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決書執行法院
❶ 申請執行法院給的仲裁裁決書
法院申請執行仲裁裁決需要提交以下文件:申請執行書;作為執行根據的仲裁裁決書;申請人的身份證明;如果代為申請執行還應提交授權委託書;其他。法院認為資料充足,裁決合法的,應當執行;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對不予執行不服的,當事人可以重新申請仲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一款
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第五款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❷ 仲裁裁決書是如何執行的
仲裁裁決執行,是指人民法院根據仲裁裁決的一方當事人的中請,強制另一方當事人履行仲裁裁決文書確定的義務的活動。仲裁裁決的執行因當事人的申清而開始。那麼,法律對仲裁裁決執行怎麼規定?整理了相關內容,接下來為您介紹。當事人首先要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仲裁裁決的執行申請,如果仲裁裁決是國內仲裁機構作出的,當事人可以向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如果仲裁裁決是涉外仲裁機構作出的,當事人可以向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收到仲裁裁決的執行申請後,經審查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依法受理執行。當事人在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時,除提交有關執行根據的文件和證件外,還要提交有仲裁條款的合同書或仲裁協議,供執行法院審查;申請執行外國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的,還應當提交經我國駐外使領館認證或我國公證機關公證的仲裁裁決中文本。
【法律依據】
《關於人民法院辦理仲裁裁決執行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條?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被駁回後,又在執行程序中以相同事由提出不予執行申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不予執行被駁回後,又以相同事由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案件審查期間,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撤銷仲裁裁決申請並被受理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對不予執行申請的審查;仲裁裁決被撤銷或者決定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執行,並終結對不予執行申請的審查;撤銷仲裁裁決申請被駁回或者申請執行人撤回撤銷仲裁裁決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恢復對不予執行申請的審查;被執行人撤回撤銷仲裁裁決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對不予執行申請的審查,但案外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除外。
❸ 勞動仲裁裁決書已生效,怎麼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勞動仲裁生效的,勞動者勝訴的,可以寫一份強制執行申請書,附上勞動仲裁裁決書和您的身份證復印件以及單位的主體材料,去單位所在地的區人民法院立案庭立案。
❹ 仲裁裁決生效後,應向哪個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要選擇被執行人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或者是選擇被執行人的主要財產所在地的基回層人民法院。答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規定: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4)仲裁裁決書執行法院擴展閱讀
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有如下要求:
1、當事人申請執行,必須向法院遞交申請執行書,說明申請執行的事項、理由和要求,並盡可能(非必須)提供被執行人的開戶銀行賬號及財產情況。
2、如果當事人嫌麻煩或搞不懂怎麼申請強制執行可以委託代理人代為申請執行。委託代理人代為申請執行的,必須向法院提交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
3、如果不知道被執行人財產線索的,仍可以正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❺ 仲裁裁決申請執行由哪個法院管轄
仲裁裁決申請執行來,由被源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❻ 勞動仲裁判決書下達後如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勞動仲裁裁決生效後,勞動者可持,勞動仲裁裁決書和執行申請書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申請實行時需要提供,仲裁裁決書,執行申請書,當事人身份信息以及仲裁裁決生效證明等材料。法院經審查符合立案條件的,會立案受理,並依法強制執行。
❼ 勞動仲裁裁決書下達後怎麼執行
勞動仲裁裁決書下發後,如果當事人未及時起訴的,則需要按照該裁決書的內容來執行,勞動仲裁裁決書就會生效。如果一方不執行的,則另一方可以持勞動仲裁裁決書、執行申請書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條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❽ 仲裁執行由哪個法院執行
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經涉外仲裁機構裁決的,當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法律分析】
仲裁是指糾紛當事人在自願基礎上達成 協議,將糾紛提交非司法機構的第三者審理,由第三者作出對爭議各方均有 約束力的裁決的一種解決糾紛的制度和方式。仲裁在性質上是兼具契約性、自治性、民間性和准司法性的一種爭議解決方式。在法律上一般指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願將其爭議提交由非司法機構的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進行裁判,並受該裁判約束的一種制度。仲裁活動和法院的審判活動一樣,關乎當事人的實體權益,是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之一。仲裁異於訴訟和審判,仲裁需要雙方自願,也異於強制調解,是一種特殊調解。仲裁是自願型公斷,區別於訴訟等強制型公斷。商業仲裁是指買賣雙方在 糾紛發生之前或發生之後, 簽訂書面協議,自願將糾紛提交雙方所同意的第三者予以裁決,以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仲裁協議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爭議發生之前訂立的,通常作為合同中的一項仲裁條款出現;另一種是在爭議之後訂立的,是把已經發生的爭議提交給仲裁的協議。這兩種形式的仲裁協議,其法律效力是相同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七條 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裁定書應當送達雙方當事人和仲裁機構。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