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做出不利
㈠ 我想問一下到法院打官司如果判決對自己不利有什麼辦法解決
法院一般都會根據事實來判的,如果對一審的判決結果不滿意,你也可以在規定期限內上訴,把上訴狀給原法院或者交給上級法院就可以了。
㈡ 二審法院能做出對上訴人不利的判決么
二審法院能否做出對上訴人不利的判決。還要看具體案情。
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了上訴不加刑原則,也就是說一審判決後,如果被告人單方上訴,控方不抗訴的情形下,二審法院不能做出對被告人比一審判決更重的刑罰。
我國民事訴訟法二審實行的不是全面審查原則,而是二審法院只能圍繞著上訴人的上訴請求進行裁判,這一點在我國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一條有相應的規定。該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五條也明確規定「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應當圍繞當事人上訴請求的范圍進行,當事人沒有提出請求的,不予審查。但判決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除外」。
可見,在我國,民事訴訟中,如果上訴人沒有要求二審改變一審判決結果,二審法院是不能予以審查的,特殊情形除外。但是否就上訴人提出的上訴請求,二審法院就可以做出對上訴人不利的判決呢?我認為做出對上訴人不利的判決是不妥當的,因為這違反了上訴人上訴的目的,不利於保護當事人的上訴權。此外,在上訴期內,對方當事人未上訴,說明其已經放棄上訴權,故如果二審做出不利於上訴人的判決,相當於代未上訴方行使了上訴權,不符合不訴不究的原則。
㈢ 人民法院作出不公正民事糾紛判決可能
如果對判決不服 可提起上訴
如果認為人民法院領導幹部或審判、執行崗位法官會對您的判決不利,可以在開庭前申請他迴避。
如果有確切證據證明某法院領導有貪污受賄的現象 可以向檢察院提起訴訟
㈣ 法院明顯的不公正判決怎麼辦
你好,如果你對法院作出的不予抗訴決定不服,那麼建議你先重新審視、梳理案情。能夠達到檢察院不予抗訴這個環節,一般是要經過一審、二審甚至是再審被駁回,才會下達不予抗訴決定書。
這些環節都是國家司法機關經過層層考證的,雖然不能百分之百說經過幾個環節仍然是正確的,但是作為你想維權,也該反思一下,自己的堅持到底有沒有道理。
如果你對案情重新梳理後,仍然堅持,那麼你也應排除自己舉證不利的可能,法律適用選擇錯誤的可能。
因為民法的原則,即使你有理,但是舉證不利的話,不利後果也要由自身承擔,所以在排除自身提供的訴狀,證據觀點主張,法律適用方面不存在問題的前提下。
你可以向上級檢察院提請申訴,但是未必會有好的結果,所以你要考慮清楚!
補充刑訴法相關條文:
第二百四十一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四十二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
(一)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
(二)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依法應當予以排除,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四)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五)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㈤ 被告和法院有關系,對原告不利咋辦
被告可以對原告的起訴不理睬,在法院通知時,可以不參加庭審。不過,涉及撫養關系、贍養關系等必須到庭的,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
被告經法院通知不到庭參加訴訟,是對自己訴訟權利的放棄,法院只依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來作出判決。判決生效後,即具有強制執行力,被告負有義務的,法院可以強制執行。
㈥ 關於上訴審人民法院可否直接作出對民事案件上訴人更加不利的判決
可以。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
㈦ 上訴審人民法院可否直接作出對民事案件上訴人更加不利
上訴審人民法院可以直接作出對民事案件上訴人更加不利的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上訴審人民法院可否直接作出對民事案件上訴人更加不利的判決,對上訴或抗議案件是否必須傳喚當事人等公開審理及受理下級法院未受理的刑事案件應作為第一審或第二審等問題的批復》規定:
(一)關於上訴審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上訴案件中,發現原判決適用法律不當,需要作出對上訴人更加不利的判決時,是否可以直接改判問題。我們的意見是:如果原判決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即使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也應當改判的,可以直接改判。
㈧ 法院採用"簡易程序"會對某一方當事人不利嗎
案發後,於某被縣檢察機關以非法拘禁罪向縣法院提起公訴,因本案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於某對指控的事實又供認不諱,縣檢察機關便建議縣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本案。法院經審查,同意適用簡易程序,並按照簡易程序對於某作出拘役二個月的判決。對此案的判決我覺得沒什麼,可就是不明白這簡易程序是怎麼回事?採用簡易程序會不會對某一方當事人有不利影響?您能幫我解釋一下嗎?答:簡易程序是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新增設的審判程序,這是我國司法實踐的客觀需要,也是世界多數國家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發展的大趨勢。法院之所以創立簡易程序,其目的就是為了在確保司法公正的同時,提高辦案效率、節約司法資源。因此,採用簡易程序根本不會給某一方當事人帶來什麼不利影響,相反,它還會使當事人的合法利益能更快的得到法律的救濟。 簡易程序是對第一審普通程序的簡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審判組織上簡化。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四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2.公訴案件出庭公訴的簡化。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五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不派員出席法庭。」3.庭審程序的簡化。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不受本章第一節關於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鑒定人、出示證據、法庭辯論程序規定的限制。」 4.審理期限的縮短。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規定:「適用簡單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二十日以內審結。」 這些簡化的目的即在於提高辦案效率,但在訴訟中也不可一味追求簡化而忽略了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如被告人享有的申請迴避、提供新的證據、進行辯論、自訴案件中申請撤訴、最後陳述、提起上訴等訴訟權利決不可因程序簡化而被任意限制甚至剝奪。 關於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1.只有基層人民法院才可以適用簡易程序;2.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依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四條的規定有三類:(1)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的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建議或者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應注意這里所指的刑罰是宣告刑而不是法定刑。根據此條款之規定,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是否適用簡易程序都有否決權。聯系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五條公訴人可以不出庭的規定,對於人民檢察院起訴時建議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以及人民法院徵得人民檢察院同意後決定適用簡易程序的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將全部卷宗材料移送人民法院,這和此次刑事訴訟法對法院庭前審查方式的修改從表面上看是相背離的,但卻是適用簡易程序的特殊性的要求。(2)告訴才處理的案件;(3)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的刑事案件。對於這兩類自訴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的決定權在法院自然不言而喻。 關於簡易程序與普遍程序,它們是特殊與一般的關系。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時,除法律對簡易程序所作的特別規定外,其他程序仍應按普通程序辦理,如果發現不宜再適用簡易程序,應及時變更轉為普通程序重新審理。這里應強調的是:已經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既使發現適合用簡易程序審理,也不可再變更為簡易程序。(地平線律師事務所)
㈨ 對方不出庭法院進行怎樣的不利判決
對方不出庭可以作缺席判決,沒什麼有利不利之說。只要你證據充分,對方即便出庭也是敗訴,如果你的證據不充分,法院即便缺席判決的話對方也不見得敗訴。官司打得是證據,證據充足的話其他的一切就是形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