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鄧興法官

鄧興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4-17 18:14:32

『壹』 一生清正廉潔,為民做主的官員有哪些

一生清正廉潔,為民做主的清官:
1、西門豹(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魏國(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安邑一帶)人。魏文侯時任鄴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勛。初到鄴城 (今河北臨漳縣、河南安陽市一帶) 時,看到這里人煙稀少,田地荒蕪蕭條,一片冷清,百業待興,於是立志改善現狀。後來趁河伯娶妻的機會,懲治了地方惡霸勢力,隨後頒布律令,禁止巫風。教育了廣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園。同時,他又親自率人勘測水源,發動百姓在漳河開圍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還實行「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鄴城民富兵強,成為戰國時期魏國的東北重鎮。

2、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涿郡蠡吾縣(今河北博野縣)人,一代名臣。執法不避權貴,生活的年代大致在漢昭帝後期及漢宣帝前期(公元前73年前後)。《漢書》說:「廣漢為人強力,天性慧於孝職。」他嫉惡如仇,以強有力的手腕治理地方治安,處置豪門權貴,深受百姓愛戴。而趙廣漢最終遭朝廷腰斬處死的結局,更為其不平凡的經歷增添了一層迷離的色彩。

3、黃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漢族,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漢大臣,事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
黃霸自幼攻讀法律之學,少有大志。漢武帝末年,捐官出仕,先後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揚州刺史、潁川太守等地方官職。漢宣帝五鳳三年(前55年),出任丞相,總攬朝綱社稷。甘露三年(前51年),黃霸去世,謚號定侯。黃霸善於治理郡縣,為官清廉、外寬內明,文治有方,政績突出,後世常將黃霸與龔遂作為「循吏」的代表,並稱為「龔黃」。

4、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師(今偃師市緱氏鎮)人,徐有功是國子監博士徐文遠的孫子。青年時期舉明經及第。歷經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長期在司法任上,是武則天時期與酷吏斗爭的一面旗幟,也是歷史上罕見的一位以死守法、執正的法官、清官。《新唐史》對他有「雖十歲未見其比」之贊譽。他死後武則天追贈他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顯登位後加贈他為越州都督(一品)頭銜,並特下制書表彰:「節操貞敬,器懷亮直,徇古人之志業,實一代之賢良」和「卓然守法、雖死不移。無屈撓之心,有忠烈之議。」

5、狄仁傑(630年-700年11月15日),字懷英,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
狄仁傑早年考中明經科,歷任汴州判佐、並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擔任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成為宰相。但不久就被來俊臣誣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契丹之亂時被起復。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任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納言、右肅政台御史大夫。他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封內史,並於同年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後又追贈司空、梁國公。

6、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曾任天章閣待制,人稱「包待制」,後為龍圖閣直學士,故後人亦稱「包龍圖」,卒贈禮部尚書,謚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包黑炭」。

7、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於世,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相公庄街道房庄村人,房彥謙之子,唐初名相。
房玄齡18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後,為秦王參謀劃策,典管書記,是秦王得力的謀士之一。
武德九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房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二月為尚書左僕射;貞觀十一年封梁國公;貞觀十六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貞觀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齡病逝,謚文昭。
永徽三年,玄齡次子遺愛與其妻高陽公主被指謀反,遺愛被處死,公主賜自盡,諸子被發配流放到嶺表。玄齡嗣子遺直也被連累,被貶為銅陵尉。房玄齡配享太廟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因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因此人稱「房謀杜斷」。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新唐書》本傳對房的評價是「玄齡當國,夙夜勤強,任公竭節,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吏治,而緣飾以文雅,議法處令,務為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

8、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1587年(萬曆十五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贈太子太保,謚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9、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永樂十九年(1421年),於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後,身為御史的於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一年(1446年),因進京覲見時不向王振獻媚送禮,遭其黨羽誣陷,下獄論死,後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額森)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征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謚肅愍。萬曆中,改謚忠肅。有《於忠肅集》。《明史》稱贊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於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10、於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號於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於成龍被任命為羅成縣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於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後遷任湖廣黃岡的知州,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康熙二十年入京覲見。後升任江南江西總督。
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於成龍兼管兩地巡撫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
於成龍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贊譽。

『貳』 彭宇案的法官是誰現在還在當法官嗎

南京彭宇案,是2006年末發生於中國江蘇南京市的一起引起極大爭議的民事訴訟案。 老太名字:徐壽蘭

法官王浩,乃是南京彭宇案這一轟動全國的民事訴訟案的主審法官,4年前,他對此案的審判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

據南京中院和市檢察院以及市***局的綜合消息(本消息是由在市檢察院的一位資深檢察官透露):

涉案的鼓樓法院年輕法官,法學碩士王浩已被停職檢查,其問題交由司法機關偵查和處理;涉案的市某區***分局的高級警官(一級警督、徐老太之子),已被開除公職,其涉案問題移交司法機關處理,涉案的市某區的***派出所的所長和一辦案民警涉嫌作偽證和刑訊逼供,同樣交由司法機關處理。
窗之形狀見於明器者,以長方形為多,間亦有三角,圓形或它種形狀者。窗欞以斜方格為最普通,間有窗欞另作成如籠,扣於窗外者。彭山崖墓中有窗一處,為唯一之實例,其窗欞則為垂直密列之直欞。 平坐與欄干 畫像石與明器中之樓閣,均多有欄干,多設於平坐之上。而平坐之下,或用斗拱承托,或直接與腰檐承接。後世所通用之平坐,在漢代確已形成。欄干樣式以矮柱及橫木構成者最普通,亦有用連環,或其它幾何形者。函谷關東門圖所見,則已近乎後世之做法與權衡矣。

『叄』 鄧家的來歷

鄧姓源於鄧國:

受姓始祖:曼季《姓氏急救篇注》說:「鄧,古國名,本曼姓,其後稱鄧氏。以國為姓,是為得姓受姓之始。

早在炎黃二帝時,一個以鄧 (登)命名的遠古部落就已出現在今鄧州一帶。這一部落的首領鄧伯溫曾在黃帝時加入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並跟隨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到夏朝初年,夏王仲康把其兒子分封到了鄧地。

黃帝的子孫本來姓姬。鄧姓雖然也屬黃帝子孫,但由於該姓源於帝嚳的兒子契的系統,所以人們認為鄧姓源於子姓。

(3)鄧興法官擴展閱讀:

遷徙分布:

鄧姓發源於今天河南鄧州,大舉南遷於東晉之時,而播遷入閩、粵則早於漢代。漢代中期,鄧況自楚徙居南陽新野。至東漢初,因族人為光武帝劉秀的中興漢室立下大功及與東漢皇室的親戚關系,一躍而成為東漢最顯赫的家族。

但至東漢安帝時,有人誣告鄧弘等曾反對立安帝,引起安帝不滿,因而使鄧氏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難。此後,南陽鄧氏不斷外遷,有南至湖南、湖北者,也有西至山西、甘肅者。

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有南陽鄧叔攸遷至福建寧化石壁鄉,後又分支泉州等地。

東晉十六國時,中原鄧氏大舉南遷,分布於江南許多省份,以江西、江蘇居多。總之,鄧姓早期主要還是以河南省境為其繁衍的中心,其首先遷入的地方是今山東高密縣一帶。

與此同時,已有鄧姓南遷入今四川、廣東等地。至晉代,鄧姓的子孫在北方已落籍於山東、河北、陝西、山西、甘肅、安徽等地。

『肆』 怎麼查詢法院開庭公告開庭公告怎麼查

查詢法院開庭時間可以通過撥打12368服務熱線、查閱開庭通知書和閱讀法院公回告欄等方式。

1、撥打答訴訟服務熱線12368,查一下案件承辦法官電話,然後主動聯系承辦法官詢問;

2、法院開庭前,書記員會通知當事人開庭的時間等內容,送達開庭通知書,上面會註明開庭時間;

3、法院也會在案件開庭三日前在公告欄公布開庭時間,可以自行查閱。《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伍』 如何從國際法的角度看待和解決中日東海大陸架爭端

一 東海地理環境與雙方劃界主張
東海東西寬150—360海里,南北長約630海里,是中、韓、日三國領土環繞的一個半閉海。海底地貌主要包括大陸架、大陸坡、沖繩海槽和琉球西側島坡等4個部分。東海大陸架和中國大陸地勢一樣,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傾斜,但從陸架外緣的轉折處坡度急劇增大,進入到沖繩海槽西側大陸坡,① 沖繩海槽以東為琉球西側島坡。東海油氣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東海大陸架坳陷帶、釣魚島陸架邊緣隆褶帶以及沖繩海槽坳陷帶。②
中國在東海面臨同韓國和日本劃分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邊界的問題,而日韓之間也需要劃界。此外,在東海北部還存在確定三方劃界交叉點的問題。中韓和中日劃界大致以北緯30°線為界。中日劃界在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海岸與日本琉球群島相向海岸之間進行。兩國自1995年開始進行海洋法磋商,但迄今為止在劃界問題上分歧依舊。
中日東海劃界爭端的核心是沖繩海槽的地位問題。這一問題反映了雙方在劃界原則上的嚴重分歧。中國主張「海洋劃界應遵循的根本原則是公平合理原則」,而「等距離線只是劃分海洋界限的一種方法,不應把它規定為必須採取的方法,更不應把這種方法規定為劃界的原則」。③ 1996年中國在批准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1982年公約)時聲明:「將與海岸相向或相鄰的國家,通過協商,在國際法的基礎上,按照公平原則劃定各自海洋管轄權界限」。④ 而1998年頒布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法》同樣規定「在國際法的基礎上按照公平原則以協議劃定界限」。⑤ 就東海大陸架劃界而言,中國主張東海大陸架是中國大陸領土,而非日本島嶼的自然延伸,因為沖繩海槽構成了兩國大陸架之間的天然界線。而公平的劃界結果就是要實現自然延伸原則。因此,應當以沖繩海槽,而不是中間線作為兩國的大陸架邊界。相反,日本是一個傳統主張按照中間線劃界的國家,在第三次海洋法會議上屬於「中間線」集團,其1996年頒布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規定,如果日本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的「外部界限的任何部分超過了從日本基線量起的中間線,則中間線(或日本同外國議定的其他線)將代替外部界限的那一部分」。⑥ 就沖繩海槽而言,日本認為它只是兩國自然延伸之間的一個偶然凹陷,不足以中斷兩國大陸架的連續性,因此主張以中間線為界。不僅如此,日本在1974年1月30日同韓國簽訂的《日韓共同開發大陸架協定》中單方面將其劃定的中日假想中間線作為開發區朝向中國一側的界限。⑦ 那麼,從國際法的角度看,東海究竟應當如何劃界呢?
二 有關海洋劃界的國際法規則
(一)海洋劃界的最終目的是獲得公平解決
中日兩國都於1996年先後批准了1982年公約,⑧ 因此有關海洋劃界問題應適用該公約的有關規定。然而,由於海洋劃界問題是第三次海洋法會議上一個存在嚴重分歧的「核心問題」,為避免會議破裂,公約的有關劃界條款「有意識地盡量避免含有實質性內容」。⑨ 結果,1982年公約關於專屬經濟區劃界的第74條和關於大陸架劃界的第83條第1款都只規定,海洋劃界應在「國際法的基礎上以協議劃定,以便得到公平解決。」國際法院1985年在「利比亞/馬爾他大陸架案」中評論說:「《海洋法公約》規定了必須達到的目標,但未設計為達到這一目標可以遵循的方法」。⑩ 然而,毫無疑問的是,海洋劃界必須以獲得公平結果為其最終目的,而且公平的劃界結果「必須是有關國家間協議的產物」。(11) 因此,「不顧其他國家的立場,企圖用單方面行動確定國際海洋邊界的行為是違背公認的國際法原則的」,(12) 同時當然也是違反公約上述要求的。
(二)公平原則/有關情況規則是海洋劃界的習慣法
公平原則/有關情況規則主要是由國際法院在仲裁機構的幫助下通過判例發展起來的。(13) 它要求劃界「應按照公平原則並考慮到一切有關情況,以期達到公平結果」。(14) 該規則包含三個基本規范:一是和1982年公約一樣強調結果公平;二是要求適用公平原則;三是應考慮一切與劃界有關的情況。就第二項基本規范而言,國際法院在其審理的第一起海洋劃界案件——1969年「北海大陸架案」中就提出了一條重要的公平原則,即「協議不成時則應按照平分重疊區域的辦法解決」。(15) 國際法院分庭1984年在「緬因灣案」中重申了這一原則,認為其「本質上是公平的」,(16) 強調劃界的「基本標准」是「在考慮案件特殊情況的同時,對當事國向海延伸的重疊區域,原則上要加以均分。」(17) 這里的「重疊區域」指的是「權利重疊區域」,即有關各國依據國際法規定的權利基礎所能主張的最大海域界限之間的重疊部分。對專屬經濟區劃界而言,其「權利重疊區域」一般為有關國家從各自海岸量起200海里界限之間的重疊海域。(18) 但大陸架劃界中的「權利重疊區域」比較復雜。一方面,由於大陸架是沿海國「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19) 因此領土自然延伸原則是沿海國對大陸架最早的權利基礎。另一方面,由於受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制度出現的影響,如今沿海國可以對從其海岸量起直到200海里的大陸架提出權利主張,而不論自然延伸是否存在,這就是所謂的「距離標准」。(20) 這一發展將沿海國對大陸架的權利基礎從之前唯一的自然延伸原則變為如今的自然延伸加距離標准。就劃界而言,距離標準的出現使得那些以前由於存在自然延伸的中斷而不需要劃界的大陸架區域如今也出現權利的重疊了,即由距離標准和自然延伸原則所引發的權利重疊。應當指出的是,這種劃界同那些完全由距離標准所引發的權利重疊或共處單一大陸架的劃界是不同的,因為它需要均分的「權利重疊區域」是一國自然延伸界限和另一國200海里界限之間的區域,而不是從有關國家各自海岸量起的200海里界限之間的區域或是兩國海岸之間的區域。在劃分此種大陸架邊界時,為了確定是否存在自然延伸的中斷以及自然延伸的界限,就必須要考慮地質和地貌因素這些「同大陸架法律制度有關」的情況。(三)等距離不是劃界原則,而只是一種劃界方法
等距離是一種便利的制圖方法,適用等距離方法所畫出的線就是「等距離線」,它在海岸相向的情況下一般被稱作「中間線」。最早將等距離方法正式引入海洋劃界的是1958年《大陸架公約》。其第6條規定,如果有關國家不能就大陸架劃界達成協議,「除因特殊情況應另定界線外」,海岸相向國家應「以每一點均與測算每一國領海寬度之基線上最近各點距離相等之中間線為界線」(即海岸中間線),而相鄰國家間的界線則應「適用與測算每一國領海寬度之基線上最近各點距離相等之等距離原則決定之」。很清楚,該條的意圖絕非要規定一個獨立的「等距離原則」,而是要規定一個受「特殊情況規則」限制的等距離規則,「即結合起來的等距離/特殊情況規則」。(22) 「由於特殊地理結構,適用等距離規則往往產生不合理和不公平的劃界結果」,而「『特殊情況』這個條件的作用是保證公平的劃界」。(

『陸』 楊伯愷的英勇就義

一九四七年夏,國民黨最高當局為了穩定其統治區日益動盪的陣腳,竟密令各地黨政軍警憲特機關於六月二日凌晨,在整個國統區大中小城市中,抓捕手無寸鐵的革命人士。在成都,也是先由各敵特機關開具黑名單,報經省府主席批准執行。在「六·二」暴行的前兩天,已有風聲傳出,中共地下黨員周列三特意告訴楊伯愷,問他怎麼辦?他斬釘截鐵地說:「我打定主意就是這樣,決不離開崗位。」充分表現出一個堅定的革命者威武不屈的大無畏氣概。當時,軍統蓉站,中統川調局,憲兵二團,警備部稽查處,省會警察局及省特委會都提出了要逮捕楊伯愷的黑名單,六月二日凌晨,即由成都警備部稽查處行動組執行逮捕。楊伯愷被捕後,羈押在成都將軍衙門四川省特委會看守所,迭經敵特頭子呂尚功、彭興道和軍法官陳仲琳等輪番審訊,迫令他交出民盟的秘密組織及其奉行的主義。楊伯愷冷笑說:「你們應該弄清楚,民盟從來沒有秘密組織,它是公開的、正大光明的政團;它的方針政策是民主和平、團結建國。這不但過去對,現在對,將來也是對的。」
經多方營救,得到川康綏靖公署主任鄧錫侯的許諾可以保釋。但省特委會秘書長徐中齊,以楊伯愷系最高當局指名逮捕的政治要犯,不便開釋為借口,不肯放人。延至李宗仁上台代理總統,在中共和全國人民一致要求釋放政治犯的強烈呼聲中,重慶行轅不得不準予保釋楊伯愷。但省特委會軍法官許致和等,卻趁機逼誘楊伯愷寫悔過書,他們假惺惺地說:「楊先生,不要生氣,你的事情,我們絕對幫忙;不過,暫時要委屈你一下,只要你隨便辦個手續,就出去了。」楊伯愷立即嚴辭拒絕說:「我絕不寫一個字,就是馬上提去槍斃我也不寫。死怕什麼,人生自古誰無死?但要死得有價值。」愚蠢的敵人仍不識相,還死皮涎臉地問:「你到底想不想出去?」楊伯愷憤怒已極,當場掀翻軍法官的公桌,凜凜然對敵特宣布:「放不放由你,我決不請求。」一九四八年四月蔣介石新委任的反共老手、省府主席王陵基聽到敵特報告後,惱羞成怒,下令對楊伯愷不準再提保釋二字;並且蠻橫無理地嚎叫:「他平時罵我都罵得,我多關他一下都關不得嗎?」楊伯愷對敵人從不妥協,絕不假以半點顏色。可是他對獄中難友卻異常親切體貼,經常把家裡送來的肉、蛋、奶粉和糖果等營養食品,分給大家共享,對有病的同志更加特別照顧。有位當年在獄中還是個青年的王覺群,至今回憶起這些往事,仍然十分感動地說:「老楊通過上層關系,每月送進來的菜,他都要把大部分送給各室的難友,自己留下來的只有很少一點點。他見我身體不好,有幾次,還把自己留下的一點點也讓給我吃了。」
楊伯愷總是利用各種機會對獄中難友特別是青年同志,宣講馬列主義和黨的方針政策。他常常說:「我們幹革命入了獄,這是我們的光榮。敵人要我們悔過,而我們沒有過,所以無過可悔。」一位剛從華西大學哲史系畢業,為追求進步而被投入黑牢的年輕女學生毛英才,每當敵特誘逼她寫悔過書時,她就想起楊老的教誨,對軍法官許致和理直氣壯地說:「是的,我是大學畢業生,會寫文章,唯獨不會寫悔過書,因為我無過可悔。」
楊伯愷還十分注意對監獄看守兵做瓦解爭取工作。他和於淵、許壽真、王干青、晏子良、王伯高、皇子萬、王俠夫、曾鳴飛、谷時遜等戰友一起,教育爭取了好幾個憲兵棄暗投明,經常托他們傳書帶信,溝通獄內外的聯系;還叫他們經常帶一些報紙進來,讓大家知道人民解放軍的勝利消息。楊伯愷通過對報載消息的分析,向難友們悄悄傳話說:「國民黨必敗,共產黨必勝;黑暗快到盡頭,苦難即將結束。」
楊伯愷的人品學問和大無畏的革命氣概,贏得了全獄難友的極大尊敬,稱他為鐵骨錚錚的老英雄,從不妥協的老戰士,克敵制勝的「精神堡壘」!
1949年12月7日深夜,國民黨反動派將楊伯愷和31名共產黨員、進步人士秘密殺害於成都十二橋。楊伯愷遇難後的遺體,1950年1月3日,成都軍管會將楊伯愷烈士遺體遷葬在文化公園。新中國成立後,中共營山縣委、縣政府為了緬懷先烈,激勵後人,特在縣城近郊建立楊伯愷衣冠墓和駱市革命陵園。

『柒』 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所獲榮譽

因工作成績比較突出,近年來,雲南各級法院共有103個集體、191名個人獲得最高法院和中央部委表彰。其中,2個法院榮獲「全國模範法院」,2名個人榮獲「全國模範法官」,6個法院被授予「全國優秀法院」稱號,6名個人榮獲「全國優秀法官」,12名個人榮獲全國法院辦案標兵;16個集體榮獲全國法院先進集體,12名個人榮獲全國法院先進集體;2個集體被最高法院記一等功,8名個人記一等功。涌現出了官渡區法院、沾益縣法院及龍進品、李承平、鄧興、蔡磊、杜躍林等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的集體和個人。

『捌』 香港終審法院的法官

根據香港法例第484章《香港終審法院條例》第12條《法官的專業資格》,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資格獲委任為首席法官:
1、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資格獲委任為常任法官:
※高等法院首席法官、上訴法庭法官或原訟法庭法官
※在香港以大律師或律師身分執業最少10年的大律師
2、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資格獲委任為非常任香港法官,不論他是否通常居住於香港:
※已退休的高等法院首席法官
※已退休的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已退休的終審法院常任法官
※現職或已退休的上訴法庭法官
※在香港以大律師或律師身分執業最少10年的大律師
3、任何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士均有資格獲委任為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法官:
※屬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民事或刑事司法管轄權不設限的法院的現職或已退休法官者
※通常居住於香港以外地方
※從未在香港擔任過高等法院法官、區域法院法官或常任裁判官 首席法官
馬道立首席法官(The Hon Chief Justice Geoffrey MA)
常任法官
包致金法官(The Hon Mr Justice BOKHARY)
陳兆愷法官(The Hon Mr Justice CHAN)
李義法官(The Hon Mr Justice RIBEIRO)
非常任法官
黎守律先生,GBS(Mr Gerald Paul NAZARETH, GBS)
馬天敏先生,GBS(Mr John Barry MORTIMER, GBS)
烈顯倫先生,大紫荊勛賢(The Hon Henry Denis LITTON, GBM)
鄧楨(鄧國楨)法官,SBS(The Hon Mr Justice TANG, SBS)
司徒敬法官(The Hon Mr Justice STOCK)
夏正民法官(The Hon Mr Justice HARTMANN)
梅師賢爵士(The Hon Sir Anthony MASON)
賀輔明勛爵(The Rt Hon the Lord HOFFMANN)
布仁立爵士(The Hon Sir Gerard BRENNAN)
苗禮治勛爵(The Rt Hon the Lord MILLETT)
伍爾夫勛爵(The Rt Hon the Lord WOOLF of Barnes)
施廣智勛爵(The Rt Hon the Lord SCOTT of Foscote)
馬曉義先生(Mr Michael McHUGH)
高禮哲爵士(The Rt Hon Sir Thomas Munro GAULT)
紀立信先生(Mr Murray GLEESON)
華學佳勛爵(The Rt Hon the Lord WALKER of Gestingthorpe)
廖柏嘉勛爵(The Rt Hon the Lord NEUBERGER of Abbotsbury)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會獲編配官邸,官邸位於香港島歌賦山道18號。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坐駕的專用車牌是CJ,是英語Chief Justice的簡寫。

熱點內容
人民法院報電子版在線 發布:2025-04-25 19:19:02 瀏覽:313
房產買賣協議合同法60條 發布:2025-04-25 19:17:09 瀏覽:880
國內法律碩士申請LLM 發布:2025-04-25 19:12:43 瀏覽:125
周口律師收費標准 發布:2025-04-25 19:08:07 瀏覽:818
推動刑法修訂 發布:2025-04-25 19:07:27 瀏覽:185
西安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罰款 發布:2025-04-25 19:02:30 瀏覽:716
勞動法中關於職工上下班途中 發布:2025-04-25 19:01:22 瀏覽:562
月旦民商法研究 發布:2025-04-25 18:56:28 瀏覽:583
法院報道不實 發布:2025-04-25 18:31:28 瀏覽:223
伊法治國按鬧分配 發布:2025-04-25 18:29:18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