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法院能執行嗎
⑴ 法院在2021年10月份疫情期間可以出省執行執法嗎
⑵ 法院判決被執行人在疫情期間可以延期履行還款義務嗎
一般來說,逾期不還屬於民事糾紛,對方採取法院起訴的途徑來解決問題內的話,一旦判容決之後,拒不還款的話,就可能被列入無錫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之中。判決後,在一定時間內借款人沒有按照要求履行責任,債權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法院在受理強制執行是,會依法查詢債務人名下的房產、車輛、證券和存款等財產,並且借款人每年都要向法院報備財產收入情況,如果名下財產不足已還款的話,那麼就被限制高消費,就是說我們經常聽說的,老賴不能乘飛機、高鐵,不能住高消費酒店的情況。
⑶ 疫情期間法院可判緩刑嗎
法律分析:判緩刑與疫情沒有任何關聯。因為,判緩刑是根據犯罪情節和認罪態度,以及立功表現,還有自首情節,還有就是判緩刑後,對社會沒有危害性。所以,只有具備以上條件,才能獲得判緩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十二條 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一)犯罪情節較輕;(二)有悔罪表現;(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⑷ 疫情期間的拘留全部不執行
法律分析:行政拘留屬於行政處罰的一種,行政拘留是最嚴厲的一種行政處罰,通常適用於嚴重違反治安管理但不構成犯罪,而警告、罰款處罰不足以懲戒的情況。因此法律對它的設定及實施條件和程序均有嚴格的規定。對於行政處罰最後不執行的情況,可以分為暫緩執行與決定不執行。
法律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 一百零七條 被處罰人不服行政拘留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可以向公安機關提出暫緩執行行政拘留的申請。公安機關認為暫緩執行行政拘留不致發生社會危險的, 由被處罰人或者其近親屬 提出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條件的擔保人, 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標 准交納保證金,行政拘留的處罰決定暫緩執行。
⑸ 疫情結束後為什麼執行局還不能執行呢
執行委員會是人民法院對判決結果的執行機構,也是一個組織、單位和機構內的指令、命令或法律、法規的執行/規范機構。執行財產所在地發生疫情或者執行法官不能執行防疫措施的,人民法院可以責令暫停執行。
必須是當事人申請並經法院受理後進入執行程序的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必須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當事人申請執行的期限為兩年。有權對負有協助調查實施義務但拒不協助調查實施的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直接責任人處以罰款。
⑹ 申請強制執行,對方有財產拒不執行,法官說疫情期間處理不了該怎麼辦,自己等了1年了
《民事訴訟法》第226條規定: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回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答申請執行。上一級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法院執行。
首先,確定法院已查到財產線索,或當事人已經提供了明確的財產線索,在這種情況下,法院不能給出不予執行合理解釋的,當事人可以依據上述法律規定,直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執行,這樣可以給執行法官以威懾作用。
⑺ 疫情期間法院如何判決
疫情期間,一般來說法院對於案件原則上是延期審理的,符合中止案件的就中止審理,但是對於緊急情況的案件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可以開庭,但是能視頻審理的最好是視頻審理。
【法律依據】
《關於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精神切實做好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間審判執行工作的通知》
在訴訟程序方面,強調了疫情防控期間該延期審理的案件原則上延期審理,對於符合訴訟中止條件的案件,依法中止審理或執行,對於申請訴訟期間順延的,要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充分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對於情況緊急的案件,應當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開庭審理,有條件的可以採用視頻開庭形式。
⑻ 還要多久法院才能過了疫情強制執行
目前看疫情反反復復的還看不到准確的結束日期。不過情況緊急的案件可以跟執行局們溝通,他們應該不必等到疫情結束。所以你最好問問相關部門,如果你懷疑他們推脫就去上級部門申訴。
⑼ 疫情期間醫院醫保資金法院可以執行嗎
可以執行的!!!
⑽ 請問現在這個疫情是不是已經都過去了法院可以對拒不執行的採取拘留嗎
現在國內的疫情控製得不錯,感染人員逐步下降,法院對拒不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採取拘留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