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向法院起訴
① 甲可以向法院起訴乙嗎
關於將房產私自轉移給第三人,如果未經甲的同意,原則上應該無法操作。
如果甲的權益受到侵害,甲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侵害之日起兩年之內,有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當然,法院確認夫妻共同房產之後,可重新分割。
② 1、甲向法院起訴乙,提交了一張銀行轉賬的憑證,證明自己借給乙50萬元,在訴訟中
可以啊,沒問題啊,銀行轉賬憑證屬於書證,是完全可以作為證據使法官採信的,而且如果該銀行轉賬憑證確屬真實,則如果乙拒絕承認曾經向甲借款,那乙需要承擔接下來的舉證責任;如果乙承認確有借款之行為,並主張已經還款,那麼乙依然需要承擔已經還款的舉證責任。
③ 民訴法最新案例分析題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④ 甲乙雙方發生合同糾紛,甲向法院提出訴訟,乙提出簽有仲裁協議應通過仲裁解決,案件處理符合法律規定是
只要有仲裁協議,就必須仲裁,不能訴訟。
這個案件,法院如果查明確實有仲裁協議,應當裁定駁回原告的起訴。
雙方重新到約定的仲裁委員會去仲裁。
⑤ 甲向法院起訴乙,要求被告乙按欠條歸還欠款6000元。法院查明,5月10日,乙向甲出具欠條一張,註明欠款8000
問題多,一個一個回答,看看能不能滿足你的需要。
1、你的問題已經說明「法院查明,5月10日,乙向甲出具欠條一張,註明欠款8000」,那麼對法院來說,這就是查明的事實,是一個法律事實。
1.1、對法院來說,既然都已經查明事實了,也就是說已經通過分析證據得到了這一個事實。根據這一事實,必然導出一個結果,那就是原告請求成立,被告應當歸還原告借款6000元。
1.2、對原告來說,法院已經認定了,還分析什麼?
1.3、對被告來說,法院已經認可了原告的證據,分析有用?
2、你沒說己方是哪一方啊,難道要分別從甲乙雙方分析?你這個問題本身也有問題,證據分析要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三性來分析。初步想法是什麼?法律理論依據請參照《證據規則》。查閱搜集資料是當事人的義務。選擇對己方有利的觀點意見的前提是,有證據基礎,在雙方的證據基礎上,根據對方的請求或抗辯,提煉對己方有利的觀點。
3、還是那個問題,你沒說己方是哪一方,以及所處的訴訟階段,可能性太多,就不回答了。
題外話:
4、你這個問很外行。。。首先,就拋出「法院查明」。在法院查明的基礎上,就不存在針對證據如何如何,只能針對查明的事實作辯論,闡明觀點就完了。如果你還在糾纏證據如何如何,那麼法院根本就不會理你,已經查明的法律事實,就是定案的依據,基礎。
5、你這個問題沒有限定所處的訴訟階段,一審舉證、質證完畢?辯論終結?畢庭?宣判後?上訴期?二審?二審舉證、質證完畢?二審…………每一個階段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
6、甲起訴請求歸還6000元,但是法院查明的證據是欠款8000,這是不是說明了原告甲本身就很2?當然這個肯定是法律允許的,民間借貸中當事人可以自由處置自己合法的實體權利,甲只請求6000,在證據的范圍之內,查明欠款8000,判決返還6000就是了。我想這可能是你打字的失誤。
7、這么專業的問題,才給5分。。。哥也就是閑的無聊,看你這問題錯漏百出,沒忍住。。。
⑥ 關於民事訴訟中原則問題
甲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審判乙賠償名譽損失2萬元,而法院,除了判決乙賠償甲名譽損失費2萬元,增加了日報上賠禮道歉恢復甲的名譽。這僅與當事人的處分權有關與辯論無關,因此B對C不對。
⑦ 、甲、乙兩企業簽訂10萬元的買實合同中有仲裁條款。出現合同糾紛後,甲向人民法院提 起訴訟,並未
甲乙雙方企業簽訂10萬元的買實合同中雙方都要按合同辦事,如有一方違反合同可以起訴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一定會按合同上所寫的對違反一方進行判決按合同的介直賠償給一方
⑧ 甲去法院起訴鄰居違建要求拆除,是屬於什麼之訴
你好,這是證據確鑿的起訴,所以確認起訴!
⑨ 甲於2019年7月9日向人民法院起訴乙會產生何種法律後果
後果如下:
對於被人起訴的情形,對於後果是如何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判決確定。另外,當事人可以依法出庭應訴答辯,通過答辯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具體情況,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
起訴後:1、提供正確的收件地址接收起訴材料,個別法院會讓被告到法院自取。2、核對被告身份信息,確認是否是重名。3、確認管轄法院是否正確,如果對管轄權有異議,可以在答辯期內提交書面的管轄權異議。
⑩ 甲給乙的房屋進行裝修,乙拖欠裝修款一直不給甲,甲向法院起訴的起訴時效是
從合約定給付時間到期開始計算訴訟時效,如果沒有約給付時間,則從峻工驗收(交工)時間開始計算訴訟時效。
同時,只要能證明你一直在討要則時效中止,從你最後一次討要計算訴訟時效。
貨款人到還款期起訴債務人,二年後再起訴擔保人的,擔保人不承擔擔保責任。保證人分為一般保證人和連帶保證人,在借款人不能償還借款時,債權人有權要求一般保證人代為清償其為借款人擔保的債務。無論借款人是否有能力償還借款,只要還款期限已過,債權人就有權要求連帶保證人代為清償其為借款人擔保的債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條 保證期間是確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期間,不發生中止、中斷和延長。
債權人與保證人可以約定保證期間,但是約定的保證期間早於主債務履行期限或者與主債務履行期限同時屆滿的,視為沒有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主債務履行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期間自債權人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
第六百九十四條 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從保證人拒絕承擔保證責任的權利消滅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從債權人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
第六百九十九條 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保證人的,保證人應當按照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任何一個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