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廉政監督
Ⅰ 請問廉政監督卡怎麼填寫這個要不要寄回法院謝謝
法院的廉政監督卡是代表法院要求你監督法院法院辦案時的行為,如果法官有不廉潔的行為你可以向法院的紀檢監察部門舉報。
廉政監督卡就和客戶滿意度調查表一樣,可填寫也可以不填寫的,對你沒有影響。
Ⅱ 在法院執行卷宗中財產報告令,廉政監督卡未寫年,月,日違反什麼規定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3
Ⅲ 收到一條高級人民法院的廉政監督卡和開庭信息怎麼回事呢
收到廉政監督卡無關痛癢,是對法院和法官在審判活動進行廉政監督,與訴訟活動無關。
收到開庭信息(應該是傳票),如果你不是原告,說明你被人告了。當然,不管原告、被告,都應當按照傳票上載明的時間和地點(開庭信息)參與訴訟,不參加的視為放棄抗辯權利(原告不到庭自動撤訴,被告不到庭缺席審判。),對自己不利。
以上信息適用於民事訴訟,具體的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涉及行政案件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涉及刑事案件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Ⅳ 法院郵寄了立案受理通知書,裡面還有個送達回執需要寄回嗎還有個地址送達確認書和廉政監督卡哪個需要
收到法院郵寄了立案通知書,只要按通知書出庭就行了。其它不需要。
Ⅳ 我收到法院廉政監督卡是什麼意思
法院的廉政監督卡是代表法院要求你監督法院法院辦案時的行為,如果法官有不廉潔的行為你可以向法院的紀檢監察部門舉報。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出台了《關於人民法院在審判執行活動中主動接受案件當事人監督的若干規定》,要求各級法院實行廉政監督卡和廉政回訪等制度,主動接受案件當事人對審判、執行活動的監督。
法院的案件承辦部門應當在向案件當事人送達相關案件受理法律文書時,向案件當事人發送廉政監督卡。案件當事人也可以根據需要到人民法院訴訟服務大廳、立案大廳、派出人民法庭直接領取廉政監督卡。
(5)法院廉政監督擴展閱讀:
廉政監督卡主要監督事項:
1.徇私舞弊、徇情枉法,辦理關系案、人情案;
2.索取收受案件當事人財物,或者採取其他方式以案謀私;
3.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導致案件當事人合法權益遭受損失;
4.故意毀棄、篡改、隱匿、偽造、偷換證據或者其他訴訟材料;
5.違規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或者違規採取民事保全、執行措施;
6.違規會見案件當事人,或者接受案件當事人的請客送禮、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
7.違規為案件當事人通風報信,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審判工作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8.與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進行不正當交往,或者違規為案件當事人推薦介紹律師;
9.在辦案中依法應予迴避而不迴避;
10. 毆打、辱罵案件當事人,或者刑訊逼供、體罰、虐待被羈押的案件當事人;
11.作風粗暴,對案件當事人冷硬橫推,或者無故超審限;
12.違規收費,或者以單位名義向案件當事人索要贊助、攤派財物;
13.對申請執行人提供的財產線索不及時核實查控、執行立案後不依法採取必要的查控措施及其他執行措施、不按法律規定受理執行異議、執行復議申請並作出相應的法律文書、收取執行款物不出具收據、無故拖延執行款劃付時間;
14.違規保管、使用涉案款物;
15.隨意更改開庭時間、開庭不準時、酒後出庭,或者在庭上吸煙、聊天、打瞌睡、接打電話、隨意離庭、做與庭審無關的事;
16.無故不履行審判執行信息告知義務;
17.法律文書錯漏嚴重;
18.其他違反紀律作風規定的行為。
Ⅵ 如何解決基層法院黨風廉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必須認清形勢任務
要充分認識到黨和政府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是高度重視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只會加強,不會削弱。雖然法院隊伍總體是好的,但是所面臨的形勢也是不容樂觀的。特別是基於法院司法裁判的特點,隨時面對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和人情社會關系的影響,基層法院處在司法審判的第一線,絕大多數的糾紛案件要通過基層法院審理和裁判,直接面對成千上萬的案件當事人及其他社會關系。因此,必須自覺站在全局的高度,認清形勢任務,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把本單位、本部門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必須理清工作思路
工作思路是:堅持懲防並舉、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標本兼治;工作目標是:最大限度減少違紀,竭盡全力杜絕犯罪;工作重點是:積極構築不能為、不敢為、不必為、不願為的「四不為」機制;基本策略是: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查處。
(三)必須健全制度規定
首先,從整個國家的角度,要在保持法律規定和法律制度的相對穩定性、權威性的前提下,盡可能的修改完善相關的法律規定和法律制度,使整個國家形成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以適應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要求。其次,建議國家有關部門要對黨紀黨規、政紀政規以及各地區、各部門所制定的各種紀律規定、制度措施進行統一規劃和清理,按照統一、精簡、嚴密、規范、管用的原則,對過時的規定予以廢止,對不能很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的適時予以修改完善,對內容重復、空洞的大量口號性、禁止性規定予以廢除,避免多頭規定、重復規定,便於學習掌握,也便於對照適用,體現權威性和嚴肅性。
(三)必須嚴格規范管理
管理出效益,管理也是生產力。如果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管理混亂、紀律渙散,就很容易給人以可乘之機,很容易發生違法違紀和消極腐敗現象。法院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司法部門,應當盡快建立起與法院審判執行工作特點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完善規章制度,嚴格規范管理,確保日常各項審判工作的正常有序運轉,為司法審判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
(四)必須完善體制機制
首先,從體制上看,要盡快理順法院紀檢監察與地方黨委紀委的關系,主要解決紀檢組長從哪裡產生、歸誰領導和管理、職稱職級待遇如何解決以及今後何去何從等問題,難點是如何解決對相對專業化的司法審判工作的有效監督問題。其次,從機制上看,要盡快建立確保紀檢監察工作有效開展的工作體制,重點是解決紀檢監察部門的權威問題、能力問題、動力問題、評價問題和保障問題,難點是如何解決保護與懲處的關系問題。
(五)必須堅持教育為先
反腐倡廉歸根結底要靠幹警的廉潔自律,提高幹警自身的防腐拒變能力。自律具有根本性的、決定性的作用。這一方面要取決於幹警自身的「先天」素質,取決於其個人的思想覺悟、品格修養、意志品質等內在素質,另一方面需要靠「後天」的學習教育,以進一步提高其職業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的作風習慣,增強廉潔自律意識,築牢思想道德防線。還要注意區別不同情況,如在幹警遇到提升失望、心理失衡,退休免職、面臨失權,人員調整、思想不穩,經濟拮據、急需用錢等容易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開展家訪談心和廉政談話活動,切實增強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六)必須強化監督檢查
紀檢監察部門要切實發揮職能作用,有效履行工作職責,積極創新工作思路,探索監督渠道,強化監督檢查。監督檢查要立足於抓表率、抓重點、抓苗頭、抓平時、抓細節、抓小節,堅持做到持續全面、持之以恆、常抓不懈,突出重點部位、重點崗位、重點環節,緊盯重點人員、重點案件、重點節點,尤其是要切實加強對審判權、執行權以及行政管理權、用人權的監督檢查,不留死角,全程監督,讓監督如影隨行,讓違法違紀無機可乘。
(七)必須堅持嚴格查處
自律是基礎,他律則是威懾、是保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要立足於教育、立足於自律,但是,我們不能寄希望於人人都能廉潔自律,人也不可能永遠都不犯錯誤。因此,紀檢監察部門必須克服麻痹大意思想,不能以為一段時間沒有發生違法違紀或者消極腐敗現象就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仍然要時刻保持警惕、嚴陣以待,始終以敏銳的目光、果敢的決心和魄力,不斷提高發現的能力、查處的能力,嚴肅有效的查處各類違法違紀問題和消極腐敗現象,以震懾違法違紀分子,反過來教育和警醒廣大黨員幹部勤政廉政、廉潔自律。
Ⅶ 法院廉政監督怎麼填,可以填沒意見嗎
可以填寫沒有意見。就是一種形式上的廉政監督,沒有實際意義
Ⅷ 請問廉政監督卡怎麼填寫這個要不要寄回法院謝謝
摘要 法院的廉政監督卡是代表法院要求你監督法院法院辦案時的行為,如果法官有不廉潔的行為你可以向法院的紀檢監察部門舉報。
Ⅸ 廉政監督員是做什麼的
廉政監察員履行下列職責:
1、協助所在部門主要負責人分析本部門反腐倡廉工作形勢,組織落實反腐倡廉工作任務;
2、協助所在部門主要負責人對本部門人員遵守和執行法律、法規、紀律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協助所在部門主要負責人了解掌握本部門人員思想動態,對本部門人員進行職業道德、紀律作風和廉潔司法教育;
4、協助所在部門主要負責人健全完善本部門的廉政制度;
5、協助本院監察部門受理人民群眾對所在部門及其人員紀律作風問題的舉報;
6、向所在部門人員提供廉政指導和廉政咨詢,對所在部門人員在紀律作風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提醒;
7、完成所在部門主要負責人和本院監察部門交辦的其他反腐倡廉工作任務。
8、廉政監察員除履行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職責外,還可以兼任所在部門黨支部書記、政治協理員等職務,兼管本部門的思想政治工作,並享受與所在部門副職同等的工作待遇。
(9)法院廉政監督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應當在審判執行部門設立廉政監察員。廉政監察員一般應當由具有同級正職或者副職非領導職務的資深法官擔任,也可以由部門副職領導兼任。
廉政監察員在所在部門主要負責人和本院監察部門的雙重領導下開展工作,以所在部門主要負責人領導為主。
廉政監察員根據監督工作需要,可以採取下列監督方式:
1、出席所在部門召開的庭(局)務會議等部門會議;
2、經所在部門主要負責人或者本院監察部門同意,查閱有關案卷、文件、資料;
3、協助本院有關部門或者根據所在部門主要負責人的安排組織開展案件評查等工作;
4、根據所在部門主要負責人或者本院監察部門的安排,聽取案件當事人及其他相關人員的意見和反映,向案件當事人及其他相關人員了解情況;
5、經所在部門主要負責人或者本院監察部門的同意,要求本部門工作人員就有關問題作出解釋或者說明;
6、法律、法規和人民法院規章制度規定的其他監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