裁判所,地方裁判所,家庭裁判所回和簡易裁判所(庭裁判所和簡易裁答判所同屬一個級別)
三審制就是對一審不服可以上訴,再不服再上訴,再不服再上訴。
一般第三審是在最高裁判所審判,除了叛國罪只有二審,第一審是在高等裁判所,二審在最高裁判所。以上是簡單的日本法院的四級三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