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難判案

法院難判案

發布時間: 2022-04-14 10:29:38

① 你知道為什麼普通人對法院判案有那麼深的誤解呢

誤解一:法院一般不電話通知當事人

目前,我國各種電話詐騙事件層出不群,公安機關又無法對詐騙電話進行有效識別和及時控制,各地法院的法官辦公電話也不對外公開,導致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常以公檢法工作人員名義,通過電話方式,公然實施詐騙。為提醒民眾,很多電視台、新聞機構、銀行、公安等部門,都特意宣傳讓人別輕信以法院工作人員名義打來的各種電話,造成當事人對法院電話通知工作的誤解,以為法院不會打電話通知當事人相關事宜。

事實上,對一些程序性文件和流程性事務,法院經常通過打電話來告知當事人。電話通知,一方面可提高訴訟流程效率,避免郵件送達引發的路程時間損耗和部分地址錯誤引發的送達無效等問題;另一方面也可更好地照顧當事人時間,在當事人認可的時間內安排應訴、證據提交或開庭等工作。

其實,法院的電話通知,只是信息傳達方式,法院並不會通過電話要求當事人提供任何財產方面的信息,更不會要求當事人提供財產擔保或財產移交等。

2

誤解二:口述事實屬於「事實」

訴訟中,很多當事人證據意識比較薄弱,對證據形式要件也不清楚,很多當事人,甚至都不編寫證據目錄,也不寫證據證明目的,開庭過程中,大多數事實,均以當事人自己「口述」為准。

殊不知,民事訴訟,打官司就是打「證據」。實務中,經常出現很多「當事人自己認為把事情已說清楚了,但法官卻並沒有採信」的情況。事實上,口說無憑,無對方當事人認可的口頭陳述事實,法官一般也不會採信,只是聽一聽而已。

3

誤解三:法院認定的事實應與客觀事實一致

法院認定的事實,一般稱為「法律事實」。「客觀事實」和「法律事實」是兩個概念。「客觀事實」是真實存在和實際發生的事實,「法律事實」是通過思維邏輯和關聯證據由法官認定的事實,具有明顯的推理色彩和主觀性。

當事人清楚客觀事實的本來面貌,但法官並非案件事實親歷者,法官只能通過雙方提交的證據和事實陳述,在腦海中描繪出「法律事實」。「法律事實」具有主觀性,只能無限接近於「客觀事實」,永遠無法百分之百等同於「客觀事實」。有時候,基於法官認識和證據認定的不同,還會出現「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截然相反的情況。當事人對法官認定的事實,一旦認為與「客觀事實」不符,就會認為法官認定事實錯誤,或認為法官具有明顯偏向性,這其實是因「法律事實」無法還原為「客觀事實」的本質造成的誤解。

② 法官會不會亂判案要是亂判案怎麼辦

存在法官枉法裁判的事情,不服一審判決,當事人有權在上訴期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超過上訴期的,可以申請再審。

③ 法官判案不公怎麼辦

法律分析:如果法官有本法第三十二條所列行為之一的,當事人有權向法院的紀檢部門進行投訴。也可向當地的人大、黨委政府投訴控告。經查證屬實的,將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三十二條 法官不得有下列行為:貪污受賄;徇私枉法;刑訊逼供;隱瞞證據或者偽造證據;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審判工作秘密;濫用職權,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拖延辦案,貽誤工作;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等等。

④ 法院判案不公怎麼求助

我國的司法制度是由一審二審,再審的,如果說一個法院判決不公可以進行上訴啟動二審,最後還可以到上一級去啟動再審輸入。覺得不公示,有途徑的。

⑤ 遇到法院法官不公正判案,這時應該找誰去維權

法律能夠讓我們充分維護自己的權利,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基本上都會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法律並不能夠完完全全維護我們的權益。因為,當我們通過法律途徑來進行維權時我們基本上都會經過法院。法院上法官的判罰就顯得尤為重要。法官的判罰主要是根據原被告雙方針對案件所提供的證據。

總之,當我們遇到不公正的判罰時。我們一定要積極進行維權。不能讓我們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我們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受傷害的是受到侵害的受害者。同時還讓不能夠讓做出判罰的法官充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現在國家的法律體系越來越完善。當我們遇到不公正的判罰時我們一定要積極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我們的正當權益不受侵害。我們都能夠利用法律來進行維權時我們的社會就會越來越美好。

⑥ 為什麼普通人對法院判案有那麼深的誤解呢

的確,普通人對於法院判案,有很多看法。個人看法,產生這些看法的原因很復雜,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第一、普通群眾對於法律缺乏了解和認識。

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有不少人提出來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法官精通法律,那麼依法律判決就行了,非要當事人花很多錢請律師,這不多此一舉?實際上,不管法官的水平多高,其實他就是居中裁判,原告提出什麼主張,被告怎麼反駁,主要看雙方的證據和法律依據,原告不提出的主張,法官不能給他添加,被告不抗辯的問題,法官不能隨意否定。

還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問題是,我有理,法院為什麼不判我贏?實際上有理未必贏官司,有的是訴訟時效過了,有的是證據存在問題,有的是不及時應訴,出現這樣的問題並不是法院和法官的問題。

第二,確實有個別法官不模範遵守法律。

近幾年媒體披露了許多法官不模範遵守法律,甚至違法亂紀的案例,從最高法的某大法官,到省高院的某副院長,一直到基層法官,盡管多數法官是好的,但是也不能否認個別法官的確是吃了原告吃被告。甚至有的法官為了糊弄當事人,能一個案子出兩份互相矛盾的判決,原告拿到的判決是勝訴了,被告拿到的判決也是勝訴了。還有的法院,一審判決原告贏了,然後在出一個裁定成了被告贏了。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個別法院、個別法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例如原告勝訴後退訴訟費的問題,法律早就明確規定,後來各省高院出台文件規范這個問題,直至現在,有很多法院原告勝訴了竟然不能退回多交的訴訟費,而不退的理由也五花八門,例如有的說,等被告交上來就退,有的說沒見過文件等等。

第三、「法律白條」的存在,嚴重損害了法院的公信力。去年底法院系統公布的失信被執行人1600多萬,後來將一人多案、一人多次等情形予以合並,尚有六百多萬,實際上真正的老賴,比這個數字還要多數倍。花費巨大精力,討回的僅僅是一張法律白條,就不能不令很多當事人對法官、對法院產生看法。盡管老賴成風,但是法院系統對外公布的執結率是幾乎百分之百,真的基本解決了執行難問題?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⑦ 法官判案不公怎麼辦

法官判案不公可以上訴,上一級人民法院會對原判決進行審查,確有不公的會打回要求重審或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該案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六十九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7)法院難判案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⑧ 法院法官判案不公我該怎麼辦

對一審判來決不服的,可以在源上訴期內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的規定,法官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既然法官要終身負責,如果有人打招呼、很容易辦錯案冤案。這次規定法官有權拒絕執行任何單位、個人違反法定職責或者法定程序、有礙司法公正的要求。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8)法院難判案擴展閱讀:

判決不服的介紹如下: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

⑨ 法官不按法律法規判案怎麼辦

如果對審判結果不服的話,可以在上訴期限內提出上訴。如果確有證據證實法官有違法行為的話,可以向當地法院或者監察機關反映。但是如果有誣告陷害的話,可能會涉嫌刑事犯罪。

⑩ 如果法院判決不公不根據事實判案怎麼辦

不服一審判決的,在上訴期間可以向上級法院上訴。

相關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熱點內容
律師白話 發布:2025-04-28 00:07:16 瀏覽:135
勞動法內容有哪些 發布:2025-04-27 23:54:45 瀏覽:103
民法和商法都屬於哪一性質的法律 發布:2025-04-27 23:49:33 瀏覽:555
吳江法院執行局 發布:2025-04-27 23:47:52 瀏覽:203
法治社會遙遠 發布:2025-04-27 23:47:11 瀏覽:93
公民訴訟代理人承擔法律責任方式 發布:2025-04-27 23:34:18 瀏覽:887
民法至上 發布:2025-04-27 23:26:46 瀏覽:823
山東政法學院法學考研 發布:2025-04-27 23:24:23 瀏覽:896
刑法是根本 發布:2025-04-27 23:24:21 瀏覽:367
青少年有關法律知識 發布:2025-04-27 23:14:27 瀏覽: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