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幫忙調解刑事

法官幫忙調解刑事

發布時間: 2022-04-12 21:28:12

Ⅰ 故意傷害罪的公訴案件法官能給調解嗎

1、對於輕傷案件,雙方可以刑事和解。對於重傷案件,犯罪嫌疑人對被害人積極賠償的,法官可以酌情從輕處罰。
2、2013年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引入了刑事和解制度。如果犯罪嫌疑人和被害者就賠償問題達到協議,取得受害者諒解的,司法機關可以從寬處罰。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五編 特別程序 第二章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
第二百七十七條 下列公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願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
(二)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本章規定的程序。
第二百七十八條 雙方當事人和解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聽取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對和解的自願性、合法性進行審查,並主持製作和解協議書。
第二百七十九條 對於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對被告人從寬處罰。

Ⅱ 故意殺人罪法官能給調解嗎

1、如果被害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則法官可以組織被告與被害人雙方進行版調解,如果權雙方達成協議的,法院在量刑時可對被告人適當從輕處罰。

2、就刑事責任部分,則因故意殺人罪屬於公訴案件,不可以由被告人與被害人進行調解,所以也就不會組織雙方調解,應由法院根據法律規定來定罪量刑。

另外,如果構成故意殺人罪,但犯罪未遂的,法院在量刑時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法》
第二十三條【犯罪未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Ⅲ 如何做好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的調解工作

近幾年來,隨著伊春轄區的故意傷害、交通肇事等案件的逐年增多,人身損害賠償成為眾矢之地。如何賠償、怎樣賠償已成為被害人、被告人及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引發糾紛,激化矛盾,對構建和諧社會產生不利的影響。通過多年的審判實踐經驗和研究,筆者總結出了怎樣才能做好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方法。 一、提高認識,搞好案件審查 第一,要提高調解工作的認識。做好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工作,必須充分認識到調解的職能作用,認識到調解是實現執法為民、公平正義司法理念的需要,是保護被害人和被告人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的需要,是化解當事人之間矛盾的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因此,審判人員要端正思想態度,牢固樹立一切為了人民的思想,做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想當事人所想,急當事人所急,在審理每一起案件時,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做到秉公辦案,清正廉潔;讓當事人充分主張自己的權利和維護自己的利益,做到居中裁判,不偏不倚。 第二,要搞好案件審查工作。刑事案件的立案審查,是案件審理的一個及其重要的環節,它直接關繫到整個案件的質量和結果。在刑事案件立案前,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在三天以內;對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在七天以內,對案件的程序和實體等方面進行嚴格審查。在審查中要做到嚴把四關:一是嚴把證據關,查證據是否充分,來源是否合法;二是嚴把事實關,查事實是否清楚,是否存在矛盾;三是嚴把程序關,查司法機關是否按程序規定辦案;四是嚴把適用強制措施關,查被告人適用的強制措施種類,手續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在審查過程中,如發現有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程序違法、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案件不能立案,並及時通知檢察機關撤回起訴。檢察機關不撤回起訴的案件,應採取無罪推定,疑罪從無的原則,依法進行審理。對經過嚴格審查符合立案標準的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在三天內審查完畢後,以收案日期為立案時間,審查時間計算到審限內,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在七天內審查完畢後,以收案日期為立案時間,審查時間計算到審限內,在適用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審查期間內,檢察機關撤回起訴的案件不應立案,審查時間不計入審限內。通過嚴格審查,確保了案件質量,杜絕了錯案問題的發生。 二、熟悉案情,掌握基本概況 熟悉案情是審理好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基礎。在刑事附帶民事部分進行調解前,要做到四個到位:一是審查到位。刑事案件立案後,庭長要閱卷審查,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案情後,方可將案件移交給主審人進行審理;二是分析到位。主審人要反復地閱卷,認真製作閱卷筆錄、庭審題綱,對案情做出綜合分析,充分掌握案件的事實、證據、程序部分等,做到吃透案情,胸有成竹;三是告知到位。案件立案後,在向被告人送達起訴書副本時,要告知被告人有自行辯護權、委託他人辯護權、拒絕辯護權、申請取保候審權等權利。在向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送達起訴書副本時,應告知被害人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權、委託代理人權。開庭時,應告知當事人有申請迴避權,經審判長許可,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向被告人、證人、鑒定人發問權。當事人有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權,有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互相辯論權,被告人有最後陳述權,當事人對法庭筆錄有閱讀和補充改正權。案件宣判後,應告知被告人如不服一審判決、裁定,有用上訴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法院上訴權,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有提出上訴權。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對法院一審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不服,有提出上訴權。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法院一審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五日內有請求檢察院提出抗訴權,同時,還應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權。四是審核到位。首先要審核公訴機關派出支持公訴的公訴人是否有辦案權力,出庭人員與起訴書是否一致;其次要審核被告人是否委託了辯護人,是否委託了附帶民事訴訟代理人,如委託被委託人有幾個?基本概況如何;其三要審核是否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有哪些原告人?他們是否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是否委託附帶民事訴訟代理人,如委託代理人他們的基本概況如何;第四要審核是否有證人、鑒定人等出庭作證,如有基本概況如何。在審核過程中,要將當事人和訴訟參加人的詳細地址,工作單位、聯系方式等情況寫清寫明,記錄在案。同時,我們還應指導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書寫訴狀,向他們講明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具體范圍,通知他們將訴狀和相關證據按規定及時遞交法院,並送達給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或委託代理人。同時還要了解在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前,被告人是否向被害人全部履行或部分履行賠償義務,如賠償了,賠償的情況如何;如沒賠償,沒賠償的原因是什麼,被告人是否有能力賠償,有賠償能力的,賠償的方式怎樣,無賠償能力的,還要了解其近親屬是否有能力為其賠償,是否願意為其賠償。同時,必要時還要邀請被告人的近親屬與被告人的辯護人及訴訟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及委託代理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一起旁聽參加附帶民事訴訟部分的調解。只有全面熟悉案情,庭審工作到位,才能為調解工作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庭前調解,釋明有關法律 第一,庭前調解。庭前調解是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在開庭前,就民事賠償部分對原被告人雙方進行調解,庭前調解是解決原被告人之間矛盾的最重要環節。有些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被告人有能力賠償給被害人造成的經濟損失,這些案件一般在給被告人送達起訴書副本時,被告人就能主動明確地表示願意賠償,並要求委託親屬代其與被害人在庭前達成賠償協議,履行賠償義務。但也有些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被告人不願意賠償或無能力賠償給被害人造成的經濟損失。 第二,釋明法律。針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調解,主審法官在庭前要做到四個講明:一是要向被告人講明法律規定。要向被告人講明《刑法》、《民法通則》及《人身損害賠償若干問題解釋》及最高人民法院、省高院相關司法解釋等有關刑事定罪量刑及民事賠償方面的法律規定,使被告人明白由於他的行為給被害人造成的傷害結果,不僅要負刑事責任,而且還要對給被害人造成的經濟損失負民事賠償責任。既使不同意賠償,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請求符合法律規定的部分,法院也應將與刑事部分一並判決。在審理案件過程中,被害人必要時可以向法院申請查封或扣押被告人的財產。如判決生效後,被告人還不主動履行賠償義務,被害人還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二是要向被告人講明調解的重要性。如果被告人能與被害人達成賠償協議,積極賠償給被害人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視其認罪態度較好,有悔罪表現,這不僅是法定的酌定從輕情節,而且還能得到被害人的諒解,化解相互之間矛盾;三是要向被告人的近親屬講明賠償的作用。在庭前調解時,主審法官還要邀請被告人的親屬,如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及朋友等和被告人及辯護人或委託代理人一起旁聽庭審,參加調解工作,讓他們充分了解和掌握庭前調解的全過程,充分認識到賠償的重要意義,以及賠償後對被告人定罪量刑所起的作用,要讓他們知道,由於被告人的行為給被害人及其家屬在身體和精神上造成了傷害,作為被告人的親屬從人道主義方面也理應有義務、有責任對被害人給予安慰和關懷;四是要向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講明必須依法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在作好被告人工作的同時,也不能一昧地強調被告人的賠償義務,還應當向被害人講明其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要切合實際,有法律依據。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主張自己的權利,不能漫天要價,各項請求部分必須明確,對自己的訴訟請求數額和項目有權主張、有權放棄;對有能力賠償,並對賠償經濟損失的數額和項目無爭議的,可與被告方達成調解協議;對被告人無能力賠償,但其親屬朋友願意為其墊付賠償的,可與其委託的訴訟代理人達成調解協議,賠償數額有權增加或減少,增加或減少要充分考慮被告人承受的能力而定,該讓步的讓步,以達到賠償目的。這樣,會使被害人不受或少受經濟損失。通過對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和對被告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講明各自所處的訴訟地位和調解的重要性,對當事人曉知以理、動之以情,說理到位、以理服人,就會使他們都能主動接受對方的調解意見,達到調解目的。實踐證明,我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90%以上,是通過庭前調解達成協議的。 四、尋找時機,加大調解力度 第一,用法律威懾。有些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由於原被告人之間在賠償項目和賠償數額上分歧太大,雖然經過庭前多次調解,但仍沒達成調解協議,對此類案件,必須抓住刑事部分開庭審理這個有利時機進行調解。要通過檢察機關對被告人犯罪事實的指控、被告人對其犯罪事實的陳述、法庭調查、對證據的質證認證、原被告雙方的法庭辯論等程序,用法庭的庄嚴、法律的威力來震懾被告人,教育其家屬。要讓被告人真正從心裡認識到其犯罪性質的嚴重性。同時,主審法官還要在法庭上與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委託代理人和近親屬,與被害人及委託代理人近親屬解釋清楚,按法律規定哪些是從重情節,哪些是從輕情節,哪些是法定從重情節,哪些是酌定從輕、減輕情節,講明被告人具有哪些從重情節、從輕情節和酌定從輕情節。所犯罪行的刑期劃分情況。實行定罪量刑公開化,讓被告人充分了解和掌握自己所犯罪刑的大致刑期,打消被告人及其親屬心裡存在的賠償不從輕的故慮,從而促使被告人能主動要求賠償,最後與原告人達成調解協議。 第二,用真情感化。有些附帶民事訴訟案件民事部分,雖然經過庭前多次的調解,但原被告人雙方仍沒達成調解協議。對此類案件,我們要用真誠感化被告人,不能輕言放棄。主審法官要抓住宣判前這一最後時機,對被告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近親屬進行政策攻心,思想教育,用真情感化他們。通過主審法官的苦口婆心、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往往會使被告人充分認識到所犯罪刑的嚴重性和賠償的法律後果,主動與家人聯系改變賠償意見,要求與原告方進行調解。從而也會使原告方做出一些讓步,使原被告雙方相互理解、相互諒解,最後達成調解協議,履行民事賠償義務。 第三,做好判後解釋工作。案結事了,絕不是案結拉倒。有些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都是有理有據的,依法可以判決結案。但判決的案件社會效果不怎麼好,而調解就不同了,一方面能使原被告人雙方達到諒解的目的,另一方面對社會穩定也有一定促進作用。因此,必須做好判後解釋工作,主要做好四項解釋工作:一是要將被告人刑事部分判決所依據的法律條文向被告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被告人的近親屬等解釋清楚,讓他們知道法院是依法斷案,量刑是適當的、公正的、合法的;二是要將附帶民事部分法院判決支持或不支持原告人各項請求數額的法律依據、原因及計算標准向被告人和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解釋清楚,讓他們知道法院判決的理由是充分的,是公正的,是有法律依據的;三是要將案件附帶民事訴訟部分雙方沒有達成調解協議的根本原因及雙方矛盾焦點是什麼,向原被告人雙方解釋清楚,讓他們真正理解,調解不成不在法院,而在他們雙方之間調解意見相差大多、分歧太大;四是要將有關執行方面的法律規定向被害人及其法定代表人及訴訟代理人解釋清楚,讓原告人知道雖然附帶民事部分與被告人沒有達成調解協議,被告人沒有主動賠償,但在判決生效後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仍然可以通過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挽回自己的經濟損失。 只要每名法官都能嚴格執法、恪盡職守、忠於法律、清正廉潔,充分發揮調解的職能作用,有淵博的法律知識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就會減少當事人之間、當事人與法官、法院之間的矛盾,就會真正做到案結事了,避免涉訴信訪案件的發生,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Ⅳ 民事案件(法官)都可以調解嗎刑事案件呢

民事案件可以調解,調解結案與判決結案具有一樣的效力。
刑事案件中附帶民事部分,可以調解。刑事部分不適用調解。

Ⅳ 刑事法官助理職責 刑事法官助理的職責

Ⅵ 故意殺人未遂罪法官能給調解嗎

1、如果被害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則法官可以組織被告與被害人雙方進行調解,如果雙方達成協議的,法院在量刑時可對被告人適當從輕處罰。

2、就刑事責任部分,則因故意殺人罪屬於公訴案件,不可以由被告人與被害人進行調解,所以也就不會組織雙方調解,應由法院根據法律規定來定罪量刑。

另外,如果構成故意殺人罪,但犯罪未遂的,法院在量刑時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法》
第二十三條【犯罪未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Ⅶ 談談年輕法官如何做好調解工作

作為一名基層法院的幹警,說到調解,大家都很關注。因為在當前形勢下,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認真貫徹「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司法原則,加強和規范司法調解工作,通過發揮審判機關自身特有的訴訟調解功能,化解紛爭,實現案結事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已經成為法院工作的重要目標,而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和諧統一則是衡量法官政治素養以及工作成果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說做好調解工作非常重要,而對於呆在基層法院的年輕法官來說,尤其重要,這應當是做好審判工作的一項必修課,也是做一名優秀法官的必要條件之一。 在審判實踐中,每位資深法官都有各自不同的調解策略、調解方法和手段,他們也總結歸納了一些經驗、方法並寫成理論性的文章用於指導審判實踐。但是,一些初任法官的同志,往往在接手案件時,還是不知道從何入手展開調解,對調解工作有畏難情緒,或者思路狹窄,方法簡單,使案件調解陷入被動,甚至貽誤調解時機。如此下去,在心理上形成抵觸,認為調解工作是多麼高深的事情,更覺得不敢調、不會調。在這里,我想就年輕法官如何做好調解工作來談一下自己一些比較粗淺的想法。 當前基層法院對調解工作非常重視,甚至還提出了指標要求,使大家覺得壓力很大,甚至有反感情緒。針對這一現狀,我們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正確認識調解的目的。我認為,做好調解工作,並不僅僅是追求調解率的高低,也不僅僅是為了調解結案,還是為了增加雙方當事人之間的諒解,增加當事人對法院的了解和理解。即使不能以調解的方式結案,當事人對判決也不會過於反感,這就是調解的目的。其重要性主要有三:一是有利於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調解協議是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意願在相互諒解的基礎上協商解決糾紛,自然能避免矛盾激化。二是有利於及時結案,節約司法資源。當事人可以隨時達成調解協議,避免了庭審所必須經過的法律程序和訴訟時間的限制,有利於迅速結案;當事人能自覺履行調解協議,減少了訴訟成本與執行成本的消耗,有效節約了司法資源。三是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避免涉法上訪事件的發生。由於調解協議是當事人自己處理民事權利的結果,避免了當事人因不服判決而到處上訪的現象。基層法院民商事案件居多,如果做好了調解工作,對於化解社會矛盾、減少涉訴上訪、促進社會和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們年輕的法官,有的是科班出身,有的是剛剛通過司法考試,業務知識還是比較精通,但因為沒有實際工作經驗,有的甚至是剛剛步入社會,真正要接手辦起案子來,就有畏難情緒,有的甚至是不會調解或者不敢調解,三言兩語調解不了就放棄了。在他們當中有這么幾種普遍的現象:一是對證據把握不準,認為調解就是兩頭說,勸勸這邊說說那邊,如果兩邊說的好像都有理,就不知道聽哪邊的了,那就開庭按照法律規定判吧;二是認為當事人年齡都比我大,有的社會地位也比我高,他能聽我的嗎?我駕馭的了他們嗎?因此不敢單獨辦案,有依賴性;三是現在招進來的一些年輕法官大部分是外地人,說得是普通話,與當事人在語言交流上都還存在一些障礙,更別說知曉當地的民情風俗,因此不能合理運用民俗進行調解,也很難與當事人拉近關系,增加了調解的難度;四是見到當事人乾脆就沒話說,除了法條和書本就不會說別的了,或者也怕說錯話被人抓住把柄;五是認為調解就是兩頭瞞,用哄騙的方法調解案子。這些都是對調解的認識誤區。那麼,作為一名年輕法官,如何才能做好調解工作呢? 首先,要消除對調解的畏懼心理。要想消除對調解的畏懼心理,一是要有充分的自信。對於剛剛辦案的年輕法官來說,因為缺乏經驗心裡沒底,有畏懼心理是很正常的,就如一個人到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也還有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人人都是從這個過程開始的,那些資深的老法官也同樣經歷了這個過程。所以我們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別人能夠辦好的事情,我們也照樣能夠辦得到,如果一個法官連對自己都沒有信心,又談何去調解呢?二是要謙遜。作為年輕法官,要具備謙遜的品質,虛心向前輩們請教。只有這樣,前輩們才樂意向你傳授經驗,在你調解不能時及時伸出援手,幫助你調解,做你堅強的後盾。很多老法官雖然沒有多高的學歷,但他們有長年累月積累下來的豐富工作經驗,能夠把一件件棘手的案件圓滿的調解成功,令雙方當事人都服判這就是硬道理。因此,年輕法官們一定要放下自己高傲的架子,不要以為自己是名牌大學法律專業畢業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就很了不起,而不把那些土生土長的法官放在眼裡,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值得自己學習和敬佩的地方。作為一名年輕法官,要以「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原則嚴格要求自己,尊敬他人,謙虛謹慎,腳踏實地,認真工作。 其次,要掌握調解的基本功。一是要掌握豐富的全方位知識。對於年輕法官來說,法律水平還是較高,但是社會知識和其他自然科學知識相對來講卻又比較薄弱。在新形勢下要想做好調解工作,光具備法律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年輕法官不僅要通過學習繼續提高業務知識,同時還要特別注意搜集整理各種村規民約和社會習俗,認真探索在調解中利用村規民約、公序良俗解決矛盾糾紛的方法,要注重對其它知識積累的總結,如婚喪嫁娶、拆遷搬家、喬遷新居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習俗,只有熟練掌握這些知識,做起調解工作來才能得心應手。二是要掌握調解的方法和技巧。有人說「調解不是一門工作,而是一門藝術」,要想真正將這門藝術學到家,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這些年輕人在年復一年的辦案中磨練和揣摩。平時我們要注重多向前輩們學習,在辦案過程中學,在庭審中學,在言談舉止中學,多揣摩、多總結、多歸納、多模仿、多實踐,要真正將前輩中的精髓吸收過來,學以致用。調解的方法有很多種,譬如「親朋幫教法」、「證據展示法」、 「冷靜處置法」、「以案說案法」、「法條釋疑法」、「背對背」法等,掌握這些方法還不夠,還需要我們運用一定的技巧將這些方法按照不同案件的實際情況來靈活運用。譬如:如何增強調解工作的親和力、如何把握最佳的調解時機、如何注意人的性格而區分調解、如何運用不同的調解方法等等,這些都是調解的技巧,需要我們在觀看其他法官調解不同的案件時運用不同的方法從而取得不同的效果,來總結出一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三是要有「德」。這里的「德」就是指法官的職業道德。作為一名法官必須做到不貪污受賄、清正廉潔、公正無私、心地坦盪、作風正派、與人為善、胸懷寬廣,在處理糾紛時,不偏不倚,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在群眾中有很好的口碑。只有這種有才有德的法官,才能真正把調解工作做好,把社會矛盾化解掉。 再次,要把握好調解的基本原則。作為基層法院的年輕法官,我們面對的當事人大多數都是農民,因此,我認為做好調解工作要把握的一個總的原則就是法官要善於運用自己的「心」、「耳」、「口」、「腳」來走好群眾路線,具體如下: 一、是要時常心「想」群眾。古人雲:「心中為念農桑苦,耳里如聞飢凍聲。」老百姓有困難有不平找我們,是因為他們相信我們,相信法律,我們有職責有義務走近他們,了解他們的疾苦,維護他們的利益,再好的調解方法,都需要我們充滿感情的去運用,從而化解他們心中的不平甚至怨恨,解決好他們之間的矛盾糾紛。作為年輕法官,大多是80後,這一代人因為家庭條件比較優越,從小就沒有受到多少苦,對於農民的疾苦當然不清楚,不知農民疾苦,又怎能真心為其辦好事?有的當事人行動不便,有的當事人家庭經濟困難,來縣城開庭的車費都比較拮據,如果我們主動下基層,在當事人的家裡,在田間地頭,甚至是在醫院的病房裡進行調解,為當事人解決了實際困難,用行動感動了當事人,我們還有什麼事情調解不了呢?我們不要把目光僅僅放在辦案上,僅僅放在訴狀上,要看的遠一點,了解的多一點,著重於解決當事人的實際困難。問題解決了,案子自然就解決了。當然有些事我們確實是無能為力的,但是只要我們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去做了,就能取得當事人的信任,這也有利於減少上訪。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中,對於那些被告人依法可能判處實刑的案件,調解的難度非常大。被害人家裡高額的賠償款讓被告人望塵莫及,而被告人因為與被害人結怨太深,現明知自己要判刑所以也不願再給予賠償。作為法官,遇到這種情況,就不能因為難度很大而敷衍了事,只是象徵性的走走調解的程序。作出判決當然很簡單,但是如同一紙空文般的「判決」又有什麼意義呢?這類案件的被害人所遭受的物質損失慘重,如果得不到一點賠償,不論是其家庭的困難還是心理的陰霾會更大,因此我們更應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只要還有一線希望,就要調解到底。同時,對於這類經過調解被害方仍不能得到丁點賠償的案件,應當考慮走司法救助的程序,為被害方解決部分困難。 二、是要善於耳「聽」群眾。有人曾經從社交藝術的角度評價傾聽的重要性,說「十句恭維也不如一刻凝神傾聽使對方感受到尊重」。在調解工作中,善於傾聽同樣是非常重要的,用真誠的態度與善意的表情聽取當事人對案件的陳述,能使當事人贏得對你的好感和信任。作為年輕法官,我們要克服心浮氣躁的缺點,靜下心來,認真傾聽案情,讓當事人通過訴說宣洩情感,逐步調整心態,然後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告訴當事人該怎麼辦,通過分析和引導,幫助他們選擇對自己最合適的一種處理結果。同時要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配合人性化的動作,如扶一下當事人,或者為當事人搬一把椅子、遞一杯溫水等,總之,要盡可能讓當事人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和對他所陳述的事情的重視,從而使當事人對我們產生信任感,拉近與當事人之間的心理距離。當然在調解過程中也要注意忌聽片面之詞,要懂得辨別是非。無論當事人陳述的怎樣,千萬不要說「別說了,你說的這些跟案子無關!」「你說這么多有什麼用,與案子一點關系都沒有!」之類的話,說這些話很傷人,會喪失當事人對你的信任。對我們來說這僅僅是千百件案子中的一件,但對當事人來說,這卻是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也許這一生他都只打這么一個官司,因此要懂得委婉用語。同時在聽的過程中要尋找時機,尋找突破口,趁機達成調解。記得在一次交通肇事案的調解過程中,調解工作已持續了四個多小時,雙方當事人之間調解金額的差距也由原來的8萬元降到了1萬元,但就是這1萬元卻令雙方之間陷入了僵局。當時承辦法官曾庭長在做被告人的工作,而我便主動給被害人方做工作,我反復給他們強調判決後執行的難處和弊端,建議他們不如在調解中退讓一點,錢雖少點但卻能拿到現錢。被害人的父親鍾某老淚縱橫,悲痛的說:「妹子,你說我四五十多歲的人了,就這么一個兒子,現在人被撞死了,我白發人送黑發人怎麼好想呀?我也不是差這1萬塊錢,再多的錢也買不回我兒子的命了,我賭的是這一口氣呀!」聽著鍾某傷心的話語,我一時語塞,但曾庭長聽到哭訴後,便及時安排被告人為鍾某送上了一杯熱茶,被告人真誠的對他說:「鍾伯,我和您兒子年紀差不多,以後我就是您的親兒子,今後遇到什麼困難您就找我吧,我會養你一輩子的!」鍾某也許被這一刻所感動了,態度大有改變,雙方當事人當即握手言和,不光很快達成了調解協議,也結下了一門親戚。所以說善於傾聽很重要,從傾聽中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是不錯的調解方法。 三、是要學會「說」動群眾。一個案件的調解成功與否,更居主導地位的似乎是看這位法官基於生活閱歷而沉澱起來的溝通、取信、感染能力。同樣的案件,同樣的當事人,開展同樣的工作,換了不同的法官,結果可能就不一樣。這就要求我們法官會講解,講解時態度客觀公正,不就實體問題亂表態,即使表態也要實事求是;講解時不要板著面孔,打著官腔,流露出不耐煩的情緒;講解時要有安撫有引導有警醒有觸動;講解的語言要通俗易懂、簡單直白,多用群眾身邊的例子,多講群眾能接受的道理,多利用一些當地的民情風俗。總之,一句話「見什麼人說什麼話」,這對我們年輕法官來說,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多向經驗豐富的老法官學習請教,多和老百姓打交道,多掌握本地的自然文化生活,對我們的調解工作很有幫助。刑庭的年輕法官小劉是位外地人,她在談到辦案經驗時就經常感嘆道:「外地人還是不好,一說普通話當事人就會覺得與你有距離感,而且在闡述法條與法理時也會說得很生硬,讓群眾覺得難以接受。特別是好多案子還涉及到當地的民情風俗,而我對這些習俗根本就不懂,調解起來會感覺很吃力,不曉得從何說起。所以現在一接到刑附民的案子就覺得很頭疼,還幸好有曾庭長的幫助,不然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去調解結案。」當事人王某說:「曾庭長說話親切,一點沒有官架子,時刻為我們當事人著想,而且還懂我們農村裡的事情,很顯得親,我願意聽他的話。」由此可以看出資深法官們確實有他們的優勢和長處,正因為是農民出身,了解當地民情風俗,能運用本地語言與群眾打成一片,更能促進調解的成功。 四、是要經常「走」到群眾中去。作為年輕法官,要敢於下基層,敢於走到群眾中去。只有深入基層,才有可能把案情摸清楚,只有深入基層,才能全面感受群眾的生活;只有深入基層,才能讓我們的辦案過程陽光化;只有深入基層,才能發動各方面的調解力量,使調解多元化多樣化。近幾年來,院里推出了新舉措,凡新招錄進來的年輕幹警都要先下法庭鍛煉幾年,法庭的條件相對艱苦一些,每天接觸的都是最底層的群眾,在與當事人的溝通中,我們或多或少的也會了解到群眾的疾苦,在參與辦案的過程中,我們也應當會與群眾之間產生一種深厚的感情,在法庭磨練的日子裡,我們也會不斷的增強自身的綜合技能,包括調解的能力。我們要像馬錫五那樣,依靠群眾辦案,而不是一味強調法條,一判了之,有很多案件靠我們的力量調解不成,但是我們走到田間地頭,走到百姓中間,請來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村幹部與我們一起討論,案件就調解成了。例如趙某失火一案中,趙某與被害人方就賠償損失不能達成調解協議,我們法官便深入事故現場進行勘查,並請來當地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損失認定,同時邀請村幹部也出面進行協商,雙方當事人本是同組村民,低頭不見抬頭見,在人情與法理面前,各自均退讓了一步,達成了調解。 三、做調解工作應注意的幾點

Ⅷ 刑事詐騙案件法官可以調解嗎

刑事詐騙案件,屬於刑事案件,法官不可以調解。?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Ⅸ 詐騙犯在法院一審前,法官會先作一個調解嗎

當然不會,詐騙犯屬於刑事犯罪,刑事犯罪是不會調解的。只要民事案件才會調解。刑事案件在案件偵辦時,可以和受害人調解獲得受害人原諒,就對你的刑期有幫助。

Ⅹ 故意殺人罪法官能給調解嗎

第一、我國現行《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聚眾斗毆罪)規定,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的規定定罪處罰。即如果在聚眾斗毆罪中有致人重傷、死亡行為的,就構成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第二、如果案件被移送至法院提起公訴,在法院調解過程中有的願意賠償有的不願意賠償的話,人民法院會對願意賠償的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進行調解,確定雙方都能接受的賠償數額。第三、對於調解成功,並取得被害人一方諒解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酌定情節對該調解成功的被告人予以從輕處罰。對於沒有調解的被告人則不酌定從輕處罰。第四、對於沒有調解的被告人,由於其犯罪行為造成了被害人一方的經濟損失(醫療費、誤工費、交通費等),所以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該被告人承擔賠償責任,人民法院會依照被害人一方提供的證據情況,依法判定賠償的數額。

熱點內容
民法在行政法 發布:2025-04-28 18:53:31 瀏覽:99
2019年最新版本的勞動法 發布:2025-04-28 18:37:25 瀏覽:324
2016鍾秀勇講民法 發布:2025-04-28 18:34:19 瀏覽:453
授權法人擔當法律責任不 發布:2025-04-28 18:09:57 瀏覽:414
砍樹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8 18:09:51 瀏覽:537
郭彪律師 發布:2025-04-28 18:08:58 瀏覽:128
法治書畫展 發布:2025-04-28 18:04:03 瀏覽:666
法院晉升順序 發布:2025-04-28 18:03:54 瀏覽:938
人大國安立法內容 發布:2025-04-28 17:53:05 瀏覽:236
合同法一百五十三 發布:2025-04-28 17:53:01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