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公證所
Ⅰ 公正處於法院判決有什麼區別
公證處作出的公證,只是對事實證據的認定。不解決社會矛盾糾紛。
法院作出的判決,是有法律效力與後果的決定,是用來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的最後合法手段。
Ⅱ 公證處和法院的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六條 公證機構是依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內公證職能、承擔民事容責任的證明機構。有可能是政府行政或者事業單位,少數是合夥性質。
因此不難知道,對於任何民事糾紛,法院判決才具有最終效力。公證機構提供的是證明服務,不具有裁決效力。
法院是國家來的審批機關,源也稱為司法機關,不是政府部門,
司法局是國家的司法行政機關,是政府部門,
公證處是獨立行使公證業務的機關,不是政府部門,
律師事務所是律師從事法律服務的機構,也不是政府部門,
公證處作出的公證書可以作為法院審理案件的證據,
司法局管理律師事務所,
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可以代理法院審理案件的當事人的代理人。
Ⅳ 可以私下和解的和解協議可以拿到法院公證處公證嗎
如果涉及到的事有點大,以防對方反悔,完全可以的
Ⅳ 有法院的調解書去辦理房產過戶,還需要去公證處公證嗎
有法院的調解書去辦理房產過戶的,不需要再去公證處辦理公證。法院出具的調解書,在生效後即具有法定的約束力、證明力和強制執行力。訴訟當事人應該履行調解書,相關單位對調解書也有協助履行的義務。而公證的目的也是為了證明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
法律分析
法院出具的調解書是不需要公證的,如果被告不履行調解協議可以申請強制執行。遺產繼承不是必須公證。如果自然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繼承其遺產。遺產必須是合法財產,有的繼承人之間可能會發生糾紛,公證可以防止糾紛的發生。公證是一項民事行為,需要當事人自願辦理。遺產繼承是繼承人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民事法律行為。繼承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和法律規定,依法證明繼承人的繼承行為真實、合法的活動。由於相關法律將繼承分為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因而,繼承公證也相應地分為法定繼承公證和遺囑繼承公證。繼承公證可以預防繼承糾紛、減少訴訟,維護財產關系和家庭關系的穩定。遺產繼承公證的適用條件:公民去世以後,如遺留有財產(股票、基金、房產、銀行存款、公司股權、知識產權),其繼承人(死者的父母、配偶、子女或遺囑受益人)需要辦理遺產繼承公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二條 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經審查,認為法律關系明確、事實清楚,在徵得當事人雙方同意後,可以徑行調解。
Ⅵ 公證委託書在哪個部門辦理
辦理委託書公證應當由當事人親自到公證處申辦。
申請辦理(有關房產買賣)委託書公證,沒有地域限制。根據根據《公證程序規則》第十二條公證事項由當事人住所地、法律行為或者事實發生地的公證處管轄。涉及不動產轉讓的公證事項,由不動產所在地的公證處管轄,但遺囑、委託、聲明中涉及不動產轉讓的除外。
申請辦理委託書公證,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1、自然人的身份證明(如身份證、戶口本、護照等),法人的資格證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明,其他組織的資格證明及其負責人的身份證明;
2、受託人的身份證復印件;
3、委託書文本;(即授權事項,此項內容最好跟工作人員溝通,盡量細化授權事項,避免只寫全權代理)
4、申請公證的事項的證明材料,涉及財產關系的須提交有關財產權利證明(如股票、銀行存摺等);
5、與申請公證的事項有關的其他材料。
除了一般的委託書公證外,如果業主在國外所做的公證文書,還需要中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認證;如果業主在香港/澳門所做的公證委託書,並需要蓋有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澳門)有限公司轉遞香港/澳門公證文書專用章。
(6)法院公證所擴展閱讀:
一、辦理委託公證,應提交以下的證件和材料:
1. 公民個人辦委託書公證的,應提交委託人的身份證明(居民身份證、戶口本),法人委託的,應提交法人資格證明及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明;辦理委託合同公證的,在提供委託人的身份、資格證明的同時,還應提供受託人的身份、資格證明;
2. 與委託事項相關的證明材料(如委託他人辦理賣房事宜,委託人應提交該房屋的所有權證明);
3. 轉委託人申辦轉委託公證時,應提交有轉委託權的證明;
Ⅶ 公證處和法院哪個更有權威
法院更權威。
1、我們國家雖然不實行三權分立,但是司法是獨立的。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2、公證處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按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公證工作改革的方案》的有關規定改制的公證處,應成為執行國家公證職能、自主開展業務、獨立承擔責任、按市場規律和自律機制運行的公益性、非營利性的事業法人。
Ⅷ 房子前面做了抵債協議,又到公證處做了公證,那麼法院還能進行查封或查封有效嗎
房子前面做了抵債協議,又到公證處做了公證,法院還可以進行查封。法院、公證處、房管局三者之間並沒有實現聯網,並不知道該房產的權屬已經被公證和抵押,當原產權人出現其他糾紛被查封名下資產時,法院會依法查封。
法律分析
法院會對被執行人財產進行查封,房子公證並不是過戶,沒有變更房屋所有人,依然會被查封。房產公證是指公證機關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證明與房產有關的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的活動。房屋過戶是指通過轉讓、買賣、贈予、繼承遺產等方式獲得房產,去房屋權屬登記中心辦理的房屋產權變更手續。房產公證和過戶的區別:一、服務對象不同,房產公證只是對房屋買賣合同的公證,而過戶是指將房產證的名字改成買房人的名字。二、產生效果不同,房產公證在公證處辦理,公證不能產生過戶的效力,僅起一個證明的作用,而房產過戶在房管局辦理,房子一定要過戶才是買方的,所有權才真正屬於買方。三、使用范圍不同,公證不是房屋買賣的必定程序,只是經過公證處的審查,當事人可以避免很多風險,而過戶是房屋買賣的必定程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第二百四十二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Ⅸ 法院大,還是公證處大
公證處是國家的事業單位,與律師事務所類似,屬於法律仲介,因此不能定義為有「司法性質」。司法相對而言,是政府權力,而公證、律師事務則屬於民間權利(大體如此,但我用詞不甚嚴謹)
從《公證法》的條文可以看出它的性質:
公證機構是依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
公證書是一種法律文件,是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的文書.
而法院是國家司法機關,是國家機器的暴力機關。
所以當然是法院大。
Ⅹ 繼承房產,繼承房產上法院好還是公證處好
摘要 如果家裡所有繼承人對遺產處理意見一致、沒有分歧和矛盾,到公證處辦理繼承公證也是一種選擇,公證文書和法院的文書都具備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