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寧法院余
㈠ 余某自行清算、拒絕償還拖欠工資案
1、余某可以自行清算。 給據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個人獨資企業解散,由投資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債權人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進行清算。所以余某完全有權利自己清算。
2、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二條明確規定個人獨資企業是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設立,財產為投資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也就是說當余某的企業資不抵債清算以後,他還要用他自己個人財產對當初欠下的債務承擔清償責任,而且這是無限責任,余某的每一分錢都要用來償債。當然包括他用企業收益所購買而歸家庭使用的汽車。
3、企業解散以後應該按照以下順序清償:
(一)所欠職工工資和社會保險費用
(二)所欠稅款
(三)其他債務
所以他應先清償王某的工資
4、前面說過了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以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當個人獨資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余某應當以其個人的其他財產予以清償。剩餘的八萬元債務應該由余某以個人財產繼續償還。
5、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是兩年,就是說兩年你不向債權人主張債權,就是去了請求法院保護債權的勝訴權,時隔四年才向余某主張還錢,則可能超過訴訟時效了,余某當然可以以此為由拒絕還錢,但這中間還有看這四年中是否由時效中止、中斷、延長的事由。當然王某還是可以向法院起訴的,由法院來查明訴訟時效是否有中止、中斷的情況,如果沒有法院就會駁回王某的訴訟請求。王某的債權就不受法律保護了,只能期待余某良心發現自己主動償還了。
㈡ 殺害兒媳的公公被法院判處死刑!他砍掉兒媳四肢、挖其雙眼,為何如此殘忍
四川開江縣「公公殺害兒媳案」有了一審結果。1月7日上午,達州市中院對此案進行一審宣判,判處被告人龍某亮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此案發生後,讓熟悉他們的人十分不解,一個看起來老實本分的農村老漢,為何能對兒媳下如此狠手呢?
四、用錢控制喪偶兒媳,並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兒子意外身亡獲得巨額賠償,公婆把控死亡賠償金意圖控制兒媳不改嫁養孫子。這種現象時常發生,「四哥有法說」認為公婆的這種做法十分的自私,也十分的不明智。像小宇這樣年紀輕輕,為了讓她養孩子逼其守寡終生,她將要承受的痛苦,公婆是否體會得到?即便用錢威逼小宇就範,小宇天天不開心,如何能養出陽光上進的孩子呢?公婆畢竟有年老不能主事的那天,孫子最終還不是由兒媳進行經管嗎?所以,公婆用錢控制兒媳不改嫁守家養孩子的做法並不明智。死亡賠償金應當按人頭分到每個人手中,各自經營屬於自己的一份,各自選擇自己今後的生活。即便兒媳改嫁,也不會放棄對孩子的撫養。因為每個孩子都分有撫養費,撫養對誰來講都不會是太大的負責。兒媳今後過得幸福了,也會養好孩子,對吧!
㈢ 台山人民法院2019粵0781民初2279號案的內容和流程
案件如果審理完畢
判決生效,會在當地法院網上登錄
查詢,具體事宜問問當事人
如果是當事人,開庭後,法院會送達的,如果涉及網貸,簡訊告訴你,你又沒有出庭的,都是假的
㈣ 楊立青和楊立仁是虛構的!那黃埔軍校三期都有誰
其實不然,三期就出了解放軍1名上將4名中將,抗日名將戴安瀾等一批抗日將領,當然還有蔣系悍將王耀武,大特務頭子康澤。
下面就介紹一些黃埔軍校三期比較著名的畢業生
共產黨方面:
朱雲卿 紅一方面軍參謀長 1931年5月重傷被俘後犧牲
黃公略 紅3軍軍長(毛澤東在詞中稱贊:「偏師借重黃公略。」) 1931年9月遇空襲犧牲
吳光浩 紅11軍軍長兼31師師長 1929年5月重傷犧牲
唐赤英 紅3軍參謀長 1932年12月在湘鄂西「肅反」中被錯殺
陳奇涵 上將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 1981病逝
倪志亮 中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 1965病逝
常乾坤 中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空軍軍事科研部部長 1973病逝
郭化若 中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1995病逝
曾澤生 中將 國民革命軍第1兵團副司令官兼60軍軍長,起義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軍長 1973病逝
國民黨方面
抗日殉國:
周復 中將 黃埔軍校教官/國民政府幹部訓練團教育委員 率部在魯蘇戰區抗戰 1943年2月殉國,時年43歲
戴安瀾 中將 國民革命軍第200師師長 率部入緬參加對日戰 1942年11月殉國,時年38歲
柴意新 少將(追贈中將) 國民革命軍第74軍58師參謀長兼169團團長 率部參加常德保衛戰 1943年12月殉國,時年45歲
王竣 少將(追贈中將) 國民革命軍第80軍新27師師長 率部參加中條山之戰 1941年5月殉國,時年43歲
王禹九 少將(追贈中將) 國民革命軍第79軍參謀處長 率部參加南昌會戰 1939年3月殉國,時年38歲
謝升標 少將(追贈中將) 國民革命軍蘇、浙、皖游擊司令 率部在蘇浙皖抗戰 1938年4月殉國,時年36歲
高致嵩 少將(追贈中將) 國民革命軍第72軍第88師(德械裝備師)第264旅旅長 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殉國,時年38歲
朱赤 少將 國民革命軍第72軍第88師(德械裝備師)第262旅旅長 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殉國,時年33歲
易安華 少將 國民革命軍第71軍第87師第259旅旅長 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殉國
劉國用 少將 國民革命軍第74軍58師174旅副旅長 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殉國,時年39歲
胡義賓 少將 國民革命軍第5軍第96師副師長 率部入緬參加對日戰 1942年5月殉國,時年36歲
張本禹 少將 國民革命軍第13軍第4師12旅副旅長 率部參加長城居庸關抗戰 1937年8月殉國
丁立群 少將 第三戰區皖南遊擊縱隊副司令 率部在蘇北地區抗戰 1944年1月殉國,時年43歲
王潤波 上校(追贈少將) 國民革命軍第25師第75旅第149團團長 率部參加長城古北口抗戰 1933年3月殉國,時年28歲
韓憲元 上校(追贈少將) 國民革命軍第88師262旅524團團長 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殉國,時年35歲
賀光耀 上校 國民革命軍第190師第570團團長 率部參加衡陽會戰 1944年殉國
參加解放戰爭內戰:
劉安祺 一級上將 國民革命軍陸軍總司令 率部於1949年逃台 1995年病逝
石覺 二級上將 第九兵團司令官/台灣聯勤總司令 率部於1950年逃台 1986年病逝
熊綬春 中將(追贈上將) 國民革命軍第14軍軍長 率部參加淮海戰役 1948年陣亡
王耀武 中將 國民革命軍第74軍軍長 率部參加濟南戰役 1948年被俘,1968年病逝
方先覺 中將 國民革命軍第10軍軍長 率部於1949年逃台 1983年病逝
李天霞 中將 國民革命軍第100軍軍長 率部於1949年逃台 1967年病逝
康澤 中將 國民革命軍第15綏靖區司令官 率部參加襄樊戰役 1948年被俘,1967年病逝
陳噓雲 少將 國民革命軍第74師57旅旅長 率部參加孟良崮之戰 1947年被俘
其它
劉宗寬 中將 重慶綏署參謀處處長,率部於1949年在重慶起義,起義後加入農工民主黨任重慶市政協副主席 1992年7月病逝
㈤ 開江的風景的作文700字
陳志學(1882.9--1950.10.5),號懷先,開江縣天師鄉人,少年應童子試,不第,始就讀綏郡中學堂。中學畢業後,攻讀四川官立紳班法政學堂。正值川鄂鐵路股董開會,開江股董推舉他為代表,同時代交解省股款。解交後,尚節余銀300多兩。若將節余送回縣化整為零,股董受惠無幾,倡議在蓉建立同鄉會館,得鄉友羅興志等人贊同。於是致函回縣,取得支持,便在成都汪家拐置買一座四合小院,籌建「開江縣同鄉會館」,方便赴省求學、經商的鄉友食宿。
1912年,四川法政學堂畢業後,派赴川北考察禁煙事宜。1913年後,在新寧縣教育公所、實業所任職和任綏定(今達縣市)聯合中學教務長。後因與駐達軍界頭目有隙,便以其母姓化名吳雲龍避難北京,為羅春士家庭教師。1919年回川擔任四川善後督辦公署秘書職務,繼任敘永,墊江和資中縣知事、縣長,重慶市土地局長,二十一軍軍部政務處長等職。1936年,任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溫江)專員兼行轅軍法官,1939年調任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資中)專員,川陝鄂邊區綏靖公署高等顧問。1941年當選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4年任四川省田賦糧食管理處處長。
1927年下年任重慶市土地局長時,與市政府秘書長石體元、工務局長傅友周等通力合作,共同規劃建設新市區。當時重慶「電燈不明,電話不靈,公路不平,飲水靠擔江水」。他們著手興建了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電話管理處,開辟新公路,添設公共汽車。他利用社會地位,曾掩護和支持進步活動。縣人陳士奇(可大)在川江航務管理處因「共黨嫌疑」捕入重慶反省院,他出面保釋,並安排陳在溫江專員公署任職,1936年還薦陳代專員監修雙流飛機場。陳在監修機場中,發動民工為改善生活而罷工,又被省府以「共黨嫌疑」捕交華陽縣政府看管,陳志學又去省府活動。陳士奇獲釋後,經車耀先同志介紹到延安參加革命。
在任第三屆國民參政員期間,與張瀾故人重逢,抨擊時弊,多次草擬提案,要求減免苛捐雜稅。後在省務會議上受到指責,於1945年5月毅然辭去省田管處長職,賦閑在家,不跨公門。因患高血壓症,1947年。1950年lO月5日逝世,終年68歲。
顏 德 基
顏德1886.9--1951.5),字應純,開江縣普安場仙人岩人。幼年,入私塾。光緒二十九年(1903)肄業於綏郡中學堂(今迭縣市高中),後就讀杭州蠶桑學校,未久,赴廣州弁目學校習武,繼往日本留學考察,在日本參加同盟會。宣統三年(1911)參加廣州「三·二九」起義,失敗後轉武漢。1912年初,熊克武在上海組織蜀軍,顏德基為義士團團長,先期入川。8月4日,成立討袁軍總司令部,熊為總司令,顏德基與曾寶森為學生隊炸彈隊隊長,奉命扼守重慶青木關。當顏到達青木關時,熊已撒出重慶。顏即奔赴梁山、『墊江一帶尋熊,未遇,炸彈隊解散。顏返開江,在開(江),達(縣)一帶活動。
民國5年(1916),顏德基與縣人傅晉卿、黃復生、魏宮九等,購買槍枝彈葯,組成川東護國軍第一支隊,推顏為支隊長。一舉攻佔縣城,捕殺了袁黨知事肖韻濤,救出廣安國會議員肖宅山,開江宣告獨立。顏即率部向開縣進軍,與袁黨張敬堯部激戰於陳家壩,張部潰敗,顏部推進到鐵索橋。3月29日,大竹宣告獨立,肖德明為護國軍司令,顏仍為第一支隊支隊長。顏奉肖命令,率部進攻渠縣鍾體道軍,無戰果,撤回大竹。4月8日,進攻駐梁山的吳佩孚部。15日,與吳軍戰於黃土坎(今巨奎鄉)一帶,吳軍敗。17日,進至梁山城下,梁山警備隊長袁紹臣投誠。9月14日,熊克武為重慶鎮守使,到梁山改編顏德基部隊,顏辭去支隊長職。同年,靖國軍興,顏組織武裝力量,聯合達縣萬家壩民團,12月3日對達縣城發起進攻。鍾體道部棄城而逃。顏占據達縣城後,宣布達縣獨立,各部隊首領推顏為靖國軍司令,陳丙坤為副司令,王維舟為縱隊司令,陳鵬九為參謀兼達縣知事。
1918年初,顏德基部攻取營山、南部等縣,迫使王鴻恩,鍾體道兩部向陝南潰逃。1 O月,四川靖國聯軍總司令,四川督軍熊克武任命顏為靖國軍第七師師長,駐防達縣。割據達縣、開江、宣漢、萬源、大竹、渠縣、開縣、城口、巫山、雲陽、梁山、墊江、巫溪、萬縣、奉節等10餘縣。後川、滇、黔靖國聯軍總司令唐繼堯委顏為靖國軍援陝第二路司令。
1919年,顏派人去日本聘請技術人員和購買製造軍火的機器,在講武場(今達縣市糧食總倉庫)建設兵工廠,製造機槍、步槍和子彈,耗資百萬銀元。
1920年臘月初,江防軍余際唐部進攻達縣,顏軍撤退。1921年3月18日,顏從梁山派便衣敢死隊百餘人突襲達縣城,奪門而入,與江防軍激戰正南街。後敢死隊敗潰出城。
顏流亡上海,後轉廣東韶關,會見孫中山,領得軍餉3萬元。又經武漢,轉洛陽,求吳佩孚派陝軍劉寶善部來川,配合奪取綏屬各縣。1923年2月,顏乘開江城內空虛,聚集舊部驅逐余際唐部出開江,當月,楊森部屬羅伯膏進占開江縣城。
1923年韌,江防軍撤走後,顏軍進駐城內,未及一月,劉寶善部進擊。顏部撤離達城後,積聚力量,於7月27日一舉再次奪取達縣城。30日,田俠攻佔達縣城,顏軍撤往大竹、忠縣一帶。先投奔楊森,後又倒戈投靠熊克武。熊委顏為第十師師長,在忠縣,萬縣一帶截擊北軍,遭北軍阻擊,轉至潼川尋熊克武。不遇,全軍復滅,顏隻身轉雲南、貴州,去上海。
1927年3月,顏德基集結達縣團丁千餘人,在開江普安仙人岩,城東萬花嶺與劉存厚部激戰,顏部敗退。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教導二師師長,部隊轉安徽,改編為新編獨立第四師。王維舟奉軍委之命,由武漢去安徽動員顏反蔣,倒向革命或保持中立。顏對王表面應付,王即告辭回程。兩小時後,安徽省主席蔣鼎文派部隊前來搜捕王維舟,顏亦派船追趕,王所乘汽輪已進入武漢政府勢力范圍。
1930年,顏在開江集結舊部,調集民槍500餘支,索煙苗款2萬元,組建援陝第一路軍,自任司令。9月,前往宣漢柏樹場,奪得劉存厚工兵營步槍百餘支,未久,顏部經巫溪越三百嶺出川,進入湖北房縣駐扎。顏至南京面晤蔣介石,請准撥給軍費十萬銀元,軍服兩千套。顏部駐房縣,明軍暗匪,民怨沸騰,被范石曾部趕出鄂境,退往陝南安康一帶。部隊在安康發生內訌,互相槍殺,部隊瓦解。顏回家進行封建地租剝削。
1946年顏當選為四川省參議員,1947年,當選為國民大會代表。顏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曾給以支持,是共產黨的老朋友,1950年為川北區政協委員,1951年5月1日,開江縣人民法庭以惡霸罪槍決。1986年8月3日,達縣地區中級人民法院(86)開刑申字第20號刑事判決,撤銷原判,對顏不予追究刑事責任。1989年5月7日,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撤銷達縣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對顏宣告無罪。
宋更新
宋更新,男,原名宋春暉,又名宋耕莘、宋相暉、王欣陶,字孟旭,1887年生於宣漢縣桃花鄉,畢業於四川省立川東師范學校(地址在重慶市內),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過教師、校長、裝卸工、秘書、圖書館采編主任等職。
1911年到清溪高小任教,並參與組織東鄉(宣漢)保路同志會;同年冬供職於東鄉軍政府。
1912年4月到武漢向都督黎元洪陳述富國強兵「萬言書」,遭拒絕,後做日本煤船裝卸工。
1913年夏回鄉,先後在毛壩小學、普光小學、宣漢中學、綏定聯中、清溪宏文校任教。
1929年,經王維舟派遣,宋更新前來開江縣永興鄉建立密碼聯絡站,以教小學為掩護,成為受王維舟單線領導的聯絡員,協助王維舟組建四川紅軍第1路游擊隊。宋更新在永興小學擔任高年級語文、歷史課的講授。他給學生講岳飛、文天祥的精忠報國的典故,講水滸傳、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故事,在青年學生中講解共產黨、紅軍抗日救國的主張,批駁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謬論。講得生動形象,非常感人,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他還在永興鄉開展了抗日救亡運動,為開江縣抗敵救援會創辦的《吶喊周報》創刊號寫祝詞,由於他積極活動,暴露了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加之開江縣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黨內叛徒張學鴻向國民黨縣黨部自首,說宋更新是共產黨員。1934年6月,宋更新等10餘名同志被捕入獄,先後囚禁於萬縣、重慶監獄,後經國民黨黨部多次審訊,一無所獲。關押了2年後,經國民黨高級法院已查無實據予以釋放。這是宋更新第一次被捕。同年秋,相繼到奉節「省四中」、大足中學、延安魯迅師范學校任教和西安八路軍辦事處任林伯渠秘書。
1937年「七七事變」後,宋更新同王維舟取得聯系,經王維舟介紹,到延安找到了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李富春,恢復了黨的組織關系。
1938年6月,宋更新又被組織派遣回開江縣永興小學教書,在邱樹勛校長的支持下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他利用假期在兩年內舉辦了三期「抗日讀書班」,先後有六十餘人參加,主要是永興、普安兩鄉在校中學生、失學的高小畢業生。「抗日讀書會」主要闡述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國共合作抗日的新形勢,共產黨、八路軍抗日救國的政治主張等內容,以此激發青少年的愛國熱情,許多年輕人的思想覺悟在宋更新的宣講和教誨下得到了很大提高。
同時,他在參加「抗日讀書會」學習班的學員中,挑選出30餘名學習熱情高、進步較快的青年,格外加以培養,另外組織他們閱讀《新青年》、《大眾哲學》、《共產黨宣言》、《論持久戰》等進步書刊。提供系統的學習、教育、宣傳,使這30餘名學員的思想更加產生了追求光明、嚮往革命聖地延安的願望。宋更新感到時機成熟,就開始動員鼓勵他們到延安去學習。
1938年至1939年,經宋更新老師、魏光鑒同學介紹去延安的青年有20餘人,總共分三批送走,第一批2人:魏光鑒、趙世康;第二批3人:王恩眷、李景明、塗碧桃;第三批15人:魏環圖、魯擎一、魏玉浦、朱漢雄、熊雄、熊良臣、伍明恥、塗懷星、譚其權、孫立、王錫山、栗勝利等人,譚其權同學在解放戰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餘同學,也都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建國時期為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1940年9月回宣漢,先後在南壩精英中學、桃花三岔溪小學任教。宋更新送走大批青年學生到延安之事,在宣漢、開江引起了極大震動,激起了國民黨部對宋更新的注意,次年3月的一天,在三岔溪小學被捕,特務趁夜黑拉到田野槍斃,共開了三槍,其中一槍從脖子後打進去,從腮巴穿出來,打碎了右邊的牙床,血流滿面,但並未打倒致命之處,宋更新忍痛倒在稻田中裝死,特務認為滿臉是血的宋更新已死,於是離去。等特務走後在夜半漆黑之時,從稻田裡爬起來,忍痛逃走,找到一個地下黨關系藏了起來。第二天早上,特務到槍殺現場,發現宋更新的屍體不見了,並聽到了宋更新未死而逃走的消息。於是,特務在城裡、鄉間到處搜查,地下黨為掩人耳目,在宣漢縣城郊壘砌一座假墳,立了一塊「宋更新之墓」的石碑。
1942年春改名為王欣陶,潛入陝南,輾轉於鎮安、紫陽、鎮巴等縣,以做家庭或保校教師為名,開展革命活動,這一教就是十多年。
1949年,賀龍、王維舟率十八兵團,從陝西向四川進軍解放紫陽,他參與了該縣「接收建政」工作。 1950年1月任紫陽中學校長,改名為宋更新,當他從布告上看到王維舟的名字後,思來想去,速寫信聯系,終於在重慶見到了王維舟,隨後恢復了黨組織關系,並被任命為西南軍政為委員會監察委員會副秘書長。
後來,宋更新因找到了一個三青團中年女教書談戀愛,不聽組織勸阻,堅持要同其結婚,組織上批准了他們的戀愛和婚姻,但給了他撤職、開除黨籍的處分。宋更新並沒有認為這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坦然接受了處分。隨後,服從組織調動,帶著新娘,打點行裝,去到川北南充縣教書。1952年調任川北圖書館采編主任。1968年病逝,享年81歲。
㈥ 警察局長犯罪,審判他的是軍事法庭還是一般法庭
警察並不是軍人,如果犯罪的話肯定是一般法庭呀。
㈦ 庭長是什麼級別
副處級
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長副處級。中級人民法院,即地市級版人民法院,副院長正處級,權各庭庭長副處級。因此。院長副廳級,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長是副處級。
民國各級審判機關,視事務繁簡,設民庭與刑庭各一或各幾個,每庭設庭長一人、推事若幹人,擔任審判職務。大理院(中國最高法院)庭長為簡任官,余多為薦任官。
(7)新寧法院余擴展閱讀:
中國法官等級晉升
1、二級法官以下等級的法官晉級在職務編制等級的幅度內:五級法官至三級法官,每晉升一級為三年;三級法官至一級法官,每晉升一級為四年。晉升期限屆滿,經考核合格,方可晉升。
2、一級法官以上等級的法官晉級實行選升。
3、晉升高級法官,須經專門培訓合格,方可晉升。
4、法官由於職務提升,其等級低於新任職務編制等級的,應當晉升至新任職務編制等級的最低等級。
㈧ 新寧縣法院電話
0739-4811008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給與採納。
㈨ 余亭亭現在怎樣
備受社會關注的余亭亭訴母校北京聯合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附屬中學侵害受教育權一案11月9日總算有了結果,朝陽法院以該案屬於教育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糾紛,不應由人民法院主管為由駁回了余亭亭的起訴。不過此案尚未了結,聽到結果後,余亭亭當即表示要上訴。
余亭亭訴稱,她於1996年7月被機院附中高中部錄取。高二期間學校宣布要分流,因為怕一部分學生考不上大學,影響升學率,學校故意出高難度試題,她們班36人中有19人被強行分流,分流班的學生畢業後只發成人高中自學考試畢業證書,不能參加高考。為了取得讀完高中的權利和參加高考,余亭亭迫不得已在高三開學兩個多月後,花費2.7萬多元轉入一所離家很遠的私立學校繼續讀高三。而學校以極低的升級率換來極高的升學率,高考升學率達100%,並取得朝陽區第一名,這是以剝奪她受教育的權利和前途換來的。然而,事實證明,被分流的學生並非很差,余亭亭和分流班的其他幾位同學還是考上了大學。如果讓他們順利讀完高中,他們可能會考上更理想的大學。
對此,機院附中稱,國家有關法律、政策明確指出「在普通教育中積極開展職業指導,因地制宜地在適當階段引進職業技術教育因素,在不同階段對學生分流教育。城市可在高三分流。」
朝陽法院也認為,目前我國普通高中的辦學模式正逐步發生轉化。國家有關部門的政策文件中曾提到「大部分普通高中,可以通過分流,辦成兼有升學預備教育和就業預備教育的學校。」余亭亭就分流一事和機院附中的爭議屬於教育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紛糾,不應由有法院主管,而應由有關部門處理解決。
「法院又把我踢回去了。」余亭亭對記者說,上法院之前,她已多次與教委等有關部門交涉此事,均沒有結果,無奈之下,才走進法院。余亭亭現在感到很茫然,她說:「法院駁回我的訴訟,我要討回自己的尊嚴應該找哪?」不過,余亭亭也沒有因為這次打擊而對法律失去信心。
據悉,她還要接著上訴。余亭亭說,案件的輸贏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讓社會知道「分流」這個人人都覺得習以為常的現象實質上剝奪了學生受教育的權利。
㈩ 朱邁先的平反昭雪
1984年,朱邁先被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1950年12月朱邁先在鎮反運動中被捕,以「匪特」罪被湖南新寧縣法院判處死刑,執行槍決,時年33歲。
朱邁先的妻子傅麗卿多次向當時判處朱邁先死刑的新寧縣法院申訴,並提供了搜集的大量材料和人證物證,法院經過認真復查,終於在1984年作出結論:1951年的判決書純屬錯判,朱邁先屬於起義人員,且起義後表現良好,撤銷原判,恢復朱邁先名譽。
(10)新寧法院余擴展閱讀:
「盧溝橋事變」後,朱邁先受黨組織的委派,回到了老家揚州中學讀書。在這里,朱邁先一面讀書,一面從事救亡活動,並受命擔任中共揚州特委支部書記,還和中共地下黨員江上青(江總書記之父)等人在揚州組織了「江都文化界救亡協會流動宣傳團」,宣傳抗日,慰勞抗日戰士。
1939年,朱邁先組織的宣傳團接受「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的領導。朱邁先來到武漢後,曾向董必武提出要去延安學習的要求,董必武根據他的能力,勸他不去延安,直接進入廣西的11集團軍從事政治工作。
朱邁先在組織的安排下,擔任該軍131師一個團的上尉指導員。1942年,131師調守南寧,曾參加過桂柳會戰。次年,朱邁先被派往19師工作,在師長蔣雄手下任中校政工隊長。
抗戰期間,朱邁先一直在國民黨部隊里從事抗日宣傳工作和統戰工作。由於他文化水平高,加之黨的教育和家庭的影響,他沒有養成國民*軍隊中那些軍官的官僚作風,又能平等待人。
那時的他,已是一位很受部隊戰士歡迎的軍官。抗戰勝利後,蔣雄的191師開往海南島的三亞,朱邁先也來到海南。到海南後,由於長期的勞累,朱邁先因病住進了醫院。在醫院里,他認識了護士傅麗卿,後來兩人結為夫妻。
1949年6月,蔣雄從部隊轉到桂林任專員後,又舉薦朱邁先任自己的秘書。同年12月,桂林解放前夕,由於朱邁先等人的積極工作,蔣雄手下的70000餘名軍政人員起義。
其後,朱邁先進入廣西軍政大學學習。1950年學習結業後,朱邁先被安排到桂林松坡中學任教,該校的董事長就是蔣雄。
在同年12月的「肅反」運動中,蔣雄和朱邁先被捕,一同被押到了湖南新寧縣。1951年11月,新寧縣法院以莫須有的「匪特」罪,判處朱邁先死刑,並立即執行,年僅33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