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通緝
㈠ 法院下達通緝令分幾種
「紅色通緝令」是國際刑警組織最著名的一種國際通報。它的通緝對象是有關國家的法律部門已發出逮捕令、要求成員國引渡的在逃犯。各國國際刑警組織國家中心局可據此通報立即逮捕在逃犯。紅色通緝令被公認為是一種可以進行臨時拘留的國際證書。無論哪個成員國接到「紅色通緝令」,應立即布置本國警力予以查證;如發現被通緝人員的下落,就迅速組織逮捕行動,將其緝拿歸案。
協助成員國偵查罪犯是國際刑警組織的一個重要合作領域。這種執法合作通常是以「國際通報」這一渠道進行的。國際通報分為:紅色通報、藍色通報、綠色通報、黃色通報、黑色通報五種類型,它們都以通報的左上角國際刑警徽的顏色而得名。其中,紅色通報俗稱「紅色通緝令」。
除「紅色通緝令」外,其他色彩的通報均有其特殊含義:藍色通報涉及的是犯罪嫌疑人,要求成員國警方予以查明,獲取證據;綠色通報涉及危險的慣犯分子,提醒各國警方引起注意並加以預防;黃色通報是關於失蹤人員的信息;黑色通報則涉及死者屍體,要求識別身份。
在中國,警方的通緝體系分為四級,除了國家公安部可在全國發布通緝令外,各省、市、縣均可對在逃涉案人員在轄區內發布通緝令。
公安部刑偵局一位官員介紹,各級公安部門發放的通緝令曾經不分等級,只按號碼排序。2000年2月份,公安部通緝令首次分為「A、B」兩個等級。「A級」主要適用於情況緊急、案情重大或突發惡性案件;「B級」是公安部應各省級公安機關的請求而發布的緝捕在逃人員的命令。
對於省市及以下公安部門發放的通緝令,公安部並未作分級要求。實際上,一些省市隨之開始效仿公安部的通緝令分級辦法
㈡ 人民法院能發布通緝令么
只有公安機關有權發布通緝令,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都無權發布通回緝令。人民檢察院在自偵案件答中,需要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時,經檢察長批准,作出通緝決定後,應當將通緝決定通知書和通緝犯的照片、身份、特徵、案情簡況送達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發布通緝令,追捕歸案。
㈢ 被執行人法院布控算通緝嗎
不算,公安針對刑事案件在逃嫌疑人或者罪犯的追逃才算是通緝。
㈣ 公安網上通緝是否需要法院的判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內安機關可以發容布通緝令,採取有效措施,追捕歸案。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布。根據以上規定,對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機關可以自行決定通輯,無須獲得法院判決。
㈤ 法院網上實名通緝
有權,強制執行如果不配合,有權進行通緝並且拘捕,態度不好則變成其他性質,嚴重的可能蹲段時間
㈥ 法院通緝老賴為什麼警方不提供線索
第一,法院僅是懸賞,不是通輯。只有構成犯罪的才能通輯,而法院的被執行人只是不履行法院的判決,不構成犯罪。
第二,公安機關只對構成犯罪並被通輯的人提供線索,法院懸賞的人不符合條件,公安機關不能提供線索。
㈦ 法院宣判~在逃人員名單是網上追逃嗎
法院宣判的在逃人員名單,在公安網是肯定已經掛網追逃的嫌疑人。專
一般的在逃人員無法屬在網上查詢,但是被公開通緝的在逃人員可以去公安部網站的通緝令公告處查詢。按照有關規定,在逃犯罪嫌疑人相關信息只供公安機關內部辦案使用,但公安機關公開通緝的重大犯罪嫌疑人除外。
網上通緝,又名網上追逃、虛擬通緝,是指公安機關各部門、各警種在日常公安業務工作中,發揮各自的職責優勢,發現可疑人員時,及時與公安網「全國在逃人員信息系統」或「全國在逃人員信息光碟」進行快速查詢、比對、抓獲在逃犯罪嫌疑人員的偵查機制。
網上追逃人員的范圍包括司法機關已批准或決定逮捕、刑事拘留和有證據證明已構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嫌疑人逃離居住地、監視地、作案地,經辦案機關抓捕未歸案的,以及從看守、勞改、勞教場所脫逃的犯罪嫌疑人、罪犯或勞教人員。
㈧ 刑事訴訟法通緝的規定包括哪些
您好,
一、刑事訴訟法通緝的規定包括哪些?
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都有權決定通緝,但是通緝令只有公安機關才能發布。通緝的程序和要求:
1、只有公安機關有權發布通緝令,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單位、組織和個人都無權發布。人民檢察院在自偵案件中,需要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時,經檢察長批准,作出通緝決定後,通知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發布通緝令。
2、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如果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布。
3、被通緝的對象必須是依法應當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包括已經被捕而在羈押期間逃跑的犯罪嫌疑人。
4、通緝令中應當寫明被通緝人的姓名、別名、曾用名、綽號、性別、年齡、民族、籍貫、出生地、戶籍所在地、居住地、職業、身份證號碼、衣著和體貌特徵並附被通緝人近期照片,可以附指紋及其他物證的照片。除了必須保密的事項以外,應當寫明發案的時間、地點和簡要案情。
5、通緝令發出後,如果發現新的重要情況可以補發通報。通報必須註明原通緝令的編號和日期。
6、有關公安機關接到通緝令後,應當及時布置查緝。抓獲犯罪嫌疑人後,應當迅速通知通緝令發布機關,並報經抓獲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後,憑通緝令羈押。原通緝令發布機關應當立即進行核實,依法處理。
7、被通緝的人已經歸案、死亡,或者通緝原因已經消失而無通緝必要的,發布通緝令的機關應當立即在原發布范圍內通知撤銷通緝令。
二、申訴的審查處理
(1) 人民法院對申訴的審查處理
1、根據《若干意見》的規定,受理、審查處理申訴一般由終審人民法院進行。上一級人民法院對未經終審人民法院審查處理的申訴,一般交終審人民法院審查;對經終審人民法院審查處理後仍堅持申訴的,應當受理。對未經終審人民法院及其上一級人民法院審查處理,直接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訴的,上級人民法院應當交下一級人民法院處理。對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案件或者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准死刑案件的申訴,可以由原核準的人民法院直接處理,也可以交由原審人民法院審查。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寫出審查報告,提出處理意見,逐級上報原核準的人民法院審定。
2、人民法院受理申訴後,應當在3個月內作出決定,至遲不得超過6個月。人民法院經過審查,認為有刑事訴訟法第204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這些情形包括:①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②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③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④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
3、《若干意見》第7條則作了進一步的規定,即對終審刑事裁判的申訴,具備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決定再審:①有審判時未收集到的或者未被採信的證據,可能推翻原定罪量刑的;②主要證據不充分或者不具有證明力的;③原裁判的主要事實依據被依法變更或撤銷的;④據以定罪量刑的主要證據自相矛盾的;⑤引用法律條文錯誤或者違反刑法第
12條的規定適用失效法律的;⑥違反法律關於溯及力規定的;⑦量刑明顯不當的;⑧審判程序不合法,影響案件公正裁判的;⑨審判人員在審理案件時索賄受賄、徇私舞弊並導致枉法裁判的。人民法院經過審查,對不符合上述情形的申訴,應當說服申訴人撤回申訴;對仍然堅持申訴的,應當書面通知駁回。
4、申訴人對駁回申訴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訴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04條規定的,應當予以駁回。經兩級人民法院處理後又提出申訴的,如果沒有新的充分理由,人民法院可以不再受理。
5、此外,《若干意見》第11條還規定,人民法院對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中僅就民事部分提出申訴的,一般不予再審立案。但有證據證明民事部分明顯失當且原審被告人有賠償能力的除外。
(2)人民檢察院對申訴的審查處理
1、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規則》的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向人民檢察院申訴的,人民檢察院控告申訴部門、監所檢察部門應當分別受理,依法審查,並將審查結果告知申訴人。
2、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材料應迅速審查,認為需要復查的,由承辦人填寫案件處理呈批表,經主管領導批准後復查。對批准復查的申訴案件,應當擬訂復查計劃,確定需要查清的主要問題以及復查的方法、步驟、措施和完成的時間等。
3、復查終結後,辦案人員應製作結案報告,內容包括:①申訴的主要問題和主要事實;②查證的情況和結果;③復查處理的意見。結案須經部門負責人批准。重大的案件應報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批准。結案處理,必須履行法律手續。法院原判決、裁定正確的,駁回申訴,並製作駁回申訴通知書。原判決、裁定確有錯誤,需要糾正的,應製作改判建議書,建議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必要時經報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決定,可按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㈨ 欠債不還,法院會通知公安網上通緝嗎
法院不會主動作為。法院不告不理。
公安部在網上通緝均依法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