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白字法官的故事

白字法官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2-04-06 09:16:51

1. 我初中生活的一堂課500字左右

我的初中生活第一節語文課作文500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六年的小學生後結束了。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年——初一。昨天,我們上了第一節語文課,那節課讓我非常難忘。 那節課我們並沒有學習課文,而是和老師一塊會兒聊了聊語文。首先,我們就「趣」字來聊了聊。 「同學們,我們首先來講一講語文的樂趣吧!」老師提問了。「我覺得漢字的字形很有趣。」有同學發言了,「好,那麼請幾位同學寫一寫『急躁』和『乾燥』的『燥』字吧!」過了一會兒,老師又問:「大家看這兩個『燥』字有什麼不同呢?」「部首不一樣」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道。「對,這就是古代造字的妙處,那誰知道為什麼部首會不一樣呢,不錯,這就是根據自已來定的,根據字的不同意思來定不同的字,所以說漢字很有趣。那麼大家有沒有關於漢字而鬧的笑話呢?」問題一出大家都思考了起來:有的同學托著下巴,眼睛望得出神;有的同學翻翻書、抿抿嘴…… 後來,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白字法官」的故事。這個故事特別有趣,講了一個白字法官因連錯囚犯名字而鬧得一個笑話,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但我想,這不就是沒有學好語文而鬧出的笑話嗎?這可見,語文的學習對我們多麼重要啊。 然後,老師讓我們講講語文的意義。於是,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我覺得學好語文,可以讓我們的知識面更廣、更豐富。」「我覺得學好語文可以使我們跟外界交流更通暢、方便。」「我覺得學好語文也可以提高個人修養與綜合素質。」……大家討論的熱火朝天,匯報也精彩至極。我們真正領悟到了語文的魅力,體會到了語文的樂趣。 語文是一抹清香四溢的綠茶,讓人神清氣爽;語文是一座色彩繽紛的花園,使人流連忘返;語文是一塊甜蜜至極的蛋糕,令人回味無窮…… 第一節語文課只是最初的起點,以後的文學大道要靠我們自己去走。讓我們共同在語文的大海里遨遊吧。

2. 想了解一些世界上著名大法官檢察官的故事,能找到傳記最好。

盛振為(1900-1997),1921年東吳大學文學士,1924年東吳大學法 科(Comparative Law School of China)畢業。後留學美國, 在美國師從西北大學法學院院長威格摩爾,獲西北大學博士學位。1927年回國後任東吳大學法律學院教務長 兼證據法教授至1940年,1942年至1950年任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著有:《證據法學》 (東吳大學法律學院 出版部)、《中國繼承法原論》(英文本,法學雜志社)、《英美法的審判制》等。

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1841年-1935年)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曾加入美國聯邦軍參加內戰,1866年成為律師,1882年成為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和馬薩諸塞州最高法院法官,1899年出任該法院首席法官,1902年至1932年擔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霍姆斯被公認為美國實用主義法學、社會法學和現實主義法學的奠基人。他在《普通法》一書中針對法律形式主義傾向,提出了著名的「法律的生命在於經驗而非邏輯」的法律經驗論和「法律是對法院將要做什麼的預測」的法律預測論,闡述了有限遵循先例原則,為法官自由裁量權和判例法提供了法理支持,揭示了美國普通法的精神,吹響了美國法哲學的號角。

約翰•羅伯茨(John Glover Roberts, Jr.,1955年1月27日-)是美國律師、法學家、及政治人物。他目前是第17任美國首席大法官。加入最高法院前,他是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庭法官。羅伯茨以前花14年於司法實踐,並在共和黨當局的美國司法部和白宮律師辦公室任職。

這些也是我在網上整理出來的,希望能幫到你。

3. 窮人和法官的故事

從前,有個窮人,很聰明。他看到有些壞人犯了法,只要送些錢財和馬匹,賄賂法官,就被宣布無罪釋放。為此,他很生氣,就想找個機會捉弄捉弄法官。

有一次,他夜裡路過一個地方,正巧碰上那裡有一家被盜。那些聞訊趕到的公差,不問靑紅皀白,就把他當賊抓走了,任他怎樣分辯,也無濟於事。他想:也好,乾脆借機整治一下法官。

在去公堂的路上,他乘解手的機會拾了一塊石頭,用手帕包好,掖在袖子里。

到了公堂,見了法官,窮人跪在法官面前喊道:「寃枉啊!我的青天大老爺。請你秉公明斷,分淸黑白。我是路過那裡,根本就沒偷東西。」

法官一拍警堂木,喝道:「大膽刁賊,竟敢在本官面前胡說八道!」

窮人又往法官桌前跪了跪,說:「小的委實寃枉,還望大老爺明斷。」邊說邊將袖子里的手帕包掏出來,悄悄塞進公案桌下,放在法官的腳背上,接著又說道:「我父親也是個有名望的人,他說和你很熟悉,還跟你拜過把兄弟。你不記得了嗎?他的臉上有雀斑,兩個大耳朶,舉止穩重,待人誠懇。如果你好好想一想,肯定會記起他來的……」

就在窮人說話時,法官覺察到腳背上有一個沉甸甸的包,心想,可能是送給他的金元寶,估計至少也有五十兩重。不由地心裡一陣高興,乘人不注意,把腳背上的那個小包挪到腳後,然後接過窮人的話頭,滿面堆笑地說:「對!你父親我淸楚,是個大好人。像那樣的大好人敎出的兒子怎麼會做賊呢?不可能!肯定是有人誣告或誤抓的。實在對不起,委屈你了。賢侄,快起來,回去吧!」

說完,就下令將窮人放了。

放走窮人後,法官喝令退堂。等公差們退下堂去。法官迫不及待地拿起腳下用手帕包的東西,高高興興地打開一看,發現是一塊臭石頭,才知道上了當,受了捉弄,他又氣又惱,兩眼一翻,口吐白沫,往後一仰就昏過去了。

4. 明察秋毫的法官講的是什麼故事

從前,有個叫唐宗普珍的姑娘正在河邊洗衣服,她把一對金戒指放在岸邊的石頭上。無賴小偷格桑趁她不注意,把金戒指偷走了。
姑娘向法官報了案。法官查問無賴格桑,格桑說:「戒指是我死去的母親送給我的。」法官想了想,說:「此案沒有旁證,乾脆你們一人拿走一隻戒指算了。」格桑想:「這倒不錯!一是順從了法官,二是不花代價得到一隻金戒指,我沒吃一點虧。」於是點頭同意。唐宗普珍想:「不能平白無故失去一隻金戒指,就說是送給他,也討不了一份人情。」於是大聲說:「我不同意這樣做,法官的判決不公平。」法官說:「好了,好了!現在證明金戒指是唐宗普珍姑娘的。因為那本是她的東西,所以她不想無緣無故送給別人。無賴格桑不花代價就能得到一隻金戒指,所以他同意這樣做。」就這樣,法官根據姑娘和小偷的態度,判斷出了金戒指的主人是誰。
從前,一個國王的小老婆懷了孕。大老婆想:「如果小老婆生個兒子,將來勢必繼承一位,國王定會把小老婆升為正妃。」於是,她在肚子上纏了很多很多布,對國王說她也懷了孕。
九個月零十天後,小老婆生下一個漂亮的男孩。大老婆趁其不備,把孩子偷走了,來到國王跟前說:「我生了一個男孩。」小老婆哭哭啼啼嚷道:「孩子不是你生的,是我的。」兩人爭得不可開交,國王無法分辨,找法官來處理這件事。
法官說:「你們倆搶這個孩子吧,誰搶到就是誰的。」
大老婆想:「只要搶到孩子,我就勝利了。」於是用盡全力拉扯孩子。小老婆心疼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血肉,不敢使勁拉扯,就松開了手。
法官說:「好了!現在證明,孩子是小老婆生的。她不敢使勁拉扯,生怕傷了孩子,因為那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血肉。」

5. 法官宋魚水的故事

公正的力量——記模範法官宋魚水(上)

法律的力量在於公正,法官的分量也在於公正

獨立辦案11年,宋魚水執著地守護著公正:審案1200餘件,其中300餘件屬疑案難案,沒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訴被舉報,連敗訴方也誠心送上錦旗「辯法析理,勝敗皆服」。

「陽光」法官

「讓當事人把話講完」。保持距離,不是保持冷漠一張「法官臉」。

第一眼看見宋魚水,當事人幾乎都有這種感覺。這張臉,正氣、智慧,又真誠、溫和。

身為法官,宋魚水常常換位思考。她說:「法官中立審案,保持距離,不是保持冷漠。」

宋魚水以耐心出名。

一位老作家在庭審中「妙語連珠」,卻游離於法律之外。旁聽席上,有人打起瞌睡;審判台上,坐在宋魚水身邊的馬秀榮法官也差點聽不下去了:「但宋魚水神情專注,始終沒有打斷這位老人陳述。」

「這事出來以後,你是頭一個完完整整聽完我講話的人。」面對宋法官的尊重,一直不同意調解的老人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你的話,我信!我同意被告提出的方案。」

「讓當事人把話講完。」話雖簡單,做起來卻不易。對一個案子有耐心,容易;對所有案子有耐心,需要長期培養。

耐心、尊重,讓宋魚水走近當事人,彼此多了份信任。

「大風和陽光比威。風說:『我威力大,能把人的衣服吹掉。』一陣狂風,人反把衣服裹緊。太陽無語,陽光暖暖,讓人自然脫掉外衣。」

審判台上,宋魚水細致嚴謹,又親切平和;旁聽席上,北京市人大代表高揚,不由想起這則伊索寓言。

旁聽者與當事人,不同的角度,結論卻是一樣:

「她像陽光,以無形的力量讓人折服。」

「滿意」法官

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辦案中任何差錯都不可原諒

「辯法析理,勝敗皆服」,敗訴方送的錦旗。

三次官司,宋魚水判了一勝一敗一平。為這一平,代理人拿著法條找她理論。兩個多小時,宋魚水從容應答。

代理人心服口服:「在你這兒打官司不是一次兩次,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

兩天後,「辯法析理,勝敗皆服」的大紅錦旗送到海淀區法院。

在宋魚水眼中,公正,沉甸甸。

一件案子,對法官普普通通;對當事人,一生可能就一次。維護一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社會對法律的信任就增加一分;傷害一個當事人,就會多一群懷疑法律的人。

讓所有當事人都滿意,難;一名法官,卻不能停止努力。

認定事實不能有誤,適用法律不能偏頗,判決書不能有紕漏……宋魚水時刻警醒自己:「案件任何差錯都不可原諒!」

要讓當事人認可公正,不能一判了之。宋魚水說:「法官應當是『傳道者』,不但要判,還要釋理,把法律的理念傳遞給當事人。」

給當事人看的判決書,也成了釋理的「平台」。

隨手翻開一份,苦澀的法律條文,都被精心轉化成生活規則,通俗易懂。宋魚水說:「既要回答當事人最關心的問題,還要讓他們看明白。」

曾經恨過她的當事人,專門寫來賀年卡:「是您啟發了我怎樣做人。」

「法官能得到這樣的『待遇』,不容易。」海淀區法院副院長陳琦十分感慨。

「愛民」法官

無論案件大小,無論貧富貴賤,都會同樣感受公正

數九寒冬,清晨。

一個衣衫襤褸的農民工,站在宋魚水面前,瑟瑟發抖……

送了一年菜,至今未得分文。年關已近,他來法院「討個說法」。

「討個說法」,多麼熟悉。

宋魚水家鄉,山東蓬萊老實巴交的村民們就是這樣渴望公正。誰家被生產隊少分了兩捆柴,誰家兒媳婦受了婆婆的氣……小小不公平,甚至會讓受委屈的人大病一場。

公正的種子,悄悄在小魚水心裡發芽:「長大了,我要當『包公』!」

「今天,我要當個名副其實的『包公』!」

當法官後的第一起案件,順利結案。手捧菜錢,農民工泣不成聲。

司法公正,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

身為農民的女兒,宋魚水更是擁有一顆愛民心。

從當法官第一天起,宋魚水給自己定下「約法三章」:

不輕視小額案件,不輕視困難群體,不輕視當事人的任何權利。

11年來,無論案件大小,無論外地人本地人,無論掏不起訴訟費的貧困群眾、腰纏百萬的富翁,宋法官一視同仁。

「免檢」法官

只要心不貪,沒有推不了的人情

「小宋這人,我敢打保票。」

在海淀法院領導的眼中,宋魚水屬「免檢」。

法官有權。一紙判決,能令公司倒閉,也能使人命運改轍。更何況身為庭長,她的意見多少可能「左右」判決。

法官無權。找過宋魚水的人都知道她的「名言」———法官有權又無權。法官行使國家權力,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和正義。如果不能保證「天平」平衡,就沒有資格當法官。

認為法官有權,找上門來的不少。

那一年,宋魚水剛當上經濟庭副庭長,老家就來人了。親戚說情的這起案子,恰恰就在經濟庭。但她卻不能開這個口……

「我不怪你!」聽到善良的親戚理解自己,她的眼淚差點掉下來。

這些年,教過她的老師、共患難的同學,都做過她的當事人。發現需要迴避的,她主動申請;經手的案件,她也「不近人情」。

有朋友怨過她。

「人們更敬佩按照法律原則判案的法官。」宋魚水相信正義的力量。

有人疑惑:十幾年時間,上千件案件,就沒有一次推不掉的人情?

「只要心不貪,沒有推不了的人情。」宋魚水做得義無反顧。

十餘年來,宋魚水緊緊守住公正的底線:沒有一件案子因裁判不公被投訴被舉報;沒有收過當事人一件禮品;沒有辦過一件人情案;也沒有利用庭長職務,向審判人員施加過任何不公正的影響。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對法律忠誠,這是宋魚水的品格。正是這種品格,造就了她追求公正、維護公正、代表公正的意志。

讓百姓相信法律,讓社會擁有公平。這就是公正的力量。 (記者吳兢 劉維濤)

和諧的分量——記模範法官宋魚水(下)

1989年10月,宋魚水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光榮的一員。作為一名黨員法官,在她的天平上,不但寫著公正,也寫著和諧:用法律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促進社會的和諧。

天平在肩,重任如山。

維穩

群體性糾紛,件件難,法官面臨嚴峻考驗

大變革,大發展。

與之相應,各方利益沖突加劇,深層矛盾逐步顯現。群體性糾紛,大量湧向法院:

企業非法募集資金案,讓一大批群眾失去「血汗錢」;銀行不良貸款案,數額巨大,牽涉面廣;農村土地承包糾紛頻發,與村民利益息息相關……

一件一件,件件都難。

如何依法保護群眾合法權利?如何妥善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民法官,面臨嚴峻考驗。

8年前,20多名司機來到宋魚水面前。

當時,北京市政府決定,在四環路內淘汰所有「面的」車。很多計程車公司向司機提出:解除承包合同,收回車輛更新。靠車吃飯的司機們,面臨暫時性失業。一些司機開始上訪,靜坐,圍堵交通。

身處矛盾中心,宋魚水清醒地意識到肩上的千鈞重擔:一頭挑著社會穩定,一頭挑著司機一家的口糧。

法庭外,一大批公司和司機翹首以待。

不能草率,不能延誤;既要真誠交流,又要細致做工作。這場危及社會穩定的「面的」風波,最終化解於無形:多數司機與計程車公司達成協議;個別司機未達成協議,宋魚水及時裁判;觀望的公司和司機們,按法院確定的原則解決了糾紛。

審判技巧嫻熟高超,化解矛盾真誠執著。10餘年,宋魚水把判案的法庭,變成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調節器」。

止爭

「雙損」變「雙贏」,社會利益實現最大化

「案件審得多,下判筆越沉。」

老審判員的話,讓當時剛入行的宋魚水沉思。

一紙判決,有輸有贏。

一個企業因不懂法或小疏忽,甚至可能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有的元氣大傷,有的就此破產。

法官盡責,要通過判決引導市場主體走向規范,還要讓他們在訴爭中共贏共存,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

「法官不僅要善於『定紛』,更要『止爭』,最大限度地化解社會矛盾。」寧可麻煩受累,宋魚水盡力幫助當事人打開「心結」。

律師十年,辦案數百起,接觸法官幾百名,北京中潤律師所何畏律師對宋魚水印象最深。

他代理了一起「老大難」案。

原告、被告本是同窗好友、合作夥伴。2003年3月,宋魚水接手這起案件時,雙方極為對立,拒不同意調解。第一次出庭,雙方一見面,就情緒失控,恨不能大打出手。對調解,雙方律師都徹底失去信心。

奇跡發生了。

宋魚水不但讓雙方握手言和,還重新合作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握手背後,是法官的智慧、善良和執著:9次詢問、4次勘驗、4次開庭審理,入情入理的分析,設身處地的溝通……

不可能變可能,「雙損」變「雙贏」。

調解,宋魚水的「絕活」。

家長里短的小額糾紛;公司企業之間的大額糾紛;侵犯商業秘密之類,被同事們認為非判不可的知識產權案件……服了宋法官這劑調解「特效葯」,當事人常以最小的代價、和平的方式,化干戈為玉帛。

獨立辦案11年,宋魚水審案1200餘件,其中調解結案達70%以上,還有一些當事人高興地撤訴。

攻艱

從無序到有序,法律說話最有說服力

案頭,一摞摞欺詐案卷。宋魚水心情沉重。

誠信危機引發的糾紛,涉及各個領域。保護誠信,懲戒失信,法官義不容辭。

1998年,沒有先例可循的「經銷權」案件,給宋魚水出了道難題。

外地某商貿公司傾銷過期啤酒,被媒體曝光,導致該品牌啤酒銷量銳減。北京的總經銷商決定收回其經銷權,被這家公司告上法院。與迅猛的發展相比,立法往往滯後。對經銷權,當時法律未做規定。

案子剛立,已成焦點。

翻閱大量資料,查閱國外判例,向相關部門調查咨詢,竭誠請教專家學者……依據法律原理、商業慣例,宋魚水開創性地以「喪失商業信譽」為由,支持被告總經銷商解除經銷權。

這份判決書,被全國許多法院引為範例。

一年後,《合同法》頒布實施。「誠實信用」原則列在其中。

法槌,威嚴、神聖。

黨員法官宋魚水,一次次舉起法槌,維護公平,倡導誠信,規范秩序,保障發展。

「市場秩序,從無序到有序,法律說話最有說服力!」提起宋法官,許多當事人坦言。

「法律也是生產力!」談及宋魚水和她知識產權庭的同事們,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法制處的楊東起滿懷謝意。

求精

爭當專家型法官,挑戰新案、疑案、難案

新案,疑案,難案。

新時期,新形勢,向法官提出挑戰。

一名新時代法官,既要有維護改革、發展、

穩定的大局意識,又要有駕馭復雜案件、解決實

際問題的司法能力。

僅靠過去的知識底子、辦案經驗,僅靠一張笑臉、兩袖清風,遠遠不夠。

「爭當專家型法官。」宋魚水為自己定下目標,既提高學術水平,又加強審判能力。

海淀區法院的同事們,幾乎都知道她的勤奮:

茶餘飯後,坐車上班,觀摩開庭,討論案件,考察交流……一切可能抓住的機會,她都用來學習。

周圍人,個個成老師,同事、律師、專家,甚至當事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

干審判員,宋魚水在庭里結案最多;

當副庭長,她成了審判疑難案件、復雜案件的「專業戶」;

任知識產權庭庭長,她要求自己和庭里每一位同志:「力求每個案件的審理,都成典範;每份法律文書,都成精品。」

2003年,一家生產剪紙作品的公司焦急萬分來起訴:「花了很長時間,投入幾十萬元!盜版,讓我們面臨毀滅性打擊。」

審案要時間,公司的損失隨之一天天增加……

該案法官馬秀榮決定適用「訴訟禁令」,先行裁定被告停止製作、銷售,避免權利人損失擴大。

「訴訟禁令」,此時還是一項「紙上」的法律,無人使用。

作為庭長,宋魚水果斷支持。報請院領導同意後,「訴訟禁令」在我國首次適用。

確認網路傳播權、部分判決……為了提供一個公平、優質的法制環境,宋魚水和同事們一道,創下了多個「全國首例」。

有能力,有責任感,有大局意識。

正是千千萬萬個宋魚水,在平凡崗位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奉獻。 (記者吳兢 李章軍)

6. 非洲民間故事《法官選親》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6

7. 一位公正的法官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
沒有絕對的公正的,但是,如果能在自由裁量中取得相對的公平與正義,我認為就是一位公正的法官。

8. 哲理小故事《指正法官》

這樣回答:法官大人,你不用考驗我的,這個問題雖然有點難度,但我恰好今天看回過這部分內容,知道海事法沒答有追訴期限的。

這個故事,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太率直,顧及他人的面子,也會給自己帶來好處。

其實這位律師道理上並沒有什麼不對,只是在人情卻傷害了這位法官的面子。樓主你想想,這位法官可是法庭最高官員,能坐到這個位置的人無疑不是精通法律的人士,可是如今竟然被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律師指出了自己一個錯誤,你想想,這讓法官情何以堪,用俗話說「太沒面子了」「太令人難堪了」。如果這位法官是一個大度的人,那還好說,可是從這位律師口中所述,可知,這位法官並不是一個實事求是,寬厚的人,並不以自己錯誤得到更正而高興,相反,他會記恨這位律師,律師這個案子有可能會被法官另判,使律師的案子失敗。更嚴重的,這位法官可能會在私下裡整治這位律師,使這位律師的法律界難以生存。

9. 非洲民間故事三個法官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從前,有三個法官,真主賜給他們智慧,他們生活和睦,調解著人們的糾紛。三個須發斑白的法官中,有一個最聰明,最受人尊敬。那兩位法官有什麼疑難,也要向他請教。他給他們提出有益的建議。他每天要接待許多請他幫助的人。他的崇高聲譽傳遍了全國。他有一個女兒,聰明美麗。而他的朋友,那兩位法官各有一個兒子,都年輕英俊。孩子們從小一起長大,彼此相愛。後來,年輕人都到了結婚年齡,兩個人的父親都在考慮提親的事,但互相間沒有商量過。一天,一個法官派人來對姑娘的父親說:
「把你的女兒嫁給我的兒子吧!」
姑娘的父親沒有立即答復,只吩咐僕人備飯款待。正在這時候,另一位法官也派人來提出同樣的要求,姑娘的父親也沒有直接答復,又吩咐備飯款待。
第二個送信人吃飯的時候,第一個送信人已經吃飽了,他向主人告別,又重復一遍他帶來的請求。
「很好……為什麼不呢?我約定三個月為期,告訴你的主人,請他們在這個時間內作好結婚的准備。」
第一個送信的走了。第二得到的也是這樣的回答,也走了。兩位年輕人的父親彼此隱瞞著自己的想法,都以為姑娘會嫁給自己的兒子。
兩個送信人回到家裡,把姑娘的父親——那位最受人尊敬的法官的回答轉告給各自的主人。
「尊敬的法官這樣說,」一個青年的父親想著,「他以為我猜不到他的意圖?結婚的准備……」他立即吩咐他的兒子:「我的孩子,三個月不是很長的期限,去買塊好地,蓋棟好房子,讓你和妻子舒舒服服住下,而且能體面地招待客人。」
「沒有我不懂的事,」他自豪他說:「這老滑頭的意圖我一猜就中!」
而另一個青年的父親卻是這樣考慮的:
「聰明人的智謀無窮無盡,但是這些話的意思我還是清楚的。我的孩子,帶些錢到各地去見見世面,廣交朋友吧。你現在雖然有許多朋友,但是還不夠。『作好准備』的含義可能就在這里。」
三個月以後,約定的日子到了。
兩個法官都派人對姑娘的父親說:
「約定的日子到了,我准備好了。」
姑娘的父親把老人們請到家裡做客,安排豐盛的酒席招待,然後說:
「請我的兩位朋友來。」
年輕人的父親來了。受人尊敬的法官站起身來,向老人們請教道:
「我只有一個女兒,可我的兩位朋友都向我提出同樣的要求:把你的女兒嫁給我兒子吧!我不能把女兒分成兩半,請你們告訴我,我女兒該嫁給哪個年輕人?」
老人們都說:
「這件事可有點不好辦。平常我們有什麼問題都得向你請教,我們能有什麼主意呢!」
法官繼續說:
「請大家聽著,我跟他們約定了一個日子,就是今天,他們都來了,都說做好了結婚的准備工作。有一位買了土地,給自己和客人蓋了一棟寬敞的房子。另一位出門結交了許多新朋友。你們說,誰的准備工作做得好,我女兒該嫁給誰呢?」
「我們不知道。」老人們重復說。
最後,姑娘的父親這樣說:
「房屋有什麼意義?只要一次災難就完了:風暴可以颳倒,大火可以燒掉,洪水也可以吞沒,一切都是機遇。可是友誼卻不同了,越是困難,友誼越珍貴,朋友多的人是最富有的人。就讓我的女兒嫁給這樣的人吧。不管你們喜歡不喜歡,我就這么決定老人們高興得喊道:「做得對!除了你,誰也做不出這樣明智的決定!」

10. 列舉中國歷史上的三位著名的法官

第一位 皋陶(gāo yáo) ,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出生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桐縣皋陶村,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是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葬之於六(Lù),禹據其功德,封皋陶後裔於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2] ,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
主要功績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幫助堯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獨角獸獬豸治獄,堅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會和諧,天下大治[3] 。

第二位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第三位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1587年(萬曆十五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贈太子太保,謚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熱點內容
婚姻法24條規定 發布:2025-04-30 11:28:02 瀏覽:69
法律與道德的例子 發布:2025-04-30 11:21:01 瀏覽:103
民法表述 發布:2025-04-30 10:59:27 瀏覽:329
行政法精粹電子版 發布:2025-04-30 10:59:12 瀏覽:533
法官是怎麼徇私舞弊的 發布:2025-04-30 10:49:33 瀏覽:263
土地調處條例 發布:2025-04-30 10:47:59 瀏覽:295
法學碩士兩年制 發布:2025-04-30 10:46:40 瀏覽:815
精武司法所 發布:2025-04-30 10:41:16 瀏覽:977
中國國際責任法律 發布:2025-04-30 10:39:56 瀏覽:425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 發布:2025-04-30 10:39:07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