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高齡法官

高齡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4-10 23:17:36

1. 最迷人的殺人犯,她有何魅力能讓5個審判官爭著與她結婚

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埃莉奧特·奧爾列伊爾夫人是比利時犯罪史上最迷人的殺人犯。一七九二年,當比利時還是奧地利的一部分時,她以毒殺丈夫,父母和兩個姐妹的罪名在布魯塞爾受審。法庭由五位道貌岸然的審判官組成。結果,審判官們一致宣布二十五歲的、美麗的被告無罪開釋。審判官們的評議費了很長時間,這並不是為了決定被告是否有罪,而是討論被告在無罪釋放之後,誰有資格和她結婚。

女犯就想誘惑曹鼐放過她。該女年輕貌美,曹鼐正值血氣方剛,經女犯甜言蜜語挑逗,怦然心動起來。但好在關鍵時候,他冷靜下來,拿出紙筆,寫下“曹鼐不可”四個字,提醒自己要冷靜克制。期間他將這四個字燒了又寫,寫了又燒,如此數十次,終於熬到了天亮,他與女犯沒有發生任何不正當行為。而女犯也奈何不得,只好垂頭喪氣跟著曹鼐走上押解之路,這就是在寧晉城鄉廣為流傳的“曹鼐三不可”故事。相比較量我們明朝審判官,外國這些審判官真是無組織無紀律啊!

2. 美國最高法院法官金斯伯格什麼時候去世的

9月19日,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路透社等多家外媒報道,美國最高法院於當地時間周五(18日)宣布,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去世,終年87歲

美國最高法院在一份聲明中稱:「由於胰腺癌引發的並發症,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於今晚在她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家中去世,她的家人陪伴著她。」

根據CNN報道,金斯伯格於1993年由時任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任命。近年來,她一直是美國最高法院自由派中最資深的成員,在墮胎權、同性婚姻、移民、醫療保健等問題上,都曾投下支持票。

金斯伯格現年87歲,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按照規定,大法官將一直履職直到去世或自願退休。近年來,健康問題一直困擾著已經高齡的金斯伯格。此前(2019年8月)金斯伯格曾接受過胰腺癌治療。

(2)高齡法官擴展閱讀: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簡介: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1933年3月15日—2020年9月18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

1959年畢業於哥倫比亞法學院,曾當法學教師和婦女權益律師,1980年被任命為聯邦上訴法院哥倫比亞特區巡迴審判區法官,1993年由柯林頓總統任命為聯邦最高法院法官。系最高法院內富有爭議的自由派法官之一,堅決主張婦女有墮胎的權利。

3. 新中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是誰

倪征澳

4. 86歲高齡的江平教授給廣大律師們說了啥

86歲高齡的江平教授給廣大律師們說了啥?
2016年7月24日下午,現年86歲高齡的中國著名的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民商法學博士生導師江平教授在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南區大禮堂為貴陽廣大律師們作了一次專題講座,本次講座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筆者作為現場聽課的一名普通律師學員,深受啟發,現將江平教授講座的部分內容進行梳理發布,與全國律師同行和法律人一起分享。
這次講座,江平教授緊緊圍繞他提出的「律師興則法治興,律師興則國家興」深入詮釋了律師的職業優勢和作用,勉勵廣大律師積極為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做出應有的貢獻。
以下是江教授授課的部分觀點集錦:
一、律師興則法治興,律師興則國家興。
二、律師作為一個職業來說,他的優勢在哪裡?只有弄清楚了職業的優勢,才有權利說「律師興則法治興,律師興則國家興」。如果我說國家興則律師興,那絕對沒有問題,也沒有爭議。那麼為什麼我說律師興就國家興呢,這說明律師有特殊的地位、特殊的作用,這是別的職業不能夠代替的。
三、律師作為一個職業來說,他具有三大優勢:一是律師是一個更具有權利意識的職業群體;二是律師是一個更具有社會意識的職業群體;三是律師是一個更具有法律意識的職業群體。
四、從職業的情況來看,律師和維權緊密聯系,而且律師的維權和其他職業不一樣,其他一些職業是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律師的天職卻是維護他人的利益。律師都是維權的,律師始終應將維權放在第一位。
五、律師本身自己的利益也需要維護,但是律師的職業並不是維護自己的利益,他的職業使命是維護當事人的利益。
六、警察和律師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不可缺少的兩股力量。維穩是公安的作用,維權是律師的作用。
七、律師的辦案思維和法官、檢察官、公安部門的同志的辦案思維是不同的,律師的思維基本上是無罪思維,在法庭上更多的表現為對控方的對立,根本原因是思維的不同。
八、律師這種權利的觀念是進步的觀念,是一個值得提倡的觀念,律師這種以權利為中心的思考,是為維護當事人的利益來考慮,這應該是一種進步的思維。當然這樣的思維也有一些片面,沒有用全局的思維來衡量。
九、律師職業自身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律師是靠自力,靠服務,靠信譽贏得市場的尊敬和尊重。
十、律師本身服務的市場就是社會市場的一部分,市場的規律的適用於律師的規律,市場競爭的規律也適用於律師的規律,律師本身就是市場的一份子。
十一、律師本身更貼近民眾,更了解民眾的心聲。律師是民眾權利的維護者,是民眾利益的代言人。
十二、「依法治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們都是學法律出身,我們的任務跟國家的治國之道完全一致。
十三、作為法律人要維護法律的精神。
十四、如何處理好治國之道和謀生之道,這個恐怕只有學習法律的人會遇到這個問題,學其他專業的恐怕沒有這個方面的問題。怎麼處理好治國和謀生的矛盾,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法律的理念,法律的理念要牢牢在心中,這個天平的概念,公正、公平、正義要牢記。(江老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語重心長呀,他還用宋世傑幫打官司的案例指引法律人如何處理治國和謀生之道)。
十五、法律人的弱點是什麼?江老借用馬英九父親的一句話:"守經有餘,權變不足"。
十六、對於法律人來說,應該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看作最高理想。
十七、過去造成冤假錯案的原因有四個:一是先入為主,二是證據不足,三是無人辯護,四是缺乏監督。
十八、作為律師應該准確把握公權和私權的界限在哪裡,超出哪個界限就是濫用。
十九、可以把從律師中選拔法官、檢察官作為一項長期的目標。
二十、司法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應該是真正實現司法獨立,法院法官裁判獨立。

5. 德沃金是誰的學生

在德沃金的一生中,主要有兩個人對他影響最深:一個是已故的赫伯特·哈特教授,一個是法官倫尼德·漢德。赫伯特·哈特教授可以說是德沃金這匹「千里馬」的伯樂,正是赫伯特·哈特發現並將德沃金推上了牛津大學法理學教授教席之位,成為哈特教授法哲學事業的繼任者。從此以後,兩人之間關於學術觀點的爭鋒直至1992年哈特教授駕鶴西去都未了結,遂成了世界法哲學界之一大憾事。1955年德沃金在英國牛津大學讀本科時學習的是哲學,但他想:在牛津除了哲學外,還應當再學點其他的什麼,而學習法律是最方便的途徑,從此,做哲學家的想法消失了,而將來要做一名律師成了他的希望。在牛津學習期間,德沃金沒有直接跟著哈特學習,但巧合的是,就在德沃金在牛津學業即將結束的一年,哈特為了考察學生們的法律學位,要批閱幾百份考卷,其中哈特教授對一個來自美國的學生的答卷感到興奮,他給這個來自於美國的學生的每一張考卷都打了最高分,一個年少的本科生之所以留給哈特教授如此深刻的印象,是因為哈特教授從他的觀點中讀出了對他成名著作「法律的概念」中觀點的潛在挑戰,並為此而感到焦慮,令哈特教授焦慮不安的那個學生的名字就叫羅納德· 德沃金。1956至1957年哈特教授受邀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做為期一年的訪問,當時德沃金正好在哈佛法學院學習(1955年為了獲得美國法律學位而回到了哈佛學習),哈特教授特別渴望能找到那個讓他既欣賞又感焦慮的學生,就在哈特快要結束他的哈佛訪學之行時,他與德沃金一起吃了頓飯,當時他們討論的是德沃金是從事學術教學研究還是法律實踐,哈特教授的意見是後者。1957年德沃金從哈佛畢業後,的確選擇了法律職業,但他很快就放棄了這一職業,並到耶魯大學謀得了一份教職。這是後話。哈特教授盡管到1974年才至退休年齡,但在1968年卻宣布了自己的退休決定(個中鮮為人知的原因在萊西寫的《哈特的一生》中有詳盡的解釋,有興趣者可讀此書)。哈特教授致信耶魯的德沃金,詢問他對做牛津大學法理學教授一職是否感興趣。此時的德沃金感到很驚訝,因為這時的他幾乎沒有發表過作品,還處於默默無聞之中,他更不知道哈特教授如此關注於他。也正是哈特教授的力薦,使年僅38歲的德沃金成了哈特法哲學事業的繼任者,從而成就了德沃金乃至西方法哲學事業的輝煌。從中我們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哈特教授品格之高尚、人格之魔力、事業之執著、學術之寬容的偉大人文情懷。

對德沃金早期職業生涯影響最大的另外一人就是法官倫尼德·漢德。1957年德沃金從哈佛畢業後就到美國紐約第二巡迴法院做了當時已年滿87年高齡的資深法官漢德的書記員,在法院沒人知曉德沃金多少,但有人卻知道他是漢德的好書記員。漢德見過的書記員如過江之鯽,但他卻給予了德沃金以特別高的贊賞,他在給大法官富蘭克福特的一封信中稱德沃金是「超過所有法律書記員的法律書記員。」德沃金上班的第一天就與漢德法官做了交談,他們在同一間辦公室辦公,漢德對德沃金說:「我不知道我要你做什麼,有些法官要他們的書記員寫第一份草稿,我不知道你寫得如何,我自己寫得是相當不錯。」漢德告訴他,有些法官要求他的書記員去瀏覽法律,漢德說:「我要你做什麼呢?這樣吧,我告訴你我要你做什麼,我寫,你讀,然後你告訴我你的思考;另外,我要到哈佛做演講,為什麼你不告訴我你的想法呢?」漢德法官要做的演講是關於1954年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在漢德看來,布朗案是一個錯誤的判決,因為漢德說法官不從事價值判斷的事情,價值判斷應當留給立法機關去做。德沃金雖然支持漢德法官的關於對憲法的解釋保持司法克制的姿態,但是他希望漢德拋棄對布朗案的看法,因為在德沃金看來,如果按照漢德的方法布朗案是錯誤的判決,那麼一定是這一方法有問題。雖然房間里只有他師徒二人,但漢德想避免討論這一案件。德沃金告訴漢德:「您不能簡單地對待這一案件。」德沃金與漢德如此不斷地爭論,最後德沃金說:「法官,您對布朗判決什麼也沒說,在您的眼裡它一定是錯誤的。」最終漢德把大法官富蘭克福特的意見搬了出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因為大法官與漢德持相似的看法,大法官對布朗案簽署了一致判決,他希望漢德法官認可這一判決。漢德與德沃金爭論的最後,漢德法官還是在某種程度上採納了德沃金的觀點,但是這不是德沃金所希望得到的結果,因為德沃金是希望漢德放棄他的理論。當然,德沃金的觀點對憲法法院審理像布朗案一樣的案件而言是完美的、恰當的,因為這種判決是以寬泛的道德原則為基礎。德沃金曾說「我雖然不同意他說的一切,但從爭辯而言,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另外,德沃金在「Freedom』s Law」一書中曾提到一件有關他和女朋友茹絲與漢德法官的故事。在他們第一次約會時,德沃金不得不把一份備忘錄送交給漢德,他要求茹絲一起去法官家,他向茹絲發誓說:「只需一秒鍾的時間。」但是當漢德開門邀請他們進去之後,便給他們斟上了馬提尼酒,漢德法官與德沃金的女朋友茹絲就藝術史、漢德的老朋友Bernard Berenson、哈佛學院的現狀、最高法院以及其他許多事情暢談了近兩個小時。當德沃金和女朋友茹絲離開漢德家走下石磚台階的時候,茹絲問德沃金:「要是我常見你的話,我就可以常見到他嗎?」德沃金與茹絲於1958年德沃金書記員生涯即將結束時結的婚,那時法律書記員在他們服務期滿時將享有一個月的帶薪假,於是他向漢德法官請一個月的假。但是,漢德告訴德沃金不能給予假期,雖然漢德法官知道其他法官這么做,但那是納稅人的錢,他認為政府不應該給年輕人付薪假期,他從來沒做過,也不打算現在開這個頭。在德沃金婚禮那天,漢德送給了德沃金他自己個人的支票,支票數額相當於帶薪假期所支付的薪水。給漢德法官做一年的書記員期滿後,他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可以做大法官富蘭克福特的書記員,二是到Sullivan& Cromwell律師事務所做律師,德沃金選擇了後者。但是,過一種學術生活的想法一直吸引著德沃金,最後在耶魯大學做了教員,教授法律學院基本課程如沖突法和稅法。值得一提的是,在耶魯,德沃金是羅伯特·博克的同事,他們一同教經濟理論與法律這一門課程。許多年之後,1987年當里根總統提名博克為大法官時,德沃金則成了他以前同事的反對者,他評論說:羅伯特·博克「根本沒有理論,沒有保守法學,有的只是以右翼教義支配他的判決。」

6. 高齡老太種罌粟被抓,面對法官一問三不知,什麼都不懂為何種這么多

網友們懷疑這位老太太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她既然什麼都不懂,為何能從家裡找到4000多顆罌粟苗呢?有好心的網友科普罌粟苗這個東西的種子非常的多,稍不注意就會弄出幾千顆,關於這一點,真假未知,我們暫且不討論,重要的是一位75歲的老人到底為何要冒著風險去種這個呢?她真的是不知道嗎?

這名老人最終的判決結果是判刑五年,她對於這個結果沒有任何異議,也不提出上訴和抗訴,我國法律中一直推崇不知者可以減刑,有律師認為應該酌情考慮這位老人的情況,根據近年來一些老人種煙被判刑的案例來看,這名老人相較於她們被處決的刑期確實是有一點多了,相關司法機關應該還是要更深入調查一點,如果這名老人真的是什麼都不懂,應該適當減刑,這並不是為她開脫,即使是犯法,無知的老人也有權利在處罰之中尋求最後一絲相對的公平。

7. 我為什麼選擇成為一名女法官台詞

台詞出自紀錄片《大法官金斯伯格》
84歲高齡的美國最高法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堡是一位受到各國人士尊敬的傳奇。常被簡稱為RBG的金斯堡大法官已經是當代文化符號。本片記述了金斯堡的人生歷程。金斯堡的父親是第一代美國移民,母親是第二代移民。他們教給女兒獨立自強的觀念。金斯堡從小勤奮好學。考取哈佛法學院後,她結識了丈夫馬丁。金斯堡之後成為著名的女權律師,在爭取美國女性平等的工作、教育和發展權利方面有傑出貢獻。她的丈夫一直非常支持她的事業。夫妻倆並肩拼事業、為公益,並撫養大孩子。金斯堡在1993年被柯林頓任命為美國聯邦法院大法官。在特朗普時代,立場中立的金斯堡被看作是秉公平權的一盞明燈。經歷了丈夫患癌症以及自身兩次患癌症等困難,金斯堡仍然堅守崗位,永不退縮。在當代美國金斯堡不僅是律政傳奇,更成為了大眾文化的偶像。年輕人將她的頭像穿在T恤上、背在包包上,甚至紋在身上。她所代表的勤奮自強和堅持正義的精神也跨越國境影響了全世界。

8. 倪征燠的人物簡介

倪征燠,中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我國著名的法學家。倪征燠可以說是與中國二十世紀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我的一生沒有離開過一個『法』字。」
留學期間,倪征燠如飢似渴研習西方法律,掌握了深厚的法學知識。回國後在大學教授法律課程,兼做律師。1945—1946年他再赴美英進行司法考察,詳細觀摩學習西方司法體系、審判程序和證據採集,對中外法律的比較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倪征燠回國時,正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中方因為證據不足,難以使土肥原、板垣等十惡不赦的戰犯伏法而處於危急關頭。深諳英美法律的倪征燠臨危受命,挺身而出,決心為國家和民族討回公道。「雖然采證艱難,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把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戰犯繩之以法,天理難容!我們無臉再見父老鄉親!」說到動情處,倪老眉峰上揚,彷彿又回到了昨日的審判庭上,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躍然臉上。倪征燠不辱使命,最終用他豐富的學識和高超的辯論技巧對侵華主要戰犯提出了有力的控訴,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和尊嚴。
新中國成立後,倪老調到外交部條約法律司任法律顧問,更好地發揮他的專業才能的時代來到了。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返聯合國後,他多次作為代表出席國際海洋法大會;1981年當選為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1984年,倪老以他高尚的品格和資深的閱歷當選為聯合國國際法院法官,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享受到國際司法界最高榮譽的國際法官。
海牙國際法院的工作是繁忙的,許多東西還很枯燥無味,但它卻是一項維護世界和平和友好的崇高事業。倪老雖已八旬高齡,卻依然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恪守職能,秉公執法。他任職期間經辦的厚厚的案卷如今還靜靜地擺放在書桌上,它們既是他辛勤工作的忠實記錄,也表明了他為世界人民的和平傾注心血、極盡心智。他說:「國際法官是超然的,超越國家利益之上,只有這樣才能取信於世界。」
離任後的倪老仍不輟耕耘,繼續擔任外交部法律顧問和中國海洋法學會會長。他用「淡泊從容」四字形容自己一生的經歷,真是恰如其分。正是一生淡泊名利,清正高潔,使他具有長者、智者的風范;而滿腹學識和高超的技藝又使他不論面臨什麼問題,都能泰然處之,從容應對。倪老於2003年9月3日晚19點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9. 關於百歲老人打官司事件的介紹

  • 事件介紹

圖為牟炳芝老人在代理人幫助下,在庭審筆錄上按下自己的手印。


11月18日,重慶市雲陽縣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劉虎、書記員牟春香來到雲陽縣人和鎮曬經村9組,公開審理一起農村百歲老人提起的贍養糾紛訴訟案件。

  • 詳細過程

「鬧上法庭」的老人牟炳芝生於1916年7月4日,已是百歲高齡。牟炳芝的老伴去世前,曾經囑咐四個兒子輪流贍養老母親。但近兩年牟炳芝已經耳聾目呆、腿腳不便,長期生活在二兒子家走不動了。其他幾個兄弟認為「收留」了老人的二兄弟得了老人的「好處」佔了便宜,便不願意出錢,矛盾由此產生。今年,她的苦衷被村裡幹部向雲陽縣老齡委匯報後,雲陽縣司法局迅速指派了法律援助律師上門服務,一紙訴狀將四個兒子告上法庭,要求他們按期給付年均1000元的贍養費。

令人沒想到的是,庭審現場查明,老人不僅有4個兒子,還養育有5個女兒。承辦法官釋明按照法律規定,應當將另外5個女兒追加為被告。因此,在休庭期間,法官對在場的子女們進行了道德教育和法律訓誡。經過法官半個多小時的耐心說服,子女們紛紛表達了悔意,其中有兩個兄弟還當場從家裡拿來1000元贍養費交給了老人,子女們也當場承諾今後都會好好善待老人。法官經與法援律師商討後,決定可以先讓老人撤訴,以觀後效。

  • 事件分析

事後,法官劉虎介紹說,這起案件看似簡單,卻折射出當下農村社會養老出現的一些問題。由於年輕人外出務工,導致農村空巢老人、以老養老情況非常普遍。重男輕女思想束縛依然存在,女性後代盡孝缺失。應該在全社會繼續大力倡導贍養老人道德風尚和法治觀念,建立綜合有效的保障機制,切實打開農村養老矛盾這個「結」。

  • 相關法律

中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僅發生在婚生子女與父母間,而且也發生在非婚生子女與生父母間,養子女與養父母間和繼子女與履行了扶養教育義務的繼父母之間。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1條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所以完整的贍養義務包括物質供養,精神慰藉,生活照料3個方面。


一是,應當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強迫老年人遷居條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侵佔,不得擅自改變產權或者租賃關系。老年人的自有住房,贍養人有維修的義務。


二是,贍養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擔力不能及的勞動。


三是,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付給贍養費的權利。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後生活。贍養人不得因老年人的婚姻變化而消除。


四是,子女不僅要贍養父母,而且要尊敬父母,關心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給予扶助。當年老、體弱、病殘時,更應妥善加以照顧,使他們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愉快地安度晚年。


如何追究子女不履行贍養父母的法律責任?


需要贍養的父母可以通過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在處理贍養糾紛時,應當堅持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的原則,通過調解或者判決使子女依法履行贍養義務。對負有贍養義務而拒絕贍養,情節惡劣構成遺棄罪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第11條規定:「贍養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繼子女。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是指老年人的孫子女、外孫子女。


一、子女。


我國《婚姻法》第21條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實踐中,以下與子女履行贍養義務有關的六個問題需要明確:


1、父母無力撫養幼年時的子女的,子女獨立後應當履行贍養義務。


雖然《婚姻法》為父母子女間規定了互相扶養的對等的權利義務,但這並不是說這兩個權利是必須「等價交換」的,子女不能將父母是否對其履行了撫養教育義務作為自己履行贍養父母義務的前提。因此,子女對老年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得以此為由而解除。


2、因父母的錯誤行為給子女造成心靈、身體傷害的,子女是否有贍養老年父母的義務。


父母在撫養子女過程中,他們的一些一般性錯誤行為曾給子女造成心靈傷害的,子女成年之後,應當自覺履行贍養老年父母的義務。但是,父母犯有嚴重傷害子女感情和身心健康的罪行的,原則上喪失了要求被害子女贍養的權利。這些情形包括:父母犯有殺害子女的罪行的,父親姦汙女兒的,父母犯有虐待、遺棄子女罪行的等等。


3、沒有經濟收入的已嫁女兒有無贍養義務。


出嫁女兒本人沒有收入的,不能作為拒絕履行贍養老年父母義務的理由。因為她們從事的家務勞動與丈夫謀取生活資料的勞動具有同等價值,其丈夫勞動所得的收入屬夫妻共同財產,夫妻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分權,可從夫妻共同財產中支付贍養費。


4、贍養父母不能以「分家析產」為條件。


子女贍養父母是法定義務,不受父母有無財產、是否分過家以及分家是否公平的影響。


5、子女怎樣分擔贍養扶助義務。


父母有多個子女的,應當共同承擔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每位子女承擔義務的多少,應當根據各個子女的生活、經濟條件進行協商。子女不能以父母對其年幼時的關心、疼愛程度或者結婚時資助的多少作為砝碼來衡量贍養扶助義務的多少。


至於贍養扶助父母的方式,可視具體情況而定,對於不在父母身邊的子女,可定期支付一定數額的贍養費;與父母共同生活的子女還應當經常關心、照料父母的生活;當父母由於生病,生活不能自理時,子女除應分擔為其治病所需的醫葯費、手術費、住院費等外,還應承擔照顧、護理父母的義務。


6、兒子(女兒)去世後兒媳(女婿)是否有贍養公婆(岳父母)的義務。


兒媳(女婿)與公婆(岳父母)的關系是因婚姻而成立的姻親關系。兒子(女兒)去世後,因兒子(女兒)與媳婦(女婿)的婚姻關系消滅而使得兒媳(女婿)與公婆(岳父母)的姻親關系亦不復存在。


兒媳(女婿)是否承擔贍養公婆(岳父母)的義務,我國法律未作明確規定。因此,不能強令兒媳(女婿)承擔此項義務。

熱點內容
怎麼樣的收條才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9 16:31:53 瀏覽:624
傳統的社會法 發布:2025-04-29 16:16:57 瀏覽:555
總局令行政法規 發布:2025-04-29 16:06:24 瀏覽:59
勞動法中員工定義 發布:2025-04-29 16:06:18 瀏覽:548
2017年二級建造師法律法規答案 發布:2025-04-29 15:50:28 瀏覽:38
民宗局法律知識培訓總結 發布:2025-04-29 15:50:27 瀏覽:92
事業單位勞務派遣合同法 發布:2025-04-29 15:44:56 瀏覽:249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中 發布:2025-04-29 15:29:16 瀏覽:194
房產稅立法初稿 發布:2025-04-29 15:23:30 瀏覽:768
過失和欺詐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何不同 發布:2025-04-29 15:18:44 瀏覽: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