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宋詞中描寫法官

宋詞中描寫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4-05 12:55:59

❶ 關於法制的詩歌短一點,謝謝

1、《長歌行》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富貴拘法律,貧賤畏笞榜。

生既若此苦,死當一切平。

白話譯文:富貴不應該拘束法律,貧賤的人,也不需要畏懼法律。人生下來就是這樣的痛哭,死去也應該一樣的安靜平和。

2、《法治中國》

作者:祝光樹(現代)

治國之本在於法,立法之根源自民。

良法建設需公平,善法構造要正義。

依法行政政廉明,照章辦事世太平。

奉法安邦穩社會,普法定國固千年。

譯文:治國的根本在於法律,立法的根本在於人民。良好法治建設需要公平,完善法治結構需要正義。依法行政政治才會廉明,照章辦事才會世界太平。奉法治國才能安定國家穩固社會,普法定國才能穩固發展千年。

3、《法律的名義》

作者:海魂

國柱基石,草民天戚,法治入憲。

法律步入歷史至高點,悅入尋常百姓家。

可依必依,那是秩序的范圍。

必嚴必究,那是規則的剛性。

為民忠誠,那是存在的意義。

廉潔高效,那是公正的化身。

讓有理的訴訟人能贏,

讓有困難的人能訴,

讓公平如陽光沐浴眾生,

讓正義如春種落地生根。

無數燃燈者,

年青年壯年老,疲勞過勞病勞。

點燃自我,照亮乾坤。

法律的名義,

保障民生權益,捍衛和諧安寧。

振飛經濟,苦痛善濟,沉冤必雪。

4、《挺起胸膛吧,法律》

作者:王安歌

請允許我大聲呼籲。

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身份。

以一名共和國公民的名義。

在那陰霾籠罩的舊中國,

鐵蹄蹂躪著最底層的奴隸。

皮鞭、鐐銬、法庭、牢獄。

束縛的,是當牛做馬的血肉之軀。

當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

春風吹綠了九州大地,

人民,終於當上時代的主人。

法律,成為捍衛尊嚴的武器。

然而,十年浩劫,寒風又起,

階級斗爭的鐵幕籠罩天際。

法律的公平,遭到挑戰。

歷史的真實,竟被扭曲。

當藍天盪響二次解放的春雷,

當大地灑滿三中全會的喜雨,

「四人幫」被押上了歷史的審判台。

法律啊,你再次讓人民揚眉吐氣。

決不能啊,讓歲月史冊再記兄弟相殘的篇章。

決不能啊,讓歷史舞台重演同室操戈的悲劇。

十年啊,我們用多少鮮血和熱淚。

才迎來了這朗朗乾坤、宇清水碧。

黨啊,需要監督凈化嚴明紀律。

國家啊,需要有機統一依法治理。

民族啊,需要繁榮昌盛進步復興。

人民啊,需要公平公允伸張正義。

挺起胸膛吧,法律。

請允許我大聲呼籲。

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身份。

以一名共和國公民的名義。

5、《法律》

作者:陳弭作

嘰嘰喳喳的鳥兒不停的叫。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

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總覺得變只鳥兒該多好。

你看,不要怎麼艱苦,

看到什麼吃什麼。

我們正在聊著,

忽然,一隻老鷹俯沖下來,

刁走了一隻麻雀。

我們吃驚的看著老鷹飛走了,

它嘴裡的麻雀還在哀鳴。

我心裡略過一片雲,

自然界並沒有想像中的好。

稍有不慎,性命休矣。

還是人間好啊!

再怎麼樣還有法律管著。

❷ 誰那裡有描寫法官服裝的作文。

法院曾出台過這樣的規定:上班時間禁止男同志留胡須、蓄長發;著花襯衣、半截褲等。禁止女同志染彩色手指甲、濃妝艷抹、佩戴過多首飾以及著無領無袖衫、超短裙、吊帶裝等服飾。這些規定無疑是規范法官儀表形象的,要求法官儀表端莊,衣著樸素大方。
現實生活中,法院配給法官的服飾,卻與要求大相徑庭。我國有一個俗語:有衣沒帽不夠一套。目前,法官只有衣服,沒有帽子。而且清一色的小西服。這樣就給法官帶來了難題:不許男同志留胡須、蓄長發。那如果這個法官長一個葛優、陳佩斯的頭怎麼辦?難道就要下崗了?其二,清一色的小西服固然好。但是,遇到冬天,法官在屋內有暖氣也可以。大山深處的法庭,法官在冰天雪地里如何著裝執行公務?在一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就要有中國特色的法官服裝相匹配。法官服飾,應該體現中國文化的特色。並不見得,帶「西」就好。
近幾年來,我國大地方出現寒冷天氣。由於法官沒有棉衣,許多法官在外執行任務時,被凍病。有左傾者還認為,法官沒有著裝,不是在執行公務,出現了問題,應當處罰法官。筆者,是北方人。昨日嚴寒,當事人都穿的棉衣等到現場。我們法官身穿西服,在寒風下執行公務,凍的直哆嗦,手就無法那起筆紙和工具。事後,有的就直接到醫院了。這樣的儀表,確實是給當事人「溫暖」了。筆者,事後戲言:法官守清貧、耐寂寞,應當改寫為法官守清貧、耐嚴寒。
據《詞源》注釋「儀表」二字的意思為:「立本以示人謂之儀,也叫表。轉為法則,標准、榜樣。」《管子•形勢解》寫道:「法度者,萬民之儀表也。」《漢書玄帝紀》寫道:「河間王良喪太後三年,為宗室儀表。」對此,後人在作注時專門指出:「儀表者,言為禮儀之表率」。本意為「立木以示人」,進而引申為人們的行為准則以及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榜樣和表率作用。 儀表端莊、穿著得體、舉止文明,是法官職業道德規范的一項重要內容。法官作為一種社會職業,代表國家行使權力、承擔義務,履行自己的社會職責。而儀表端莊、裝束得體的要求恰恰出於法官的職業性質。要求法官著裝規范、得體,一是由於法官職業莊重嚴肅;二是由於法官代表國家履行職務,也是國家權力的象徵。三是由於作為人民法官,形象和言談舉止無不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本身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如果穿著花哨,儀表不整,必然會損壞人民法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如果法官亂著衣裝、歪戴帽子接待當事人,就很容易毀損人民法院的威望和聲譽。
因此,筆者認為,有兩點建議:第一,我們應當結合中國的特色,設計中國式的法官服裝和配飾。比如,採取古今結合式的服飾,但必須要有頭巾、帽子類。第二、根據所處的地區不同,四季服裝的配發,應當結合四季的特點發配。北方應當有防寒的法官服飾,以防不測。而且法官也能夠在嚴冬季節里,到農村去做當代的馬錫五。

❸ 關於法官的詩詞

【篇一】

深知身份 便有成群結隊的目光

選擇你們依崇你們

本來你們相貌平平

你們的魅力讓你們的一生

坦然成天平的投影

也許這是忠誠的啟示

代價如此高昂 不期而遇

痛苦的風仍然習慣把你們閱讀成歡悅幸福的雨仍然時時把你們譜寫為悲愴於是你們的智性都是高品位的詩與歌你們的形象驟然動人

之後 地平線很自然延伸了背景

經過一個季節又一個季節的流轉

你們的愛戀、 嚮往以及憎惡的一切

重構了你們的空間

經過一雙眼睛又一雙眼睛的交替

人世間不同的表情走近你們

而你們總在那個位置

一個姿勢 衡量所有來者

作為整體或個人 你們註定

站在太陽面前不知疲倦地

奇跡般亮出身份的圖騰

比過青山 比過綠水

如實抵達

生命深處的寧馨

【篇二】

執法為民保平安

勞至期頤亦不甘。

鞠躬盡瘁比春蠶

辛勞籌鑄好河山。

❹ 文中描寫一個滿臉橫肉的便衣偵探和一個怒氣沖沖的法官這樣寫的作用

這樣能突出顯示主人公的正義感和善良的一面

❺ 贊美法官的句子

在善與惡、正與邪的較量中,你總是站成一個精確的坐標,捍衛著人間正道,留住了世間溫情,在這份安寧這份溫馨中,有你的夢境你的追求,有你付出的每一份熱忱,每一滴血汗,把綠色奉獻給大地,把白鴿奉獻給和平,把法律奉獻給人間。

小時候,或許是在媽媽的教誨中,或許是在校園的玩伴里,或許是在電視屏幕上,總之,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我對法官產生了聖潔而神聖的嚮往,走進法院,當上法官成了我的夙願。2002年,我沐浴著陽光,懷著兒時的夢想,非常榮幸地邁進了我嚮往已久的殿堂。幾年來,我和這個殿堂里的人們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從此更深刻的領悟了"法官"這兩個字的豐富內涵。

一本本卷宗,訴說著多少人生的不幸;一樁樁罪惡,展現了多少家庭的災難。這一頁頁"灰色的小說",他們閱讀地並不輕松,而是常伴著憤恨、惋惜和感嘆;一份份血與淚的控訴,更讓他們心靈震顫、備受煎熬。刑事審判不僅是一項艱辛的工作,它還是一種經久痛苦的體驗,他們閱卷、記錄、送達、訊問、開庭、評議、匯報、制判;找檢察、跑公安、下通知、提人犯;案案要開庭,件件均下判,一年到頭忙不歇,周而復始無間斷。他們這樣拚命的忙到底圖什麼呢?我想,一張張笑臉,一聲聲贊譽,一面面錦旗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❻ 有哪些形容「法官」的成語

形容法官的詞語: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執法如山、秉公辦案、不徇私情、剛直不阿。 不畏權勢、鐵面無私、 明察秋毫、體恤民情。 正大光明、一視同仁、 有法必依,堅貞不屈。

【成語】: 兩袖清風

【拼音】: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解釋】: 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出處】: 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舉例造句】: 他自己做了幾十年的官,依然是兩袖清風。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

【拼音代碼】: lxqf

【近義詞】:潔身自好、一貧如洗、廉潔奉公

【反義詞】: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歇後語】: 胳膊彎里打涼扇

【燈謎】: 馬蹄服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為官清廉

❼ 有關清正廉潔的名言或者古詩詞

不貪為寶。——左丘明
激濁而揚清,廢貪而立廉。——柳宗元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包拯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老百姓)話短長。——於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孔子
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白居易
嗜欲之原滅,廉正之心生。——劉向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蘇軾
[宋]岳飛: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官清正廉潔,武將拚死報國,這樣國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無如貪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世上的路沒有比貪欲更險惡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誤了一生。
[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憂患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一味貪圖安逸享樂,就可以葬送自身。
貪侈會破壞人們的心靈純質,因為不幸的是,你獲得愈多,就愈貪婪,而且確實總
感到不能滿足自己。——法.安格爾
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這種人醉心於一種事業的大公無私的發展,因而不能注意自
身的物質利益。——法.居里夫人

律師和法官的關系很熟悉嗎

生活在社會上
難免相識、熟悉
但各負其責,律師是為委託人服務
法官是維護社會公平
對法院的判決不服可以上訴,對律師服務不滿意,可以再找律師

❾ 描寫法官的語句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在司法機關(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國回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是答司法權的執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國家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制肘、剛正無私地根據法律判案。

❿ 南宋時的所有的詩詞

秋波媚·陸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台。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注釋】

這首詞寫於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秋天,陸游四十八歲。當時他在南鄭(今陝西漢中市)任四川宣撫使司干辦公事兼檢法官。在這一時期當中,陸游積極向宣撫使王炎獻計獻策,前方的有利形勢以及軍旅中的實際生活激發起作者收復長安的強烈願望。這首詞反映了作者關心戰事的進展、急於收復長安的熱望與堅定的必勝信念。與陸游其他詩歌一樣,詞里洋溢著濃厚的愛國激情。

上片寫登高酹酒。開篇二句描繪西北前線的秋色與緊張的戰斗氣氛,哀怨的號角聲與烽火的光焰交織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聲有色的邊地前線的雄渾畫面,為詩人登高酹酒提供了一個十分開闊的背景?quot;悲歌"三句,詩人正面出場,通過兩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展示出詩人熱愛祖國而又無比樂觀的襟懷。一是"悲歌擊築",用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表示誓死奪取勝利的決心;二是"憑高酹酒",這里不只是奠祭為國捐軀的將士,更重要的是預祝收復長安,獲得全勝。"此興悠哉"一句,無保留地抒發了這一壯志豪情,並引出下片。

下片寫遙望長安,期待勝利。"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幕雲開"二句,以擬人的手法,移情於景。作者高興地發現,原來漂浮的暮雲不知何時已經散去,展露出十六日晚上分外皎潔的明月,把詩人遙望中的長安照得如同白晝一般。這南山的明月,道是無情卻有情,詩人對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自然條件,詩人站在高興亭上,放眼遠望,把想像的射程,從南鄭瞄向長安,目標是如此集中、清晰。詩人彷彿真地看到長安城外灞橋兩岸的煙柳在迎風搖擺,長安城南的曲江,無數亭台樓館都一齊敞開大門,正期待南宋軍隊早日勝利歸來。

這首詞以形象的筆墨和飽滿的感情,描繪出上至"明月"、"暮雲",下至"煙柳"、"池館"都在期待宋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的情景,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情調。詞中大膽的想像、擬人化的手法增添了這首詞的韻味。

熱點內容
行政法以上包含本數 發布:2025-04-30 15:49:45 瀏覽:807
合同法英文案例分析 發布:2025-04-30 15:43:33 瀏覽:77
不具法律效力的諒解備忘錄 發布:2025-04-30 15:38:16 瀏覽:973
北京市昌平法院 發布:2025-04-30 15:37:32 瀏覽:50
勞動法司考真題選擇題合集 發布:2025-04-30 15:24:15 瀏覽:510
城市綠化違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14:47:12 瀏覽:641
企業為何制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30 14:38:21 瀏覽:283
簡論高校學生開展法律援助問題研究 發布:2025-04-30 14:36:51 瀏覽:872
公司會議內容具備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30 14:31:32 瀏覽:11
武漢市法院院長 發布:2025-04-30 14:31:18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