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伙性法院
Ⅰ 團伙法院二次開庭會個別人開嗎
我答過你的幾個問題,知道你問的是法院審判刑事公訴案件的情形。 是的,法院審判的所有公訴案件都需要開庭處理。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並且附有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復印件或者照片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還規定:「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可見,只要是法院審判的公訴案件,無論最後能不能定罪,都是要開庭審理的。根據庭審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的結果,最後決定判決的內容。 至於刑事自訴案件,《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於自訴案件進行審查後,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犯罪事實清楚,有足夠證據的案件,應當開庭審判; (二)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 但是,開庭審理和公開審理是兩回事,開庭審理不一定公開審理。同樣,不公開審理不等於不開庭審理。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十四歲以上不滿十六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十六歲以上不滿十八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對於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樓上long學弟的回答之所以錯誤,就是把開庭審理和公開審理混為一談了。
Ⅱ 團伙做案判幾年
所謂團伙作案按照刑法來說就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案件能判多少年要根據其成員所觸犯的具體罪名來確認。對於共同犯罪只要符合刑法關於緩刑的規定的,是可以被宣告緩刑的。團伙作案最短判多少年這個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標准,需要看對方作案的罪名和程度。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Ⅲ 團伙作案開庭是怎樣審
團伙作案有可能一起起訴,也有可能分開起訴。團伙作案既包括犯罪集團這種有組織的作案,也包括結合比較鬆散,尚未達到犯罪集團的組織程度的作案,團伙作案中的涉嫌人員都需要負刑事責任。在法律上,共同犯罪案件是否必須一起審理,是沒有強制性規定。所以在法院審判實踐中,對共同犯罪是否一同審判,往往都是由經辦法官和實際案件情況決定的。一般情況下,共同犯罪案件可以合並審理的,都會合並審理,這樣會比較容易查明事實,必要時還方便對質,通常也比較節約司法資源,減少訴累,至少經辦法官不需要就同一案件開很多次庭。
當然了,由於犯罪嫌疑人未能同時抓捕、涉及未成年罪犯等各種原因,經辦法官是可以分別開庭對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進行審判的。共同審理時律師進行辯護,但一個律師不能為同案中的兩個及以上犯罪嫌疑人辯護,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規定: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因為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之間有可能存在利害沖突,一名律師代理兩被告人有可能會損害其中一名被告人的權益。所以團伙作案是合並審理,由各個辯護人分別為犯罪嫌疑人辯護。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刑事犯罪是屬於共同犯罪,有些甚至是屬於團伙犯罪,團伙犯罪對社會公共安全和公民的財產安全構成嚴重的危害,團伙犯罪要區分主從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二條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團伙作案的認定:
1、組成團伙的人數較多,一般在三人以上;
2、團伙中有一定的分工、重要成員固定或基本固定;
3、團伙成員經常糾集一起進行刑事犯罪活動;
4、團伙中有明顯的首要分子。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十五條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第二十六條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Ⅳ 我想知道在犯團伙性非法拘禁罪沒有受到法院審判前,公安局有權讓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嗎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據此,只要有上述條款之一,犯罪嫌疑人或者家屬、委託代理人有權向公安機關申請取保候審,公安機關也有權決定是否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
Ⅳ 團伙作案法院判了其中有一人上訴是不是所有人都會被重新判
摘要 根據上訴不加刑原則,如果控方沒有異議,共同犯罪案件中,一個被告上訴,二審法院對所有的被告都不能加重刑罰。不加重的含義是要麼維持原判,要麼減輕刑罰。反正不能加重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