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用
① 法官針對案件運用法律適用,所採用的演繹推理法的步驟是什麼
演繹法律推理,是從一個共同概念聯系著的兩個性質的判斷(大、小前提)出發,推論出另一個性質的判斷(結論)。 在成文法國家,法律適用通常被認為屬於演繹推理的運用。法律規范是大前提,法庭認定的案件事實是小前提,小前提所導致的法律後果是結論。演繹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據一般性的知識推出關於特殊性的知識。演繹推理的典型表現為三段論推理。演繹推理是由普通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結論的推理。演繹推理有三段論、假言推理和選言推理等形式。
② 法官用的錘子的學名叫什麼
「法錘」也叫「法槌」,但無論是哪一種叫法,都體現了司法公正、文明審內判,提高了法律的嚴肅性容和莊重性。
法槌其實最早起源於我國古代的驚堂木,以往中國法院審判,尤其是在基層法院庭審中有時會出現法庭秩序問題,而法官往往採取大聲呵斥甚至猛拍桌子的做法,不僅影響執法者形象,也有損法庭尊嚴。 法槌製作選用的是質地優良的花梨木,是紅木的一種,整套法槌全部手工精雕而成。法槌的生產要經過烘乾、浸蠟等十幾道工藝,生產一隻法槌需20天左右,此外還要根據南、北方氣候的不同決定法槌的濕度。
③ 法官濫用職權怎麼辦
可以舉報的 當地檢察院就可以證據夠多的話可以去市法院舉報
④ 法官用的錘子叫什麼
1.法錘
--襲---------------------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陳志高 通訊員黎誠)2月28日,從南寧市江南法院傳來喜訊——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法制日報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法官十傑評選活動評選結果日前揭曉,南寧市江南區法院吳圩法庭梁紹南庭長榮獲「銀法錘」獎。
2.驚堂木
驚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撫尺的。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有角兒有棱兒,演員用中間的手指夾住,輕輕舉起,然後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
也是古時縣官用,舉起拍於桌上,起到震懾犯人的作用,有時也用來發泄,讓堂下人等,安靜下來。
⑤ 法官在法庭上用的錘子叫什麼
法官在法庭上用的錘子叫法槌。它象徵公平正義,展示法官職業定位,樹立司法的權威,維護法庭的庄嚴秩序。
使用法槌主持庭審,既能恰當有效地提醒人們注意保持庄嚴的庭審秩序,又顯示出相當的親和力。總的來看,法袍和法槌的使用,在激發法官的神聖感、約束當事人的訴訟行為,以及培養旁聽者的法律意識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我國法槌的設計與製作是大有講究的:法槌的材質一般選用花梨木,由民間雕刻家手工精雕而成;槌體的上端刻一個獨角獸頭,乃是古代陶治獄所用「性知人有罪,助獄為驗」的神獸;
槌柄刻有麥穗與齒輪,說明「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底部的圓形與方形底座,則暗喻「方圓結合,法律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
(5)法官用擴展閱讀
我國最早使用法槌的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2001年9月14日,思明區法院院長陳國猛敲響我國大陸法院庭審第一槌。2002年6月1日,《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規定》開始施行,從此,法槌成為法庭審判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
該規定明確規定了法庭審理中使用法槌的不同階段及程序:審判長在宣布開庭、繼續開庭時,先敲擊法槌,後宣布開庭、繼續開庭;宣布休庭、閉庭、以及判決、裁定時,先宣布休庭、閉庭以及判決、裁定,後再敲擊法槌。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時,應當先敲擊法槌,後對庭審進程作出指令。
使用法槌時一般敲擊一次,法槌敲響後,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應立即停止發言、喧嘩或其他有礙庭審進程的行為,否則將按照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我國法官採用法槌主持庭審活動,主要目的在於顯示庭審活動的權威性、程序性和裁判性,強化庭審的現場效果。
⑥ 內地法庭法官用戴假發嗎
中國的法庭,法官是不用帶假發的。中國的法庭,法官都是穿法院長袍的。
⑦ 被告人有權要求主審法官用普通話嗎
被告復人有權要求主審法制官用普通話,特別是被告人聽不懂主審法官用方言講的話的時候,這種要求更是合理的。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章第九條規定:「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第三章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不按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使用語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評和建議。」
如果法官在庭審中使用方言,令人費解,很容易發生理解上的歧義,會嚴重影響庭審效果。
⑧ 在哪一種法系中法官作用大,叫做法官法
大陸法系
⑨ 紀委為什麼不管法官用偽造證據作出原判決的重大錯誤
依照法律規定,我國法院審判實行兩審終審制度。所謂兩審終審制度是指某一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我國實行二審終審制,很多人以為法院二審宣判了,因為是終審宣判,判決結果就無法更改,實際上並非如此!如果發現審判中的錯誤,或是法官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等情況可以要求啟動法律監督程序。
本文區分民事審判和刑事審判進行了介紹。
民事審判
如果對法院民事判決二審不服,該怎麼辦呢?
第一種方式是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我國實行的是兩審終審制,二審判決不可再進行上訴 ,只能申請再審了。申請再審的期限一般是自二審判決生效後六個月,但是特殊情況不受6個月限制。例如新證據的出現,或原判決所依據的其他判決被撤銷或改判等情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二百零一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