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審判住院
A. 受理法官住院會影響判決書下達嗎
受理法官住院會對判決書的下達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受理法官出院時間不長,影響不大,如果受理法官住院時間較長,可以換法官來處理
B. 被告 生病住院能向法院申請延期審理嗎
被告生病住院能向法院申請延期審理,申請延期審理一般用書面的形式提出,書面申請要載明延期審理的原因,法院會對申請進行裁定。延期審理只能發生在開庭審理階段,延期審理前已進行的訴訟行為,對延期後的審理仍然有效。但延期的時間不計算在審理期限內。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當出現法定的事由時,案件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延期審理。刑事案件延期審理不超過一個月,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延期審理不超過兩個月,民事案件延期審理不超過九個月。延期審理只是將本案開庭審理的日期拖延,有關訴訟活動並不因此停止,比如通知證人到庭。延期審理的法定情形來自於訴訟之中,恢復審理的日期通常由人民法院確定。延期審理適用於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由於申請迴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其餘應延期的情形等。在刑事訴訟中,因為公訴人的建議可以延期審理的情形有:發現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遺漏罪行、遺漏同案犯罪嫌疑人,需要補充偵查或者補充提供證據的。被告人揭發別人犯罪行為或者提供重要線索,需要補充偵查進行查證的。發現遺漏罪行或者遺漏同案犯罪嫌疑人,雖不需要補充偵查和補充提供證據,但需要補、追加或者變更起訴的。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或者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提出意見的。需要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公訴人出示、宣讀開庭前移送人民法院的證據以外的證據,或者補充、變更起訴,需要給予被告人、辯護人必要時間進行辯護准備的。被告人、辯護人向法庭出示公訴人不掌握的與定罪量刑有關的證據,需要調查核實的。公訴人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證明,需要調查核實的。延期審理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職權決定,也可以由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經人民法院審查決定是否同意延期審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C. 如果法院來傳票當事人住院不能到庭怎麼辦
接到書面開庭的通知後,應該按開庭通知的時間、地點准時出庭參加庭審。如遇有特殊情況不能出庭的,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仲裁庭請求延期開庭。
法律分析
根據法律規定,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經傳票傳如果被告收到法院的傳票不去開庭,法院會缺席判決。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人民法院可以延期開庭審理。原、被告必須在開庭時把證據向法庭出示,由對方當事人進行質證,法院根據雙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來認定案件事實,作出判決。如果被告收到傳票不去開庭,喪失了舉證的機會,喪失了對對方證據質證的權利,喪失了陳述自己觀點、理由的機會。除極少數特殊案件當事人必須到庭外,法院不會對被告不到庭作出處罰。缺席判決,就是開庭審理時,只有一方當事人到庭,人民法院僅就到庭的一方當事人進行詢問、核對證據、聽取意見,在審查核實未到庭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起訴狀或答辯狀和證據後,依法作出的判決。缺席判決是相對於對席判決而言的。缺席判決與對席判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缺席判決制度對於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提高結案率,保證訴訟的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三條 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D. 生病住院不能出庭,可以申請延期開庭嗎
需要根據具體的案情來看,當事人臨時提出申請延期開庭審理,當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時候,是可以延期開庭的,不過是否延期是由法院來決定的。
法律分析
開庭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審判前的准備工作之後,在法院或其他適宜場所設置的法庭,對案件進行審理的過程。其他延期審理的情況主要是指當事人遇到的一些意外事件及不可抗力。法不責難一般人所不能為,如果當事人確實是臨時因非主觀出現重大變故,向法庭提出書面申請,要求延期開庭的,法院一般都會准許。開庭審理是法院審判程序的核心階段。審判程序可分為開庭審理前的准備、法庭審判、生效裁判執行等基本階段。開庭審理的結果就是裁判,法院做出的裁判在滿足生效的條件後即成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進入執行程序予以執行。開庭審理是合議庭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的階段。其方式主要是有公開審理和不公開審理。其中,公開審理是原則,不公開審理是例外或補充。相關規定要求人民法院開了庭審理案件後,如果認為還需要再次開庭的,應當依法及時告知當事人下次開庭的時間,除因不可抗力或當事人同意的除外,兩次開庭間隔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這是促成案件不間斷審理、快速解決糾紛、增加審判透明度的重要舉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E. 刑事犯人開庭前重病住院法院會照常開庭審判嗎
犯人得重病住院不能到庭的,法院會延期開庭。
F. 被判刑後沒進去,就住院了算不算天數
算,刑期是指法院判決宣告的剝奪自由或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應予執行的期間。如判處某罪犯有期徒刑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這五年、一年就是刑期。刑期的長短,根據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確定。那麼刑期是從什麼時候起算的呢?
有期徒刑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前先行羈押的,羈押1日折抵刑期1日。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其他勞動改造場所執行。
G. 起訴時間內被起訴人生病住院怎麼辦
起訴時間內被起訴人生病住院需要看情況而定。如果是重病不起確實無法出庭,那就會產生訴訟時效中止的效果。如果要是小病還可以進行開庭,那就需要繼續開庭。
H. 醉駕330法院判決書下來了,我住院了怎麼辦
判決下來了,你在住院,這個是特殊原因的,可以辦理取保候審。
根據實際情況身體好轉後可能會進看守所。
I. 被告人因病住院,無法出庭,法院是否可以作出缺席判決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85條規定:「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的名單;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迴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辯護權利。」根據本條的規定,在開庭時,審判長應當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也就是說當事人應當到庭。同時,被告人所享有的很多訴訟權利,比如申請迴避的權利、參與法庭調查的權利、法庭辯論的權利以及最後陳述的權利,都需要在法庭審理過程中行使。如果法院在被告人因病住院不能出庭的情況下作出了缺席判決,等於剝奪了被告人許多法定的權利,不利於客觀公正地審理案件。所以在被告人因病住院的情況下,法院是不能作出缺席判決的。
J. 民事訴訟快要開庭了,但被告有病住院了,被告能申請法院延期審理嗎
能申請法院延期審理。
被告能申請法院延期審理,延期時間需要由法院批准。
根據《中華人專民共和國民事屬訴訟法》相關規定:
第一百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1、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2、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3、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4、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第一百四十九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10)法院審判住院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
第八十三條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一百三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