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審法院判決
1. 人民法院判決案再審需要什麼條件
人民法院民事再審的條件有:原判決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原判決證據不充分不真實的;無訴訟行為能力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原判決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審判人員因此案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2. 再審裁決後還能上訴嗎
再審裁決後不能上訴,民事案件兩審終審。再審就已經是對生效判決做出的審判監督程序了。為了防止當事人永無休止的纏訟,法律規定,當事人自己申請再審只能一次。被駁回後,如果確實還不服,自己是不能申請再審了,只能去檢察院申訴,請檢察院提起抗訴,進行審判監督。
但檢察院申訴科會先行審查該申請,如果認為確有冤情才會提起抗訴,否則直接不予受理。根據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所以二審完了就是終審。
3. 什麼是再審判決
再審判決是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所作出的判決。1.人民法院經過再審審理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均無不當時,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撤銷原中止執行的裁定,繼續執行原判決。� 2.人民法院經過再審審理認為原審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分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1)原審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裁決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將案件發回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重新審理。這些情形主要有:第一,審理本案的審判人員、書記員應當迴避而未迴避的;第二,依法應當開庭審理而未經開庭即作出判決的;第三,未經合法傳喚當事人而缺席判決的;第四,遺漏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的;第五,對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未予裁判的。
4. 經法院院長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再審的案件,會有什麼樣的判決結果
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5. 再審的條件是什麼法院審理案件的流程是怎樣的
法院受理再審的條件是什麼
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再審程序的啟動一般是向做出判決的上一級法院提起,因為法院上下級是監督關系,對於一審二審的錯誤,當然是找他們的上級法院監督機關,這是很多當事人的想法,其實再審的提出可以向原審法院提出的,這主要是為了方便當事人考慮,實踐中確實當事人直接去上級法院提起再審了。
6. 我對法院二審判決不服要求再審,再審還收費嗎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當我們被法院的二審判決非常不服氣的時候要求再審這種情況之下,還需不需要交錢,也是讓很多朋友對此表示非常疑惑的,實際上我們要知道申請再審是不需要繳納相應的訴訟費的,因為是對二審判決申請再審。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對於法院二審判決不服要求再審,再審的時候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這本身就是對第二次審判的時候再度申請,所以法律法規有著明確的規定,不需要再繳納相應的訴訟費,這一點是我們要知道的,只有這樣子才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
7. 二審判決不服向哪一級法院申請再審,是到省高院再審嗎再審期限多長
二審判決後,一般情況下應當先向中院申請再審。如果不屬於中院審查,或中院裁定駁回申請,再向高院申請再審。不服二審判決的申訴期限一般是6個月內。申訴權是指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致使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公務處理行為,有向國家機關提出申訴、請求重新處理的權利。
法律分析
申請再審的條件:(一)申請再審的主體必須合法。根據法律的規定,有權提出申請再審的是原審中的當事人,即原審中的原告、被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判決其承擔義務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以及上訴人和被上訴人。此外,司法解釋納入了案外人申請再審的情形:案外人對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確定的執行標的物主張權利,且無法提起新的訴訟解決爭議的,也可以申請再審。(二)申請再審的對象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可以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申請再審。可以申請再審的判決,包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作為一審法院作出的依法可以上訴,但當事人在法定期間內未提起上訴的判決,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的終審判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審判決。可以申請再審的裁定包括各級人民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和駁回起訴的裁定,以及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的裁定。可以申請再審的調解書包括一審法院和二審法院在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基礎上製作的調解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零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審理,但當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選擇向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再審的案件,由本院再審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審,也可以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8. 高級人民法院的再審裁定書和再審判決書分別是什麼意思
高級人民法院的再審民事裁定書人民法院在審判監督程序中,為解決程序問題作出的書面決定。關於訴訟保全和先行給付的裁定書、中止或終結訴訟的裁定書、補正判決書中失誤的裁定書,與第一審、第二審民事裁定書基本相同。
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裁定書則由三部分組成:
一、首部。與「再審民事判決書」相同。
二、內容。自行再審的裁定書,寫明案由、原決定、裁定、調解的主要內容、審判組織和審判方式,根據民事訴訟法有關條款規定,決定再審期間對原判決(裁定、調解)中止執行的結論。
指令再審的裁定書,寫明案由,原決定、裁定、調解的主要內容,指令再審的理由和結論,根據民事訴訟法有關條款規定,指令再審期間對原判決(裁定、調解)中止執行。
提審的裁定書,寫明案由,原判決(裁定、調解)的主要內容、提審的理由和結論,根據民事訴訟法有關條款的規定,提審期間對原判決、裁定、調解中止執行。裁定書中不寫「撤銷原判」的字樣。
三、尾部。院長署名,註明年月日,加蓋院印。
再審民事判決書,是人民法院對本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或調解協議,發現確有錯誤,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進行再審,審理終結後所製作的文書。
(8)再審法院判決擴展閱讀:
1、本樣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一款、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三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二十四條第二款制定。供因必要的共同訴訟當事人之外的案外人申請再審,本院裁定再審並經審理後,判決用。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案外人不是必要的共同訴訟當事人的,人民法院僅審理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對其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內容。經審理,再審請求成立的,撤銷或者改變原判決、裁定、調解書。
再審請求不成立的,維持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另外,如果經再審確認原判並未侵害案外人的權利,則應當判決駁回該案外人的再審請求,同時維持原判。
3、原生效判決的判項侵害了案外人的權利,應予撤銷,並告知案外人以及原審當事人可以提起新的訴訟解決相關糾紛;原判中不涉及案外人權利的判項,則應當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