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調解不去

法院調解不去

發布時間: 2022-04-11 11:55:15

A. 強制執行過程中,法官要求原被告雙方見面達成和解。原告不同意和解可以不去嗎

強制執行過程中,原告不同意和解是不用去的。
執行和解需要申請人和被申請人意思表示一致,也就是都同意和解權的情況下才能和解,和解後本次執行終結。因現在法院對執行期限要求嚴格,所以法官很希望當事人能盡快達成和解,以免超過執行期限。
申請強制執行是啟動執行程序的首要條件;
法院在接受了強制執行申請書,並立案後,執行庭有權針對申請人的訴求了解對方的一些財產情況或是執行過程中一系列可能存在的和解建議,這時候有的法官也會採取進行筆錄的方式。
執行庭在對被執行人,也有必要進行相關的詢問,了解被執行人的一年內的財產情況及目前的財產情況,以及了解實現執行請求的可能性,這時候也是需要進行筆錄的。
筆錄是法官進行相關工作的必要記錄,屬正常工作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 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第二百三十九條 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B. 法院調解離婚對方不去怎麼辦

對方不去,就是不想調解,那就開庭讓法官來判。
望採納,謝謝

C. 案前調解被告不去調解可以嗎,法院能強制調解

案前調解被告不去調解也是可以的,法院不能強制調解。
法律分析
調解不具有強制性,可以不接受調解,對於民事糾紛調解不成,可以等候法院開庭審理作出判決。司法調解亦稱訴訟調解,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項重要的訴訟制度,是當事人雙方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通過處分自己的權益來解決糾紛的一種重要方式。司法調解以當事人之間私權沖突為基礎,以當事人一方的訴訟請求為依據,以司法審判權的介入和審查為特徵,以當事人處分自己的權益為內容,實際上是公權力主導下對私權利的一種處分和讓與。訴訟調解,亦稱法院調解,是指對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審判組織主持下,訴訟雙方當事人平等協商,達成協議,經人民法院認可,以終結訴訟活動的一種結案方式。基本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一種訴訟活動,人民法院審判組織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對當事人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和思想疏導工作的活動;二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進行訴訟活動,行使審判權,審結案件的一種方式。法院的調解充分表現了公權力和私權力有機的結合,一方面,法官作為中立的第三人介入調解過程,使調解達成的協議具有一定的強制力,另一方面,調解協議的產生又是雙方當事人合意的結果,使調解協議有利於當事人的接受。同審判比較而言,調解具有其獨特的司法救濟價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六條 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D. 法院通知去法院協調,去不了怎麼辦,不去會有什麼後果

法院通知去法院協調,那說明還沒有正式進入訴訟程序,如果去不了的話可以嘗試向法院申請延期。即使最終不去,那也只是調解失敗,最終還是會轉入訴訟程序的。

E. 訴前調解可以不去嗎

訴前調解是離婚訴訟的前置程序,如果您不同意調解,您可以不去。但建議先和調解員溝通,表明不同意調解的態度,這樣調解員就會把您的案件轉入審判程序。
由於訴訟離婚案件必須經過調解,所以調解程序必不可少。不過在調解員和您溝通的過程中,您可以選擇參加調解或者不參加調解程序,這個對於法院審理程序是沒有任何影響的。即使沒有進行庭前的調解,在法院審理過程中也是可以進行調解。如果調解成功,調解員會將調解情況進行匯總,之後由法官簽發調解書。如果調解不成也不用擔心,調解不成的,調解員會將案件轉給審判法官,進行開庭審理。開庭審理中,也是可以進行調解的。
調解與判決相比而言,一經簽收就發生法律效力。而且調解同樣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因此如果夫妻雙方分歧不是特別大,大家可以先進行調解,爭取在調解中一次性將問題解決。如果分歧較大,或者根本沒辦法調解,為了避免等待時間,建議直接告知調解員進行訴訟。這樣,案件就會進入審判的程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條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F. 收到法院的訴前調解通知書,我該不該去如果不去,有沒有法律風險

建議過去,這樣可以清楚了解對方的訴訟目的、方案等。
訴前調解包括兩種情形:
1、為不具有法院審理性質,即由在法院立案庭設立的人民調解工作室來調解;
2、為具有法院審理性質,即由法院立案庭的法官來調解或法官與人民陪審員、人民調解員共同來進行調解。
自願性原則是訴前調解最根本的原則之一,是訴前調解實施的合法性基礎。訴前調解要真正實現公正與效率,就要保證程序的正義性。當事人選擇訴前調解程序,在看中其快捷、不傷和氣等優點的同時,對自己權利能否真正得到保護相當關注。當事人對訴前調解程序的選擇,訴訟權利的行使,實體權利的處分,都應當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一是體現在當事人選擇訴前調解程序自願,人民法院不能強迫一方當事人或雙方當事人接受調解。二是在調解過程中權利處分自願,調解協議必須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決不能通過誘導、施壓等手段使當事人勉強同意達成協議。此外自願性原則還應包括中止調解程序自願等。
合法性原則訴前調解的合法性原則是比較寬泛的基本原則。既調解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定就行。一是調解程序合法,在調解過程中要做到程序公正,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得進行違法調解。二是調解協議內容合法。雙方當事人調解協議達成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調解協議無效:
一、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二、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人民調解委員會強迫調解的,調解協議無效。

G. 去法院申訴,調解,對方據不到場,法院該如何處理,

調解是自願的抄,法院在立案後,可以組織調解,如果對方不同意或不出庭,法官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決,相關法條:
《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九條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H. 多元調解不去調解會什麼樣

多元調解不去調解會導致糾紛加深。多元調解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如果不去的話很可能會使糾紛加深,調解是尊重雙方自願的原則。當然還可以通過訴訟等方式。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條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民事訴訟法》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拓展資料:
多元調解機制的主要特點
1.是形成了「一個中心、五個支柱」的內部調解體系。在立案庭成立調解組,抽調法官專門負責立案調解工作,實現了立案審查與立案調解的有機結合。各派出法庭也結合轄區特點,不斷探索推進立案調解的新模式。其中,東小口法庭選派優秀法官進駐社區居委會,沙河法庭把立案調解與法制宣傳相結合,小湯山法庭邀請一個人民調解員常駐法庭進行立案前的調解,回龍觀法庭向當事人發放「訴訟提示書」,注重對糾紛進行分流引導,南口法庭成立了「綜合調解組」。
2.形成了「一個主導、八方聯動」的外部調解體系。在立案調解工作中,昌平法院將法院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社區基層組織調解等相結合。三是形成了「一個核心、多個延伸」的人力資源配置體系。在立案調解工作中,昌平法院不僅讓法官與法官助理開展立案調解工作,還邀請人民陪審員、人民調解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邀監督員等主體參與立案調解,將許多社會矛盾化解在了初始階段。
3.法院多元調解不是立案。案件只有進入立案狀態之後才能確定一般要進行庭審還是先行調解。先行調解和多元調解並不是一個概念。多元調解是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之一,一般在法院在給當事人開具立案通知書之前發放多元調解書,接受調解的,由法院的調解員進行調解,調解成功的,不再走訴訟手段。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裁定。
4.《民事訴訟法》第122條規定了先行調解,這一新增條文,使先行調解制度被正式確立為民事程序機制,為訴訟當事人提供了一種替代訴訟的糾紛解決方式,是對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完善。就其性質而言,先行調解屬於法院附設調解。概言之,先行調解是立案前的委派調解,調解由法院以外的人主持,法官應依職權進行司法確認,但當事人不同意的除外。

熱點內容
兵役法學 發布:2025-04-29 06:29:50 瀏覽:562
侵犯著作權的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發布:2025-04-29 06:25:14 瀏覽:456
法官創收 發布:2025-04-29 06:25:12 瀏覽:558
河南省李惠娟法官近況 發布:2025-04-29 06:24:29 瀏覽:475
勞動法賠儻 發布:2025-04-29 06:24:22 瀏覽:971
合同私章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29 06:23:43 瀏覽:489
2015經濟法基礎教材變化 發布:2025-04-29 06:23:35 瀏覽:231
法院的訴訟費是多少的 發布:2025-04-29 06:16:09 瀏覽:281
維俞律師 發布:2025-04-29 06:16:05 瀏覽:148
蘇仙區法律援助中心咨詢要錢嘛 發布:2025-04-29 06:14:44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