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
Ⅰ 內地判決如何在香港得到執行
內地與香港有協定,可參閱相關協定...由原審法院委託有管轄權的香港法院執行。
《最高人回民答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委託送達民商事司法文書的安排》以司法解釋的形式解決了與香港送達方面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對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對方仲裁機關做出的仲裁裁決作出了規定......
兩法域各自有關司法協助的現行法律 ...
兩法域除了已共同參加的國際公約及協定外,兩法域現行的有關司法協助方面的法律也是進行區際司法協助的法律依據。作為大陸主要體現在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上,香港方面有香港高等法院規則第69號《外國文書的送達》及《外地判決(互相執行)條例》等。
由於目前兩地尚沒有統一的中央法律及憲法性文件來統一解決區際司法協助問題,各法域可依自己現行的法律來處理司法協助......
Ⅱ 被執行人戶口已遷自香港,地方法院可不可以申請香港法院協助執行
可以。
法律依據請參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版事人協議管轄的權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2006年6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90次會議通過法釋[2008]9號)的如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九十五條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經協商,現就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認可和執行問題作出如下安排:
第一條 內地人民法院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具有書面管轄協議的民商事案件中作出的須支付款項的具有執行力的終審判決,當事人可以根據本安排向內地人民法院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
Ⅲ 香港法律與大陸法律區別
香港法律為英美法系,內地法律為大陸法系。區別:
1、首先,法律淵源不同。 大陸法系表現為成文法;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包括制定法和判例法,並且判例法的地位比制定法更重要。
2、次,法官許可權不同。 大陸法系強調法官只能援引法律,不能創造法律;英美法系的法官可援引成文法、法律或判例,在一定范圍內創造法律。
3、第三,訴訟程序不同。 大陸法系以法官為中心的糾問程序;英美法系以訴訟參加人為中心的對抗式(或訴辯式)程序。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中國政府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和憲法的規定,設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
簡介: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各項制度的設立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為法律依據,其司法制度也不例外。根據基本法和香港有關法律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司法機關主要由行使審判職能的各級法院和行使檢控職能的以律政司為代表的其他機關構成。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院組織體系:
(1) 基層法院組織,由區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專門法庭組成。
(2) 高等法院。高等法院設上訴法庭和原訴法庭。
(3) 終審法院。
區域法院原稱地方法院,全港按地區設4所,管轄一定范圍的民、刑案件。
裁判署法庭原稱裁判司署,全港設9所,是初級刑事法院,一切刑事案件都必須先經此法庭受理,作初級審訊。
高級法院原稱"最高法院",設上訴法庭和原訴法庭,對民事、刑事案件行使審判權。
終審法院行使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終審權,是特別行政區最高審級,即香港的訴訟案件以終審法院的判決和裁定為最終的判決和裁定。
Ⅳ 香港法院的生效判決,如涉及財產在內地,可否在內地申請執行
香港法院的生效判決,如涉及財產在內地,是可以在內地申請執行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九十五條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經協商,現就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認可和執行問題作出如下安排:
1,內地人民法院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具有書面管轄協議的民商事案件中作出的須支付款項的具有執行力的終審判決,當事人可以根據本安排向內地人民法院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
2,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以及經授權管轄第一審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的基層人民法院(名單附後)依法不準上訴或者已經超過法定期限沒有上訴的第一審判決,第二審判決和依照審判監督程序由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審後作出的生效判決。
3,當事人為解決與特定法律關系有關的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爭議,自本安排生效之日起,以書面形式明確約定內地人民法院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具有唯一管轄權。
Ⅳ 香港法院的生效判決,如涉及財產在內地,可否在內地申請執行
可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2006年6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90次會議通過法釋[2008]9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九十五條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經協商,現就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認可和執行問題作出如下安排:
第一條 內地人民法院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具有書面管轄協議的民商事案件中作出的須支付款項的具有執行力的終審判決,當事人可以根據本安排向內地人民法院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
第二條 本安排所稱「具有執行力的終審判決」:
(一)在內地是指:
1.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
2.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以及經授權管轄第一審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的基層人民法院(名單附後)依法不準上訴或者已經超過法定期限沒有上訴的第一審判決,第二審判決和依照審判監督程序由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審後作出的生效判決。
(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是指終審法院、高等法院上訴法庭及原訟法庭和區域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
本安排所稱判決,在內地包括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支付令;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包括判決書、命令和訴訟費評定證明書。
當事人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判決後,內地人民法院對該案件依法再審的,由作出生效判決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審。
第三條 本安排所稱 「書面管轄協議」,是指當事人為解決與特定法律關系有關的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爭議,自本安排生效之日起,以書面形式明確約定內地人民法院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具有唯一管轄權的協議。
本條所稱「特定法律關系」,是指當事人之間的民商事合同,不包括僱傭合同以及自然人因個人消費、家庭事宜或者其他非商業目的而作為協議一方的合同。
本條所稱「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可以調取以備日後查用的形式。
書面管轄協議可以由一份或者多份書面形式組成。
除非合同另有規定,合同中的管轄協議條款獨立存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不影響管轄協議條款的效力。
第四條 申請認可和執行符合本安排規定的民商事判決,在內地向被申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出。
第五條 被申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或者財產所在地在內地不同的中級人民法院轄區的,申請人應當選擇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出認可和執行的申請,不得分別向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被申請人的住所地、經常居住地或者財產所在地,既在內地又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申請人可以同時分別向兩地法院提出申請,兩地法院分別執行判決的總額,不得超過判決確定的數額。已經部分或者全部執行判決的法院應當根據對方法院的要求提供已執行判決的情況。
第六條 申請人向有關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判決的,應當提交以下文件:
(一) 請求認可和執行的申請書;
(二) 經作出終審判決的法院蓋章的判決書副本;
(三)作出終審判決的法院出具的證明書,證明該判決屬於本安排第二條所指的終審判決,在判決作出地可以執行;
(四)身份證明材料:
1.申請人為自然人的,應當提交身份證或者經公證的身份證復印件;
2.申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提交經公證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注冊登記證書的復印件;
3.申請人是外國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提交相應的公證和認證材料。
向內地人民法院提交的文件沒有中文文本的,申請人應當提交證明無誤的中文譯本。
執行地法院對於本條所規定的法院出具的證明書,無需另行要求公證。
第七條 請求認可和執行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為自然人的,其姓名、住所;當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和住所;
(二)申請執行的理由與請求的內容,被申請人的財產所在地以及財產狀況;
(三)判決是否在原審法院地申請執行以及已執行的情況。
第八條 「申請人申請認可和執行內地人民法院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判決的程序,依據執行地法律的規定。本安排另有規定的除外。
申請人申請認可和執行的期間為二年。
前款規定的期間,內地判決到香港特別行政區申請執行的,從判決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判決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判決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判決生效之日起計算;香港特別行政區判決到內地申請執行的,從判決可強制執行之日起計算,該日為判決上註明的判決日期,判決對履行期間另有規定的,從規定的履行期間屆滿後開始計算。
第九條 對申請認可和執行的判決,原審判決中的債務人提供證據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申請的法院經審查核實,應當裁定不予認可和執行:
(一)根據當事人協議選擇的原審法院地的法律,管轄協議屬於無效。但選擇法院已經判定該管轄協議為有效的除外;
(二)判決已獲完全履行;
(三)根據執行地的法律,執行地法院對該案享有專屬管轄權;
(四)根據原審法院地的法律,未曾出庭的敗訴一方當事人未經合法傳喚或者雖經合法傳喚但未獲依法律規定的答辯時間。但原審法院根據其法律或者有關規定公告送達的,不屬於上述情形;
(五)判決是以欺詐方法取得的;
(六)執行地法院就相同訴訟請求作出判決,或者外國、境外地區法院就相同訴訟請求作出判決,或者有關仲裁機構作出仲裁裁決,已經為執行地法院所認可或者執行的。
內地人民法院認為在內地執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判決違反內地社會公共利益,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認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執行內地人民法院判決違反香港特別行政區公共政策的,不予認可和執行。
第十條 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作出的判決,判決確定的債務人已經提出上訴,或者上訴程序尚未完結的,內地人民法院審查核實後,可以中止認可和執行程序。經上訴,維持全部或者部分原判決的,恢復認可和執行程序;完全改變原判決的,終止認可和執行程序。
內地地方人民法院就已經作出的判決按照審判監督程序作出提審裁定,或者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提起再審裁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審查核實後,可以中止認可和執行程序。再審判決維持全部或者部分原判決的,恢復認可和執行程序;再審判決完全改變原判決的,終止認可和執行程序。
第十一條 根據本安排而獲認可的判決與執行地法院的判決效力相同。
第十二條 當事人對認可和執行與否的裁定不服的,在內地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以根據其法律規定提出上訴。
第十三條 在法院受理當事人申請認可和執行判決期間,當事人依相同事實再行提起訴訟的,法院不予受理。
已獲認可和執行的判決,當事人依相同事實再行提起訴訟的,法院不予受理。
對於根據本安排第九條不予認可和執行的判決,申請人不得再行提起認可和執行的申請,但是可以按照執行地的法律依相同案件事實向執行地法院提起訴訟。
第十四條 法院受理認可和執行判決的申請之前或者之後,可以按照執行地法律關於財產保全或者禁制資產轉移的規定,根據申請人的申請,對被申請人的財產採取保全或強制措施。
第十五條 當事人向有關法院申請執行判決,應當根據執行地有關訴訟收費的法律和規定交納執行費或者法院費用。
第十六條 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的標的范圍,除判決確定的數額外,還包括根據該判決須支付的利息、經法院核定的律師費以及訴訟費,但不包括稅收和罰款。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訴訟費是指經法官或者司法常務官在訴訟費評定證明書中核定或者命令支付的訴訟費用。
第十七條 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自本安排生效之日(含本日)起作出的判決,適用本安排。
第十八條 本安排在執行過程中遇有問題或者需要修改,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協商解決。
Ⅵ 內地與香港相互認可和執行婚姻家事案件判決的安排生效了嗎
《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婚姻家庭民事案件判決的安排》
第二十二條 本安排在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完成有與內部程序後,由雙方公布生效日期。
Ⅶ 港澳地區與內地有沒有司法互助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法學上司法機關之間的相互協助叫做「司法協助」。
現在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和澳門已經制定了司法協助的法律,可以直接適用,可以在人大的網站上查到。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援引國際私法中的區際私法的理論,參照國際司法協助適用。
一般外國的法院判決要想在內地得到執行,由當事人或外國法院向我國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法律依據(港澳均可),判決應已經生效,作出判決的法院需要享有案件管轄權,並不在我國聲明保留條款之列。同時,法院還要作出審查,承認和執行判決裁定的不得危及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
肖揚:內地香港已建司法協助機制- -
Tag: 香港文匯報許煜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許煜報道】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肖揚今日在人民大會堂作了題為《「一國兩制」下的法律運作和司法協助問題》主題發言。他指出,幾年來內地與香港特區、澳門特區通過積極磋商,已經找到了解決「一國兩制」下民商事法律運作新模式,並開展「兩制」下的司法協助。這一模式既有利於雙方在平等協商基礎上建立科學、有效司法協助機制,也有利於雙方依法行使各自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尊重港澳法院判決事實
肖揚說,在審判工作中,內地法院充分尊重當事人選擇,對被確定應予適用的港澳特區法律,只要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一律予以適用;對於港澳特區法院判決確認的事實,允許當事人在案件中作為證據使用;在審理依法由內地人民法院管轄的涉港澳案件時,注意嚴格依法切實保護港澳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司法活動中,嚴格按照內地與港澳特區已經達成的司法協助安排提供協助。
梁愛詩:四地法院裁決互認能提升信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今日亦出席並作了題為《香港特區與內地、澳門、台灣的司法互助狀況和發展》演講,指出四地法院裁決互認,能夠提升投資者信心。
海峽兩岸及港澳的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著名專家學者共17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其中包括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澳門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等。
又悉,第22屆世界法律大會明日將在京開幕,屆時將有司法界官員、高級律師和資深教授等1500名代表與會,圍繞「法治與國際和諧社會」主題,深入探討法治的深刻內涵,及其在建立和諧國際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面臨的挑戰。#
- 作者: 香港文匯報許煜 訪問統計:31 2005年09月5日, 星期一 22:51
1998年12月30日通過,1999年3月30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委託送達民事商事司法文書的安排》
Ⅷ 香港高等法院向內地最高人民法院的文書送達問題
請注意:
1、雙方委託送達司法文書,均須通過各高級人民法院和香港特別行專政區高等法屬院進行。說明各高級人民法院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是平等的,委託送達是間接的。
2、最高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委託香港高等法院,就是上下級的直接的。
3、最高法與澳門終審法院當然不是雙向的了。
Ⅸ 香港的當事人若想在內地起訴,都需要什麼條件,有什麼相關的協議
香港的當事人若想在內地起訴,都需要需要委託訴訟代理人,可通過法院面簽、公證機構公證或港澳律師見證三種方式就可以在內地起訴,需要經過授權見證。
法律分析
香港的當事人在內地起訴,只要經過授權見證等相關起訴程序就可以在內地進行訴訟。法院起訴流程是:1、當事人起訴,首先應提交起訴書,並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相應份數的副本,當事人是公民的,應寫明雙方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住址;當事人是單位的,應寫明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2、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原告向法院起訴應提交相應的材料;3、立案庭在當事人履行必須的手續和交齊有關證據材料之後,在七天內,對符合立案條件的,辦理立案手續;4、當事人應在收到受理通知書之日起七天內預交案件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5、立案手續後,案件由法院排期開庭,進行開庭審理。訴訟費用怎麼承擔:受理費由原告預交。被告提出反訴的,根據反訴金額或者價額計算案件受理費,由被告預交。當事人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是否緩、減、免,由人民法院審查決定。案件審結時,人民法院應將訴訟費用的詳細清單和當事人應負擔的數額,用書面通知本人。同時,在判決書、裁定書或者調解書中寫明當事人各方應負擔的訴訟費用。當事人憑交款收據和判決書、裁定書或者調解書,向人民法院結算訴訟費用,多退少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第九十五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與全國其他地區的司法機關通過協商依法進行司法方面的聯系和相互提供協助。
Ⅹ 珠海橫琴法院的判決書香港法院認可嗎
摘要 具體而言,本安排適用以下判決[2]: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民商事案件的生效判決,包括刑事案件中有關民事賠償的生效判決。本安排約定的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案件僅限於民商事案件,並不包含行政、刑事案件。究其原因應是兩地採用的法系不同,對應的法律制度和法學理念不同,但相較行政、刑事這種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法律領域,兩地對民商事之間的認知差異更小、更為統一,故判決認可范圍僅限於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