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起訴退學
1. 大學退學不退學費怎麼辦
根據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規范高校教育收費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教財〔2006〕2號)之規定:「學費應按學年或學期收取,不得跨學年預收。學生繳納學費後,如因故退學或提前結束學業,高校應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時間,按月計退剩餘的學費。」
因此,在因學生自身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提出退學申請,此時學校沒有實際履行任何教育義務或者支付任何教育成本,應當根據上述規定承擔退還學費的義務。
退學費的前提條件是學生辦理退學手續。正常的退學流程,需要經過以下兩個步驟:(一)向學校學籍管理機構提出退學申請,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之規定,學生本人申請退學,學校應予批准 。按照一般的流程,退學有專門的申請表格,填寫後交由校方逐級審批,退學手續的辦理在兩周內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最好要求校方明確退學手續的審批時限,以防校方無限期拖延。(二)按照一般的流程,退學手續獲批後,校方應出具書面的退學通知單,學生拿到通知單後,辦理離校手續,有專門的離校手續單。在辦理手續時,應要求學生處或財務處退還剩餘的學費。學生辦理離校手續時,檔案管理部門還應將學生檔案退還原籍(如戶口已遷入還需到有關部門辦理戶口遷移)。
退學費的具體計算方式為年學費扣除已經學習時間學費(按月計算)。例如,在已經繳納9000元學費,一年學習時間為9個月的情況下,那麼每月學費為1000元。同時,退學以前產生的費用(比如書本、上課等),會從學費中按上述計算標准合理的予以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校方不同意退還學費,建議先與學校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向當地的省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反映,還可以就退還學費以及其他費用等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判令學校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退還相應學費。
2. 退學了,卻不給退學費該怎麼辦
辦理相關手續可以退學費。
一、向學籍管理機構申請退學。一般是學生辦公室。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第六款的規定,學校應當批准學生的退學申請。
一般來說,應該有一份特別的申請表,一步一步地填寫並提交學校批准(這里要注意,如果學校無限期拖延,最好要求學校明確批准退學手續的時限)。按照一般程序,退出程序至少可以在兩周內獲得批准。
二、退學手續批准後,由學校發出書面退學通知。學生收到通知後,應辦理離校手續。一般來說,有一個特別的離境手續表,包括財務部。辦理手續時,要求學生部或財務部退還剩餘學費。一般來說,普通高校在通知辦理離校手續時,應該已經辦理了相關的退費手續。
相關內容解釋:
第三十條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可予退學處理:
(一)學業成績未達到學校要求或者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的。
(二)休學、保留學籍期滿,在學校規定期限內未提出復學申請或者申請復學經復查不合格的。
(三)根據學校指定醫院診斷,患有疾病或者意外傷殘不能繼續在校學習的。
(四)未經批准連續兩周未參加學校規定的教學活動的。
(五)超過學校規定期限未注冊而又未履行暫緩注冊手續的。
(六)學校規定的不能完成學業、應予退學的其他情形。
學生本人申請退學的,經學校審核同意後,辦理退學手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
3. 駕校退學不退錢可以到法院起訴嗎
當然可以!不過標的較低,一般不值得起訴。但是只要起訴個人感覺駕校敗訴的幾率大!因為駕校很多條款具有霸王條款的意思。或者乾脆就是違規經營培訓。
4. 請問,學校強迫孩子退學,是否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5. 大學生因初中犯錯打官司會被退學嗎
不會退學
一般的訴訟時效是三年,打官司屬於民事糾紛,收到法院傳票去法院就行了,民事糾紛的審判結果都是賠償、道歉、恢復名譽等。
如果是刑事案件就有可能會被退學。
6. 法律求助 學校不準學生退學是否合法
一、按照我國法律規定,除了九年義務教育,學生都有退學的權利。你可以申請退學,學校所說的與法律沖突,無效,沒有資格要求你不能退學。
二、我國《民辦教育收費管理暫行辦法》第十條民辦學校學生退(轉)學,學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退還學生一定費用。具體辦法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制定。
培訓機構一般是民辦學校,適應本法規定。
按照你所敘述的情況,你申請退學完全合乎我國法律規定,而且學校還應退還你下一期學費。
如果學校再以各種各樣的借口不允許,個人建議有以下解決辦法:
首先,明確告訴學校自己已經就此問題咨詢過當律師,學校沒有這個權利不讓學生退學,且是提前退學,學校還應退還全部學費。
如果學校依舊不同意,你可以直接告訴學校你會用法律來解決,起訴學校要求退學以及退學費。
最後,如果學校還是冥頑不靈的話,你可以直接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7. 「退學處理」的法律效力及法律救濟
「退學處理」的法律性質
對於「退學處理」的法律性質,在理解上並不一致。根據傳統理論,高校的該類管理行為可歸人特別權力關系的范疇或大學自治的領域,①近年來,也有司法判例將與「退學處理」類似的「勒令退學」定性為學校的內部行政行為。②對於「退學處理」法律性質理解的差異,導致了高校校規在制定上的混亂性和隨意性,並對於正確認識是否應將高校的「退學處理」決定列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加以認真分析。
「退學處理」的法律定性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學校作出「退學處理」決定的行為既非學校的內部行政行為或特別權力關系行為,也不應屬於高校的自治范圍。其法律性質究竟如何定位?我們認為,它就是一種具有外部處理特徵的行政處理行為,也就是《行政訴訟法》上所說的具體行政行為,這種定性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可行的。
長期以來,高校都被定位為一種民事主體。在1986年實施的《民法通則》中,根據高校從事的業務活動,將之歸人事業單位序列,高校以民事主體的身份參與社會活動。1998年8月29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在內容上也採取民法上的定位,其第30條規定:「高等學校自批准設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資格,校長為法定代表人。高等學校在民事活動中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但高校的法律地位又不僅僅局限於民事主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8條第1款規定:「學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的高等學校授予;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的高等學校授予。」基於上述法律規定,我國高校在學位授予活動中又是以行政主體的身份出現。在「退學」制度中,學生一旦被學校予以退學處理,不但要喪失學籍,並且將無法取得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在這一法律關系中,學校與學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學校行使的是一種教育管理權,並且基於該權力的行使,也對相對一方,即受退學處理的學生的利益產生了直接影響。因此,學校行使的這種教育管理權力應為一種公權力,學校與學生之問的法律關系應為行政法律關系。
但是,法律並未明確授權高校可通過「退學處理」的方式限制和剝奪學生的受教育權。因此,在職權要件上,「退學處理」行為並不完全符合具體行政行為的要求,筆者以為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由於現階段我國立法體系還不完善所造成的。如果以此斷然一概否定該行為的效力,將造成學校管理上的混亂,反而更不利於學生合法權益的保護。對此,一方面我們可以採取更為有效的監督手段,規范學校校規的制定,並為相對人提供有效的救濟途徑,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應盡快修改和完善立法,從根本上規范高校的各種管理行為。對此,我們將在下文中予以論述。
「退學處理」的法律救濟:
應當對「退學處理」進行司法救濟 一般來說,當公民認為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司法途徑和非司法途徑兩種方式獲得救濟。對於受到退學處理的學生,《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只規定了非司法的救濟途徑,即:學生對退學處理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學校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訴,由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對學生提出的申訴進行復查;學生對復查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訴。對於被學校予以退學處理的學生是否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尋求司法救濟,該規章中沒有明確規定。我們認為,允許被退學處理的學生向法院提起訴訟,對於保護其受教育權不受非法侵害,監督和規范學校的管理行為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首先,司法權有介人大學管理領域的必要性。傳統的「大學自治」理論和「特別權力關系」理論為大學排斥司法權力的干預設立了一道堅固的防火牆。所謂大學自治,本應限於學術自由相關的事項,但是在這樣的口號之下,卻有可能出現大學自治權力濫用的危險。事實上,許多與學術自由核心關系過遠、甚至無關的事項,常常被利益相關的人主張為大學自治涵蓋的范疇。因此,當大學自治權力演變為一種高度特權、損害權利相對人的基本權利時,司法機關的有限介入就成為了一種必要。同樣,由於特別權力關系排斥了法治行政原理的適用,因而受到現代行政法學的全面批判,為了保障人權、厲行法治,不應當漠視特別權力關系下的人民,如軍人、公務員、公立學校、學生的基本權利,而應當規定司法救濟,使其成為法治主義保障的對象。 其次,「退學處理」的法律性質為司法審查提供了可能。以往對於學生以學校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經常以不屬於《行政訴訟法》第11條規定的受案范圍為由,駁回起訴。但通過上文分析,「退學處理」性質符合具體行政行為的內涵,應歸於《行政訴訟法》第ll條(8)所規定的受案情形。正如有學者所言:「學校的紀律處分、退學決定或不發畢業證、學位證等決定,均屬於具有行政行為效果的行為,對於這些決定不服,完全可以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途徑解決,而不宜將其推人民事訴訟范圍或置之不理。」 再次,圍繞學生被予以「退學處理」而產生的糾紛不斷出現,傳統救濟途徑不足以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這也要求法院依法提供司法救濟。近年來,有關學生與學校之間的糾紛不斷產生,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圍繞學校的「退學處理」、「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等處分決定。這其中不乏有對學生的合法權益造成侵害的案例,但是,通過傳統的申訴途徑以期達到改變原處理決定的可能性幾乎為。由法院提供司法救濟,這也是學生通過法律渠道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後一道屏障。 最後,已有的法院判例為司法審查提供了有益的實踐經驗。人民法院在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一案中確立了高等學校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原則,法院認為:「本案被告北京科技大學是從事高等教育事業的法人,原告田永訴請其頒發畢業證、學位證,正是由於其代表國家行使對受教育者頒發學業證書、學位證書的行政權力時引起的行政爭議,可以適用行政訴訟法予以解決。」在其後的劉燕文訴北京大學案中,該原則又得以堅持。盡管這些案件的訴訟要求都是要求頒發學業證書或學位證書,但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一案的起因正是由於學校以「按退學處理」的方式取消了田永的學籍。並且,一旦學生被予以退學,其必然後果也是無法取得學業證書、學位證書。可見,對於學生直接以學校的「退學處理」決定為由提起訴訟的,法院也應當予以受理。 綜上所述,如果學生對退學處理決定有異議,可依《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向學校的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出申訴,由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對學生的申訴進行復查。學生對復查決定仍有異議的,不但可向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訴,也可直接提起訴訟,並且起訴不應以申訴的提出為前提條件。對於起訴,人民法院經審查不存在諸如時效、管轄等問題,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予以立案,並由行政審判庭加以審理。 結 語 盡管允許就高校的退學處理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有利於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但司法救濟畢竟是事後救濟,不能從根本上規范高校的學籍管理行為,可以說是「治標而不治本」。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高校在學籍管理活動中對學生合法權利的侵犯,有必要對我國的高等教育立法進行相關的「立、改、廢」。一方面,在國家立法的層面明確規定高校在學生學籍、學位等相關方面的管理許可權,確定高校在該類管理活動中的行政主體資格,另一方面,要改革現行高校學籍管理的制度,廢除行政法規和高校校規中涉及侵犯學生受教育權的種種規定,完善學分制管理體系。
8. 對普通高中學生違紀被學校退學不滿能通過法院申訴嗎
2002年底,重慶某高校兩名大學生因同居懷孕被學校勒令退學,兩學生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此事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但最終兩審法院均以「學校處分不是行政處罰,不屬法院受理范圍」為由駁回起訴。)
《教育法》第二十八條第(四)項的授權:學校及其它教育機構行使「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的權利
《教育法》只授權學校可以對學生實施「處分」——「開除學籍、勒令退學」依其性質應屬於一種行政處罰——該種行政處罰非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並授權學校實施——結論:在我國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學校作出這種名為「處分」實為「處罰」的行為是一種不合法的越權行為。
目前法律界給這一問題存在爭議,上面的例子是我國首例,你的問題暫時不能申訴
9. 如果學校不給退學,可不可以起訴
可以直接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一、按照法律規定,除了九年義務教育,學生都有退學的權利。可以申請退學,學校所說的與法律沖突,無效,沒有資格要求不能退學。
二、 民辦學校學生退(轉)學,學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退還學生一定費用。具體辦法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制定。
培訓機構一般是民辦學校,適應本法規定。
10. 中專學校不退學費能否訴訟
可以退的,只要你的理由充足的話,學校是應該退錢的,你可以去找該校的主管部門處理,當然也可以起訴到法院要求校方返還學費。注意保存好你的相關單證,還有你也要證明你是什麼時候申請退學的,假如有書面申請那是最好的了,要是現在還沒有的話可以寫書面申請,要留存一份,並在申請書上註明是一式兩份還有具體申請時間。這個是一個證據,還有你所繳納的費用的單據等,當然你因為什麼原因要退學也要具體說明,這些你整理好後,他們不退的話,就去找主管部門,主管部門不處理的話,你可以直接起訴到法院去要求解除合同,並且返還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