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奇法官
Ⅰ 什麼叫聯動司法
「黨的十五大報告中首次提出推進司法改革一詞,十六大報告提出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十七大報告提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回首我國司法改革的進程,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文顯思路清晰。
我國司法體制改革從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聚焦人民群眾司法需求的熱點、難點問題,圍繞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攻堅克難,向縱深推進。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司法改革的攻堅之年。站在新的起點上,人們不禁要思考,司法改革應堅守什麼?發展什麼?怎樣讓更多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百姓心坎上?近日,部分參加和列席兩會的法律界人士就此接受了《法制日報》記者的采訪。
陽光司法要打造「開放式廚房」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齊奇認為,只有把司法權的內外行使盡可能地置於「陽光」之下,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背離公正司法的潛規則的生存空間。
上個月,浙江高院制定下發了《浙江法院陽光司法實施標准》,分7個部分,措施更具可操作性。
而在2009年,天津高院制定了《關於全面推進「陽光司法」活動的若干意見》,形成了立案信訪公開、庭審公開、執行公開等「八個公開」的「陽光司法」機制。列席兩會的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少平說,「凡是法律規定的公開,我們都做到了公開。」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鄭鄂到廣東工作已經3年多,他感到,要讓法律在人民群眾面前有權威,除了司法公開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鄭鄂說,法院要打造「開放式廚房」。「不光要自己覺得好吃,還要讓來吃飯的人也覺得好,光是味道好還不夠,還要讓人吃得放心,讓人知道你的菜是怎麼做出來的。」
讓百姓更滿意提高法檢自身素質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俊濱認為,社會管理創新這一新課題對法官檢察官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強化政治上的教育和引導。」
面對當前復雜的形勢和眾多疑難復雜的新型案件,列席兩會的天津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於世平認為,如果不提高檢察官的司法能力是難以有效應對的。「抓理論學習、專題教育等活動,可以讓每一名檢察人員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捍衛者和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者。」
除了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外,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東麗區委書記張有會還建議,進一步加大對基層法院檢察院的支持力度,協調有關部門解決目前存在的信息化建設問題、兩庭建設負債等問題。
於世平說,中國特色法律體系的建成對司法工作、公民守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除了努力完成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任務外,還要通過司法改革保障法律的權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社會和諧穩定。
理念創新整合社會資源化解矛盾
張文顯坦言:「我國超乎預想地提前進入『訴訟社會』,並由此使人民法院面臨一系列深刻而嚴峻的挑戰。」面對挑戰,人民法院必須樹立聯動司法理念,拓展聯動司法渠道,創新聯動司法方法,這是整合社會資源、化解社會矛盾、創新社會管理的必由之路。
實踐中,當事人勝訴的慾望非常強烈,平衡利益關系難度越來越大,對法院的司法能力、法官司法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有些專業問題法院自身判斷不了,要藉助於知識產權專家和金融專家等等,要藉助整個社會的力量。」張文顯說,同時,還要緊緊依靠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司法與行政的聯動機制,而不是人民法院單打獨斗、孤軍奮戰。
此外,張文顯還主張法院要堅持能動司法、民生司法和科學司法的理念。著力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切實加強民生案件審判執行工作,用科學的理論體系指導法院工作,實施科技強院方針,創立互聯網時代的司法模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當事人訴訟,減少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和訟累。
Ⅱ 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的新聞背景
部分省市相關措施一覽
浙江:司法系統流程規范化 將「打招呼」留底見「陽光」
2008年,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出台了《全省法院領導班子成員防止人情關系對司法工作不當影響的若干規定》,一般被稱為 「約法十章」。
「約法十章」規定了法院領導班子成員應怎樣通過規范化流程處理「人情打招呼」的現象。例如,對各種涉案反映人,應告知採用書面形式轉達涉案請求;對堅持要求面談反映的,應通過正常的來訪途徑公開進行;屬於有關主管部門或相關組織要求來訪反映的,應按接待來訪的規定在法院機關公開進行;對領導同志口頭轉達涉案反映,未批轉書面材料的,應製作電話記錄或工作記錄,再轉批交辦。閱批涉案反映材料後需交辦的,均不得直接交給承辦人,應經分管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長逐級轉遞。
浙江高院院長齊奇向人民網記者表示,「打招呼」也應以「開前門堵後門」的方式處理。許多人「打招呼」並非存心要求違法辦案,而是怕對方萬一託了關系自己會吃虧,因此,應通過正當流程將「打招呼」留底,按規定處理,既回應群眾的合法訴求,也減少法官的人情壓力,同時嚴格杜絕不規范、不合法的「打招呼」行為。
江西:黨委立規禁插手 作為考核任免獎懲依據
2013年年底,江西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委政法委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黨政領導幹部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辦案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提出黨政領導幹部不得利用職務便利和影響,插手、干預司法機關執法辦案活動,違反規定的,將對相關黨政領導幹部實行問責,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在具體措施方面,黨政領導幹部自覺遵守黨紀政紀、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辦案情況,被列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重要內容,作為幹部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凡是違反《規定》的,將由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依照有關規定,對相關黨政領導幹部實行問責;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嚴肅查處人情案、關系案。
贛州市還進一步在全市范圍內設立舉報投訴電話,對有插手、干預司法機關執法辦案行為的,採取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處理等方式問責。
Ⅲ 當今什麼申訴途徑可以有效
所以在我中年時期,曾留下四件反敗為勝的判例,其中一件還是檢察院抗訴後得到糾正的。 那是1991年,《民訴法》剛剛修訂並增加了民事抗訴這一條款。因為一樁經濟合同糾紛,普陀區唐正平法官徇私舞弊,我一審敗訴,但我沒有上訴,而是在判決生效後徑自向檢察院申訴。普陀區檢察院為此特向北京市撰寫法律的老法師咨詢,最後以「適用法律錯誤」為由抗訴,抗訴案號;(1991)普檢抗字第1號。案件抗訴後被擱置了三年,普陀區法院在人大催促下,才不得不啟動了再審程序。但仍固執己見,又變換了一個站不住腳的理由,再次判決我敗訴,這一次我依法上訴。 案件由上海市二中級知識產權庭審理。審判長謝晨、審判員薛春榮、代理審判員陳默組成合議庭,書記員岱瑾記錄。那時二中院地處楊浦區齊齊哈兒路400號一個破舊廠房內。房屋雖然破舊,但齊奇任院長。在終審的最後一榔頭上,還能掌握原則。庭審結束後,不知從那裡又冒出一個書記員叫吳登樓,吳特意給我打了三次電話,前後三次把我叫到法院談話,要求我接受調解,且條件一次比一次更優惠。我豈能為區區小利讓檢察院失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二中院見我不為利誘所動,只得最後判決我勝訴。案號:(1997)滬二中經終(知)字第366號 1991年全上海檢察機關只發出三件民事抗訴,閘北、普陀、靜安各一件。但另外二件抗訴結果並不理想,其中一件還是以調解方式結案,唯有我的抗訴,是以全勝收局。當時普陀區檢察院對我評價是;假如全上海所有當事人都象你這樣頑強,法院就不敢亂判了。 時過境遷,那種反敗為勝,揚眉吐氣的案例,如今都已成為歷史。當今腐敗橫流。如今即使有那一家法院判決:「月亮是方的」, 你也絕不可能通過申訴程序,將判決糾正為:「月亮是圓的」。(未完,下一篇:《一份狗屁不通,不能解疑的判決》 後述: 檢察院抗訴後,唐正平法官憑其8年以上法官頭銜,立即到司法局換取了律師執照。離開了普陀區法院。
Ⅳ 法院法官名單
首席大法官
王勝俊
一級大法官
沈德詠
二級大法官
張軍
萬鄂湘
江必新內
蘇澤林
奚曉明
熊選容國
李玉成
李克
劉家琛
王秀紅
黃爾梅
景漢朝
池強
張立勇
張忠厚
張文顯
康為民
周玉華
羅布頓珠
羅殿龍
鄭少三
李少平
趙祥娃
肉孜·司馬義
王維山
左世忠
公丕祥
應勇
周溯
南英
馬三剛
馬新嵐
王振華
劉玉順
孫華璞
安東
齊奇
許前飛
鄭鄂
錢鋒
高勇
董治良
梁明遠
劉曉陽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法官的現任名單
首席大法官:周強
一級大法官:沈德詠 、劉季幸
二級大法官:江必新、李少平、南英、專景漢朝屬、黃爾梅、張建南、賀榮、陶凱元、徐家新、劉學文、杜萬華、胡雲騰、劉貴祥 慕平、高憬宏、衛彥明、左世忠、胡毅峰、繆蒂生、王常松、張述元、應勇、許前飛、齊奇、張堅、馬新嵐、張忠厚、白泉民、張立勇、李靜、康為民、鄭鄂、羅殿龍、董治良、錢鋒、王海萍、孫華璞、張學群、索達閻慶文、梁明遠、董開軍、李彥凱、乃依木.亞森、王記文、王小鳴
Ⅵ 創新和加強審判管理
探索與實踐,就加強和改進審判管理提出如下意見,供參考。一、加強和改進審判管理,要健全科學的決策形成機制科學決策是審判管理的基本前提。審判管理首先是作為一個管理學的概念出現的,管理活動必須遵循其客觀的規律。管理活動的開展,第一步是決策,其次才是實施。因此,如何使決策趨於科學性直接決定審判管理的成功與否。一個決策的科學程度不僅在於決策者個人的思想境界、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於決策所依據的客觀基礎,即決策者必須佔有足夠的、豐富的客觀資料,經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轉化為決策的基礎。審判管理工作又是一個法學概念,是存在於司法活動過程中的,具有其本身的專業性、特殊性。因此,審判管理又必須遵循審判管理的特殊規律。健全科學的決策形成機制,主要應把握以下兩個環節。一是構建決策依據。構建科學的決策依據是正確決策的前提。省高院於去年年初下發通知,決定構建浙江法院審判質量和效率評估體系,這為我市法院構建審判管理的決策依據提供了契機。審判質效評估體系的建立將根本改變過去憑感覺決策的工作方法。評估體系中的信息點的設定非常科學、規范和系統,這為決策的形成提供科學的依據。正是基於此考慮,在省高院有關通知下發後,我市法院上下協力,積極促進我省審判質效評估體系的全面建立,普遍將此項工作納入「一把手」工程,並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中院還制定了《關於審判質量和效率評估工作的實施意見》。目前,此項工作尚在進一步健全完善中,隨著信息錄入的全面完成,其對決策的指引功能必將更加充分地得以釋放。接下來,我們還將以數據錄入為基礎,逐步建立自己的數據採集和分析體系,圍繞進一步增強宏觀決策的科學性、審判管理的常態化和有效性、質效評估的可比性,逐步構建全院、部門和個人的三級審判質效評估體系。二是形成正確決策。數據產生後必須要用好用盡,這是形成正確決策的關鍵。用好用盡評估數據,關鍵是把好以下幾個環節:一是准確分析形勢。要通過數據的縱向比較,了解審判質效的運行態勢;通過數據的橫向比較,了解審判質效水平和質量。在我院工作實踐中,圍繞審判管理,無論是部門負責人匯報,還是院領導指示,都做到緊密結合數據,堅持讓數據說話。數據分析還堅持統籌兼顧,通過數據的綜合分析,全面分析判斷審判質量、審判效率以及審判效果。二是深入查找原因。我市南湖法院通過數據的對比研究發現,在扣除收案、辦案人數等客觀原因外,執行質效與執行水平較好的海鹽法院相差較大,第一時間將工作重點轉到創新管理方法和工作機制上來。三是切實尋找對策。去年,我院民三庭通過對比數據,發現調解工作存在明顯不足,於是將精力放在創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上,通過不懈努力,案件調撤率從去年上半年的49.6%增加到年底的63.4%。事實證明,充分利用數據開展管理,發現問題更加容易,原因分析更加清晰,對策確定也更加准確。二、加強和改進審判管理,要堅持優化審判工作機制與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並舉審判質效最直觀地看是人作用案件的結果。因此,人必然是審判管理的重要環節(下文分析)。與此同時,人主要是審判人員作用案件並不是抽象的,也不是隨意的,他事實上是在多種不同的工作關系的限定下與案件發生關系的。因此,圍繞案件產生的工作關系也是審判管理的重要環節。筆者認為,上述兩點是審判管理最主要的切入點。對人的管理針對的是主觀層面,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對工作關系的管理針對的是客觀層面,主要目的是理順關系,增強工作關系的科學性、規范性、順暢性等。筆者認為,抓住人和關系這兩個切入點,也就抓住了審判管理的關鍵。圍繞優化工作關系,主要應抓好以下兩點。在法院內部,要優化審判工作機制。案件在法院內部的流轉涉及多個部門,涉及上下級法院,涉及多個環節。因此,在法院內部,對現有審判工作機制進行檢討並予以優化,顯得非常必要。除了加強合議庭監督、審級監督,優化審判委員會監督,借鑒其他法院的先進做法,近年來,在優化審判工作機制方面,嘉興法院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實行繁簡分流。根據難易程度、標的大小、主體情況等的不同,將案件在審前進行分流,實現簡案快審,難案精審。繁簡分流看似針對案件,實質上規范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針對不同的案件該如何立案和審理等的工作規范。二是健全立審執兼顧工作機制。為加強保全與執行的有效對接,我市多數法院已將訴訟保全統一移交執行局進行,並進一步理順了案件移交、送達等工作關系。針對群體性欠薪案件,我市基層法院通過強化立審執兼顧,普遍建立了群體性欠薪案件應急工作機制。三是健全上下級法院溝通工作機制。中院在改判發回案件前主動與基層法院聯系,就事實認定或法律適用的差異聽取一審法院意見,並重點了解一審裁判時是否存在考慮社會效果等特殊情形,使二審裁判建立在對案情和案外因素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針對改判社會效果不好的案件,積極動員一審法院參與協調,力爭案件通過調解得到妥善解決。完善定期例會制度,通過通報並分析具有典型意義的改判發回案件,加強對基層法院的業務指導。四是健全大標的民商案件審理工作機制。在民商案件級別管轄調整後,我市各基層法院普遍建立了合議庭審理、庭長作為審判長參與審理以及分管院長審批等工作制度,確保了大標的民商案件的審判質量。五是實行疑難案件集體研討制度。通過庭務會、審判長聯席會議、案件會診等形式,疑難案件集體研討制度在我市法院普遍建立。六是堅持巡迴審判與專業化審理並舉處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此舉成效顯著。今年一季度,全市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收案2957件,同比雖然上升69.1%,但通過積極推行上述舉措,一季度,上述案件的調解、撤訴率卻高達92.3%。在法院外部,要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除了在法院內部優化審判工作機制,我們還需要拓寬思路,把門打開,充分利用法院外的資源,化解矛盾糾紛,減少案件來源;藉助外力,增強法院自身的司法能力。在這個層面上加強審判管理,筆者認為,最主要就是構建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換一個角度,也就是齊奇院長所主張的協同司法。圍繞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一年來,我市法院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健全訴調對接機制。桐鄉、海寧和海鹽等法院與當地司法局分別共建聯調中心、調解工作室、速調辦公室等形式;海鹽法院與海鹽縣消費者協會聯合成立消費者權益爭議調解中心。去年,中院聯合市司法局出台並下發《關於加強人民調解和訴訟調解相銜接工作的意見》,進一步促進訴調對接機制在我市的建立。二是積極構建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機制。以貫徹落實中央政法委政法【2007】37號文件精神為契機,在市委政法委的領導和市綜治委的支持下,召開了嘉興市綜合治理執行難聯席會議,出台了《嘉興市構建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機制實施辦法(試行)》,初步建立了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支持、各界配合、法院主辦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機制。深化落實綜治機制,與市工商局、市企業信用辦聯合出台《關於進一步構建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機制、共同推進我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聯合意見》;海寧、桐鄉、嘉善、海鹽等法院對重點案件實現與公安「110」聯動。三是建立行政審判與行政復議聯席會議制度,合力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三、加強和改進審判管理,要進一步加強對人的管理主觀能動性上的差異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甚至會決定辦案的質量、效率和效果。正是如此,如前所述,對人的管理也是審判管理的重要內容。因此,法院在從客觀層面優化審判工作機制和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同時,也要從主觀層面加強對人的科學化管理。對人的管理,方式可以多樣,但目的應該只有一個,那就是充分充分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增強審判人員的司法能力。圍繞提高審判人員的積極性、增強審判人員的質效意識,首先必須健全獎懲制度。從管理的角度而言,獎優罰劣對調動被管理者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管理目標的實現非常有效。因此,健全科學合理的獎懲制度應該是對人管理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圍繞促使審判人員多辦案、辦好案,增強案件質效意識,我市法院已陸續制定(修訂)並推行了案件質量評查、案件督查、錯案追究和崗位目標考核責任制等制度,基本上形成了由政治部負責崗位目標考核、督查辦負責案件督查、審監庭負責案件質量評查以及監察室負責錯案追究四位一體的獎懲體系。通過設立辦案獎、清理未結案獎等舉措,幹警的辦案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激發。通過落實案件評查和錯案追究,案件質量和效率的「倒逼」機制不斷健全,辦案人員的質效意識顯著增強。其次,要加強日常督促。制度是靜態的,人是動態的。對人的管理,主要應依靠制度,但不能完全依賴制度,特別是獎懲制度。獎懲制度系事先制定,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尤其是在案件數量大幅上升的情況下,這種滯後性愈加明顯。而且,隨著津補貼改革的事實,獎懲機制的有限性更加突出。因此,在通過加強審判質效與幹部選拔對接,不斷健全落實獎懲制度這一長效機制的同時,加強日常的督促工作顯得尤為必要。就我院來說,除在立案庭開展日常的審判流程管理之外,堅持每兩月召開一次院務會議,各庭室堅持定期召開部門會議,督促案件辦理。對於由立案庭進行的信訪案件統計、審監庭開展的案件質量評查等工作,都堅持以點明到人的形式通報全院。圍繞提高審判人員的素質,必須健全乾警的培訓、鍛煉和培養等工作制度。近年來,我們已經初步實現將領導幹部輪流接訪、中層副職任前到信訪崗位鍛煉、遴選法官、「上掛下派」、法官輪崗、晉級晉升等工作常態化、制度化,並與有關高校聯辦法律碩士班,加強在職培訓,等等。另外,隨著工作關系的延伸,對人的「管理」也需要延伸,如需要加強對人民調解員的指導培訓。去年我市法院共培訓人民調解人員2335人次,通過增強人民調解員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較少了法院的收案量。這事實上也是對人的管理邏輯的自然延伸和具體體現。圍繞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優化工作關系和增強人的主觀能動性三個方面入手,加強和改進審判管理,比較顯著地推動了審判質效的提高。但應該承認,有些制度還需要不斷完善,有些舉措還需要展開反思性的跟蹤研究,諸如繁簡分流對於審判質量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但我們相信,只要按照上述思路,堅持探索並不斷完善,審判管理就會不斷取得進步,司法公信力就會在我們的點滴努力中不斷得以提升。
Ⅶ 上海浦東區人民法院的成員 職務名單
齊奇
滬浙兩地高院領導互調 齊奇代理浙江高院院長
2007-12-28 08:35:09 中國新聞網
搜索更多 高院 的資訊 >>>
應勇赴上海高院任職
都市快報12月28日報道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36次會議昨天下午閉會。會議接受應勇因工作調動辭去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職務,任命齊奇為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代理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職務。
因任職年齡已到,免去楊育林的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職務;免去徐友國的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員職務。
批准陳海鷹為麗水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免去吳春蓮的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職務;免去鄭則啟的省人民檢察院檢察員職務。
今年55歲的齊奇籍貫是貴州安順,出生在上海,華東政法學院法律專業畢業,現任職務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
齊奇的青少年時代比較坎坷。他15歲至25歲,就遭受政治迫害,被關押、批鬥,蹲過監獄,並在上海市徐匯區湖南街道人防工地監督勞動。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齊奇進入華東政法學院學習;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工作;1993年10月至1995年4月,任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1995年4月至2001年6月,擔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2001年6月至今,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
組織部門對齊奇的評價是:為人朴實,處事低調,作風民主,注意聽取不同意見,秉公辦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
已調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任職的應勇發表了離別感言。他說,浙江是生他養他、成就他的地方,正是由於組織培養,才使他從一名基層民警成長為領導幹部,無論走到哪裡,他會始終對家鄉深懷眷戀之情。(本文來源:都市快報 作者:記者陳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