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東山區法院

東山區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4-14 03:20:14

① 南都事件是怎麼回事

003年7月,廣州市檢察院以涉嫌受賄的 名義將南方都市報總經理喻華峰帶走,在 沒查出任何經濟問題的情況下,對喻華峰 實行監視居住。南方都市報負責人、廣州 市東山區人大代表程益中在被帶走。 200 3年11月,南方都市報首報「非典再現廣 州」,事後,南都值班的社委方三文遭到 撤職降級處分,撰文記者曾文瓊也被要求 調離崗位。 2004年年1月6日 廣州市稅務 部門在廣州市公安局人員的帶領下,進入 南方都市報九樓財務室,在沒有履行任何 手續情況下,搜走全部賬目。 廣州市檢 察院辦案人員分批分期對南方都市報領導 班子成員以及南方日報集團社委等十多人 進行非公開的抓捕,包括程益中、鄧海燕 ,使得南方都市報正常出報程序近乎癱瘓 。 2004年1月20日鄧海燕被廣州市檢察 院逮捕。 2004年3月4日,廣州市東山區 人民法院206號法庭開庭審理了喻華峰貪 污、行賄案,喻華峰在法庭上否認自己貪 污行賄。 2004年3月5日,廣州市東山區 人民法院206號法庭審理李民英因涉嫌收 受喻華峰97萬元賄賂。李民英的辯護律 師否認賄賂成立。 2004年3月9日,程益 中被迫辭去新京報總編職務。 2004年3 月17日,廣州市人民檢察院以程益中涉
嫌經濟犯罪問題名義立案偵查; 2004年 3月19日 東山區人民法院認定,被告人喻 華峰犯貪污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0年6個
月,並處沒收財產5萬元;犯行賄罪,判 處其有期徒刑2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2 年,並處沒收財產5萬元;其犯罪所得贓
款10萬元予以追繳,返還南方都市報。 被告人李民英犯受賄罪,判處其有期徒刑
11年,並處沒收財產10萬元;其違法所 得的97萬元予以沒收,上繳國庫。被告 人喻華峰和李民英提出上訴[1]。 程益中
遭刑事拘捕,拘捕罪名為涉嫌「貪污」和「 私分國有資產」。 2004年3月20日,正在 四川開會的程益中被廣東警方控制。 200
4年4月1日,正式對程益中實施逮捕。 2 004年6月15日上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對喻華峰貪污、行賄一案,李民英受賄一
案進行二審宣判。法院稱,「東山區法院 原判決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定罪准確, 審判程序合法,惟量刑偏重」。喻華峰的
判決由一審宣判的執行12年有期徒刑改 為8年,李民英的判決由一審宣判的11年 有期徒刑改為6年[2][3]。 2004年8月5日
下午,鄧海燕從廣州市第一看守所獲釋, 被關押整整七個月。獲釋原因是因犯罪證 據不足,東山區檢察院做出了不起訴決定 。
2004年8月27日,廣州東山區檢察院 因證據不足做出不起訴決定,程益中當日 獲得釋放。有傳言指是由於廣東省的元老
級領導——任仲夷、吳南生、林若等上書 張德江介入,促使程獲釋

② 鶴崗市東山區法院立案需要多長時間

鶴崗市東山區法院立案要多長時間?那你要著急的話,就用時間短,不著急的話得排著唄,也得需要兩三個月

③ 不執行案件

法院一般是公平的。你申請執行沒啊,給財產線索沒啊,比如銀行卡賬戶啊,公司不動產,動產,如果沒有財產線索,或者財產線索沒錢,就只能終止本次執行,等你找到他的錢了再去申請恢復執行。

④ 異地履行被限制高消費義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
(2010年5月17日最高院審委會第1487次會議通過,2015年7月20日法釋〔2015〕17號公布修正 自2015年7月22日起施行)
為進一步加大執行力度,推動社會信用機制建設,最大限度保護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大律師網 相關律師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執行工作的實踐經驗,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限制消費措施,限制其高消費及非生活或者經營必需的有關消費。
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被執行人,人民法院應當對其採取限制消費措施。
第二條 人民法院決定採取限制消費措施時,應當考慮被執行人是否有消極履行、規避執行或者抗拒執行的行為以及被執行人的履行能力等因素。
第三條 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不得有以下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一)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卧、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二)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三)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
(四)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
(五)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
(六)旅遊、度假;
(七)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八)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九)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被執行人為單位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實際控制人不得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因私消費以個人財產實施前款規定行為的,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申請。執行法院審查屬實的,應予准許。
第四條 限制消費措施一般由申請執行人提出書面申請,經人民法院審查決定;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決定。
第五條 人民法院決定採取限制消費措施的,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限制消費令。限制消費令由人民法院院長簽發。限制消費令應當載明限制消費的期間、項目、法律後果等內容。
第六條 人民法院決定採取限制消費措施的,可以根據案件需要和被執行人的情況向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單位送達協助執行通知書,也可以在相關媒體上進行公告。
第七條 限制消費令的公告費用由被執行人負擔;申請執行人申請在媒體公告的,應當墊付公告費用。
第八條 被限制消費的被執行人因生活或者經營必需而進行本規定禁止的消費活動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獲批准後方可進行。
第九條 在限制消費期間,被執行人提供確實有效的擔保或者經申請執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解除限制消費令;被執行人履行完畢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本規定第六條通知或者公告的范圍內及時以通知或者公告解除限制消費令。
第十條 人民法院應當設置舉報電話或者郵箱,接受申請執行人和社會公眾對被限制消費的被執行人違反本規定第三條的舉報,並進行審查認定。
第十一條 被執行人違反限制消費令進行消費的行為屬於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行為,經查證屬實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予以拘留、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責任。
有關單位在收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仍允許被執行人進行高消費及非生活或者經營必需的有關消費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的決定
(2015年7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57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5〕17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的決定》已於2015年7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57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年7月22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5年7月20日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57次會議決定,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作如下修改:
一、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修改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
二、將第一條修改為:「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限制消費措施,限制其高消費及非生活或者經營必需的有關消費。」
第一條增加第二款:「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被執行人,人民法院應當對其採取限制消費措施。」
三、將第二條修改為:「人民法院決定採取限制消費措施時,應當考慮被執行人是否有消極履行、規避執行或者抗拒執行的行為以及被執行人的履行能力等因素。」
四、將第三條第一款修改為:「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不得有以下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第一款第(九)項修改為:「(九)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第二款修改為:「被執行人為單位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實際控制人不得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因私消費以個人財產實施前款規定行為的,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申請。執行法院審查屬實的,應予准許。」
五、將第四條修改為:「限制消費措施一般由申請執行人提出書面申請,經人民法院審查決定;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決定。」
六、將第五條修改為:「人民法院決定採取限制消費措施的,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限制消費令。限制消費令由人民法院院長簽發。限制消費令應當載明限制消費的期間、項目、法律後果等內容。」
七、將第六條修改為:「人民法院決定採取限制消費措施的,可以根據案件需要和被執行人的情況向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單位送達協助執行通知書,也可以在相關媒體上進行公告。」
八、將第七條修改為:「限制消費令的公告費用由被執行人負擔;申請執行人申請在媒體公告的,應當墊付公告費用。」
九、將第八條修改為:「被限制消費的被執行人因生活或者經營必需而進行本規定禁止的消費活動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獲批准後方可進行。」
十、將第九條修改為:「在限制消費期間,被執行人提供確實有效的擔保或者經申請執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解除限制消費令;被執行人履行完畢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本規定第六條通知或者公告的范圍內及時以通知或者公告解除限制消費令。」
十一、將第十條修改為:「人民法院應當設置舉報電話或者郵箱,接受申請執行人和社會公眾對被限制消費的被執行人違反本規定第三條的舉報,並進行審查認定。」
十二、將第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被執行人違反限制消費令進行消費的行為屬於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行為,經查證屬實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予以拘留、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二款修改為:「有關單位在收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仍允許被執行人進行高消費及非生活或者經營必需的有關消費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十三、將第十二條刪除。
根據本決定,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被執行人履行了義務還是被限制高消費,說明當事人被限制高消費的情形尚未消除,如果當事人確實已經履行了全部義務,還依然被限制高消費,可以向法院投訴。
根據中國法律的規定,債務人不履行自己的義務,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在執行過程中,應當為被執行人保留必要的生活費用。對於限制高消費,中國目前司法活動中普遍存在執行難的問題,首先是債務人法律意識淡薄,不嚴守信譽造成的,但是法律在執行過程中操作性不強,給債務人可乘之機,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廣州東山區法院出台《限制高消費令》,就是增強法律可執行性、切實保護債權人利益的有力舉措。
若發現被執行人有高消費行為,查證屬實,根據有關規定,對被執行人拘留或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將追究刑事責任。另外,最高法將實行懸賞舉報制度,若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將獎勵舉報人,最高獎勵財產價值的10%。
限制高消費令一、對自然人的限制。
1、不得乘坐飛機、豪華客船、計程車等高檔交通工具和使用高檔通訊工具;
2、不得在星級賓館、酒樓、酒吧、歌舞廳、夜總會、桑拿浴室、健身房等高消費場所消費;
3、不得購置高檔商品、大額生活用品、汽車及租賃寫字樓辦公;
4、不得購買、新建、擴建、裝修房屋;不得出外旅遊、度假及為家庭成員支出大額費用;
5、不得出國出境;
6、不得對外投資(包括開辦公司、購買股票債券等)。只能保留按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標準的生活費用,其他均屬被執行財產范疇。
7.被限制人的子女不得就讀高消費的民辦高校。
二、對法人或其他組織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的限制。
1、不得履行為其單位辦理財產抵押、轉讓及為他人提供擔保的職務行為;
2、不得以公款在賓館、飯店、酒樓、歌舞廳、西餐廳、夜總會、桑拿浴室、健身房、高爾夫球場等高消費場所消費,也不得批准其工作人員以公款進行上述消費;
3、不得在單位報銷乘坐計程車、火車卧鋪、飛機、輪船四等以上艙位等交通費用;
4、不得出國出境;
5、不得向其工作人員發放獎金和分配紅利;6.其單位財務狀況需每月定時向法院申報,並隨時接受審計。

⑤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地址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2018年已經從越秀區搬遷至白雲區,最新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地址為:廣州市白雲區啟德路66號,臨近地鐵2號線黃邊站B出口,地鐵3號線白雲大道北A2出口。

⑥ 烏魯木齊米東區人民法院打電話我是真的么

這個不一定的,可以詳細的問一下對方,最好去法院里查一下。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人民法院成立於2008年12月,由原昌吉州米泉市法院和原烏魯木齊市東山區法院合並而成,位於米東區振興中路120號,下轄五鎮兩鄉,六個街道辦事處,81個行政村,48個社區,轄區面積3407平方公里,人口30餘萬人。全院實有在編幹警125名,其中黨員有92名,佔全院幹警的73.6%,由漢、回、維、哈、蒙、藏、東鄉7個民族構成;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人數110人,占總人數88%,碩士生14人,占總人數11.2%。

⑦ 物業費交70%

看看這個案例吧,業主失竊該不該找物管賠償 小區內業主失竊,遭遇了財產損失,究竟是自認倒霉,還是找物業公司討說法、要求賠償?國家《物業管理條例》實施以後,我國各大城市類似案件是怎樣解決的?各位法律專家對此又有什麼看法?
廣州
廣州市東山區法院曾審理一宗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去年3月3日晚上,張女士回家時發現屋內一片凌亂,抽屜鎖被打開,存放大筆現金的信封和一批物品不見了。一清算,丟失的東西共計人民幣約39400元。她馬上報警,警方來人作了調查、筆錄。後來張女士從物業公司的管理員那裡得知:案發當天下午1時10分,32棟的北樓抓到兩名推銷員。2時45分,曾有不明身份的男子撬32棟南樓另一住戶的門,被在家的業主發覺,該男子聲稱找錯人慌忙溜走。下午4時,該業主開門外出,發現保險門被反鎖且被破壞,在物業管理處的幫忙下才得以出門。
張女士認為物業公司在此事中有責任,沒有履行其在《用戶手冊》中關於「大樓實行封閉式的保安管理辦法,即保安實行24小時值班,樓內住戶憑出入證出入、外來人員憑身份證登記進出」的規定。而在物業管理處都找不到當天這些人進出大樓的相關記錄。
該物管公司在回復張女士的律師函上申明:「物業管理公司提供服務是公共秩序的維護、安全防範,因為小區的保安人員只對治安中意外事件負防範之責。這是一種服務,而不是職責,並且這種服務是對公共秩序的維護,不是對他人身體和財產安全的維護……除非在委託合同中有特別的約定,物業管理公司對業主的家庭財產不應當承擔任何保護責任。」
去年9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物業管理條例》開始實施。張女士氣憤不過,特地選在條例生效後將該公司告上法庭。新條例中規定:「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物業管理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成都
某高校教師林先生回家,驚見大門鎖被撬壞,檢點財物,幸無損失。經派出所鑒定是人為破壞,但物業公司對此事卻沒有一個說法。物業公司收了物管費,卻沒有給業主一點安全感,林先生對此感到很氣憤。那麼,遇到類似情況物業公司到底該不該負責任?
成都市物業管理協會的專家指出,要認定物業公司有沒有責任,完全要視雙方約定而定。如果業主與物業公司簽訂的《物業管理服務合同》中,有「業主失竊由物業公司負責」等類似條款,那麼如果發生此類案件,物業公司就負有責任。但在實際上,目前大多數物業公司沒有在合同中對此進行約定。
去年上半年,成都市房管局推出的《物業管理服務合同》,合同明確了物業公司只對小區公共秩序和公共區域的安全負責,業主的家庭財產由自己負責,物業公司只起協助作用。即只要物業公司盡到了《物業管理服務合同》中約定的監控、巡視、執勤等義務,沒有失職行為,那麼小區發生失竊事件,物業公司也無需承擔民事責任。
律師也表示,於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物業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也規定:「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協助做好物業管理區域的安全防範工作。」可以看出,《物業管理條例》作為我國第一部物管行政法規,對物業公司安全防護責任的界定也只是「協助」,而並非「負責」。
專家建議,在物業公司的保安人員並未與業主、使用人建立私人保鏢和財物保管關系的情況下,業主和房屋使用人應加強防盜意識,採取財產保險等自我保護措施,最好是和物管公司在《物業管理服務合同》中約定保管事項。
杭州
綠城、南都、金都是杭州物業管理行業最為知名的三大品牌。浙江金都物業常務副總經理陳堅對《物業管理條例》中「業主失竊,物業公司依法賠償」規定的第一反應是:今後,物業公司會更有合同意識。
原來,《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對小區「失竊」問題的規定比較模糊:只是要求物業公司協助公安機關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公共秩序,進行安全防範。現在,《物業管理條例》將這一問題明確地提了出來,規定:「物業管理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陳堅對這一規定是這樣理解的:物業管理擔負的只是協助公安機關維護治安的職能。如何界定物業管理公司存在過錯,關鍵看物業管理公司是否嚴格履行合同義務。如承諾提供24小時安全巡邏、全封閉管理,並對巡邏次數加以規定,讓業主監督,如因保安不依時巡邏造成所保管車輛被盜或業主其他財產失竊的,物業管理公司就應承擔賠償責任;如果物業公司已履行了合同義務,業主家中失竊就和物業公司無關。但即使是前者,物業公司也不必負全責,因為物業公司承擔的畢竟只是管理責任,不是直接損害業主利益。
浙江大學房地產投資研究所法律事務部主任葉宏偉博士介紹說,從他以往接手的案件看,第一類是刑事案件,業主在小區內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脅,被打或被殺,一般是敗訴的比較多,因為這樣的情況實在很難把所有責任都歸咎到物管公司的頭上;第二是失竊案件,在這種情況下,業主勝訴的會比較多,比如說業主在小區內有一輛車失竊了,而業主的物業管理費中包括了停車費。這樣對於車子的失竊,物管公司也應該負有一定的責任。
葉宏偉認為,《物業管理條例》對規范物業管理市場,在維護治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顯然是一個突破。但條例的可操作性還是不強,相應的賠償責任比較模糊,不夠細化,很難在具體案件中遵照執行。另外,對損償金額較大的重大刑事案件,單單靠物業公司承擔責任,物業公司的風險過大,有欠公平之處。

⑧ 2003年南方都市報案是怎麼回事

2003年7月至2004年1月,《南方都市報》總編輯程益中、總經理兼副主編喻華峰、南方日報報業集團社委李民英、《南方都市報》計財室主任鄧海燕因貪污、行賄、受賄、私分國有資產等罪名被逮捕。

2004年3月4廣州市東山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該案。3月19日,東山區人民法院認定,被告人喻華峰犯貪污罪、行賄罪,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2年,並處沒收財產5萬元;其犯罪所得贓款10萬元予以追繳,返還《南方都市報》。

(8)東山區法院擴展閱讀

《南方都市報》總經理喻華峰涉嫌貪污、行賄案原定5月24日在廣州市中級法院開庭,但事前突然宣布推遲開庭;此外,該報執行總編輯程益中案,按程序應於6月1日之前移交公訴部門,但至本刊截稿時(6月1日)尚未正式起訴。種種跡象表明,相關案件已出現重大變數。

喻華峰案及程益中案,均為備受關注和爭議的《南方都市報》經濟案(下稱「南都案」)之重要環節。《財經》近日從多重權威渠道獲得確認:

廣東省兩位德高望重的前任省委書記任仲夷和吳南生,曾於今年4月中旬就「南都案」聯名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省委書記張德江寫信,認為廣大群眾,包括法學家、經濟學家對案件的異議「值得思考」。張亦作出批示。

此間分析家認為,二老的信函及張德江的批示很可能成為「南都案」逆轉的關鍵;而喻、程兩案審理進程推遲,正是值得揣摸的信號。

⑨ 喻華峰的個人經歷

1995.3就職於南方周末,1997.12就職於南方都市報,2003年11月就職於《新京報》任總經理一職。2003-2004年捲入南都案中。2003年7月22日取保候審,12月18日監視居住,2004年1月9日刑事拘留,1月14日以涉嫌貪污行賄被逮捕,3月19日東山區人民法院判處執行有期徒刑12年,6月15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處八年有期徒刑。服刑一半以後,3次減刑,一共減了將近4年,2008年2月8日刑期服滿出獄。2008年11月任網易銷售副總裁。 2012年7月,創辦本來生活網。 為了南方都市報和新京報的明天,為了保持經營隊伍的穩定,我們懇請報業集團領導在關鍵時刻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來,體制問題帶來的過失或者職務犯罪不要全推到個人身上。否則,我們的企業將面臨莫大的危機。 南方都市。南方都市報97年創刊時,虧損800多萬,98年虧損910萬元,經過喻華峰的努力,從99年開始,南方都市報逐年盈利,創造了中國報業三年扭轉虧損、上交利潤的奇跡,其中99年盈利376萬,2000年盈利2141萬,2001年盈利2485萬,2002年盈利6422萬,2003年盈利16000萬。南方都市報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大的經濟成就,與喻華峰的極強的工作能力絕對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喻華峰工作主動,責任心強,作風硬朗,效率極高,做事拚命,精力旺盛。與別的經營人才不同,喻華峰懂得辦報,他領導的營銷團隊成功地推廣了南方都市報的辦報理念和生活方式,這是他格外高人一籌的地方。 除日常工作之外,多年來,喻華峰還領銜策劃了南方汽車展、通訊數碼展一系列營銷活動。這些活動不但產生了很好的直接經濟效益,也極大地提升了南方都市報的品牌價值。

熱點內容
司法廳政審 發布:2025-04-28 02:41:35 瀏覽:690
立法界定 發布:2025-04-28 02:40:52 瀏覽:76
合同法中顯失公平 發布:2025-04-28 02:30:19 瀏覽:419
滿16周歲未滿18勞動法要求 發布:2025-04-28 02:26:28 瀏覽:358
勞動法關於分公司撤銷 發布:2025-04-28 02:13:31 瀏覽:598
經濟法中的事件 發布:2025-04-28 02:04:17 瀏覽:532
廚房員工規章制度18則 發布:2025-04-28 02:03:39 瀏覽:29
方俊律師 發布:2025-04-28 01:56:39 瀏覽:342
法學論壇投稿 發布:2025-04-28 01:56:38 瀏覽:744
雞西畢律師 發布:2025-04-28 01:39:24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