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院長會議講話
⑴ 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在北京召開!主要都探討了什麼內容
2020年1月19日下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會議強調,要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以便國家能順利實施十四五規劃。圍繞“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圍繞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不斷提高司法能力和司法公信力。
會議指出,就目前而言,法律審判案件的效率和質量還有待提高。法律體系的建設任務任重而道遠,努力做到法律案件的受理公開、公平、公正。會議要求,法院要依法嚴懲腐敗犯罪,促進黨風廉潔政治建設,同反腐敗的現象斗爭到底。妥善解決醫療、就業、教育等方面的矛盾,推進法院的信息化建設。法院應該做到,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司法保障。努力建設一支為人民服務的青年的法律隊伍。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和人民的滿意度,嚴格貫徹落實此次會議的法律精神,把法院工作認真做好。
⑵ 為企業員工做演講,關於道德方面的,大概半個小時,求演講大綱。希望有趣的小故事多一點,有親和力感染力
職業道德演講稿
每一個職業都有每一個職業的道德。醫生要有醫德,教師要有師德。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而職業道德則是人們在職業實踐中形成的行為規范。隨著依法治國,以德治國方略的確定,法官的職業道德問題日益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有的法官辦案拖拉,但又沒有超審限;有的法官處理案件時向一方當事人傾斜,但卻又在法律許可的幅度之內,有的法官與代理律師關系密切,私下交往頻繁,諸如此類的問題並不違法,甚至也沒有違紀,但卻違背了法官的職業道德。
「人民法官是否具備優良的品行,高尚的道德情操,這對確保公正司法意義重大。一名優秀的法官,不僅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深厚扎實的法律素養,而且還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近幾年來法院隊伍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有些問題就是由於有的法官道德水平、生活情趣底下造成的。」這是最高法院院長肖揚XX年在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上講話的內容,說明加強法官的職業道德建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也是法院樹立法官職業形象的一個關鍵問題。
法律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屏障,法官則是社會正義的具體化身,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推進,法律在社會關系中的調整職能越發重要,調節社會關系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大。而以德治國方略的確定,不僅一切要求法官在行使審判職能中,要通過審判活動推進德治,弘揚社會正氣,而且更要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法官代表國家行使的審判權具有獨立性、權威性、中立性。關繫到國家能否有效的懲治犯罪,關繫到公民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關繫到社會經濟生活秩序的安定,一個不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的法官,很難擔負如此重要的職責。只有法官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道德素質都提高了,實現司法公正才有保證。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市場經濟具有的多元性、開放性、趨利性,也帶來了思想道德觀念的多層次性,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法官。法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要與各色各樣的人打交道,如何找到法官個人權益也是法官職業義務的平衡點,職業道德是非常重要的調節手段。台灣學者史尚寬有一段精闢論述:「雖有完美的保障審判獨立之制度,有徹底的法學之研究,他若受外界之引誘,物慾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則反而以其法學知識為其作姦犯科之工具,有如為虎附翼,助紂為虐,是以法學修養雖為切要而品格修養尤為重要。
古今中外,歷代統治著都十分重視道德的作用,把道德作為鞏固其權力的一種手段,認識到「治國就是治吏」,治吏就要從「德」抓起。孔子講過「為政以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步入新的歷史時期的中國,隨著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方略的確定,法官的職業道德內容更為廣泛。
敬業,實際上是忠於職守。對自己所從事的法律事業要克盡職守,努力工作,法官是一項神聖的職業,行使好法律賦予的審判權,忠於事實和法律,這是對法官的起碼的要求。奉獻,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等價交換原則只能適用於經濟領域,而不能擴大到道德范疇,否則極有可能導致以案謀私,徇情枉法。
文明,體現著法官的執業形象。法官在執法過程中,不能把法律賦予的審判權變成一種特權,應當以平和禮貌的態度對待當事人,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
廉潔,對所有從事公職的人來說,都有廉潔的要求,但對法官來講,清正廉潔意義更加重大。古代的清官尚且說:「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分,我為人不值一分。」現代法官更應如此。在市場經濟下,物質極大豐富,誘惑的危險也大大增加,況且目前法官的社會尊重程度、待遇未達到一個合理的格局,更容易導致一些法官違背職業道德。
高效,隨著法律調節社會關系的日益廣泛,法官絕對數量增加有限的情況,導致法官的負擔日益加重,而現代社會又要求必須高效率,才能迅速解決社會矛盾,實現司法價值。如果案件久拖不決,久拖不執,人民群眾就會失去對司法的信心,降低司法的威信。
公正是法官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項職業道德要求,法官審理案件實際上是一個分配社會正義的過程,涉及到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必然會有權勢、金錢、關系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這時候法官就應做到:「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況且,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獨立審判的環境還亟待改善,法官只有正直才能以一腔浩然正氣贏得社會的尊敬。
法制的理念,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職業道德,法官執法並不是一個機械對照法律條文的過程。如果法官都不崇尚法律,內心沒有對法律的執著追求,只把法官職業當作一個謀生的手段,仍然滿足於經驗辦案,就很難公正執法,很難深入研究法律,很難真正奉獻於法律事業。
道德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只要我們堅持以江總書記「以德治國」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法院工作實際,持之以恆,就一定能實現肖揚院長提出的「德化於自身,德化於本職,德化於社會」的目標;做一名道德高尚、品質優良、人民滿意的高素質法官
⑶ 我是一名司法警察,一直在法院執行局工作,院長開座談會怎麼發言
就說自己一定服從領導安排,積極主動做好上級交代的任務。
⑷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講話有法律效力嗎
高院院長講話不算司法解釋,司法解釋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個人講話也不是司法解釋)
關於「刑事附帶民事的案件追究了刑事責任就不再追究民事責任」的說法和法律相抵觸,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不可能講違反法律的話,顯然不是你聽錯了,就是你方的代理律師說錯了。
⑸ 最高法院院長肖揚的資料誰有啊
最高人民來法院院長。
男,自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首席大法官。
1957年至1962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學習。1962年1月至8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法幹校教師。1962年至1969年廣東省曲江縣公安局幹部。1969年至1975年廣東省曲江縣委宣傳部幹事,縣委辦公室幹事、副主任。1975年至1981年廣東省曲江縣龍歸公社黨委書記,縣委常委兼辦公室主任。1981年至1983年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黨委書記,清遠地委副書記。1983年至1986年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1986年至1990年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1990年至199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成員、檢察委員會委員。1992年至1993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檢察委員會委員。1993年至1998年司法部部長、黨組書記。1998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2003年3月當選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⑹ 最高法院院長 的講話能否作為法律依據使用
不能作為法律依據使用,可以作為法律依據使用的文件,其實是行使了司法機關的立法權,也就是司法立法權,比如我們常見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於某法律法規的司法解釋。
最高院院長的講話只屬於一種個人行為,無法律效力。
⑺ 市中院吳廷飛院長一行就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到我院調研並座談
出席座談會的有市中院院長吳廷飛、審管辦主任於海波、研究室主任董有生、宣教處蘭波、辦公室朱虹霖,縣政法委書記張明友應邀出席座談,我院中層以上幹部參加座談。座談會由我院院長高健主持。 會上,高健院長圍繞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介紹了我院的相關情況,從影響司法公信力的主客觀原因、如何解決司法公信力下降及我院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奮斗目標幾方面進行介紹。高院長說,法官的主觀因素是影響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原因,包括法官對法律專業知識的研究探索不能與時俱進、工作中惰性暗增、責任意識模糊、從業素質下降等。因此要加強教育,提高認識;加強管理,規范程序運行;加強學習,構建學習型法院;陶冶情操,開展法院文化建設;改革創新,構建大調解格局;放眼未來,加強對年輕同志的教育培養。我院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奮斗目標是,要得到上級法院認可,要得到地方黨委政府信任,要得到當事人的信任,最終讓廣大人民群眾滿意。 在座談中,我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楊國岐提出的採取措施讓合議庭發揮實際作用、副院長王立鵬提出的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作用及葦子峪法庭庭長陳貴山提出的要提高司法公信力首先要提高法官自身公信力等觀點都得到了中院領導的肯定。 在聽取匯報並進行座談後,吳廷飛院長表示,新賓法院在提升司法公信力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大家確實認真貫徹了省法院院長會議精神,對司法公信也進行了認真思考。新賓法院的班子隊伍精神面貌好、士氣高,審判管理工作細致,文化建設走在前列,基礎建設和辦公條件優良。關於如何切實提升司法公信力,吳院長指出:我們應該在幾個方面找原因,一是認識程度是否到位,二是執法辦案的質量效率是否有待提升,三是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是否能夠統一,四是隊伍建設是否存在問題,五是法官形象是否符合職業標准。今年撫順中院以打造嚴肅執法、公平公正、廉潔自律、以人為本的法院為目標,振奮精神、強化管理、狠抓落實、夯實基礎、提質升位,努力實現「一年打基礎、二年有提高、三年大變樣」,為振興撫順老工業基地、建設幸福美麗撫順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為此,我們要重點解決五個方面問題:一是要做好立案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對接,解決法院受理案件數量逐年上升、調解率偏低的問題;二是要通過落實量刑規范化,加強案件檢查評查,認真解決一些刑事案件、某些部類案件量刑偏輕,甚至畸輕、緩刑面過寬的問題;三是切實解決延長審限、超審限案件過多的問題;四是解決執行規范化問題;五是提高法官群眾工作能力。在現代社會中,司法的信用已成為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牢,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為了構建法治社會目標的實現,必須深刻分析司法公信力低下的原因,採取有力的措施,加快司法體制改革和綜合建設,從根本上提升司法公信力。
⑻ 法的重要性的名言
1、 把自己交給了一個立法者的絕對的專斷權力和意志,這不啻解除 了自己的武裝,而把立法者武裝起來,任他宰割。——【英國】洛克《政府論》
2、 法律要成為法律,而不成為簡單的戒律。——【德國】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3、 法律的用語,對每一個人要能夠喚起同樣的觀念。——【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4、 立法者們,你們要頒布正義的法律,公職人員們,你們要促使人 們正確地執行法律;希望這將是你們的全部政策。——【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5、 當立法機關把執行他們所制定的法律的權力交給別人之後,他們 認為有必要時仍有權加以收回和處罰任何違法的不良行政。——【英國】洛克《政府論》
6、 如果同一批人同時擁有制定和執行法律的權利,這就會給人們的 弱點以絕大誘惑,使他們動輒要攫取權力,藉以使他們自己免於服從 他們所制定的法律,並且在制定和執行法律時,使法律適合於他們自 己的私人利益。——【英國】洛克《政府論》
7、 君主們應該服從上帝和自然的法律。任何人和任何權利都不能使 他們不受這個永恆法的約束。——【英國】洛克《政府論》分權原則是由1787年《美國》
8、 制憲會議確定的,其目的是為避免專 斷獨行的現象,而不是為了提高效率。它的目的不是避免摩擦,而是通過 三個部門分享統治權力時不可避免的摩擦來使人民避免遭受獨裁的宰制。——布蘭迪斯——摘自路易斯·亨金《憲政、民主、對外事務》
9、 法律的制定是為人們享受和平的、有德行的生活所必需的。——【義大利】阿奎那《神學大全》《阿奎那政治著作選》
10、 法愈疏而亂愈不作,所謂無法之法也。法愈密而天下治亂即生於 法之中,所謂非法之法也。——【明】黃宗羲《原法》
11、 如果立法者一開始就不集中注意力去建立公民的財產和地位的平 等,那麼,他的一切努力都將徒勞無益。——【法國】馬布利《論法制或法律的原則》
12、 國家通過它的統治權,能夠改變法律的內容。——【英國】拉斯基《國家的理論與實際》
13、 一切法律都必須同國家的體制相適應。一西塞羅——摘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14、 專制的國家沒有任何基本法律,也沒有法律的保衛機構。——【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15、 民主國家乃是這樣的國家:在那裡,主權的人民受自己制定的法 律領導,自己去做所能做的一切事情,並藉助自己的代表去做自己所 不能做的一切事情。——【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16、 法制數變,國家之大患。——【清】申涵煜《省心短語》
17、 法敗則國亂。——【戰國】《韓非子-難一》
18、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東漢】王符《潛伏論·述赦》
19、 造成各個民族不幸的,並不是人們的卑劣、邪惡和不正,而是他 們的法律不善。——【法國】愛爾維修《十八世紀法國哲學》
20、 如果沒有一個能夠迫使人們遵守法權規范的機構,法權也就等於零。——【蘇聯】列寧《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
21、 政治上的憲法,就是支配人事的大機器,也是調和自由和專制的 大機器。——孫中山——摘自梁鳳榮《中國法律思想史》
22、 一個階級當民主政治的決裁不利於它時,就威脅著要去《且不談 實際要去》
23、 破壞憲法,它就是要使民主政治程序停頓,這對於文明生 活上的精神收益是大有害處的。——【英國】拉斯基《國家的理論與實際》
24、 強力並不構成權利,而人們只是對合法的權力才有服從的義務。——【法國】盧梭《社會契約論》
25、 對人類的弱點來說,權的誘惑是太大了,在同一人的手裡既有立 法之權又有執法之權,就不免使他們不遵守自己所制定的法律。——洛克——摘自《比較憲法與行政法》
26、 個人的權力或若幹人聯合組成的權力,只應在法律有所不及的時 候,方才應用它來發號施令,作為補助。——【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27、 只有法律有權統治人。——馬布利——摘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28、 在一切自由的國家裡,法律應當特別保護社會自由和個人自由, 使之不受當權者濫用權力的侵犯。——【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