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個人鑒定

法官個人鑒定

發布時間: 2022-04-12 09:23:08

① 實習鑒定表(法學專業法院實習經歷) 中「實習主要任務及完成情況」和「個人鑒定」要怎麼寫

一、實習主要任務及完成情況:

實習期間我努力將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踐方面轉化,盡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習期間能夠遵守工作紀律,認真完成法院領導交辦的工作。在法官們的指導下,我開始熟悉這個行業並慢慢進入工作的狀態,對法院的運作的程序和法律實踐有了一定的熟悉和體會。

專業實習是法學本科教學計劃中的必修課程,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法學本科學生掌握系統的法律理論知識與技能,熟悉與掌握司法程序,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路徑。在過去的三年裡,通過課堂知識的學習,我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自己的法律思維,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識,對各法律部門的相關法律制度有較為全面的認識。

而且通過兩次第三學期的模擬法庭實踐,對若干類訴訟案件的司法審判過程有了較為深入地體會。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學校是學校,社會是社會,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最終是要走出校園,服務社會。此次第三學期學院安排我們2008級法學本科生進行畢業實習,所以我選擇法院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學習生活。

在明確實習目標的前提下,我結合法院和個人實際情況的制定了如下實習任務:

⑴ 熟悉法院的各項管理制度;

⑵熟悉與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員相關的執業制度;

⑶與法官和工作人員接觸和溝通,虛心求教;

⑷運用網路處理案卷檔案,使其管理自動化;

⑸整理卷宗、資料查詢、法律文書撰寫,做好秘書工作;

⑹協助工作人員做好開庭前後的准備工作,開庭時認真旁聽;⑺不斷充實專業知識,拓展視野。

二、個人鑒定:

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的學生,我熱愛我的專業。在南充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的實習業已結束,現就本次實習作出以下自我鑒定。

一、在實習態度上,我實習態度端正,尊敬單位領導,尊敬單位各崗位工作人員,做人誠信踏實,工作認真負責,學習勤奮上進,對於法院工作表現出強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在實習紀律上,我嚴格按照一名預備黨員的要求來鞭策自己,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認真遵守法院工作規章制度,上班不遲到,下班不早退,養成科學規律的作息時間,保證工作效率。

三、在實習能力上,通過指導法官細致耐心的講解、引導以及自己認真努力的學習、領悟,我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從無到有、從點到面,都獲得了巨大的提高和擴充。

在實習過程中,我先後參與了一些細致而具體的工作,比如旁聽法庭審理、整理判案卷宗、跟隨法官庭外調查、對當事人進行訪談、協助記錄調解及庭審筆錄、特許參與合議庭的評議、法律文書的製作與校對等,以及獨立完成所在庭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務。

四、在實習效果上,總體上自己能夠將學校里的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中的能力與經驗,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的瑕疵與不足。

通過實習,我了解了法院受理、審理案件的所有程序和法院工作的流程和步驟,加深了對法院工作的認知;我能夠初步掌握和運用已學法學理論知識,來科學地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

(1)法官個人鑒定擴展閱讀:

自我鑒定的書寫原則:

1、實事求是

簡歷的真實性是人事經理一致的要求。

2、找到閃光點

以此次刊登的簡歷為例,但是這位應聘者只側重於一個方面,這就比較可惜。

3、語言需要簡練

職業自我描述的語言風格也是一個值得求職者考慮的問題。

自我鑒定注意事項:

了解自身狀況

1.明確自己的政治導向:擁護黨的路線,政策以及在社會政治活動中自己的思想,認識與表現,思想道德品質的體現。

2.證明自己所取得的成績: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資歷,就讀的學校、主修和選修的科目。特別優秀的科目可以列出該科的考試成績。

3.自身具備那些優勢:你有哪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特長、才能,受過哪方面的培訓和鍛煉,對XX學科有何研究,有哪方面的成就等等。

4.展望未來:正視自己的缺點與不足,表明今後的態度,將如何如何去做好自己!

② 跪求司法鑒定的相關資料

關於加強司法鑒定工作的幾點意見

王志剛
司法鑒定是人民法院依法審理(執行)各類案件的一項重要的訴訟活動。正確理解司法鑒定的性質,准確把握司法鑒定的條件、標准和適用程序,依法規范和加強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對於及時查明案件事實,公正、高效地審判(執行)案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個辦案多年的法官,僅就個人的學習體會和審判實踐經驗,針對司法鑒定及其在案件審判過程中如何正確把握和適用,提出個人的體會和見解,以供參考。
一、關於司法鑒定的定義
正確認識司法鑒定的定義,對於准確認識司法鑒定的性質有著重要意義。司法鑒定的定義,有關司法解釋和學術觀點多認為:是指人民法院在訴訟過程中,為查明案件事實,依據訴訟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申請或職權,通過司法鑒定機構,指派或委託具有專門知識的鑒定單位或鑒定人,對專門性問題或有關事物進行檢驗、鑒別和評定的訴訟活動。這種定性基本是正確的。但是,筆者認為尚不夠全面,應當加上「人民法院經過審查與評判,認為鑒定結論正確,對有關事實具有證明作用,可以作為證據利用」的內容。
與有關現行司法解釋及其他學術觀點對司法鑒定定義解釋不同的是,筆者認為應當增加的部分更能體現司法鑒定的性質、目的以及司法鑒定本身的特徵,即司法鑒定不但是人民法院依法查明案件事實的重要程序和形式,而且是不同於其他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及其收集、核對方式的一種特殊方式。其特殊性在於:1、是當通過其他方式不能收集證據,或現有證據無法查明案件爭議事實時才採用;2、是必須通過有關法律及司法解釋規定的特殊的證據取得方式,對訴訟前發生的事實,在訴訟中通過特殊的方式取得證據,即由當事人申請而不是自己舉證,人民法院決定的訴訟程序;3、是這種程序中還包含著對鑒定本身的缺陷,可以通過補充鑒定去彌補,而補充鑒定本身則包含了人民法院對鑒定初步結果通過初步質證,進行初步審查、評判的過程。如對委託鑒定的送檢材料或鑒定材料:「有無虛假」的核對認定,鑒定結論有無「缺陷」的評判,是否需要「補充鑒定」或「重新鑒定」的等認定延伸形式。4、是人民法院的審查、評判與確認鑒定結論是否正確的工作,將貫徹整個司法鑒定的全過程。5、是人民法院司法鑒定的目的,是尋求能夠證明有關案件爭議事實的證據;那些已有證據證明的事實,當事人沒有爭議的事實,或通過人民法院審查與評判能夠認定的事實,均不應在此列。
沒有這部分的補充,司法鑒定的定義就不夠完整,在制定有關司法鑒定的規范時,就會出現漏洞或與審判實踐相脫離的情況,在審判實踐中往往會出現偏差。
二、關於司法鑒定的法律特徵
正確認識司法鑒定的法律特徵,對於人民法院制定和完善司法鑒定工作規范和制度,對於辦案法官在審判實踐中准確把握和適用司法鑒定,有著極強的指導作用。鑒於對司法鑒定定義的上述理解,筆者認為司法鑒定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人民法院的司法鑒定,既不同於一般的訴訟鑒定,也不同於其他司法機關,如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依據《刑事訴訟法》所作的刑事司法鑒定等的特殊鑒定,更不同於當事人提供的單方委託的鑒定證據,是人民法院對已經依法立案,進入案件審判程序的一種特殊的訴訟鑒定的訴訟活動。即使檢察機關、公安機關依據《刑事訴訟法》所作的刑事司法鑒定等的特殊鑒定,及當事人提供的單方委託鑒定,也要經過人民法院在訴訟程序中運用有關證據規則,進行質證、排疑後,依法認定。
2、人民法院的司法鑒定,是人民法院依據三大訴訟法對已依法進入審判程序的有關案件依法進行審理的的一項訴訟活動。不是其他有關部門或機構(如其他社會鑒定機構)的非訴訟活動,也不是其他司法機關的訴訟活動。其特殊性在於:
第一、司法鑒定要通過人民法院設立的司法鑒定機構進行,但該司法鑒定機構本身並不是法定的審判組織,其接受委託或指派所進行的鑒定活動本身也不是訴訟活動。因此,不能把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進行的司法鑒定工作或鑒定管理活動,誤認為是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
第二、人民法院設立的司法鑒定機構,在一般情況下也不是直接進行具體鑒定的鑒定單位或鑒定人,其主要職能是司法鑒定工作的委託管理和對確定的鑒定單位或鑒定人的具體鑒定工作進行監督、督促。具體鑒定工作,是必須經過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經過資格審查、確認,並經過社會公示程序並在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注冊備案的社會鑒定單位或鑒定人進行的。在此,不能把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進行的司法鑒定工作或鑒定管理活動,與鑒定單位或鑒定人的具體鑒定工作相混淆。
第三、鑒定結果必須要經過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審判組織依法進行的質證、排疑、評判程序,才能形成最後的鑒定結論。最後的鑒定結論還要經過人民法院審判組織的認證程序,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即人民法院的司法鑒定工作與審判組織的審判活動,既有密切的聯系,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在審判實踐中,我們應當特別注意:(1)司法鑒定工作只是取得證據的一種形式,不是求證事實的程序。(2)司法鑒定結論在經當事人質證和法庭審查、認定前,只是待供質證、審查、認定的證據材料,即「待查認的證據」;辦案法官不能先入為主地認為或想當然地作為「是應當認定的證據」。(3)絕對不能輕視或忽視對司法鑒定結論的質證、審查、認定的程序和過程。否則,就會出現程序錯誤,從而導致錯誤的判決。(4)對外,當事人和社會上,不能把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及其委託鑒定單位或鑒定人所進行的鑒定工作,誤認為是人民法院審判組織的審判活動,即人民法院自己鑒定、自己認定和審判;對內,辦案法官也不能有該錯誤認識,而忽視對司法鑒定結論的質證、審查、認定的工作和程序。
第四、司法鑒定及其鑒定結論,是人民法院追求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的過程。但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司法鑒定結論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和對爭議事實的證明力,取決於其依據的鑒定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和完整性。因此,如何收集和認定進行司法鑒定的所需鑒定資料,就成為一個不易把握的難題。在許多情況下,缺乏必要的鑒定資料就無法做出鑒定結論;根據不完整的資料做出的鑒定結論,也不會具有事實的完整性;根據未經核對真實性的鑒定資料,做出的鑒定結論本身也就缺乏客觀真實性;依據與案件爭議事實缺乏關聯性的資料所做出的鑒定結論,當然與鑒定所求證的事實也缺乏關聯性。由此,我們必不可免地遇到如何收集鑒定所需資料問題,和如何正確審查和認定鑒定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及與鑒定事項的關聯性問題。我們許多法官的做法是:一旦決定進行司法鑒定,即將委託函往司法鑒定中心一送,就什麼都不管了;有的在通知當事人自己到司法鑒定中心送交有關資料後,就一心等待鑒定結果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其根源在於:他們只知道鑒定結論是證據,不知道鑒定資料也是證據,而且是保證鑒定結論正確性和准確性的主要依據;只知道鑒定結論需要質證核對,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不知道鑒定資料或被鑒定物品也需要經過質證、核對,認定其與需要鑒定證明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及關聯性,才能作為鑒定依據的道理;只知道鑒定單位或鑒定人要核對鑒定資料,卻不知道收集、核對和認定鑒定資料是人民法院的一項重要的訴訟活動,是辦案法官依法審理案件的重要的審判活動。試想,依據缺乏真實性、合法性及關聯性的鑒定資料,能夠鑒定出什麼樣的結論呢?鑒定單位、鑒定人對鑒定資料的核對,能夠代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程序對鑒定資料的質證、審核和認定嗎?簡單講,就是鑒定人員對鑒定資料的核對記錄,能夠作為法官的辦案筆錄裝訂入卷嗎?顯然不能。有這樣一個案例:訴訟當事人爭議的移交財產中有一件「玉龍船」飾品,但在移交時雙方沒有估價確定;在訴訟中,鑒定單位沒有評估,只是根據移交人自己白條記賬的360萬元價格,審核確認為360萬元。但訴訟對方根據市場調查認為只值千餘元,相差懸殊。還有許多案例,或是因為沒有必須的鑒定資料;或是鑒定資料僅系一方提供,未經對方當事人質證核對;或是對當事人質證提出的鑒定資料缺乏真實性、合法性等異議,法官沒有審查認定;或是法官草率的認定難以讓當事人信服。筆者認為,人民法院委託鑒定單位鑒定的,應當提供必要的經過質證、認定的鑒定資料或物品;不能把鑒定資料是否具有真實性、合法性和與鑒定事實關聯性的質證、核對、認證等訴訟活動,放任給社會鑒定機構通過其非訴訟活動去做。
如何正確審查和認定鑒定資料是一個問題,而如何收集鑒定所需資料,則是另一個更容易被忽視的重要問題,即要對鑒定資料的舉證責任人進行認定並責令舉證。如某案件,被告建設方在工程竣工並結算後,拖延支付工程款,當原告施工方提起訴訟後卻以結算錯誤為由申請結算鑒定。法官不了解工程結算是雙方依據施工資料進行計算、審核並確認的程序和過程,不依法責令應當持有結算資料的申請人提供資料,反而責令對方提供資料;在對方當事人提出舉證責任的異議後,法官在置之不理的同時,又不按照當事人的申請進行結算鑒定,卻搞了工程的現狀造價鑒定,鑒定中不但沒有工程變更設計實際增加的工程量,雨天停工費用等,而且連雕塑工藝品約定的價格,也按照水泥、鋼筋等原材料成本計算費用。不僅如此,這樣的司法鑒定結果做出後,申請人自己又提出:現實的工程量中,還有後續施工隊施工的部分等問題,使案情越審越復雜。法官不顧當事人的合理異議,依據司法鑒定的結論判決,造成了對施工方明顯不公的判決結果。
3、人民法院的司法鑒定,主要應當依據當事人的申請進行,依職權進行鑒定的居次要地位。因為,(1)是我國的民事訴訟已由過去的「職權主義」轉變為「當事人主義」,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是否舉證及是否有必要申請鑒定均應取決於當事人的意思表示。(2)是最高人民法院的《證據規則》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不提出鑒定申請,致使對案件爭議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除去以上情況外,人民法院認為必須進行司法鑒定而依職權進行的情況是較少的,應當嚴格掌握。避免司法鑒定權利的濫用。
在審判實踐中,我們應當特別注意司法鑒定權利濫用的幾種情況:(1)屬於當事人的舉證責任范圍,辦案法官誤認為應當屬於依職權查證的;(2)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經人民法院釋明,仍不申請鑒定,辦案法官自以為是地認為應當鑒定的;(3)當事人申請司法鑒定,但沒有正當理由而拒絕繳納鑒定費用,辦案法官自認為不鑒定就無法判決的;(4)已有證據能夠證明的案件事實,當事人沒有充分的證據和理由推翻,但辦案法官自認為應當進行鑒定的。司法鑒定權利濫用的原因:一是辦案法官對於訴訟證據的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學習不夠,理解不透,運用錯誤;二是基於「人情」、「關系」辦案。有這樣一個案例: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向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司法鑒定,但拒絕繳納鑒定費,被一審法院認定為舉證不能,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對方當事人根據自己掌握的「特殊」情況,立即向上級人民法院院長反映:二審法院的有關領導已經與對方當事人串通,要在二審依職權搞司法鑒定。果不其然,曾經申請司法鑒定的當事人上訴後,二審法院真的就搞了依職權的司法鑒定,社會影響非常不好。還有一個建築工程結算的案例:施工方與建設方在工程竣工後進行了結算,雙方在確認結算後,建設方拖延不付款。施工方起訴後,建設方又提出結算有問題要求重新結算,但又不能舉證證明結算存在的問題。辦案法官卻認為:既然有問題,就應當進行結算的鑒定,並根據不全的施工資料進行了司法鑒定,推翻了雙方確認的工程結算。(5)還有的案件,當事人沒有申請司法鑒定,可辦案法官認為需要鑒定,但在委託司法鑒定並經當事人質證後,在該案件的判決書上卻又沒有作為證據利用。如某案,當事人申請一項鑒定,法院卻搞了三項鑒定,鑒定費就40多萬元,可該法院的最後判決卻因為鑒定資料不全及與當事人的爭議焦點無關,一項也沒有採用。
4、人民法院進行司法鑒定,主要有「指派」和「委託」鑒定兩種形式。筆者認為,有兩點應當明確:一是「指派鑒定」主要是指人民法院指定其依法設立的司法鑒定機構並由其內部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員進行的鑒定,在形式上沒有對外性。「委託鑒定」則主要是指由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委託登記在冊的鑒定人、鑒定機構完成司法鑒定任務。無論是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鑒定人、鑒定機構,或是在當事人協商不成時由法院的司法鑒定機構隨機選擇,均具有明顯的「對外性」;二是「指派鑒定」,一般由負責審判案件的審判組織指派交辦到法院的司法鑒定機構並由該機構的鑒定人進行;「委託鑒定」則由審判組織交辦到法院的司法鑒定機構,再由司法鑒定機構統一對外委託或組織鑒定。司法鑒定機構統一對外委託鑒定時,有當事人協商確定鑒定機構的,必須委託當事人確定的鑒定機構;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審判組織應事先告知司法鑒定機構,由司法鑒定機構隨機選擇鑒定機構。
在審判實踐中,針對不同的地區或不同的案件,還有一些需要考慮的特殊情況:如地處偏遠地區或山區的法院、法庭審理的案件,需要進行司法鑒定而沒有就近的在冊鑒定單位,又不便於鑒定單位到現場勘驗和出庭答疑的;或案件爭議標的較小,農村或農民當事人願意就近由具有相應資質的評估鑒定單位的,人民法院可以從「司法為民」、「便民、利民」的角度應予允許。最高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中關於「凡需要進行司法鑒定的案件,應當由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鑒定,或者由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統一對外委託鑒定」的規定,對此也沒有絕對禁止。
5、人民法院司法鑒定的對象,主要是案件審判中必須要通過鑒定手段查明的專門性問題或有關事物性態的事實,具體講就是專門性問題或有關事物。其具體表現形式,主要有人體檢(如人體傷、病、殘等)、文印檢(如文字、筆跡、印章等)、事檢(如工程造價審核、房屋或其他商品、物品的價值等)、物檢(如房屋或產品、商品本身質量及真假偽劣等)及其他專門問題等。不能僅僅是「專門性問題」,因為「問題」的范圍太小,不能包容各種形態的「事」和「物」。因為,人民法院需要進行司法鑒定的事項,是要查明當事人爭議的有關案件的法律事實。這里的「法律事實」,不是簡單的「專門性問題」所能包容窮盡的。「事」或「物」也不能簡單的包含在「問題」中。
明確司法鑒定對象的重要意義,在於司法鑒定對象的專門性問題或事實,必須具體化和具有針對性,即對當事人爭議的事實或問題,或當事人要求證明的具體事實。如某案,當事人爭議的是對工程剩餘的施工材料,究竟是應當依照合同的約定予以實物退還,還是應當進行定價賠償的問題。但是,審理該案的法院委託的卻是工程結算鑒定,鑒定結論中包含了剩餘施工材料價值的結算數額,該法院並沒有查明實際剩餘施工材料的品種、型號和數量,及審查、認定是否能夠退還等爭議,就判決按照鑒定結論中剩餘施工材料的價值退還款項。等於對剩餘施工材料實物應否退還的爭議焦點,根本沒有進行審理,以鑒定結論中的「剩餘施工材料價值」代替了對「工程剩餘施工材料應否依照合同約定進行實物退還」爭議焦點的審理,先入為主地進行鑒定。問題就出在司法鑒定的對象沒有搞清楚。
6、人民法院司法鑒定進行的方式,主要為「檢驗」、「鑒別」和「評定」三種。因此,鑒定結論的相應表現形式一般也分為「檢驗或審核結論」、「檢測鑒別結論」、「評估結論」三種,統稱為「鑒定結論」。但在審判實踐中,還應當根據司法鑒定的具體對象和方式進行具體化。如「工程結算鑒定」是對整個工程所有施工項目進行的全面鑒定;「工程造價鑒定」主要是對工程建設的工程量及其材料、人工費等造價成本的鑒定,不包括管理費、稅費、利潤等結算項目;「工程結算審核鑒定」則是對雙方已認可的結算,在有關取費標准或適用定額異議等事項的審核鑒定;「工程現狀造價鑒定」則是指完全不考慮施工中的設計變更、返工,因雨天、停電及因施工材料、進度款不足的誤工費用或材料價格實際高低等因素,僅根據工程實物建設現狀進行的造價結算鑒定。這些不同的工程結算鑒定,必須根據當事人的爭議焦點及其申請鑒定的請求范圍進行。法官不得違背當事人的爭議焦點或意思表示而隨意改變。
7、人民法院司法鑒定的鑒定結論,也具有明顯的特殊性。筆者認為:在審判實踐中,人民法院司法鑒定的結論,應當分為「初步鑒定結果」、「鑒定結論」和「重新鑒定結論」三種。初步鑒定結果,只是鑒定機構經過其自己的檢驗、鑒別和評定工作,對人民法院委託的專門性問題或事物性態所得出的初步結果,是尚未經過質證核對程序的「證據材料」,並不是人民法院進行司法鑒定所追求的目的或結果。因此,不能將初步鑒定結果直接作為或視為鑒定結論,而忽視當事人質證、問疑的權利和審判組織的核對程序,忽視鑒定單位應當出庭答疑、解釋、說明及對初步鑒定結果的修正或補充鑒定等後續工作程序,也不能忽視後續進行的補充質證工作,及審判組織對「鑒定結論」最後的審查、評判與認定工作。因為,修正或補充鑒定及補充質證程序,是人民法院對初步鑒定結果的質證、審查、認定等審判活動向具體司法鑒定工作的延伸,成為確認鑒定結論能否作為認定案件事實依據的前提。在一般情況下,鑒定結論的出現,表明人民法院對初步鑒定結果進行了質證和核對。但是,在當事人對鑒定結論進行質證仍持有異議,鑒定人的答疑或說明仍不能使當事人信服,辦案法官經過審查與評判,也不能得出鑒定結論正確可以作為證據利用的認定結論的,或者二審法官認為一審認定的鑒定結論本身就存在嚴重缺陷,不足以認定當事人爭議的重要事實的,則應當依法不予認定,有些發回重審的案件就是如此。關於申請重新鑒定的條件,最高人民法院已有明確規定,本文不再重復。在此,筆者實際上提出的是在審判實踐中,特別要注意:在當事人申請准確的情況下,法官必須要正確適用質證、審查、評判和認定的程序和權利,避免鑒定事項或對象的錯誤,避免對不能最後認定的鑒定結論疏於審查,勉強認定。
8、人民法院委託司法鑒定機構所作的鑒定結論,都必須經過人民法院的審判組織依照法律程序進行審查與評判,當最終認定「鑒定結論」具有真實性、合法性,對案件的爭議事實具有證明作用時,才能作為證據使用。當上述鑒定結論經過當事人質證,審判組織核對,最終不能確定對案件有關的爭議事實具有證明作用時,人民法院應當通過確認程序,否定其證據的證明作用,可以另行委託鑒定,或要求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另行舉證。
9、人民法院的司法鑒定工作,隨著形勢的發展,對我們辦案的法官如何正確認識和理解司法鑒定的性質,如何依法審查與評判鑒定結論,准確認定鑒定結論是否正確,對案件的爭議事實能否具有證明作用,是否可以作為證據利用等,提出了筆者認為是很高也很嚴格的要求。但是,筆者在長期的審判實踐中發現,我們的一些法官在這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1)是法官對已做出的司法鑒定往往有先入為主的主觀認識,對當事人質證中提出的鑒定「缺陷」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和認真審查,容易忽視鑒定人出庭說明、答疑是否具有針對性和說明、答疑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的審查、分析和認定,容易忽視必要的法官釋明工作,以致造成當事人要求重新鑒定或糾纏鑒定。(2)是因法官基於對司法鑒定的性質和目的的模糊認識,對司法鑒定結論的審查與評判工作不認真,程序不規范或缺乏理性的指導,如對提出質證異議的當事人,要求其對提出的異議進行舉證或說明其依據、理由,及要求對方對該異議的舉證或說明的理由是否認可等。避免當事人的「只提異議不舉證」、「只提問題不說明理由」的糾纏鑒定現象,或鑒定遺漏了重要的鑒定材料等問題的存在。(3)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辦案法官是具有專門職責的司法專業人員,其職業職責的特點決定了法官不可能對社會各行各業及各項專業或各科學技術領域,都熟悉或具有專業知識。辦案法官如果對各類不同的案件及不同的鑒定事項沒有一定的了解或知識,也無法對司法鑒定的事項,尤其是當事人提出的質證意見是否合理、鑒定人的答疑說明是否正確,做出正確審查與評判。這一點對法官來講,的確是一個難題。對此,筆者在實踐中的做法是:(1)在認真閱卷、熟悉案情的基礎上,盡量了解和掌握涉及案件爭議事實的一些專業知識、技術術語及其規范術語;(2)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量請教有關專家或技術人員,提前掌握一些有關專業知識,避免不懂裝懂或連裝懂都裝不了;(3)在真正不懂時要虛心,注意引導當事人和鑒定人提問和答疑,認真聽取當事人雙方意見和鑒定人的意見,並進行內在合理性的邏輯分析,不要在糊里糊塗的情況下,草率下結論。如果前面所講的「玉龍船」價值是360萬元還是近千元,法官不易判斷的話,那麼,同一個工程經兩個司法鑒定,卻結算出900萬元與300萬元相差懸殊的不同結果,就不能不要求法官要有一個最起碼的合理與否的判斷。
明確人民法院司法鑒定的法律特徵,對正確理解和適用司法鑒定,制定各級人民法院關於司法鑒定管理的規范性文件,使辦案法官依法審查、決定是否需要鑒定,如何收集、認定鑒定資料,和如何審查、認定鑒定結論,保證審理案件的公正和效率,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有關啟示和建議
鑒於對上述司法鑒定的性質及其特徵的分析,筆者認為應當對人民法院及其法官,在案件審判中正確規范和把握司法鑒定工作有所啟示。由此,筆者認為:
1、基於上述司法鑒定的第二個法律特徵,司法鑒定的全部過程和全部鑒定資料及結論的收取、核對、質證、排疑、認定,都必須依法進行,必須納入人民法院審判組織審理案件的訴訟程序中和司法監督下,依法、規范進行。對過去法官不問鑒定資料,只問鑒定結論;不管鑒定資料是否具有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和完整性,只看鑒定結果的錯誤做法,必須予以糾正。對當事人自行找鑒定單位提交鑒定資料,或鑒定單位自行找當事人收集、核對鑒定材料的做法,應當予以禁止。
2、基於司法鑒定的第三項特徵,應當注意對當事人申請司法鑒定的條件,及法院依法進行審查、釋明及做出是否同意的標准,應當進行明確的規范。如當事人對已經雙方認可的工程結算或造價結果,又提出司法鑒定申請的;對已經部分履行的工程結算又申請重新結算鑒定的;申請人確有鑒定材料拒不提供卻要求按現狀評估鑒定造價的,應當依法不予准許。
3、基於司法鑒定的第二項特徵,應當注意:(1)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規定,必須建立起全省法院的鑒定機構、鑒定人的名冊登記及其公開制度;(2)對全省法院的司法鑒定工作進行規范,即除因地處偏遠地區而沒有就近鑒定單位的(如白沙、寶亭等縣),或爭議標的較小不便於鑒定單位到現場勘驗、出庭答疑的(如有些山區或偏遠地區的鄉鎮、法庭)外,均應當在省高級法院確定的司法鑒定機構及其鑒定單位、鑒定人登記名冊范圍內進行鑒定,不得隨意在上述范圍外委託鑒定;對除外情況的鑒定進行規范的同時,應當要求在省高級法院確定的司法鑒定機構備案;(3)是對當事人提交的鑒定材料的登記、質證及是否齊備的審查和認定,應當由辦案法官依照證據規則的規定進行,法院委託鑒定單位進行,必須經過辦案法官的審核確認並入卷備案,以免當事人意見反復或不斷提交新的材料,影響司法鑒定的質量和效率;(4)是嚴格規范和審查法院法官依職權決定司法鑒定的條件,防止濫用職權,人為製造或擴大當事人的爭紛。
4、基於司法鑒定的第四項特徵,應當注意:(1)是在由當事人協商確定鑒定單位時,應當明確當事人的權利是「協商確定鑒定單位」,而不是當事人「委託鑒定單位」;(2)是法院必須向當事人提交有關鑒定單位、鑒定人的登記名冊,並公開披露鑒定人、鑒定單位是否具有相應鑒定資質的真實材料,不能由法官經選擇後披露,以保證當事人的充分選擇權。除非當事人在明知鑒定單位、鑒定人的登記名冊的情況下仍自願選擇個別的鑒定單位,但參照仲裁的有關規定,當事人必須明確表示放棄異議權。
5、基於司法鑒定的第五項特徵,法院在司法鑒定時,必須向當事人釋明並確定需要鑒定的與解決案件爭議焦點的具體事實、對象或要求,並且向委託的鑒定單位明確。不能出現脫離當事人爭議焦點或申請人申請鑒定范圍以外的鑒定事項;要嚴格避免出現最後的鑒定結論,不為法院判決採用,或鑒定結論與案件爭議焦點不符的情況。
6、基於司法鑒定的第七、八項特徵,應當注意:(1)是要區別對鑒定結論的初步質證、認定,與對補充鑒定、補充質證後的鑒定結論的最後認定;(2)是應當特別重視對經初步質證的質證意見所形成的,需要補充鑒定確定事項的歸納和確認(注意規范允許補充鑒定或不允許補充鑒定的認定條件),准確把握准補充鑒定和補充質證的范圍。
7、筆者認為,對於重大、疑難案件,需要鑒定的事項屬於新類型、涉及新技術的,或者需要專家組鑒別確定的,應當在合議庭評議確定後,報庭長或主管院長批

③ 法官審查判斷鑒定意見時,主要審查哪些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九條規定: 鑒定人應當出內庭接容受當事人質詢。 鑒定人確因特殊原因無法出庭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書面答復當事人的質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條規定:經法庭許可,當事人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詢問證人、鑒定人、勘驗人不得使用威脅、侮辱及不適當引導證人的言語和方式。

法官對對鑒定結論的審查,通常關注如下方面:
a、供鑒定的材料是否充分可靠;
b、鑒定部門和鑒定人的資格;
c、鑒定所採用的方法和操作程序是否科學;
d、鑒定人在鑒定過程中是否受到外界的干擾;
e、鑒定結論與有關證據是否一致;
f、鑒定結論與有關證據有矛盾,或者對鑒定結論有異議,應一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通知鑒定人出庭接受當事人詢問。

④ 法院開庭向法官提出筆跡鑒定需要本人親自去鑒定中心簽字鑒定嗎

你必須讓你的律師上交的確是你簽名的歷史筆記就可.本人不需到場的

⑤ 開庭時法官說鑒定筆跡,是原告自己去鑒定還是由法官指定的

應該由法院指定的鑒定機構鑒定,原告自己去鑒定無效。

⑥ 預備法官 結業鑒定表 自我鑒定怎麼寫

給你一個大綱,供參考。你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縮減
自我鑒定
xx年xx月起,我在xx學習,通版過結業考核。特自我鑒定權如下:
一,學習情況概述,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和取得的成績(詳細寫哦)

二,思想認識,學習紀律的遵守情況等

三,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少寫哦)

通過學習,我掌握了XXX,具備了XXX。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嚴格要求,不斷提高

⑦ 親子鑒定的個人鑒定與司法鑒定有什麼區別

你好,

個人鑒定是個人隱私的,不打官司不落戶的,自己知道結果就行。
司法鑒定是打官司,落戶,出國移民的以及所有對公用途的鑒定,包括上學,改名字,辦工作,雖說都是個人的事,但都是對公用途的,要求帶好身份證件現場采血照相。(司法鑒定只有半年內有過輸血史,或兩年內有過骨髓移植的才會採集口腔樣本,否則都必須采血照相)。
相同:一樣的簽訂委託協議,也就是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一樣的實驗過程;一樣的出鑒定報告;一樣對結果的准確性負法律責任,只是手續不同,一個需要身份證件,一個不需要而已。

⑧ 個人可以做司法鑒定嗎原始證據在法院

⑨ 個人鑒定與司法鑒定有什麼區別

司法鑒定只能適用於訴訟活動,是在特定的訴訟審判程序過程中,由法官啟動的一項科學鑒定活動。
個人鑒定結果可以作為上訴依據,但不能作為法庭上的呈堂證供。僅做為鑒定人親權鑒定的一個憑證,並可作為證據之一,但鑒定流程、鑒定結果准確性是和司法鑒定一致的。

⑩ 法官對鑒定意見的審查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九條規定: 鑒定人應當出庭接受內當事人質詢。 鑒定人容確因特殊原因無法出庭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書面答復當事人的質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條規定:經法庭許可,當事人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詢問證人、鑒定人、勘驗人不得使用威脅、侮辱及不適當引導證人的言語和方式。

法官對對鑒定結論的審查,通常關注如下方面:
a、供鑒定的材料是否充分可靠;
b、鑒定部門和鑒定人的資格;
c、鑒定所採用的方法和操作程序是否科學;
d、鑒定人在鑒定過程中是否受到外界的干擾;
e、鑒定結論與有關證據是否一致;
f、鑒定結論與有關證據有矛盾,或者對鑒定結論有異議,應一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通知鑒定人出庭接受當事人詢問。

熱點內容
保監會復函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8 23:10:34 瀏覽:585
充分認識頒布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 發布:2025-04-28 23:10:28 瀏覽:755
法律援助經費主體 發布:2025-04-28 23:07:58 瀏覽:69
法治與自然 發布:2025-04-28 23:04:16 瀏覽:976
刑事訴訟法有關庭審方式的規定 發布:2025-04-28 22:40:45 瀏覽:160
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對嗎 發布:2025-04-28 22:39:06 瀏覽:946
法律顧問合同的解除 發布:2025-04-28 22:38:15 瀏覽:232
鐵路運輸安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8 22:37:44 瀏覽:322
故意損壞法官證件 發布:2025-04-28 22:36:21 瀏覽:967
企業有道德案例 發布:2025-04-28 22:21:20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