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曲曉雪法官

曲曉雪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4-06 11:23:20

① 從陸游的詩給我們的啟示

金錯刀行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寫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陸游應四川宣撫使王炎的聘請,從夔州(今四川奉節)赴南鄭(今陝西漢中),擔任宣撫使司干辦公事兼檢法官。南鄭位於宋、金對峙的前線,陸游的身份又是前敵指揮部中的負責人員,他到任後,曾多次奔走於前線視察軍情,投身於收復失地的准備工作。他還提出了自己的軍事主張:「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漢中)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宋史·陸游傳》)視漢中為收復中原的重要根據地。
這段「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的從軍生活,給陸游以深刻難忘的印象,直至晚年,他還留下了「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的回憶。過了一年,即乾道九年,那年陸游48歲,奉調攝知嘉州(今四川樂山)。10月,他根據這段在漢中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這首《金錯刀行》。

[內容述評]

陸游生活在民族危機深重的時代。南宋國勢衰微,恢復大業屢屢受挫,抗金志土切齒扼腕。陸游年輕時就立下了報國志向,但無由請纓。他在年將五十時獲得供職抗金前線的機會,親自投身到火熱的軍旅生活中去,大大激發了心中蓄積已久的報國熱忱。於是他借金錯刀來述懷言志,抒發了誓死抗金、「中國」必勝的壯烈情懷。這種光鑒日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中華民族浩然正氣的體現,永遠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奮起的巨大力量。
詩人感嘆「丈夫五十功未立」,這里的「丈夫」,是一個愛國壯士的形象。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這段話有助於我們理解「丈夫」的涵
義。詩句中所說的「功」,不能僅僅理解為陸游個人的功名,而是指恢復祖國河山的抗金大業。「一片丹心報天子」一句,似乎有忠君色彩,但在那時的歷史條件下,「天子」與國家社稷難以分開,「報天子」即是報效國家,其積極意義仍應肯定。

詩人還指出:「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意即懷抱報國丹心的並非只有自己,當時朝廷中已經形成一個愛國志士群體。隆興初年,朝中抗戰派勢力抬頭,老將張浚重被起用,准備北伐,陸游也受到張浚的推許。這些愛國志士義結生死,同仇敵愾,是抗金復國的中流砥柱。因此,詩人在詩的最後發出了「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的時代最強音。

我們欣賞陸游這首詩,必須緊緊扣住詩題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詩篇的脈絡,體會到詩人別具的藝術匠心。

清方東樹在《昭昧詹言》卷二十說陸游這首七律「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風俗之美,願為頻來之約」。從詩的結構來看,這是符合實際的。詩人運用凝練的筆觸,全篇圍繞著一個「游」字鋪展,不僅寫得層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麗的江南農村風光圖。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tún)」。初看起來覺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那樣,彷彿是一則普通的記事,毫不費力。然而,詩人從這里的起句,寫自己游村突然來到農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農家豐收後的歡樂氣氛,為下面出遊寫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鋪墊。「臘酒」,指臘月(農歷十二月)里自釀的米酒。這是稻穀豐收後出現的喜人景象。臘酒在開春後飲用,外表顯得有點渾濁,但是它有著名酒般的醇美。何況農家主人又是那樣熱情待客,還備有豐盛的佳餚呢!豚,指小豬,這里「足雞豚」是形容農家待客的菜餚極為豐盛。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是一聯膾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處,不僅在善於描寫難狀之景以及對仗的工巧,而是在於「等閑語言變瑰奇」,出語自然天成,又富於哲理,耐人咀嚼。把這種自然景象攝入詩篇里,在唐代詩人的筆下早就描繪過,如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遙愛雲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轉,忽與前山通。」到了宋代詩人手裡,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時代接近於陸游的詩人還有強彥文,他的詩歌有唐人的風致,曾寫過「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的詩句<sup>①</sup>。但在意境的開拓上,可以這樣說,這些詩句要遠遜於陸游。這聯上句通過一個「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圍山巒重迭、流水縈繞的迷路的感覺,刻畫得形神畢現;下句承上,把移步換形所見之繁花似錦的春日美景,描繪得宛然在目。這樣使感覺的形象與視覺的形象有機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優美動人而又奇妙的畫面。《唐宋詩醇》評這二句說:「有如彈丸脫手,不獨善寫難狀之景。」這個評價是有見地的。這一聯不僅寫得極其自然,而且用語淺近,含意豐富;彷彿信手拈來,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來一直贏得人們的普遍喜愛,如今已成為廣泛流傳的成語。當人們吟誦這兩句詩時,不單是欣賞這難以言狀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風光,而是從中領悟到它所蘊含的哲理思想的啟示——只要人們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於開拓,發奮前進,那麼,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詩由寫景轉入抒情,從村外之景轉寫村內之情。「春社」,這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習俗。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謂「立春後五戊日為春社」。即立春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當這一天將來臨時,村子裡不斷的吹簫打鼓聲音,響徹雲霄,洋溢著一片節日的歡快氣氛。鄉民們還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農事的豐收。這個簡朴的古代風俗,在當時江南的農村仍然很流行。詩篇不僅反映了農民們渴望豐年的心願,也表達了詩人喜愛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這是全詩的總結,也是漫遊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實淳美,這些都給詩人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印象。今後怎麼樣呢?詩篇以頻來夜遊之情收結,余韻不盡。如果說孟浩然詩的最後:「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麼,陸游詩的結尾用筆則比較婉轉,詩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後倘有機會乘月明之夜外出閑游的話,我拄著拐杖會隨時前來敲門敘談。這一歸結,點明了游村的詩題,而「夜叩門」與首句「農家」遙相呼應,不僅畫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尋味。

這首抒寫江南農村日常生活的詩篇,題材比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辭藻塗抹,而自然成趣。詩人緊扣住詩題「游」字,但又不具體描寫游村的過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斷見聞,通過每聯一個層次的刻畫來體現。首寫詩人出遊到農家,次寫村外之景物,復寫村中之情事,末寫頻來夜遊。所寫雖各有側重,但以游村貫穿,並把秀麗的山村自然風光與淳樸的村民習俗和諧地統一在完整的畫面上,構成了優美的意境和恬淡、雋永的格調。這可以說是繼承了孟浩然詩歌「平淡有思致」的特色而又向前發展了。

三<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成現代漢語就是: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老子!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陝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閑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干、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餘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當然,這里所謂「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計,而且只是從數量上、表面上來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見陸游的「素志」是一貫的,是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尤其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

歷代文人,凡是讀過《示兒》詩的無不為之感動。早在南宋當時,劉克庄就有一首絕句說:
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

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滅亡之後,南宋政府從淮西調兵進駐開封城內,並從開封分兵收復了洛陽之後,劉氏在興奮之際,想到陸游的子孫一定會遵從他的遺囑,把這個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長,那個歌舞湖山、奸臣當道的南宋小朝廷連暮氣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況這「方張之寇」的蒙古大軍呢?多虧廣大愛國軍民奮起阻擊,才使得這個風雨飄搖的政權又延續了四十多年。這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一首《讀陸放翁詩卷後》,詞意極為沉痛,其末四句雲:
青山一發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這是說,陸游臨終時以不見「九州同」為憾事,現在他的孫子們卻看到了種這局面,但是統一中國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興的元帝國,這樣的消息在家祭時怎樣告訴他老人家呢?以上所舉兩首詩,前一首洋溢著「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激情,後一首抒發了「亡國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兒》詩引發的。他們的愛國熱情與陸游息息相通。

其他評述陸詩而特別提到《示兒》這首的,就我所見,不下三十餘家(請參看我與孔繁禮同志同纂的《陸游研究資料匯編》),或者說它有宗譯「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說它與杜甫「一飯不忘」的忠君愛國相同,也有讀後嘆息泣下的,也有作詩同情寄慨的。足見這首詩情真語摯,感人之深!

但是以上諸人,大都是受了此詩的感染而引起共鳴,卻未暇對它的內容作細致的分析。值得參考和向讀者推薦的,要數當代朱自清先生的《愛國詩》一文。在這篇文章里,他把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愛國詩分為三個項目:一是忠於一朝,也就是忠於一姓;其次是歌詠那勇敢殺敵的將士;再其次是對異族的同仇。並指出第三項以民族為立場,范圍更為廣大。他認為陸游「雖做過官,他的愛國熱誠卻不僅為了趙家一姓。他曾在西北從軍,加強了他的敵愾。為了民族,為了社稷,他永懷著恢復中原的壯志。」因此在歷代愛國詩中,他特別推崇這首《示兒》詩,並對它做了具體的分析:

《示兒》詩是臨終之作,不說到別的,只說「北定中原」,正是他的專一處。這種詩只是對兒子說話,不是什麼遺疏遺表的,用不著裝腔作勢,他盡可以說些別的體己的話;可是他只說這個,他正以為這是最體己的話。詩里說「元知萬事空」,萬事都擱得下;「但悲不見九州同」,只這一件擱不下。他雖說「死去」,雖然「不見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師」終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囑他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教兒子「無忘」,正見自已的念念不「忘」。這是他的愛國熱誠的理想化;這理想便是我們現在說的「國家至上」的信念的雛形。……過去的詩人里,也許只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見《朱自清選集》,1952年開明書店版)

朱自清本人也是一個深情的愛國者,新、舊詩都作得很好,所以他對陸游其人其詩的分析是深具慧心的。他從《示兒》詩中看到陸游「愛國熱誠的理想化」,換言之,也就是陸游愛國思想的進步性和它所達到的高度。關於這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略加說明和補充:第一,陸游熱愛祖國是和他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緊密結合的,既包括對「忍死望恢復」的中原「遺民」的深切懷念,也包括對「歲輦金幣輸胡羌」的南宋老百姓的同情與哀憫。其次是他對祖國不可分割的北方大好河山的繫念,如「三萬里之黃河」和「五千仞之太華」,以及「兩京宮闕」等等。再則是他對民族語言和整個民族文化的愛護,惟恐在異族的長期統治下遭到破壞與同化,以致「東都兒童作胡語」,甚至整個第二代都「羊裘左其衽」,改變了漢族的生活習慣,忘記了自己祖先的傳統(有關例證,詳見拙著《陸游傳論》下編第四章)。這些才是他「但悲不見九州同」和熱盼「北定中原日」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愛國思想的根本內容。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其中包括對家鄉、對祖國和對自己的人民、對優秀傳統的愛。陸游詩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正是這些。因此朱文聲稱:「過去的詩人里,也許只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這個評價雖顯得過於強調,有抹殺他人之嫌,但為了指出特色,我們應該承認這是十分中肯而且公允的。

《示兒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如今,距陸游寫出他的《示兒詩》雖已過去七、八百年,但詩中所表現的愛國熱誠,仍然催人淚下,發人深省。「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首詩里「但悲不見九州同」的哀音,對祖國統一,認同回歸,仍然是一個有力的呼喚!
陸游(1125一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是我國傑出的愛國詩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詩中,始終貫串和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形成了他詩歌創作的最顯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國詩壇上的崇高地位。他在臨終前寫的《示兒》詩,更是一首感人至深、傳誦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成現代漢語就是: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老子!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陝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閑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干、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餘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當然,這里所謂「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計,而且只是從數量上、表面上來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見陸游的「素志」是一貫的,是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尤其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

歷代文人,凡是讀過《示兒》詩的無不為之感動。早在南宋當時,劉克庄就有一首絕句說:
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

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滅亡之後,南宋政府從淮西調兵進駐開封城內,並從開封分兵收復了洛陽之後,劉氏在興奮之際,想到陸游的子孫一定會遵從他的遺囑,把這個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長,那個歌舞湖山、奸臣當道的南宋小朝廷連暮氣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況這「方張之寇」的蒙古大軍呢?多虧廣大愛國軍民奮起阻擊,才使得這個風雨飄搖的政權又延續了四十多年。這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一首《讀陸放翁詩卷後》,詞意極為沉痛,其末四句雲:
青山一發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這是說,陸游臨終時以不見「九州同」為憾事,現在他的孫子們卻看到了種這局面,但是統一中國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興的元帝國,這樣的消息在家祭時怎樣告訴他老人家呢?以上所舉兩首詩,前一首洋溢著「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激情,後一首抒發了「亡國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兒》詩引發的。他們的愛國熱情與陸游息息相通。

其他評述陸詩而特別提到《示兒》這首的,就我所見,不下三十餘家(請參看我與孔繁禮同志同纂的《陸游研究資料匯編》),或者說它有宗譯「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說它與杜甫「一飯不忘」的忠君愛國相同,也有讀後嘆息泣下的,也有作詩同情寄慨的。足見這首詩情真語摯,感人之深!

但是以上諸人,大都是受了此詩的感染而引起共鳴,卻未暇對它的內容作細致的分析。值得參考和向讀者推薦的,要數當代朱自清先生的《愛國詩》一文。在這篇文章里,他把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愛國詩分為三個項目:一是忠於一朝,也就是忠於一姓;其次是歌詠那勇敢殺敵的將士;再其次是對異族的同仇。並指出第三項以民族為立場,范圍更為廣大。他認為陸游「雖做過官,他的愛國熱誠卻不僅為了趙家一姓。他曾在西北從軍,加強了他的敵愾。為了民族,為了社稷,他永懷著恢復中原的壯志。」因此在歷代愛國詩中,他特別推崇這首《示兒》詩,並對它做了具體的分析:

《示兒》詩是臨終之作,不說到別的,只說「北定中原」,正是他的專一處。這種詩只是對兒子說話,不是什麼遺疏遺表的,用不著裝腔作勢,他盡可以說些別的體己的話;可是他只說這個,他正以為這是最體己的話。詩里說「元知萬事空」,萬事都擱得下;「但悲不見九州同」,只這一件擱不下。他雖說「死去」,雖然「不見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師」終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囑他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教兒子「無忘」,正見自已的念念不「忘」。這是他的愛國熱誠的理想化;這理想便是我們現在說的「國家至上」的信念的雛形。……過去的詩人里,也許只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見《朱自清選集》,1952年開明書店版)

朱自清本人也是一個深情的愛國者,新、舊詩都作得很好,所以他對陸游其人其詩的分析是深具慧心的。他從《示兒》詩中看到陸游「愛國熱誠的理想化」,換言之,也就是陸游愛國思想的進步性和它所達到的高度。關於這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略加說明和補充:第一,陸游熱愛祖國是和他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緊密結合的,既包括對「忍死望恢復」的中原「遺民」的深切懷念,也包括對「歲輦金幣輸胡羌」的南宋老百姓的同情與哀憫。其次是他對祖國不可分割的北方大好河山的繫念,如「三萬里之黃河」和「五千仞之太華」,以及「兩京宮闕」等等。再則是他對民族語言和整個民族文化的愛護,惟恐在異族的長期統治下遭到破壞與同化,以致「東都兒童作胡語」,甚至整個第二代都「羊裘左其衽」,改變了漢族的生活習慣,忘記了自己祖先的傳統(有關例證,詳見拙著《陸游傳論》下編第四章)。這些才是他「但悲不見九州同」和熱盼「北定中原日」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愛國思想的根本內容。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其中包括對家鄉、對祖國和對自己的人民、對優秀傳統的愛。陸游詩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正是這些。因此朱文聲稱:「過去的詩人里,也許只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這個評價雖顯得過於強調,有抹殺他人之嫌,但為了指出特色,我們應該承認這是十分中肯而且公允的。

《示兒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如今,距陸游寫出他的《示兒詩》雖已過去七、八百年,但詩中所表現的愛國熱誠,仍然催人淚下,發人深省。「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首詩里「但悲不見九州同」的哀音,對祖國統一,認同回歸,仍然是一個有力的呼喚!

② 為什麼說曲曉雪的行為為祖國贏得了尊嚴

看完一定要轉啊..

一名收破爛的老人不小心劃破了一年輕女子的牛仔褲,因拿不出對方要求的50元賠償,老人下跪十次。

老人手裏只有8元零4毛.

當記者趕到德外大街高等教育出版社門口發現,一個穿灰色羽絨服的中年婦女正在推搡一名衣著破爛的老人,嘴裡喊著:「趕緊賠錢!」周圍上百名路人圍觀。

旁邊站著一名20歲左右的女子,藍色牛仔褲腿處被劃開了一條兩三厘米長的口子。被推搡的老人噙著淚水不停地懇求著,手裏捏著一疊毛票,總共8元零4分。

「不就破一個小口子嗎,至於這樣為難人家嘛。」看著下跪的老人,旁觀路人紛紛勸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面對路人的指責,中年婦女毫不在意,堅決要讓老人賠錢。

面對「巨額」賠償老人下跪.

據了解,當時這對母女走到高等教育出版社附近的路口處,剛好老人騎三輪車拐彎,車上的鐵絲將年輕女子的褲子剮了一個小口。女子的母親要求老人賠她50元。

無奈之下,老人「撲通」一聲跪下,不想對方絲毫沒有反應,老人連續下跪十次。

這一下把圍觀的群眾惹怒了,在附近大廈當保安的武先生憤怒地說:「對待這樣一個年邁的老人,她們真是欺人太甚。」說完,他將口袋裏的23元錢塞在老人手裏。

記者試圖采訪這對母女時,該中年女子說:「甭理她。」

路人為老人湊錢賠償.

在老人懇求和解未果的情況下,中年婦女最終撥通110報警。5點50分左右,德外派出所的民警趕到現場進行調解,但該中年婦女認為賠償的錢不夠,拒絕和解。這時,圍觀群眾自發掏出錢來,一元、兩元、十元……最後湊夠了50元。

老人再次向圍觀群眾下跪,並不斷地說:「謝謝,謝謝。」中年女子拿到錢後,拉著女兒一聲不吭離開了。

當時圍觀的群眾紛紛表示賠償50元的結果對老人不公平。民警也表示無奈,稱這是民事糾紛,他們只能充當調解人的角色

同樣是人,為什麼要踐踏他人的尊嚴呢?!

趕緊的,看了的都給我轉了!什麼論壇博客的!全給轉了,我就不信了,這輿論還不把她們給治了!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事兒!謝謝了啊!

(從群里轉來的,如果有人性就轉吧。。。)

③ 尊嚴創造美麗的故事

尊嚴是每個人都有的,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尊嚴,就活的沒有意義。說起尊嚴,我不禁想起了中國留學生曲曉雪維護人格和祖國尊嚴的故事。
四年前,曲曉雪留學美國,到路易斯太太家勤工儉學,在多次受到令人難以忍受的侮辱後,她決定辭工。但老太太的兒子銀行家愛德華缺野蠻地攔住了她,並聲稱中國人比他最看不起的黑人都不如。事關中國人的尊嚴,曲曉雪不卑不亢,針鋒相對他說請不要侮辱我們的中國人,我可以告訴你我身邊的一個例子:「在我所在的大學里,我們有50個讀碩士的,可47個都是我們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人。可遺憾的是你的同胞只有3個,而且是倒數3名。但我們並沒有看不起他們。」
愛德華母子卻惱羞成怒,竟對弱小的曲曉雪進行人格侮辱和毒打,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愛德華母子竟惡人先告狀,告她無理取鬧。無奈之下曲曉雪被迫四處求告。在以後漫長的四年裡,她忍受著病痛的折磨,法庭內外的巨大壓力以及種種想不到的困難,最後,使這場官司一直打到最高巡迴法庭。
法庭上,曲曉雪以超群的智慧擊敗華盛頓三位大律師。法官被迫宣判被告5250美元,並當場向原告陪禮道歉。曲曉雪半接支票,向全場抖了抖,義正言辭地說:「被告剛才不得不賠禮道歉後,你們又非常及時地在法庭上公開給我支票,你們這樣作,是想造成一種印象:這個中國女孩曠日持久地要打這場官司,無非就是為了這張支票。讓人覺得錢才是這場官司的目的,也這有錢能為這場官司畫上句號。可是你們錯了!至少我這個中國人,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中國人,都絕不會在你們的美元面前低下自己高貴的頭!我打這場官司的,是為了討回我的尊嚴!尊嚴!美元在我尊嚴面前一分不值。見鬼去吧美元。」曲曉雪把五千多美元的支票一點一點的撕碎,拋向法庭的上空。
曲曉雪是一位有尊嚴的人,她既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又維護了祖國的尊嚴。

④ 電視劇 別了溫哥華的大結局是什麼,馬芬的結局呢最後一集為什麼只有她哭呢

《別了,溫哥華》大結局劇情

羅毅隻身來到河北農村尋找余家原來的保姆小紅,小紅非常同情自己的女主人曉雪,並且向羅毅講述了一個重要情況,其實導致曉雪跌到流產的真正原因是余士雄在樓梯上塗抹了大量的油。小紅還說余士雄威脅曉雪將一輩子都會這樣糾纏著她……

在羅毅的再三勸說下,小紅同意和羅毅回到北京,做為目擊證人指控余士雄。知道小紅被羅毅帶走,余士雄找上門來,他直截了當地對羅毅說:我知道你想幫曉雪離婚,但小紅說的只是捕風捉影的一面之詞,根本不能成為法律的直接證據。

羅毅和大洪找司馬瑜商量,司馬瑜提出可以去婦聯反映情況,因為曉雪身上的傷痕足以控告余士雄犯有虐待罪。接下來的日子裡,羅毅陪同婦聯的幹部一起展開了調查,終於把曉雪從余士雄的家裡接了出來。這時的曉雪精神錯亂,神情呆滯,一旁的余士雄卻表情陰霾。

羅毅到精神病醫院看望曉雪,曉雪卻明顯地沒有擺脫余士雄的陰影,羅毅心疼地把她擁在懷中。婦聯掌握了足夠的證據,出面代表曉雪控告余士雄。法庭上,小紅提供著有力的證詞,最後法官宣告判決被告余士雄犯有虐待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安排好了北京的事情,羅毅打算回加拿大了。首都機場,楊夕在大洪的耳邊低語:我等著你回來。溫哥華,大洪把一切都收拾好,就要回中國了,這時候的羅毅跑過來,假裝不經意地說:我把事務所的工作辭了,我決定,曉雪在哪,我也在哪。

北京,長城,大洪和楊夕攀上烽火台,兩人幸福地仰望著藍天。羅毅找到曉雪,告訴她:這次他真的要永遠留在她身邊了,他拿出那枚曉雪還給他的戒指,小心地套在曉雪的手指上。曉雪沖羅毅燦爛地微笑著,羅毅回應著,笑容中卻有著太多的內容。

馬芬的結局:

馬芬本來是和一個加拿大的律師結婚了,那個律師發現她動機不純,只是想得到楓葉卡(也就是相當於是美國的綠卡),他們就離婚了。她隻身回國後,覺得自己這一年多的日子過的很孤單,然後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幸福,所以哭了。

(4)曲曉雪法官擴展閱讀:

和10年前的《北京人在紐約》相比,一樣的異域風光,一樣的情感經歷,只是,溫哥華的愛情更純凈,更唯美,從頭至尾淡淡的憂傷,讓人不忍心去質疑它的戲劇性和真實性。

喜歡這片子,不是因為它是在溫哥華拍的,也不是因為有多少偶像明星,而是裡面的每個人物,每個細節都活生生存在於我們周圍,讓觀眾看到的是每一個自己,能夠引起很大的共鳴。。

《別了,溫哥華》是憂郁而又美麗的。從那首動聽的主題歌開始,憂郁和傷感的氣息就撲面而來。

為了襯托這種帶著一縷灰色帶著一絲傷感的愛情,在外景地的選擇上趙寶剛煞費苦心,從原著中的多倫多移到了海濱城市溫哥華,片中優美的冬日風景和異國風情帶來的新鮮感,深深地吸引了觀眾。

該片結尾處理太草率,感覺過於追求大團圓而忽略了真實性。既然這么容易解決的事,曉雪還會被逼到溫哥華,甚至瘋了,大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有費工夫之感。這部電視劇,總體來講一般,只不過演員陣容豪華罷了,故事缺乏真實性,感覺副線的故事比主線的故事演得精彩。

⑤ 別了.溫哥華的結局是什麼.

第二十二集

羅毅隻身來到河北農村尋找余家原來的保姆小紅,小紅非常同情自己的女主人曉雪,並且向羅毅講述了一個重要情況,其實導致曉雪跌到流產的真正原因是余士雄在樓梯上塗抹了大量的油。小紅還說余士雄威脅曉雪將一輩子都會這樣糾纏著她……。在羅毅的再三勸說下,小紅同意和羅毅回到北京,做為目擊證人指控余士雄。

知道小紅被羅毅帶走,余士雄找上門來,他直截了當地對羅毅說:我知道你想幫曉雪離婚,但小紅說的只是捕風捉影的一面之詞,根本不能成為法律的直接證據。

羅毅和大洪找司馬瑜商量,司馬瑜提出可以去婦聯反映情況,因為曉雪身上的傷痕足以控告余士雄犯有虐待罪。

接下來的日子裡,羅毅陪同婦聯的幹部一起展開了調查,終於把曉雪從余士雄的家裡接了出來。這時的曉雪精神錯亂,神情呆滯,一旁的余士雄卻表情陰霾。

羅毅到精神病醫院看望曉雪,曉雪卻明顯地沒有擺脫余士雄的陰影,羅毅心疼地把她擁在懷中。

婦聯掌握了足夠的證據,出面代表曉雪控告余士雄。法庭上,小紅提供著有力的證詞,最後法官宣告判決被告余士雄犯有虐待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安排好了北京的事情,羅毅打算回加拿大了。

首都機場,楊夕在大洪的耳邊低語:我等著你回來。

溫哥華,大洪把一切都收拾好,就要回中國了,這時候的羅毅跑過來,假裝不經意地說:我把事務所的工作辭了,我決定,曉雪在哪,我也在哪。

北京,長城,大洪和楊夕攀上烽火台,兩人幸福地仰望著藍天。

羅毅找到曉雪,告訴她:這次他真的要永遠留在她身邊了,他拿出那枚曉雪還給他的戒指,小心地套在曉雪的手指上。曉雪沖羅毅燦爛地微笑著,羅毅回應著,笑容中卻有著太多的內容。

⑥ 陸游愛國情懷的詩

陸游愛國情懷的詩
(1)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簡評:這首至死不渝的愛國詩,感動無數人,也激勵無數人。

(2)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其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簡評:愛國情到深處,便是鐵馬冰河入夢。此詩將陸游的報國熱忱和赤膽忠心,表露無遺。

(3)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簡評:英雄無奈是閑置。「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的背後,是理想的翅膀被無情折斷後的痛苦呻吟。

(4)書憤五首·其一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簡評:早年收復失地的壯志雄心和晚年哀嘆壯志難酬,前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將一個「憤」字,推向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5)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簡評:「遺民淚盡」飽含無限的辛酸。其背後,是他們無限盼望「王師」的深情目光。

(6)病起書懷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簡評:「位卑未敢忘憂國」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異曲同工,都是詩人內心赤膽忠誠的真實流露,也是歷代愛國志士的共同心聲。

(7)金錯刀行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簡評:全詩最後一句,用反詰語句,抒發了誓死抗金、「中國必勝」的壯烈情懷,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正氣浩然,動人心魄。

(8)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簡評:「將軍不戰空臨邊」「廄馬肥死弓斷弦」「遺民忍死望恢復」,都將矛頭指向了「和戎詔」。這是陸游旗幟鮮明反投降的詩篇,其憂國愛民的情懷,其沉痛悲憤的情感,充滿字里行間,讀來使人淚下。

(9)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白發將軍亦壯哉,西京昨夜捷書來。

胡兒敢作千年計,天意寧知一日回。

列聖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

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

●簡評:這是陸游難得的一首人生「快詩」,其快活喜悅之情,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杜甫,如出一轍。

(10)長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東海騎長鯨;

猶當出作李西平,手梟逆賊清舊京。

金印輝煌未入手,白發種種來無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豈其馬上破賊手,哦詩長作寒螿鳴?

興來買盡市橋酒,大車磊落堆長瓶;

哀絲豪竹助劇飲,如鋸野受黃河傾。

平時一滴不入口,意氣頓使千人驚。

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

何當凱旋宴將士,三更雪壓飛狐城!

●簡評:這首《長歌行》雄放激越,悲中帶壯,既有自我排遣,又積極向上。尤其最後一句,收復「飛狐城」,與將士同喝慶功酒,充滿激情,鼓舞人心。

⑦ 誰有李媛希的介紹發過來

_中文名:李媛希
_英文名:Mocika
_昵稱:希希、希小姐、小猴子、趴趴熊、冰淇淋
_性別:女
_生日:1990年2月10日
_星座:水瓶座
_身高:160cm
_體重:42kg
_特長:唱歌、舞蹈
_愛好:逛街,唱K,吃小吃
_偶像:碧昂斯、蕭亞軒、蕭敬騰
_性格:開朗、熱情、活潑、可愛、率真
_特色:自信不懈、勇於嘗試、敢於挑戰、專注為一
_出生地:四川省雅安市名山縣
_畢業院校:四川電子科技大學
_口頭禪:好吧,謝謝你;對啊。
_粉絲名:奶昔
_網路ID:希昔相惜
_所在公司:天娛傳媒
_喜歡的水果:西瓜,草莓
_喜歡的飲料:雪碧(希希愛講成雪貝) 旺仔牛奶 茉莉蜜茶
_喜歡的食物:火鍋,長沙口味蝦
_喜歡的電影:Dreamgirls (夢幻女郎)
_快女中的朋友:曾軼可 王志心 江映蓉 郁可唯 黃英 陶樂 鄧曉嘉 谷薇 李霄雲
[編輯本段]〖粉絲名稱〗
李媛希的粉絲團叫做「奶昔」,因為「希」的諧音為「昔」。
奶昔是一種嘗起來香甜可口、有益皮膚、提神、 富含維生素C的混合型清涼飲料。舞台上的李媛希在喜愛她的人眼中清朗純真,滋味可人,正像酷熱的夏日裡人們品味的奶昔一樣,沁心入肺,涼潤甘甜。
[編輯本段]〖粉絲口號〗
一生媛分,永遠愛希。
希希勇敢做自己,奶昔陪你走到底。
[編輯本段]〖快女歷程〗
湖南衛視《快樂女聲》長沙賽區 20強
湖南衛視《快樂女聲》全國總決賽 300強
6月10日 全國300強第二場50進10的比賽 直接晉級全國60強
6月17日 全國60強 第一場30進10的比賽 成功晉級全國18強
6月26日 全國10強突圍賽第一場18進15比賽 成功晉級全國15強
7月03日 全國10強突圍賽第二場15進10比賽 成功晉級全國10強
7月17日 全國10強總決賽第一場積分賽中 排名第8位
7月24日 全國10強總決賽第二場積分賽中 排名第9位
7月31日 全國10強總決賽10進7比賽中 獲得最終名次第10名
參賽宣言: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離不開努力,認真對待每一次機會。
[編輯本段]〖其他經歷〗
2004年
湖南衛視《超級女聲》成都賽區 20強
2005年
澳門青少年交流大使第一名
2008年
歡樂總動員《雅芳形象代言人》四川賽區冠軍
參加浙江的一檔選秀節目「美麗星學院」獲得亞軍、「動感之星」稱號
《地圖上旅行》單曲宣傳圖
[編輯本段]〖音樂作品〗

「個人單曲」

2009年
地圖上旅行(收錄於《封面女聲COVER GIRLS》中)

「拍攝M V」

2009年
唱得響亮(合唱)(with 快女10強)
地圖上旅行(個人)

「合唱曲目」

2009年
唱得響亮(with 快女10強)
[編輯本段]〖廣告代言〗
2009年
以純服飾 (快女10強)
[編輯本段]〖發行寫真〗
2009.08 「2009快樂女聲星光閃耀全集②」(李媛希、潘虹樾合輯)
[編輯本段]〖演 唱 會〗
2009年
10月7日 快女十強全國巡迴演唱會第一場--上海站 (上海大舞台)
10月10日 快女十強全國巡迴演唱會第二場--長春站 (五環體育館)
10月18日 快女十強全國巡迴演唱會第三場--溫州站(溫州體育館)
10月23日 快女十強全國巡迴演唱會第四場--株洲站(株洲體育中心)
10月30日 快女十強全國巡迴演唱會第五場--北京站(北京工人體育館)
10月31日 快女十強全國巡迴演唱會第六場--成都站(四川省體育館)
11月14日 快女十強全國巡迴演唱會第七場--揚州站(揚州體育館)
11月21日 快女十強全國巡迴演唱會第八場--南京站(南京五台山體育館)
[編輯本段]〖參與合輯〗
2009.09 「Cover Girls封面女生」中「地圖上旅行」
[編輯本段]〖他人評價〗
曉雪:
但是李媛希出唱片或者是開演唱會我一定會去捧場。
翁乙仁:
對李媛希的音色十分喜歡,表示她的中音部分很有特點,聲音具有厚度和穿透力,很能夠打動聽眾的耳朵。
伍洲彤:
她在舞台上的感覺非常好,外形上是濱崎步和蔡依林的綜合,唱功和表現上都很時尚,她今後的路會很多元化。
包小柏:
我相信人是有潛能的,只是你給不給他機會去換潛能,這兩個人就是李媛希和黃英,為什麼我要提這兩個人?李媛希是所有人裡面危險度最高的,因為她什麼都不是,如果我是唱片公司,我會把什麼都不是的人變成什麼都是的人,但這個方法我不願意在舞台上現在就說(10進7前,包小柏接受采訪)。
巫啟賢:
今天你表現得像是個職業歌手的水準。李媛希你今天唱得很讓我痛心啊,因為這首歌就是要唱出讓人痛心的味道,因此我支持你。
唱片公司專業評審:
我認為李媛希早該晉級了。
「娛樂無極限」采訪陳博士:
她一看就是那種魅力四射的感覺。
快女形象包裝指定攝影師丁野:
李媛希是最有味道的;李媛希的味道最富時尚氣息,她在鏡頭前非常自信,特別有活力。
[編輯本段]〖其他鏈接〗
2009.08.14 「地圖上旅行」新浪網路獨家播出
2009.11.14 快女十強合輯MV發售
2009.11.14 「地圖上旅行」MV出爐
[編輯本段]〖家庭背景〗
瘦媽
李媛希的親生母親,被稱之為「瘦媽」,她的沉穩和大將之風給李媛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瘦媽很忙,管我也比較少,但是有她在,我就絕對安心。」
胖媽
從長沙唱區比賽開始就一直陪在李媛希身邊的這個胖胖的女士是李媛希的小姨,她會為李媛希每一次晉級歡呼,為待定焦慮不安,雖然不諳「粉絲之道」,卻竭盡全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拉粉絲,真是不是親女兒卻勝似親女兒。她被李媛希親切的叫做「胖媽」。她憨態可掬的身材顯得十分可愛,她還特別喜歡嘗試新鮮的東西。
李媛希曾說:「胖媽對我特別好,她跟我的親媽沒有任何分別,我平時就管我姨夫叫爸爸。胖媽有時候帶著我表弟出去玩,有朋友就問她你一個兒子啊。她馬上就會糾正,我還有個女兒呢,可漂亮了。雖然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但是我成長得很幸福。」
父親
李媛希曾說:「對爸爸沒什麼特別的印象了,他也有新的家庭,所以沒有太多的聯系。當然他知道知道我參加比賽,也打電話來為我加油。」她表示,父親曾在部隊文工團工作,聲音條件相當好,尤其是他的高音,很具專業水準。而她父親最拿手的歌曲,竟然是《青藏高原》,一首在普通大眾看來很難駕馭的歌曲。李媛希笑稱,在她的記憶中,父親在音樂方面的才華讓她耳濡目染,喜歡上了音樂,她在音樂方面的天賦,有一部分應該就遺傳自她的父親。李媛希還表示,盡管現在沒有生活在一起,爸爸對她這次參賽卻很支持,並希望她能賽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⑧ 征詢演員蔣雯麗的詳細個人資料...

http://ke..com/view/109360.htm
這里很詳細,你可以去看看!

熱點內容
婚姻法24條規定 發布:2025-04-30 11:28:02 瀏覽:69
法律與道德的例子 發布:2025-04-30 11:21:01 瀏覽:103
民法表述 發布:2025-04-30 10:59:27 瀏覽:329
行政法精粹電子版 發布:2025-04-30 10:59:12 瀏覽:533
法官是怎麼徇私舞弊的 發布:2025-04-30 10:49:33 瀏覽:263
土地調處條例 發布:2025-04-30 10:47:59 瀏覽:295
法學碩士兩年制 發布:2025-04-30 10:46:40 瀏覽:815
精武司法所 發布:2025-04-30 10:41:16 瀏覽:977
中國國際責任法律 發布:2025-04-30 10:39:56 瀏覽:425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 發布:2025-04-30 10:39:07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