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門上

法院門上

發布時間: 2022-04-13 22:13:32

法院公告可以直接貼在門上嗎

當事人下落不明,法院張貼公告,送達法律文書,是合法的司法行為。
至於在哪裡張貼,沒有明確規定,法院一般在當事人居住地張貼,以便當事人的親屬,鄰居知道後,告知當事人。
所以,法院把公告貼在門上,也是可以的。

② 法院執行局張貼在門上的執行通知書撕下來違法嗎

私自撕掉法院封條、沒有轉移查封物品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法院封條是不可以隨便撕掉的,隨便撕掉法院的封條為妨礙司法活動的行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封條是國家執法部門對應當依法查封的物品進行查封的標記。上面註明封閉日期並蓋有印章。貼封條其實就是法律上的查封行為。法院封條是強制執行的重要標識,具有公示和權利限制的法律效果,未經法院准許,任何人不得撕毀封條,更不能佔有、使用、破壞、轉移被查封物。擅自撕毀法院封條、換掉法院強制執行更換的門鎖、強行入住被查封的房產、拒不配合法院評估拍賣,屬於嚴重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對法院強制執行行為存在異議的,可以通過執行異議等合法途徑訴諸解決,切不可任性妄為、對抗執行。司法的權威不容挑戰,任何妨害司法的行為,法院都將依法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要通過合法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要以非法的方式抗拒人民法院的執行,切勿「挑戰」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③ 家裡沒人,法院把傳票直接貼在門上,照相,算留置送達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規定: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因此,如果家裡沒人,法院把傳票直接貼在門上照相不符合民訴法規定的留置送達的程序,不算留置送達。

④ 法院傳票貼門上有效嗎

法律分析:法院的傳票不可以貼在被通知人住所門上,只能由以下的方式送達:

1、直接送達,直接送達是送達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即是說凡是能夠直接送達的,就應當直接送達,以防止拖延訴訟,保證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

2、留置送達,是指受送達人無理拒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依法將訴訟文書放置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產生送達的法律效力的送達方式。

3、委託送達,是指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依法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委託送達與直接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郵寄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所送達的文書通過郵局並用掛號信寄給受送達人的方式。實踐表明,法院採用郵寄送達通常是受送達人住地離法院路途較遠,直接送達有困難時所採用的一種送達方式。

5、轉交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訴訟文書送交受送達人所在單位代收,然後轉交給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

6、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上刊登公告,採用公告送達必須是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時,才能使用。公告送達產生的法律效力與其他送達方式送達效力是相同的。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交由國家郵政機構(以下簡稱郵政機構)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受送達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同意在指定的期間內到人民法院接受送達的;

(二)受送達人下落不明的;

(三)法律規定或者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中約定有特別送達方式的。

⑤ 家裡沒人,法院把傳票直接貼在門上,照相,算留置送達嗎

算。法院可以在門上貼傳票,這屬於送達的一種方式。法院是根據原告提供的地址進行送達,對原告提供地址不做實質審查,只要表面能具體地址信息就送達了。

⑥ 法院傳票公開張貼在大門上合法么

留置送達是合法的。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送達的方式有以下六種。
(一)直接送達
直接送達又稱交付送達,是指人民法院派專人將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簽收的送達方式。直接送達是送達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即是說凡是能夠直接送達的,就應當直接送達,以防止拖延訴訟,保證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在一般情況下,受送達人是公民的,由該公民直接簽收。該公民不在時可交由與其同住的成年家屬簽收。但是,在離婚案件中,本人不在,如果家中沒有其他成年家屬,只有對方當事人的,不宜採用由對方當事人簽收的方法,因為雙方有利害關系;受送達人是法人的交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該法人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是其他組織的交由其主要負責人或者該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交由其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由代收人簽收。
但是,調解書應當直接送交本人,不得由別人代收。因為調解書一經接受,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如果不接受,即視為調解未能成立。?
(二)留置送達
留置送達,是指受送達人無理拒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依法將訴訟文書放置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產生送達的法律效力的送達方式。《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受訴訟文書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根據《意見》第82、83、84條的規定,有關基層組織或所在單位的代表及其他見證人不願在送達回證上簽字或蓋章的,由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情況,把送達文書留在受送達人住所,即視為送達。但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
(三)委託送達
委託送達,是指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依法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委託送達與直接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稱為委託法院,接受送達任務的法院稱為受託法院。委託送達應當出具委託函,並附相關的訴訟文書和送達回證。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四)郵寄送達
郵寄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所送達的文書通過郵局並用掛號信寄給受送達人的方式。實踐表明,法院採用郵寄送達通常是受送達人住地離法院路途較遠,直接送達有困難時所採用的一種送達方式。根據《意見》第85條的規定,郵寄送達,應當附有送達回證。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與送達回證上註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達回證沒有寄回的,以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五)轉交送達
轉交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訴訟文書送交受送達人所在單位代收,然後轉交給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轉交送達有三種情況:1.受送人是軍人,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2.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和勞動改造單位轉交;3.受送達人正在被勞動教養的,通過其勞動教養單位轉交。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並以其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時間為送達日期。?
(六)公告送達
公告送達,是指法院以張貼公告、登報等辦法將訴訟文書公諸於眾,經過一定時間,法律上即視為送達的送達方式。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採用公告送達必須是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前五種方式無法送達時,才能適用的送達方式。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60日,即為公告期滿,視為送達。根據《意見》第88.89.90條的規定,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或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有關報紙上刊登公告;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按特殊要求辦理。公告送達起訴狀或上訴狀副本的,應說明起訴或上訴要點、受送達人答辯期限及逾期不答辯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判決書、裁定書的,應說明該判決或裁定的主要內容;屬於一審判決的,還應說明當事人的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審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定期宣判時,當事人拒不簽收判決、裁定書的,應視為送達,並將有關情況在筆錄中記明。

⑦ 法院傳票貼在門上是不是違法

法律分析:1、法院可以在門上貼傳票,這屬於送達的一種。2、法院是根據原告提供的地址進行送達,對原告提供地址不做實質審查,只要表面能具體地址信息就送達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七條 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⑧ 美國最高法院大門上,竟然刻了個中國人,一個影響中外的偉人,是誰呢

這個人就是孔子。美國人認為孔子是一個很優秀的教育家。所以他們會刻上孔子的雕像。

⑨ 法院人把傳票貼我大門上,我能從大門上撕下來嗎

如果因為什麼案件,法院給你送的只是出庭的傳票,你是可以從大門上揭下來的。這從法律層面也可以認為是傳票已經送達當事人

⑩ 法院傳票可以粘貼在被告家門口嗎

法院傳票可以粘貼在被告家門口,但是如果不是法院官方粘貼是由私人粘貼並被他人看到內容,可能會涉嫌侵犯被告的隱私權。
法律分析
如果是私人粘貼的傳票並被他人看到,對被告造成了不利影響會侵犯被告的隱私權。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隱私就是私事,個人信息等個人生活領域內的事情不為他人知悉,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禁止他人干涉的純個人私事。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隱私權的主體應為自然人,不包括法人。隱私權的目標是保持人的心情舒暢、維護人格尊嚴,而且,隱私權是一種人格權,是存在於權利人自身人格上的權利,亦即以權利人自身的人格利益為標準的權利。人格權最明顯特徵在於其非財產性,企業法人的秘密則是與企業法人的經濟利益相掛鉤,是企業的一種財產。權利主體有權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隱私,以從事各種滿足自身需要的活動。如利用個人的生活情報資料撰寫自傳、利用自身形象或形體供繪畫或攝影的需要等。對這些活動不能非法予以干涉,但隱私的利用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不得有悖於公序良俗,即權利不得濫用。例如利用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製作淫穢物品,即應認定為非法利用隱私,從而構成違法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一)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熱點內容
管理道德的意義 發布:2025-04-28 08:46:45 瀏覽:134
中國古代司法行政合一 發布:2025-04-28 08:46:45 瀏覽:907
法院換著裝 發布:2025-04-28 08:42:31 瀏覽:471
沒蓋油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8 08:25:05 瀏覽:261
律師所章程 發布:2025-04-28 08:22:17 瀏覽:505
民事訴訟法第255條限制出境 發布:2025-04-28 08:19:18 瀏覽:21
勞動法職工安置辦法 發布:2025-04-28 08:08:18 瀏覽:910
珠海勞動法辭退賠償 發布:2025-04-28 08:05:30 瀏覽:350
經濟法強力 發布:2025-04-28 08:04:01 瀏覽:983
全國僑聯法律援助中心地址 發布:2025-04-28 07:58:40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