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法院是
⑴ 原審法院是指一審法院嗎
一般情況下,原審法院是指一審法院。如果是二審後再審的案件,再審內時一般會表述容為原一審法院、原二審法院(本院再審的就稱本院,提審或指令再審的稱原二審法
原審法院是指第一次審理你的案件的法院即為原審法院。
在實踐中,一般級別管轄問題由法院自行把握。但如果一審法院已經做出判決,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7條之規定「當事人未依法提出管轄權異議,但受訴人民法院發現其沒有級別管轄權的,應當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二審法院應當以嚴重違反程序為由裁定將案件發回重審,而後根據級別管轄確定管轄法院。
⑵ 原審」法院是一審法院,還是二審法院
從字面看原審即原來審理的,通常被二審法院表述為一審法院的代名詞,在二審判決中出現。
⑶ 原審法院是一審法院,還是二審法院
對於很多來說,他們都會遇到這樣的一種問題,就是原審法院是一審法院還是二審法院。那麼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來,就是作出原審判決的法院,對於這樣的一些法院來說,也是能夠通過自己的一些方式來進行判斷的。因為畢竟對於這樣的一些判決的法院來說,通常都能夠去進行審判監督,或者是發還重審的這樣的一個概念。那麼原審法院就是一審法院,而且對於這樣的一些一審法院來說,通常都是能夠去對於這樣的一些法院執行一個監控的作用的。
但是對於這樣的一個審判來說,原審的公告就已經去發布了,所以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來說也是會存檔的,大家都會覺得一審法院就是原審法院。
⑷ 如何確定一審法院的級別
我國有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級法院,都可以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但受理案件的范圍不同,具體是指:
1、基層人民法院。
基層人民法院(指縣級、不設區的市級、市轄區的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就是說,一般民事案件都由基層法院管轄,或者說除了法律規定由中級法院、高級法院、最高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外,其餘一切民事案件都由基層法院管轄。
2、中級人民法院。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一,重大涉外案件(包括涉港、澳、台地區的案件)。所謂涉外案件,是指具有外國因素的民事案件,如原告或被告是外國人、涉及的財產在外國等。所謂重大涉外案件,是指爭議標的額大、案情復雜,或者居住在國外的當事人人數眾多或當事人分屬多國國籍的涉外案件。
第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所謂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一般是指在政治上或經濟上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在政治上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主要是指訴訟當事人或訴訟標的及標的物涉及到的人或事在政治上有重大影響,如當事人是黨、政、軍界要員或人大代表等。在經濟上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主要是指訴訟標的金額較大、爭議的法律關系涉及到國家經濟政策的貫徹等類案件。
第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目前這類案件主要有海事和海商案件、專利糾紛案件、商標侵權案件。海事、海商案件只能由海事法院管轄(海事法院與普通中級法院同級),其他法院不能管轄;專利糾紛案件只能由省級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以及青島、大連和各經濟特區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其他法院沒有管轄權。
3、高級人民法院。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是在本轄區內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在全國范圍內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以及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理的案件。所謂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是指在全國范圍內案件性質比較嚴重、案情特別復雜、影響重大的案件,這類案件為數極少;所謂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因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是指只要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某一案件應當由其審理,不論該案屬於哪一級、哪一個法院管轄,它都有權將案件提上來自己審判,從而取得對案件的管轄權。這是法律賦予最高審判機關在管轄上的特殊權力。但應明確的是,由最高人民法院作為第一審管轄的民事案件實行一審終審,不能上訴。
⑸ 訴訟中如何使用法庭和法院兩詞,如上訴,稱一審法庭,還是一審法院
稱一審法院,以下是法庭和法院的聯系和區別;
法院是審判機關,法庭是審判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
法院是獨立的法人,法庭則沒有法人資格。
在我國法院設在縣級以上行政區或特定區域,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軍事法院)、中級人民法院(海事法院、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基層人民法院。
法庭則設在各級法院,分為審判法庭(審判場所)和業務庭(內設機構),在基層法院可以在轄區內劃定若干區域設立派出法庭或巡迴法庭。派出法庭、巡迴法庭以基層法院的名義行使審判權,以基層法院的名義出去法律文書。
⑹ 行政訴訟中,被告是縣級人民政府。一審法院是哪一級
一般是中級人民法院,法律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內第十五條規定,容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6)一審法院是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八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第十九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⑺ 法院一審是什麼意思
主審法官主要體現在合議庭中,法律規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中級別最高的人做審判長,但是合議庭中的某個成員主要辦理這個案件,主要辦理這個案件的法官就是主審法院。
⑻ 一審法院的流程是怎樣的
法院審理案件流程。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七條 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第一百三十八條 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
第一百三十九條 當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
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當事人要求重新進行調查、鑒定或者勘驗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一百四十條 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第一百四十二條 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⑼ 什麼是一審,二審
一審是指法院對案件的最初一級審判。一審的程序可以分為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兩種。
二審又稱上訴審程序,是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就第一審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理時,所應當遵循的步驟和方式方法。
我國採取的是二審終審制,如果當事人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案件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要求上一級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第二次審判;
經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是終審判決和裁定,當事人不服不得再提起上訴,人民法院也不得按照上訴審程序審理。
(9)一審法院是擴展閱讀:
一審法院民事案件管轄范圍
我國有四級人民法院,即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直轄市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包括縣、區人民法院,不設區的市人民法院。
二審法院民事案件管轄范圍
二審主要是審理一審不服而上訴的案件,並沒有一開始就直接進行二審的案件。所有的案件都會通過一審,只是根據各級法院的管轄范圍不同,而告到不同的法院。
⑽ 一般來說,涉及案件的原審法院是一審法院還是二審法院
大部分的人,他們在涉及到這樣的一個打官司的案件當中的時候,他們都會覺得這樣的一些原審法院很有可能就是一審法院。那麼對於這樣的問題和概念來說,我們也是有著自己的一些了解的,畢竟對於一審來說,就是能夠去讓我們了解這樣的一個作出原判決的法院。而且對這樣的法院來說,也是能夠讓我們自己感覺到自己是不是應該提起上訴的一個關鍵。
並且這樣的一審法院在判決的時候也是非常的公正,客觀的,因為採取的第一證據就是非常的及時。所以這個時候會對於我們自己的一些裁判來說是比較科學的。而且很多人在經歷這樣的一些案件的時候,通常會感覺到原審法院的確對我們來說是有一個推動作用。而且對於這樣一個案情的發展來說也是十分的至關重要的,因為這樣的一些原審法院的確能夠幫助我們自己在埃及的發展當中能夠了解到這樣的一些證據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