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法官國籍
1、王寵惠
王寵惠(1881.10.10.-1958.3.5),字亮疇,祖籍廣東省東莞市,出生於香港荷李活道75 號的道濟會堂。王寵惠是近代中國第一張新式大學文憑的獲得者,曾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代總理、國務總理,並為海牙國際法庭任職中國第一人。
2、鄭天錫
鄭天錫(1884-1970,Cheng Tien-Hsi),字雲程,號茀庭,廣東香山縣人(今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 。中國著名法學家、外交家。 倫敦大學法學系畢業,曾任大理院大法官,多所大學法學教授,司法官次長,國際聯盟法官,民國最後一任駐英大使。
3、徐謨
徐謨(1893-1956),字叔謨,筆名平章,江蘇蘇州人,原籍江蘇吳縣人,曾任國際法院法官,是首位出任國際法院法官的中國人。
4、顧維鈞
顧維鈞(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漢族,江蘇省嘉定縣(今上海市嘉定區)人,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是中國近現代史外交家。
1912年回國後,任袁世凱總統英文秘書、內閣秘書、外務部顧問和憲法起草委員等職。後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國民政府駐法、英大使,聯合國首席代表、駐美大使,海牙國際法院副院長;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
5、倪征燠
倪征燠[yù](1906年7月—2003年9月2日),中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我國著名的法學家。1984年,倪老以他高尚的品格和資深的閱歷當選為聯合國國際法院法官,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享受到國際司法界最高榮譽的國際法官。
6、史久鏞
史久鏞,男,著名國際法學家。1926年10月9日生於浙江寧波。早年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獲政治學學士學位,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修法學,獲國際法學碩士學位,1951年畢業後留校從事國際法學研究。
1994年2月6日,任聯合國國際法院大法官,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任國際法院副院長,2004年2月6日當選聯合國國際法院院長。這也是自聯合國國際法院1946年成立以來首位中國籍法官擔任院長。
7、薛捍勤
薛捍勤,女,中國山東省人,資深外交官和國際法專家,2010年5月12日當選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主席,2010年6月29日當選國際法院法官。
㈡ 李運騰法官是什麼國籍
法官李運騰的籍貫是中國香港。
2020年12月29日,李運騰解釋稱,黎智英此前一直遵守保釋條件和承諾,同時有高額保釋金與人事擔保;另外,黎智英還曾提出願意使用電子鐐銬等電子監察裝置,以換取獲準保釋,但香港律政司表示不可行。
對此,身兼執業律師的港區立法會議員周浩鼎直指香港並沒有電子鐐銬,法庭卻還將其視之為獲準保釋的理據,痛批法庭太天真。議員容海恩批評稱,黎智英擁有各方人士協助,絕對有能力潛逃,法庭根本不應准許他保釋。
(2)台灣法官國籍擴展閱讀
《香港國安法》第55條指出,只要出現「外國或者境外勢力介入的復雜情況,香港特別行政區管轄確有困難」、「出現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無法有效執行本法的嚴重情況」或「出現國家安全面臨重大現實威脅的情況」,得到中央政府批准後,駐港國安公署就可以對案件行使管轄權。
第56條則指出,由駐港國安公署偵查的案件,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定有關法院行使審判權」。換個角度想,如果李運騰確屬潛伏很深的黃官,從黎智英案暴露出來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只有將問題曝光,特區政府才能更早、更好的解決香港司法機構的沉痾雜症。而且此案如果移交內地審訊,絕對是美西方反華勢力和亂港分子最不願看到的。
㈢ 為什麼台灣律師把法官稱為庭上呢
這是敬稱
㈣ 各級人民法院法官擔任條件需要中國國籍
在中國 你放心 所有的我是說所有的 重要的職權部門 領導 都是需要中國人來任職的回 中國嗎 政審這關答你過不了 啥都是扯我跟你說 連你祖宗八代都給你查出來 當然了 在底下當小兵不用這么麻煩 在一個你看部隊了 團以上的幹部 沒有 少數民族的 他們理論上說還是中國人 但是不是 漢 族 澳門 沒事 自製去 他們那的刑法跟我內的都不一樣
㈤ 香港法官杜大衛是什麼國籍
杜大衛法官是英國人。
杜大衛(David Tool)生於 1942 年,從 2001 年8 月 28 日在北京市居住起,曾任美國陸軍上校、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在 1991 至 1993 年間,他在蘭州大學任教;2001 年至今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經貿學院任教。
現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的美籍副主任。是北京市民講外語活動組織委員會專家團(組委會、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顧問、「問我計劃」 (Ask Me Proposal)創辦者。
(5)台灣法官國籍擴展閱讀:
個人佚事
越戰讓杜大衛這樣認識生命及生命意義,他認為「生命由我兒女延續,思想由我學生傳承」。教書,自然成為杜大衛生命意義的載體。他教授的課程針對中國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質疑能力、研究能力薄弱而對症下葯。
杜大衛舉起一瓶番茄醬要求學生「請你告訴我關於它的 25 個資訊」,當然學生未能達標。所以,他的教學盡力彌補中國教育缺陷導致上述能力的不足。
雖然他教授的是國際經濟貿易,但授課中亦會順帶普及中國傳統文化。讀過兩遍《紅樓夢》的杜大衛曾問學生「你看過《紅樓夢》嗎?」答:「看過」。「書還是電視劇?」學生老實承認「是電視劇」。杜大衛要求「那請你讀讀原著」。
一次,京劇團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演出《三岔口》。杜大衛要求所有學生(200 多個)去看。他嚴肅闡明其理由「這是我考試內容」。最後四分之一學生從此被戲散吸引,又說「沒想到這么好看」。
㈥ 檢察官和法官的區別是什麼
最主要的區別是檢察官行使的是公訴職能,法院行使的是裁判職能。
檢察官是依法行使國家檢察權的檢察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和助理檢察員。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在司法機關(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是司法權的執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國家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制肘,剛正無私地根據法律判案。日本國的法官稱為判事,台灣地區的法官以前稱為推事,後來改為法官。
法官的職責是依職權行使審判權,就是判案子的。檢察官的職權是行使檢察權,是提起公訴的,也就是刑事原告,還有監督法院審理的職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規定:
第二條: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
第五條法官的職責:
(一)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案件;
(二)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規定:
第一條為了提高檢察官的素質,加強對檢察官的管理,保障人民檢察院實施法律監督,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保障檢察官依法履行職責,保障司法公正,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檢察官是依法行使國家檢察權的檢察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和助理檢察員。
第六條檢察官的職責:
(一)依法進行法律監督工作;
(二)代表國家進行公訴;
(三)對法律規定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犯罪案件進行偵查;
(四)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七條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除履行檢察職責外,還應當履行與其職務相適應的職責。
拓展資料
你好,
對於該問題,我國《法官法》,《檢察官法》對此有專門的規定。該規定為基本規定,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增加更多,更嚴格的限制。參見一下法條:
一,《法官法》
第四章法官的條件
第九條擔任法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二十三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體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本法施行前的審判人員不具備前款第六項規定的條件的,應當接受培訓,具體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
適用第一款第六項規定的學歷條件確有困難的地方,經最高人民法院審核確定,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將擔任法官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科畢業。
第十條下列人員不得擔任法官:
(一)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曾被開除公職的。
二,《檢察官法》
第四章檢察官的條件
第十條擔任檢察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二十三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體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本法施行前的檢察人員不具備前款第六項規定的條件的,應當接受培訓,具體辦法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
適用第一款第六項規定的學歷條件確有困難的地方,經最高人民檢察院審核確定,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將擔任檢察官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科畢業。
第十一條下列人員不得擔任檢察官:
(一)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曾被開除公職的。
具體標准應到所報考的機關去了解。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㈦ 台灣法庭的審判長、受命法官、陪席法官是什麼意
一、在獨任審判中,法官就是審判長。如果審判長要調查的事項是在其他法院管轄區域內,則可專能囑屬托該管轄法院代為調查,此時該調查法官就是『受託法官』,因為受審判長之託嘛。
二、在合議審判中,審判長為准備審判起見,通常會先指定法官進行准備程序,此時受指定進行准備程序的法官就是『受命法官』,在實務上受命法官也就是本案的調查法官。
三、在合議審判中,除審判長外及受命法官外,還有其他的法官在(高等法院三人組合議、最高法院五人組合議),這些非審判長及非受命法官的法官就是陪席法官,因為在實務上陪席案件並非他們自己的案件(他們有自己的受命案件),而且也不參與准備程序,對案件也不了解,所以陪席法官對陪席案件大都僅是因為行政事務上的分配而不得不來,所以在法庭上常可以看到陪席法官在法台上打瞌睡。
㈧ 司法官的台灣司法官
司法官在台灣是法官及檢察官的合稱。
在台灣要成為司法官的話必須先具版備大學院校法權學院法律系畢業或司法人員高等檢定考試(司法三等)及格之應試資格, 再經司法官特考及格,接受司法官訓練,並至各地方法院及地方檢察署學習期滿及格後,才能被任用。
目前台灣曾提案修法比照外國,將參加司法官特考及律師高考的應試資格提高到法律相關研究所畢業才行。保障司法官為終身職,非依法不得去職,但為司法院大法官之司法官有特殊規定。
㈨ 香港法官可以由外國人擔任嗎立法委員會可不可以有外國人
《基本法》容許不超抄過百分之二十立法會議員持外國護照,即目前六十名議員中,其中十二名可以是外國公民。
而十二名可以是外國公民的都是全屬工商及專業功能組別議員,不包括直選議員,外國人只要香港公民不持外國居留權就可以做議員,如果有外國護照只能歸入十二名可以外國公民的名額內。
至於香港法官沒有國籍限制,香港法官中亦有外國人,但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則需沒持有外國居留權的香港公民擔任
㈩ 中國憲法規定不能擁有雙重國籍,但是為什麼香港有些法官有雙重國籍
所謂香港法官的「雙重國籍」應該理解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非中國籍人士。
因為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其遵循的不是中國憲法,而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根據《基本法》第二十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簡稱香港居民,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
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為:
(一)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
(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以上的中國公民;
(三)第(一)、(二)兩項所列居民在香港以外所生的中國籍子女;
(四)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持有效旅行證件進入香港、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以上並以香港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國籍的人;
(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第(四)項所列居民在香港所生的未滿二十一周歲的子女;
(六)第(一)至(五)項所列居民以外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只在香港有居留權的人。 以上居民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居留權和有資格依照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取得載明其居留權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證。
香港特別行政區非永久性居民為:有資格依照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取得香港居民身份證,但沒有居留權的人。
中國國籍的取得依據的是中國《國籍法》,香港居民並不必然擁有中國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