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繼承權法院

繼承權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4-13 06:02:01

Ⅰ 房產遺囑繼承還要通過法院

對於沒有爭議的遺囑(即合法有效的遺囑),先到公證處辦理繼承權公證書,再到房產局辦理房產過戶手續。對於有爭議的遺囑,爭議人之間協調不成的,一般先由法院判決繼承人,再到公證處辦理」繼承權公證書,最後到房產局辦理房產過戶手續。
法律分析
辦理繼承是繼承屬於死者個人合法擁有的財產。遺囑繼承具體流程:在死者死亡後,由遺囑指定繼承人憑死者合法有效遺囑,死者死亡證明,婚姻情況證明,死者財產證明(房產證,存摺等),以及繼承人身份證,戶口本,婚姻情況證明,死者和繼承人親屬關系證明。以上證件齊全後,到本地公證處辦理遺囑公證手續,需要交納公證費。遺囑房產過戶流程和費用:一、繼承權公證:繼承人應先到公證處辦理公證。辦理公證需要帶上遺囑、立遺囑人的死亡證明、由居委會、村委會開具的繼承人證明、繼承人的身份證件、被繼承的房產證和其他證明材料。遺囑公證費是所有費用中較大一筆收費了,也就是說是房產繼承最主要開銷。該種收費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按房屋總價的百分之二收取,第二種是按房子建築面積收取的。這兩種收費方式沒有特別的規定,所以怎麼算公證費要去問問當地的公證處。因為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規定要交遺產稅,所以這個可以不用管。二、公證部門的工作人員受理後對便材料進行核實調查,並對所有法定繼承人一一進行審問並做筆錄。然後委託評估機構做出評估報告,經評估准確無誤後方可領取公證書。三、領回公證書並繳公證費。四、房地產核心辦理遺產繼承。需要帶上房屋所有權證書還有上面所提到的繼承公證。還需要繼承者的身份證明材料及復印件。五、到窗口領取房屋所有權登記申請書。六、帶著身份證、房屋所有權證書還有公證書到房管部門辦理房權變更。由部門工作人員受理後再進行審批出證等工作。七、辦理變更手續需要繳納交易費、登記費用八十元、工本印花稅五元。交完後方可取得房權證。基本的流程就是這樣。當然上面提到的繳費只是過戶時所要交的。如果拿到房產證後打算售出的,還需要按程序交納測繪費、評估費還要繳納稅費。稅費包括全額繳納個人所得稅百分之二十還有營業稅、契稅等其他稅費。到稅務部窗口,提出申請繳納營業稅,按照規定的比例繳納,當然符合一定條件的,可以減免這部分費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Ⅱ 關於繼承權法院怎麼判決的問題。。

由於沒有遺囑,房產的一半屬於父親的遺產,按法定繼承分割,協商不成,到法院起版訴解決。
《中華權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第十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十三條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十四條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第十五條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Ⅲ 繼承權糾紛該如何處理

根據我國民法典的規定,因繼承權糾紛,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侵害之日起三年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 【普通訴訟時效、最長權利保護期間】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條 【繼承處理方式】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Ⅳ 法院要如何確認繼承權

法定繼承人的范圍

1、配偶

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

3、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

4、兄弟姐妹

5、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繼承人的繼承順序

(一)法定繼承人繼承順序的概念和特徵

所謂謂法定繼承是指按照法律規定的繼承人范圍、繼承人順序、遺產分配原則的一種繼承方式。由於這種繼承中是只是在沒有遺囑時發生法律效力的,故又稱無遺囑繼承,也因為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只限於被繼承人的親屬,所以也稱為家庭繼承。

我國繼承的基本特徵,具有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法定繼承以一定的人身關系為前提,即確定法定繼承人的范圍、繼承順序和遺產份額的根據是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存在血緣關系、婚姻關系和收養關系。如我國《民法典》第1127條規定配偶各法定繼承人,其根據是存在血緣關系;規定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為法定繼承人,其根據是存在血緣關系:第二,法定繼承中對法定繼承人范圍、法定繼承順序、繼承份額以及遺產分配原則等任何組織和公民均無權予以改變。

(二)法定繼承人的繼承順序

1、根據我國《民法典》第1127條的規定:

(1)第一順序是: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個祖父母。第1129條規定: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在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2、《民法典》確定上述繼承的依據,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繼承人與被繼承人的婚姻關系;

(2)、繼承人與被子繼承人的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

(3)、近親屬間共同生活密切程度和繼承人生與被繼承人生前之間的扶持關系的情況。

在兩個法定繼承人順序之間,第一順序人有優先權,即被繼承人死後,先由第一順序的繼承人繼承財產。在沒有第一順序人或者第一順序的繼承人全部放棄繼承財產或者是被剝奪繼承權的情況下由第二順序的繼承人繼承遺產。在處於同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中,各繼承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他們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屬於何種親屬(是血親還是養親或者是扶持關系的繼承),均享有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平等權利,不得相互排斥。各繼承人同時繼承,除法律另有規定或繼承人有約定外,應均等的獲得遺產。排列在前的繼承人,不得多分遺產。

Ⅳ 房產繼承糾紛法院如何判決

你好,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家庭成員因為繼承房產而引發的糾紛。如果各方協商不成,就要通過法院進行民事調解,那麼一旦發生繼承房產糾紛法院如何判決?希望以下內容能夠幫到你。
一、針對房產繼承糾紛,法院如何判決?
房產遺產繼承法律規定是按照《繼承法》的規定,把被繼承人所遺的房產轉歸繼承人的行為,它是房地產轉讓中的一種方式。但這種轉讓方式主要是指土地使用權或房屋所有權的轉移行為,而不是直接反映商品的關系。繼承是一種法律制度,繼承關系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
正常情況下,法定繼承是依照法律的規定,由繼承人按繼承順序、繼承份額進行繼承。《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但是生活中總有一些特殊的存在,比如繼子女、同居者等繼承問題,具體可以按照以下標准執行:
1、繼子女與養子女具有相同的房產繼承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十一條規定:繼子女繼承了繼父母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父母的遺產。第十九條規定:被收養人對養父母盡了贍養義務,同時又對生父母扶養較多的,除可依繼承法第十條的規定繼承養父母的遺產外,還可依繼承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分得生父母的適當遺產。
2、同居多年也享有配偶身份的繼承權
1994年後法律對以夫妻名義同居就有夫妻身份予以了否定。《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對死亡一方盡了較多義務的可以適當分得遺產,其享有的不是合法繼承人的繼承權,而是繼承人以外的人,因互助產生的權利。
3、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繼承的遺產都是夫妻共同財產
二、房產繼承糾紛還有那些解決方式?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發生了房產繼承糾紛,可以通過如下途徑加以解決:
1、自行協商
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有利於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團結,由協商解決完全基於有關當事人的自願行為,因此處理後不會傷害彼此之間的親情,也有利於糾紛的迅速、徹底解決。由於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不需經過別人的調解,更無須訴諸法院,節省了當事人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同時,由於協議是當事人自行協商達成的,因而能夠使糾紛得到徹底解決。在協商解決時,應把握以下原則:
(1)自願原則。因為不是法定的解決民事糾紛的必經程序,只有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用。
(2)合法原則。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在協商處理繼承糾紛時,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對此不能按違法對待。
(3)不損害國家、社會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原則。當事人不得為達成協議,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不受法律保護。
2、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在發生繼承糾紛後,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達成以後,各當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和履行。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再向法院起訴解決。
3、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後,經協商不成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注意: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3條的規定,繼承糾紛不能仲裁。
網頁鏈接

Ⅵ 繼母和兒子爭房子的繼承權,法院會判給誰

繼母和兒子爭房子的繼承權。那要看這個房子是誰的,如果是父親的而且是父親婚前的個人財產的話。繼母和兒子都是有繼承權的。就算是夫妻共同的房產,這個兒子也是有繼承權的。繼母和兒子應該都有繼承權。

Ⅶ 如何通過法院確認繼承關系

1、直接向法院提起確認之訴即可,要求法院確認對某人的遺產享有繼承權。在遺產分割訴訟中,法院會首先確定是否享有繼承權、哪些人享有繼承權,然後才能對遺產進行分割。
2、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Ⅷ 繼承權糾紛如何辦理

繼承權糾紛訴訟的方式:首先,當事人應當向具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遞交符合條件的起訴狀以及相關證據。人民法院應當依法決定是否受理。確認受理的,應當依法進行審理、裁判、執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第一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
第一百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第一百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

Ⅸ 繼承訴訟中繼承人一方無民事行為能力,法院會怎麼判

在繼承法的相關判決中,不管有沒有民事行為能力,法院都會按照《繼承法》把相關財產,判定給有繼承權的人。如果當事人沒有民事行為能力,就會交由法定代理人代為保管,等到當事人擁有民事行為能力的時候,再進行轉交。

在整個過程中,法定代理人只有代為管理的責任,無權進行任何操作。如果被發現中間有違規處理財產行為,當事人可以按照規定進行起訴。除非說處置行為是為了當事人的利益,否則就要賠償損失並承擔相應的責任。

3、一個額外情況

在網上有這樣一條新聞,是爺爺立下遺囑,要把遺產留給自己的孫子。可是到了孫子成年後,法院突然判定遺產不能給孫子。這里涉及到的就是遺贈問題,因為孫子不是第一和第二順位繼承人,這個時候就不能算繼承,只能算是遺贈。

按照法律規定,遺贈的財產應該由被遺贈人表態接受,時間是兩個月。超出兩個月的話,相當於自動放棄。如果在“繼承”過程中,存在這一種情況,那麼當時人一定要及時去公證處表示願意接受遺產。

熱點內容
勞動法對員工的約束 發布:2025-04-28 16:44:17 瀏覽:308
法院能幫什麼 發布:2025-04-28 16:29:13 瀏覽:421
法官專業業務評語 發布:2025-04-28 16:27:42 瀏覽:762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法 發布:2025-04-28 16:27:01 瀏覽:39
永州律師協會 發布:2025-04-28 16:26:57 瀏覽:585
甘肅省勞動法產假 發布:2025-04-28 16:22:24 瀏覽:465
初級經濟法法律基礎思維導圖 發布:2025-04-28 16:07:54 瀏覽:331
道德互助 發布:2025-04-28 15:59:16 瀏覽:512
中國注冊會計師法實施條例 發布:2025-04-28 15:49:46 瀏覽:401
公訴法院網 發布:2025-04-28 15:48:56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