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阿根廷
Ⅰ 阿根廷是什麼風俗
(1)社交禮儀 阿根廷人在日常交往中所採用的禮儀與歐美其他國家大體上是一致的,並以受西班牙影響為最。阿根廷人大都信奉天主教,所以一些宗教禮儀也經常見諸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在交際中,普遍採取的握手禮。在與交往對象相見時,阿根廷人認為與對方握手的次數是多多易善。在交際場合,對阿根廷人一般均可以「先生」「小姐」或「夫人」相稱。 (2)服飾禮儀 在正式場合,阿根廷人的著裝講究干凈整齊。作不到這一點的人就會失去阿根廷人的尊重。在一般情況下,不論是進行正式訪問還是外出,一定要男穿西裝套裝,女著套裙或長裙。 在阿根廷最好不要穿灰色的套裝套群。 (3)餐飲禮儀 阿根廷人普遍喜歡吃歐式西餐,以牛、羊、豬肉為喜食之物。人們喜歡的飲料有紅茶、咖啡與葡萄酒。有一種名為「馬黛茶」的飲料,最具有阿根廷特色。 (4)習俗禁忌 國花:賽波花 國樹:奧布樹 適於談論的話題:足球及其他體育項目、烹飪技巧、家庭陳設等等。 拜訪阿根廷人時,可贈送一些小禮品。但是送菊花、手帕、領帶、襯衫等是不適當的 語言:西班牙語 宗教:天主教 人口:阿根廷目前的人口超過3600萬居民中,幾乎有一半人生活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 全國人口密度13人每平方公里. 阿根廷大多數是歐洲西班牙和義大利,以及其他南歐國家的後裔,二戰期間和二戰後還有很多德國人移居到阿根廷.所以整個阿根廷的白人占總人口的97%,在阿根廷的有色人種里高喬人占絕大多數,也有把高喬人歸為白人的說法,因為高喬人其實就是白種拉丁人與原南美印第安人的混血,從血統上講比較復雜。 政府類型 阿根廷政府實行總統制。總統由人民選舉,任期待4年。國會分參眾兩院。1972年2月19日與我國建交。 傳統名稱 :阿根廷共和國 常規名稱 :阿根廷 法律與政府 政府類型 :共和國 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憲法:1853年5月1日; 於1994年8月修訂 法制:美國與西歐混合的法律制度; 沒有接受國際法院強制管轄權 公民投票年齡 :18歲; 立法機關 :兩院制國會,包括參議院72個席位; 原任命的三名成員分別由省議會; 目前過渡到三分之一的成員每兩年選舉一次,六年任期,以及會議代表,257個席位; 一半以上的成員每兩年選舉一次,任期四年: 司法部門 :最高法院[CorteSuprema],最高法院九名法官由總統任命,參院批准 安全 阿根廷是一個穩定、安全的國家. 一般情況在街道上是安全的. 晚上你走在街上就要小心.因為如搶奪、扒竊這樣的輕罪,犯罪人數在不斷增加,特別是首都的中心區. [這主要是由於經濟困境的部分人口]. 遊客很可能成為脆弱的目標. 更多提示 不要把文件放錢包里. 不要把錢、證件、信用卡在一起. 避免地方政治示威的發生. 不攜帶大量金錢或貴重物品. 服裝慎重. 損失報告文件立即就近找派出所或貴國領事館. 交通 除了租用汽車,您可以利用其他運輸工具如的士.有時因為擔心乘客被搶劫,你最好使用無線電計程車系統.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地鐵線有五個優良的線路.這里有安全、高效的服務. 國內航班幾乎可以到達所有主要目的地; 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好的旅途工具,長途巴士讓人舒適、安全和高效.
Ⅱ 阿根廷的國家體系如何
阿根廷為聯邦制的共和國,實行總統制代議制民主,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分立。
議會
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由參、眾兩院組成,擁有聯邦立法權。參、眾議員均由直選產生,可連選連任。參議院72席,全國24個省區各3席。參議員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院257席,由各省區按人口比例分配。眾議員任期4年,每兩年改選1/2。本屆議會於2011年12月成立。
阿根廷憲法規定,參議長由副總統兼任。另常設臨時參議長一名,在副總統空缺或代行總統之職時,代行參議長職責。眾議長每年改選一次。
政府
本屆政府於2011年12月10日成立,現設15個部。原外交、國際貿易和宗教事務部更名為外交和宗教事務部,國際貿易事務轉入經濟和公共財政部。
司法
由最高法院和各聯邦法院組成。最高法院由正副院長和5名大法官組成,院長和法官由總統提名後經參議院批准任命,任期三年,可連選連任。另設法官理事會,負責挑選聯邦法院法官並管理全國司法事務。
Ⅲ 阿根廷聯邦法院 是 什麼 法院
阿根廷聯邦法院就是中央法院。
各省有各省的法院。
他當然可以根據他們的法律判,只是執行就又是一個問題了。
比如說他判了一個美國人有罪,只要這個美國人不到阿根廷去,他也就沒辦法。
如果你是接到了某個組織的宣傳電話,那麼我告訴你,這事已經結了。判案的法官是被收買的,連法官證都沒有考下來的實習法官,這個案子已經撤了,法官也辭職了。那個組織在阿根廷當地宣傳此事的時候遭到了市場里做小生意的華僑們的圍攻。
Ⅳ 阿根廷是社會主義國家嗎
不是,是資本主義國家
Ⅳ 阿根廷的國體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
阿根廷是資本主義國家。
阿根廷共和國的政治體制為總統制共和制,(西班牙語:República Argentina),簡稱阿根廷,是位於南美洲南部的一個由23個省和聯邦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組成的總統制聯邦共和制國家,與智利、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烏拉圭等國相接壤,東南面向大西洋。
政體:阿根廷為聯邦制的共和國,實行總統制代議制民主,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分立。
憲法:1853年制定第一部全國統一憲法。1994年8月22日,憲法經第四次修改後實施。修改後的憲法規定,阿根廷為聯邦制國家,實行代議制民主,內閣是政府執行機構。總統、副總統由普選產生,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執掌國家最高行政權,任期4年,可連選連任1次。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憲法還規定設內閣總理一職。總理、部長和總統府各國務秘書均由總統任命。
議會: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由參、眾兩院組成,擁有聯邦立法權。參、眾議員均由直選產生,可連選連任。參議院72席,全國24個省區各3席。參議員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院257席,由各省區按人口比例分配。眾議員任期4年,每兩年改選1/2。本屆議會於2015年12月成立。阿根廷憲法規定,參議長由副總統兼任。另常設臨時參議長一名,在副總統空缺或代行總統之職時,代行參議長職責。眾議長每年改選一次。
司法:由最高法院和各聯邦法院組成。最高法院由正副院長和5名大法官組成,院長和法官由總統提名後經參議院批准任命,任期三年,可連選連任。另設法官理事會,負責挑選聯邦法院法官並管理全國司法事務。
政黨:實行多黨制,截至2014年有全國性政黨57個,主要有:
(1)正義黨:又名庇隆主義黨,阿第一大政黨,最大在野黨, 基督教民主黨國際成員。1945年由庇隆創建,黨員主要來自中低收入階層,以工會力量為支柱。八次執政。強調資本為民族經濟服務,追求社會福利,發展自由經濟,主張勞資調和,維護勞工權益。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黨內派系林立,組織鬆散。
(2)激進公民聯盟:亦稱激進黨,執政黨聯盟。社會黨國際成員。1891年成立,是阿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曾六次執政。黨員主要來自城市中產階級。信奉人道主義,主張政治多元化和社會改良。
(3)廣泛進步陣線:反對黨聯盟,新興中左派。2011年成立,由社會黨、南方自由黨、團結與平等黨等主張進步主義和社民主義的政黨組成。主張發展可持續經濟和建立福利國家。在參、眾兩院分別佔4席和22席。
(4)共和國方案聯盟:執政黨聯盟,新興中右派。2005年由變革承諾黨和發展重建黨聯合成立。在眾議院佔12席。
(5)公民聯盟:反對黨聯盟,新興中左派。2007年由鞏固平等共和國黨、造就全國團結黨、為了大眾聯盟黨等聯合組建,在眾議院佔7席。主張懲治腐敗和進行政治改革。
Ⅵ 阿根廷的立法機構有哪些
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議會作為最高立法機構
阿根廷議會概況
議會正式名稱:阿根廷國民議會
【議會簡史】從19世紀初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到1854年期間,阿根廷沒有專門的議會機構,立法職能主要靠立憲會議行使。1812年民族獨立的先驅何塞·聖馬丁領導人民進行武裝斗爭,第二年即召開立憲大會,准備宣布獨立。與會者提出了兩個憲法草案,大會最終在這兩個草案的基礎上制定了第三個憲法草案,主張建立「不可分割的完整國家」。因客觀歷史條件所限,會議未能如期批准獨立和頒布憲法。盡管如此,大會仍通過了有關行政章程,頒布了關於國徽、國歌、鑄幣、廢除貴族爵位和奴隸制度以及設立最高長官制等重要法規。
1816年獨立前夕,第二次立憲大會在圖庫曼舉行,故名圖庫曼議會。在會議頭幾個月里沒有什麼進展,後在聖馬丁的要求下,於7月9日通過獨立宣言。阿根廷在正式宣告獨立後,國家仍長期處於分裂列和動亂狀態。1817年圖庫曼議會遷往布宜諾斯艾利斯,並指定5名議員組成一外委員會來起草憲法。1819年立憲大會通過了阿根廷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從而結束了按臨時法規治理國家的局面。但這部憲法主要體現了布宜諾斯艾利斯一省的意志,確定了集權制的國家形式,因而遭到主張聯邦制的內地省份的反對,遂於第二年失效。1824年至1827年間,阿根廷再次舉行立憲大會,並於1826年底通過了一部新憲法,但該法仍堅持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因此又遭到各省的反對而未能生效。鑒於全國處於無政府狀態,各省之間為保障和平抵禦外來侵略簽署了許多省際條約。這些條約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成為制約阿根廷各省關系的惟一準則,而且還成為以後制定新憲法的基礎。1853年5月1日立憲大會批准了阿根廷第一部聯邦制憲法。在國家結構方面,該法既主張聯邦與各省關系平等,又強調加強中央集權,形成聯邦制與單一制混合的制度。從此,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議會作為最高立法機構固定下來。1949年,庇隆政府為推行社會改革計劃,提出修改憲法。這次修憲吸收了民族主義和國有化思想,並增加了社會正義的內容,規定財產和資本必須為民族經濟服務,國家可以通過法律干預經濟和壟斷某種活動,規定礦產和其他自然資源為國家所有,公用事業由國家經營。此外,修改後的憲法將總統選舉由間接改為直接選舉。這一憲法被1956年通過政變上台的軍政府廢除。在從60年代到80年代的相當一部分時間里,阿根廷由軍人統治。軍政府制定了超越憲法的章程和條例,使憲法基本失效,直至1983年阿根廷向民主制度過渡後,憲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才得以恢復,議會也隨之恢復正常活動。1994年阿根廷召開立憲大會,再次修改了憲法。修改後的憲法規定,總統可以連選連任,但任期由6年縮短為4年,不限定總統候選人的宗教信仰;首都市長改由直接選舉產生;在政府中設立內閣長官(相當於總理)職務,負責國內全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和政府同議會的關系,內閣長官由總統任命,但議會有權撤換其職位;總統可頒布必要的和緊急的法令,議會必須承認總統法令的有效性。此外還將16項保障人權的國際協議的有關內容,特別是尊重土著人權利,列入了憲法。
【議會權力】議會具有立法,監督政府,決定國家財政、稅收、內外政策等職權。在政治方面,議會有權最終商定國界、確定省界、建立新省、確定位於各省范圍之外的國家轄區的組織管理和政府;處理邊疆安全事宜;建立最高法院的下級法院;批准大赦;接受或拒絕共和國總統和副總統的辭職,宣布進行新的選舉,統計選票,修正選舉結果;對總統、副總統、各部部長及最高法院或下屬法院法官提出彈劾;批准或廢除同其他國家締結的條約以及同羅馬教廷簽署的協定,決定同教會的關系;批准總統宣布戰爭或和平,在戰爭或和平時期定軍隊編制,制定軍隊管理條例和制度,授權各省或數省建立民團,用以鎮壓內亂和對付外侮;批准外國軍隊進入國家領土和本國軍隊開赴國外;遇內亂時,宣布緊急狀態,批准或取消總統宣布的戒嚴令。在一般立法方面,議會有權批准一切基本立法,如民法、刑法、勞動法、社會保險法、教育法等,各省對這些法律只有執行的義務,沒有立法的權利。在經濟方面,議會有權制定海關法,規定進中稅和出口稅;建立國家銀行,制定銀行章程;決定償還國家內外債務;決定國家行政支出的年度預算;通過或衡標准;制定內河航運、外貿和省際貿易規則;頒布旨在促進工業發展、移民、修建鐵路、墾殖和轉讓國有土地、利用外資、礦產開采等法律。除上述議會兩院共享的權力外,參眾兩院擁有各自特別的職權。如稅假和徵兵的立法權專屬眾議院。對總統、副總統、各部部長和最高法院及其下屬法院的法官的彈劾案只能由眾議院向參議提出,但這類案件必須經三分之二到會的眾議員通過才能成立。眾議院可以召集關於法律問題的公民投票,如得到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支持,便可自行頒布法律。參議院的專屬職權包括:有權對除征稅法和徵兵法以外的所有法律提出立法動議,負責對眾議院提出的彈劾案進行公開審判,但如被告是國家總統,參議院有關會議應由最高法院院長主持,參議院的判決須經三分之二到會參議員的通過才能成立,其判決只限於罷免被告職務或宣布被告不能在國內任榮譽職位或領取報酬的職位,給被告判罪取決於普通法院依法進行的審判的結果。此外,總統任命法官、高級外交官和高級將領以及遇到外來侵略時宣布緊急狀態,都需要有參議院的同意和批准。從參議員的就任條件和參議院的特權看,阿根廷參議院或多或少繼承了歐洲貴族院的一些職能。
【議會選舉】阿根廷參眾兩院的選舉方式不盡相同。眾議員由各省和首都居民直接選舉產生。最初每個眾議員代表的居民人數為2萬人,1898年改為3.3萬人。由於人口逐步增加,眾議員代表的居民基數也隨之發生變化,如1920年為4.9萬人,1958年為8.5萬人,1973年為13.5萬人,1983年為16.1萬人。目前眾議院的議員已增加到257名。凡年滿25歲、享有4年以上公民權和所屬選區出行或在該區居住滿兩年者,均有資格當選為眾議員,任期4年,可以連選任。眾議員缺額時,由有關選區組織補選。眾議院每年改選一半議員,為此,第一屆議員在議會會議後即抽簽決定兩年後應離任的議員。參議院由每省各兩名參議員組成,各省參議員由該省議會以多數票選出,首都的兩名參議員由選舉人團用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參議員的任期為9年,每三年改選三分之一議員,可以無限期連選連任。各省參議員代表各省的利舉辦,各省在參議院中處於平等的地位,每個參議員都有一票表決權。凡年滿30歲、享有6年以上公民權、享有一定數額的年金或年收入、出生在選舉省或在該省居住兩年以上者,均可當選為參議員。目前72人的參議院是由22個省、首都聯邦區和火地島共24個行政單位各自直接選舉產生的3名參議員組成。在各省的3席中,兩席屬得票最多的政黨,一席屬得票數居第二位的政黨。參議員的任期改為6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仍可連選連任。參議員如缺額,由所屬行政單位組織補選。
【議會組織機構】阿根廷議會的組織機構有兩個層次。一是領導層,參眾兩院均設有領導委員會,是主持本議院會議和工作的最高領導機構。眾議院每年在議會開幕前4天舉行預備會議,按多數選舉制選出議長、第一副議長和第二副議長。眾議院領導委員會由議長、第一和第二副議長、1名立法秘書(由資格最老的議員提任)和1名行政秘書組成。在參議院,議長由國家副總統提任,但每年按絕對多數選舉規則選出1名臨時議長、第一副議長和第二副議長、參議院領導委員會的構成與眾議院相同,由臨時議長、第一和第二副議長、1名立法秘書(由資格最老的議員擔任)和1名行政秘書組成。參眾兩院還可在議員之外從議會工作人員中挑選兩名秘書和代理秘書作為常設人員。二是常設機構,參眾兩院都有若干常設委員會、分別負責某一方面的工作。各委員會成員由兩院直接任命或根據領導委員會的建議任命,一般盡可能考慮各黨派的代表性。眾議院設憲法事務委員會、預算和財政委員會、外交和宗教事務委員會、普通立法委員會、土地立法委員會、勞動立法委員會、公共教育委員會、司法委員會、彈劾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交通運輸委員會、工業和貿易委員會、國防委員會、申訴和許可權及規章制度委員會、國家轄區委員會、市政事務委員會、社會經濟委員會、衛生和社會醫療委員會、刑事立法委員會等19個常設委員會。參議院設憲法事務委員會、外交和宗教事務委員會、普通立法委員會、預算和財政金融委員會、協議委員會、農工貿委員會、衛生和社會醫療委員會、陸軍和海軍委員會、司法和公共教育委員等9個常設委員會。各委員會負責對各自有關的事務和立法提出意見。在議會閉會期間它們仍繼續工作。眾議院的常設委員會委員的任期為兩年,具有表決權,副議長可以參加其中某一個委員會。參議院的常設委員會委員任期為3年,臨時議長和副議長可參加其中某一個委員會。各委員會只有在選出主席和秘書後才能正式成立。此外,議會在行使監督行政和司法權的職能時,可根據需要成立專門調查委員會,調查活動圍繞提出議案、修改法律或追究政府官員責任等使命進行。調查委員會還有權對本院議員執行紀律。這類委員會可由參眾兩院別建立,也可由兩院指定議員聯合組成,其成員的任期一般到完成使命時為止。
【議長的地位和議員的權利】議長是阿根廷議會兩院的最高領導人,他們的主要職權有:宣布議會開會,制定和宣布議程,主持討論,提議表決和宣布表決結果,決定有關議會內警衛、維持秩序和秘書工作的設置,提請議院通過本議院的工資和開支預算,任命和撤換本議院的工作人員,監督有關人員遵守本議院的規章制度。議長在主持會議時不能對討論的問題發表意見,但如果會議由副議長主持,議長可以在自己的議員席上發表意見。議長只有在表決無結果時才能參加表決。議長可代表議院講話,但事先須經議院批准。在阿根廷,參眾議員均享有提出法律動議、在辯論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任何議員不能因其在任職期間發表的觀點、言論和演說而受到司法指控、詢問或干擾。議員在任職期間不能被拘留,但犯有構成死刑、被剝奪公民權或最重刑罪者,或在作案現場被捕者除外。參眾議員如在普通法庭受到書面控告,須經開庭審理核實,並取得所在議院三分之二多數的同意,議院方能免除其職務,並將被告交付法官審判。議員還有權就國家高級行政官員的工作或行為提出質詢或彈劾的動議,參加對他們的質詢和彈劾的討論。議員每年從國庫領取一份由法律規定的報酬。議員可參加議會黨團活動。眾議院規定,3人以上政治傾向相近的議員可以組成集團。若一個政黨只有1名或兩名議員,這1名或兩名議員也可按集團方式活動。
【立法程序】根據阿根廷憲法,除歸眾議院負責的征稅和徵兵法律外,國家總統和參眾議員都有對其他各種法律的提案權。某項法律草案經總統或議員提出後,先在一個議院辯論通過,然後交另一個議院討論;一俟兩個議院都通過,便交總統審查。如果總統批准則作為法律由總統頒布實施。任何法律草案交總統後10天內未被退回就被認為已獲批准。一旦一個議院通過的一項議案被另一個議駁回,就不能在當年的議會會議上重新提出審議。如果另一個議院只作了修改和補充,可將議案退給原提案議院審議,經修改補充的法律草案被提案議院三分之二票數通過便可交總統審查。倘若這些補充或修改被原提案議院拒絕,有關議案將再次轉交審議的議院,後者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後,再將該議案退給提案議院,提案議院對審議議院所作的修改和補充若無三分之二票數反對則被認為議案獲得通過,然後再由總統批准頒布。一項法案如被總統全部或通過,然後再由總統批准傾布。一項法案如被總統全部或部分駁回,該法案須連同總統的意見一起退給提案議院復議,如得到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則再次交給另一議院審議;如審議議院予以通過,法案便成為法律,可交總統頒布實施,總統的否決便告無效。但在此情況下,兩院採用記名投票方式,投票者的姓名、贊成或反對的理由,以及總統的異議都應予以公布。假如參眾兩院對總統的異議有分歧,有關法案便不得再列入當年的議會議程。
Ⅶ 阿根廷副總統克里斯蒂娜有何作為為何起訴谷歌公司
阿根廷副總統克里斯蒂娜起訴谷歌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因為谷歌在她的個人主頁上,將她的名字與竊賊相互關聯起來。於是她發布聲明,對谷歌公司提出了訴訟。而谷歌公司對於個人簡介出現這樣的字眼的解釋,是電腦的系統自動生成的。而生成這樣字眼的深層次原因就值得我們去深思了。
但不得不說的是,克里斯蒂娜是一位傳奇的女性,她曾患傷病,也曾在傷病恢復之後迅速返回到政壇中,並且使阿根廷成功擺脫了當時經濟危機的打擊。另一方面,她又受到了關於洗錢之類的違法操作的指控。而這位阿根廷副總統由於其較高的民意支持率,受到阿根廷當地中下層百姓的支持,而這些負面信息的爆出無疑會極大地削弱她的公信力。這些關於她在丈夫執政時期收取賄賂的消息也讓她的支持者失望。
Ⅷ 阿根廷人大多希望她進監獄,克里斯蒂娜到底做錯了什麼
據說她在任期間洗錢了。
上個月底和本月初,阿根廷媒體曝光了日記門事件。並宣布了一名開車駕駛前政府官員的司機記錄的八本日記,這表明克里斯蒂娜和她的丈夫,已故前總統基希納爾,涉嫌接收公司賄賂的詳細信息,導致逮捕了前政府總理,多名部長和國家秘書以及國家元首和私營大公司。在本月中旬,克里斯蒂娜被召集到聯邦法院,在涉及“日記門”的腐敗案中受到訊問。隨後,阿根廷聯邦法院下令對克里斯蒂娜在該國的幾處房屋進行搜查,以獲取相關證據。然而,由於司法豁免權的金牌,克里斯蒂娜拒絕了法院的搜查。在聯邦法院的強烈要求下,阿根廷已允許司法機構在過去半個月內進行了三次搜查和投票,但沒有一個獲得了一半立法者的法律支持。
Ⅸ 法官這個職業的前景
一、法律專業學生職業的現狀據《法制日報》報道:法科畢業生就業率低於高校平均水平,畢業半年後就業率僅為83%,不僅低於全國「211工程」院校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89%,甚至低於全國其他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87%。法學本科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並非近年的事,上個世紀末就有顯現,尤其是從2002年開始,法學本科畢業生就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在全國214個學科專業中,法學專業就業率當年排在187位,2005年則成了「老末」。法學十幾年來一直都是熱門專業,但是近些年卻出現了就業困難的情況,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曾令良說:「這說明法律人才出現了『相對過剩』的情況。法學畢業生就業難一方面是因為法學教育管理混亂,又被全國大小高校奉為熱門專業,一哄而上,大建法學院系。五年前教育部登記的法學本科院系只有300多個,今年已經翻了一番,增加至608個,這還不包括民辦高校。雖然教育部門也在干預調整,但情況卻是『邊控制,邊膨脹』。另一方面則是,從事法律職業的門檻有所提高,法官、檢察官、律師都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而實際通過率又較低。我預測,未來幾年法學就業形勢還將繼續嚴峻。」二、法律專業學生職業現狀的原因分析如此有發展前途的職業為什麼會成為最難就業的職業呢?筆者認為,主要是下面兩個原因:(一)市場供大於求據《法制日報》中統計,全國法學專業招生人數從1977年的223人到2007年的10多萬人數增長了448倍。2001年,全國設有法學本科專業的高等學校292所,2005增長到559所,2007年全國已有603所法學院系,每年法學畢業生達到數十萬。而在1977年恢復法學教育時,全國只有三所大學設有法律系,僅招收200多人。當然,這些統計中還不包括那些自考的,參加成人高考的以及非法律專業轉學法律的。若是都算上的話,可能每年畢業的人數要翻一番,達到二十多萬。每年都有這樣大批的法律人才湧向市場,必然會引起法律人才市場的供大於求。(二)法律專業學生就業具有很強的特殊性,面臨門檻很高的職業准入制度法律專業與別的專業不同,若是想從事本行業相關的工作,如去法院、檢察院、律所等,必須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但是以前司法考試的報名資格規定畢業生必須拿到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後方可報考,這就使得待就業的法律本科畢業生在校期間無法參加司法考試,進法院、檢察院工作的准入資格受限。同時,司法考試的門檻較高,學生必須花一段時間來邁過門檻。因此,就導致畢業後無法正常就業,只能先備戰司法考試,等考過之後,才能順利就業。正是由於法律專業學生就業的這種特殊性,無形中延長了他們待業的時間,因此,導致法律專業就業率的偏低。當然,今年將會允許大三的學生報考司法考試,那麼,明年法律專業學生的就業率一定會有一個顯著的提高。因此,會有一大批大三學生抓住這次寶貴的機會,一次性通過司法考試,那麼對於這些大三考生來說,就一定會在畢業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三)法學教育大眾化與法律職業精英化之沖突。目前,全國開設法律專業的大學已經近400所,在校法律專業的學生約36萬人。自1999年擴大招生規模以來,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普通高校法律專業的本科生人數增長了幾倍。一些高校追求建設綜合性大學,在師資、硬體設施尚不完善之際,先後設立了法律類專業並大規模招生。除了法律本科的大規模擴招外,法律專科,第二學士學位等全日制教育,成人法學教育,在招生數量上也有了飛速的發展。除正規法律院校(系)外,還有各種與法律有關的「幹校」。此外,還有函授、電大、自考、夜大、業大、職大等多種形式的法律教育。由於法學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熱門專業,接受法學教育的機會在增加,在校生人數不斷增長,法學教育出現了大眾化的趨勢。而法律職業的專業化和精英化上世界上發達國家的法律傳統之一,也是一些發展中國家法律職業的發展趨勢。我國自2002年首次進行了全國的統一司法考試,欲取得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均須通過統一的司法考試並取得合格的成績。統一司法考試雖然沒有覆蓋法律職業的全部,但是覆蓋了法律職業的主要部分。自2002年實行司法考試制度以來,2002年司法考試的全國通過率是7%,2003年是10.18%,2004年是11.22% 。司法考試的低通過率和法律職業的高門檻,決定了雖受過法律教育的高校學生,在畢業時卻並不能輕易邁過這個門檻,從事法律職業。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並非招聘律師、法官和檢察官,也對法科畢業生提出了司法考試資格證的要求。自2004年開始,國家統一司法資格考試的考試時間固定在每年9月份的第三個周六和周日,司法考試的報名資格要求已取得本科學歷,事實上法律本科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時不可能擁有司法考試資格證書。(四)社會資本不足。社會資本主要指建立在信任和互助合作基礎之上的社會關系網路,是個人發展所必要的資本之一。科爾曼在論述他的社會資本理論中曾指出:「社會資本是影響個人行動能力以及社會生活質量的重要資源。」它可以從功能上動員社會結構的各種要素,有助於個人或團體獲得資源,掌握信息,從而實現特定目標。社會資本可以彌補大學畢業生就業信息的不對稱,有助於大學畢業生獲取得就業機會。就自主創業的大學畢業生而言,社會資本可以保證創業資金的供給。在轉型時期的中國,無論是國家,高校還是大學畢業生本人,只有不斷積累社會資本,才能有效的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對在校的法律專業學生,應當積極走出校門,獲取到律師事務所或政法機關實習的機會,向法律界的前輩學習,將理論學習和實務學習相結合,積累相關工作經驗。同時,在參與實踐過程中,面對開放的信息源和多渠道的獲取途徑,較容易得到有利的咨訊,可以節約求職成本,彌補信息的缺乏,提高就業的機會。跟相關單位的接觸,讓更多人了解、認識自己,在與對方合作和共事中建立的良好關系,為自己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社會基礎。(五)傳統行業飽和。選擇法律專業的同學,除了因為法律職業的神聖和自己的興趣,也考慮到將來的發展前景。從就業單位性質上來看,黨政機關依然是法律類畢業生的首選,其次是企事業單位,二者佔了需求總數的近70%。同時選擇到部隊、海關、武警邊防等單位的也在逐年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已經簽約的2003屆政法類畢業生到機關事業單位就業的比例佔到了40%左右,到一般企業單位的佔25%左右,到部隊、海關、武警邊防的佔到10%左右。時下畢業生青睞的傳統的就業行業,如政府機構、黨政機關等,由於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 正在大大減少人員需求。目前正在推進的地方省級政府機構改革,人員精簡幅度達47%;國務院最近一次機構改革人員精簡近50%。大學畢業生進入這些機關都要經過重重考察, 參加公務員考試仍是目前法律專業畢業生進政法部門就業的惟一渠道。由於職位的有限,常常出現幾十個報考者競爭一個崗位,必然導致大多數畢業生遭到淘汰。三、解決問題的思路之所以提出問題,是希望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基於以上的分析,就業問題實際上就是社會需要的問題,所以要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徹底扭轉就業難的局面,最根本的就是要根據社會的需要來培養學生,根據社會的變化來調整我們的教學,其思路大致如下:(一)政府為主導。政府應當堅持面向社會和經濟的實際需要來發展高等財經法學教育,不應超前,更不能盲目,力求使高等法學教育的發展規模和速度,與社會、經濟對財經法律人才的需求增長速度保持同步。在這一點上,香港地區做的非常好。香港雖然每年也有大批的高校畢業生走向社會,但其畢業生的就業率極高,且大都能找到比較合適的工作,沒有「畢業就失業」的現象。退一步講,即便政府暫時還不能做到這一步,最起碼應該建立准確、廣泛的大學生就業信息體系,建立全國性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要把全國各地,哪個地方缺人、缺什麼樣的人、待遇如何都掛到一個全國聯網的平台上。同時,這個平台上還應該有全國各地學生的生源、就業的志向、就業去向等信息。總之,筆者以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固然學校和學生本人有責任,但政府應該責無旁貸地擔當起主導的作用。
(二)學校為主體。法學院系應當根據中國大陸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重點培養應用型的法律人才。比如,在課程設計上,應當注重企業的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必要時還可以邀請行業的知名人士參與課程設計。還有,應當設有畢業生的培養計劃,讓畢業實習實實在在對畢業生有所幫助,如能使畢業生在畢業實習後就有職場中人的感覺就更好了。此外,學校還應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一方面要早動手早教育,即在學生一入學時就開展就業指導課,給學生分析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就業思想,使其了解到提前著手為就業做准備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勤推薦勤聯系,即學校應主動向社會各部門推薦、介紹自己的畢業生,經常與用人單位聯系,使用人單位重視自己培養的人才。學校以培養學生為己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培養市場需要的學生就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三)學生為主角。作為畢業生,首先應當端正心態,不要等靠怨,而是要積極尋求各種就業信息,主動推銷自己,在無力改變高校擴招、崗位有限、單位苛求等現狀的同時,只有自救才是生路,因為只有自己的努力是最靠得住的。其次,要用真才實學武裝自己,這是實行自救的資本。不僅要有寬口徑的專業知識,而且要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僅僅會「紙上談兵」。最後,畢業生應當摒棄「精英情結」,撲下身子,放下架子,從一線做起,從動手做起。珍惜每一個工作機會,做好每一份工作,讓自己在工作中不斷進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主角,事業的主角,社會的主角。費希特在其告德意志民眾的演說中有雲:「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沒有他人,沒有上帝,沒有其他可能的種種力量,能夠拯救我們。如果我們希望拯救,只有靠我們自己的力量。」那麼,現在如果要拯救我們的法學教育,幫助我們的畢業生走出就業難的困境,也只有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四)改變法律畢業生就業的具體政策。首先,我們應該更改統一司法考試報名資格的規定,允許在校大三法律畢業生報名參加考試,這將有利於拓展就業途徑;四、法律專業學生的職業前景展望從法律系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他們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夠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就業前景非常廣泛,做警官、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務;做律師;到高校做法學教師;到研究所做法學研究者都是不錯的選擇。對於法律專業的學生來說,都有什麼樣的職業選擇呢?這些職業都有什麼樣的要求,又會有什麼樣的前途呢?首先,是法院和檢察院。法院和檢察院曾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法律專業畢業生流向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現在很多法律畢業生很嚮往的地方,但是現在要進這兩類單位已是越來越難.一方面是要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另一方面是要通過公務員考試。公務員考試相對簡單一些,而司法考試相對門檻要高一些,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但是法官,檢察官代表著法律的威嚴,社會地位很高,且收入穩定,福利很好。因此,值得為之一搏。其次,是國家公務員單位。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競爭也非常激烈,有時報名和錄取比例大約是1000:1,因此,其競爭的激烈程度不亞於司法考試。當然,若是能在千萬人中脫穎而出,進入國家公務員單位,也是一個很理想的工作。但是,這樣的人數畢竟是鳳毛麟角。第三,是律師行業。法學類專業整體薪酬水平,相比之下比其他行業要高些。尤其是律師行業,年平均收入在10萬元左右。但是猶太人的「二八法則」對於律師來說是完全適用的;所以做律師,必須擠進那擁有80%財富的20%。因此,律師事務所不同,以及資歷深淺直接關繫到律師的收入。高的年薪能拿到30萬元,低的可能年薪只有1萬多元。從事經濟、證券、金融、房地產等涉外案件,年輕的實習律師一個月可能只有千元左右,而資深律師一年賺500萬元。對於勞動法、婚姻等類的案件,律師收費較低。而在大企業做法律顧問的,也有著豐厚的收入。因此,若是喜歡挑戰、賺錢,就可以選擇做律師,當然做律師還需要不怕吃苦,勇於競爭,善於學習。最後是企事業單位。法律系專業的學生其職業發展方向就是在轉行時,大多數也選擇在與「法」相關聯的行業,或在企業任職做法律顧問、或做媒體的法製版編輯、記者等。有的根據其個人性格特點、專業特長轉換專業,在「法」崗位對其緊閉大門的時候,他們沒有擠獨木橋,而是獨僻蹊徑,在企業、公司的商務部任職,他們的專業知識在商務合同的簽訂、談判、維護企業利益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自身的價值也在實際應用中體現出來。學習一技之長,比如速錄技術,進入法院當書記員也是不錯的就業渠道之一。法學專業學生就業在當前盡管處於寒冰期,但種種信息表明,中國巨大的法律市場需求尚未開發。廣大農村地區,中小企業的法律需求和服務還沒有啟動。就個人律師的擁有量而言,根據2002年的統計資料,全國現有律師12萬人,平均每萬人擁有律師的數量僅0.8個,這個比例不但低於發達國家,例如:美國30人,英國15人,而且,還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別達到了20人和12人。就企業方面講,我國現有企業5000萬家,僅有4萬家聘請了律師當法律顧問。對於法律畢業生來說還有更為廣闊的就業前景。總而言之,法律專業是朝陽學科,從社會需要來看是大有發展前景的。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深入,各行各業,各項工作逐步納入了法制的軌道,每個人的生活也都和法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特別是司法制度統一考試對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提出新的要求後,更加促進了法律學習的熱潮。要想從事法律職業,必須要通過司法考試,然後再去選擇法院、檢察院或律所。尤其是從事律師職業,能夠充分發揮你的法律功底.前途也是一片光明!中國的律師業已經慢慢的成熟起來了,逐步和國際接軌了。法律專業被世界公認為專業很好!就業很廣!收入很高!但一定要拿到司法資格證!
Ⅹ 阿根廷主教練是誰資料
馬拉多納。1976年起步入職業生涯,共獲得9個冠軍稱號。 1976年-1980年:馬拉多納開始在甲級隊阿根廷青年隊踢球。 1977年:首次入選國家隊。 1979年:獲得日本世界青年錦標賽冠軍。 1979年-1980年:當選為阿根廷兩個賽季最佳運動員,在第二個賽季還被評為最佳得分手。 1981年:轉會到博卡青年隊,使該隊第一次獲得阿根廷聯賽冠軍。 1982年:與巴塞羅那簽約,這支由梅諾蒂任教練的西班牙球隊獲得了國王杯賽冠軍。 1984年:轉會到義大利那不勒斯隊第二次獲得聯賽冠軍。 1986年:在墨西哥世界盃賽中獲得冠軍。永遠的10號 1986年-1987年:獲得義大利聯賽和義大利杯賽冠軍。 1988年-1989年:幫助那不勒斯隊第二次獲得聯賽冠軍。1990年:率領阿根廷隊獲得世界盃賽亞軍。 1991年:為那不勒斯隊獲得義大利超級杯賽冠軍。 1991年2月:被指控與販毒和賣淫活動有牽連。 1991年4月6日:由於吸毒被義大利足協處以停賽15個月的懲罰。1991年4月26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次警察掃毒行動中被捕。 1991年9月18日:一個義大利法庭判處馬拉多納14個月監禁,但是由於檢察官同辯護律師達成協議,他沒有被送入監獄。 1992年9月22日:經過近3個月的談判之後,馬拉多納以750萬美元的價格轉會到西班牙的塞維利亞隊。1993年2月27日:時隔兩年半之後,重新進入國家隊,參加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同巴西進行的一場友誼賽。 1993年6月8日:由於同塞維利亞俱樂部主席有分歧,在合同期未滿之前離開該隊。 1993年10月7日:重返阿根廷足壇,代表紐厄爾老男孩隊與厄瓜多的埃梅萊克隊進行了一場友誼賽。 1994年6月30日:在美國世界盃賽的反興奮劑檢查中馬拉多納的尿檢呈陽性,國際足聯決定禁止他參加所有比賽。 1994年8月23日:國標足聯處以他罰款1.55萬美元和停賽15個月的懲罰。 1994年:先後在阿根廷的兩個足球俱樂部任教練。 1995年:9月30日停賽處罰期滿,同博卡青年隊簽約,重返足球場。 1997年8月24日:參加博卡青年隊同青年阿根廷入隊的比賽,以4:2獲勝,他踢進一個點球,之後進行的尿檢呈陽性。 1997年9月9日:阿根廷聯邦法官博納迪奧取消了阿根廷足協作出的暫時停賽的決定,因為馬拉多納和他的代理人一個月前提出控告說可能有人製造陷害他的陰謀。 1997年9月14日:參加同紐厄爾老男孩隊的比賽,他的隊以2:1獲勝,他踢進了第一個點球。 1997年9月16日:他肯定說,在受到有關新的尿檢再次呈陽性的謠言困擾之後。決定很快退役。根據博納迪奧法官的命令,馬拉多納每次參加比賽部必須接受興奮劑的檢查。1997年10月29日:宣布徹底退出職業足球生涯。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