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人民法院
『壹』 2018年浙江省考,報考上虞人民法院,多少分有進面的希望,進面了需要報面試培訓班嗎
你好, 每個復崗位的實際招考情況不制同, 進面的分數線也是不一樣的呢。如果進了面試, 我建議還是非常有必要報個培訓班的,我朋友去年筆試125,排名第二,就進面了, 她在國培報了10天的封閉集訓班,面試第一,順利上岸。祝你好運!
『貳』 上虞東關法院的電話號碼
打114問啊。或者找你的代理律師。 友好提示,是東關法庭。
『叄』 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董事長戴文傑死了
杜曉斌訴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案
(返還教育費、合同效力)
(一)首部
1.判決書字型大小
一審判決書: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法院(2005)虞民一初字第673號。
二審判決書:浙江省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2005)紹中民一終字第528號。
2.案由:返還預交教育費糾紛。
3.訴訟雙方
原告(被上訴人):杜曉斌。
法定代表人:杜森燦。
訴訟代理人(一、二審):傅立新,上虞市城關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上訴人):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
法定代表人:戴文傑,董事長。
訴訟代理人(一、二審):錢五全,浙江通緯律師事務所律師。
4.審級:二審。
5.審判機關和審判組織
一審法院: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法院。
合議庭組成人員:審判長:周堅昕;審判員:王軍、俞榮堂。
二審法院:浙江省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
合議庭組成人員:審判長:魏曉法;審判員:樓曉東;代理審判員:傅海鑫。
6.審結時間
一審審結時間:2005年6月13日。
二審審結時間:2005年10月21日。
(二)一審情況
1.一審訴辯主張
(1)原告訴稱:2004年6月8日,原告因被告邀請在其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人學報名,並按被告要求預交了學費6000元,後又因被告要求補簽了「二00四年初一新生就讀協議」一份。因原告中考成績較好,被其他學校錄取,未到被告處就讀。原告遂與被告交涉,要求退還預交的學費。被告以「二00四年初一新生就讀協議」中載明:「華維錄取後,未到學校就讀,所交經費不需退還」為由拒予返還。現要求判令原、被告簽訂的就讀協議無效,責令被告立即償還原告預交的6000元。
(2)被告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辯稱:本案的基本事實是,2004年5月31日,華維學校在上虞日報上公告華維杯綜合素質測試報名的時間,6月1日至4日,有3300餘名學生自願報名,6月5日,對學生進行測試,6月7日按測試成績公布錄取情況,並以書面和會議形式告訴有關家長是否願意被華維錄取。如果願意,家長與學校簽訂就讀協議,此後,被錄取的學生陸續與華維學校訂立了「二00四年初一新生就讀協議」,並交納了部分費用,領取了錄取通知書。在就讀協議中,華維學校在明確被錄取學生就讀班級的基礎上又承諾:1)按上虞市物價部門核準的標准收取費用。2)根據新生在測試所獲得的獎項,華維學校分別給予「華維教育券」獎勵,與人民幣等值在華維學校使用。被錄取的學生則在就讀協議中承諾:1)按獎項所對應的預交金額,向華維學校交納2004學年的部分費用,在2004學年開學時結算;2)學生經華維錄取到學校就讀,所交的經費不需退還。此後,部分學生卻又到其他學校讀書。就讀協議是原、被告之間在平等、自願和誠實信用基礎上訂立,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也不存在合同法規定的無效的其他法定情形,因而是合法有效的,作為原告應依照誠實信用原則依協議辦事。要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2.一審事實和證據
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查明:被告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是民辦學校,其辦學類型為高中、初中的全日制學歷教育。2004年5月31日在上虞日報上發布招生公告,原告報名並經素質測試。2004年6月8日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發出入學須知。告知原告新學期報到時間為2004年8月31日。並由被告作為甲方,原告作為乙方,在2004年6月8日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簽訂了「二00四年初一新生就讀協議」,該協議約定甲方招收乙方為華維學校2004年初一新生,並在實驗班就讀,並承諾:(1)按經上虞市物價局核准標准收取學費、代管費、住宿費和其他相關費用。(2)根據2004年「華維杯」少年素質測試所獲得的獎項,分年於開學初發給「華維教育券」,與人民幣等值在華維學校使用。乙方自願到華維初一年級精英班就讀,承諾:(1)在注冊時按以下款項預交2004年學費,在開學時結算;特等獎獲得者預交2000元,一等獎獲得者預交3000元,二等獎獲得者預交4000元,三等獎獲得者預交5000元,四等獎獲得者預交6000元,五等獎獲得者預交7000元。(2)華維錄取後,未到學校就讀,所交經費不需退還。2004年6月8日向原告收取預交的一學年的學費及住宿費、代管費、校服費、住校生生活用品費合計6000元,收款後,發出錄取通知書,通知原告於8月31日來校報名注冊。後原告未來到被告學校報名入學。因被告不願歸還原告預交的學費,原告等人向有關部門反映要求被告返還預交的學費,有關部門也做過調查、協調,但被告表示不能退款,只能作為困難補助由原告寫出報告,再由被告給予補助而未果。現原告向本院起訴,要求被告退還原告預交的學費等費6000元。
上述事實有下列證據證明:
原告提供的證據:
(1)被告出具浙江省社會力量辦學收費專用票據一份。
(2)原、被告在2004年6月8日簽訂的二00四年初一新生就讀協議一份。
(3)被告在2004年6月8日作出的初一入學須知一份。
(4)被告在2004年6月8日作出的錄取通知書一份。
(5)上虞市教育體育局給勞利萍等人的復信。
被告提供證據:
(1)上虞日報2004年5月31日報生公告。
(2)告考生家長書。
(3)華維杯少年素質測試方案。
(4)上虞市教育體育局文件。
(5)李永林、戴蘭珍給學校要求補助的信。
3.一審判案理由
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法院根據上述事實和證據認為:被告是經依法批准興辦的民辦學校,有權向社會招生。原告作為受教育者,享有擇校就讀的權利。因原告未在被告處報名注冊,故雙方尚未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學關系。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民辦學校收取的費用應當主要用於教育教學和改善辦學條件,而原告沒有在被告處報名注冊並接受教育,被告沒有支出直接的教育教學費用,據此也不能收取原告預交之學費等費用,因此原則上應返還原告預交款項。但鑒於被告已為原告等學生上學作必要准備,創造了一定的就讀條件,故在返還款項時可酌情予以考慮。根據本案實際以返還75%為宜。
4.一審定案結論
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三十七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1)被告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應返還原告杜曉斌預交款人民幣4500元,在本判決生效後五日內付清;
(2)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
本案受理費250元,實際支出費50元,由原告杜曉斌負擔75元,被告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負擔225元。
(三)二審訴辯主張
1.上訴人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訴稱:第一,原判認為「原告作為受教育者,享有擇校就讀的權利」,這顯然是錯誤的認定。無論從法律規定和事實上,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不享有抽象籠統的「擇校就讀」的權利。被上訴人除了選擇民辦中學和學區內的公辦中學接受初中階段教育以外,不存在一審判決認定的擇校就讀的權利。被上訴人和上訴人訂立就讀協議,已充分證明了被上訴人在民辦中學和學區內公辦中學問作了選擇。第二,原判認為「因原告未在被告處報名注冊,故雙方尚未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學關系」,這同樣是荒謬的。「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學關系」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從法律意義上來說,所謂「教育教學關系」,實質上是教育服務合同關系。雙方當事人的合同關系是否建立,應以合同法規定的「要約」和「承諾」來判別。被上訴人到上訴人處報名屬要約行為,上訴人出具錄取通知書則屬於承諾。就讀協議是合同的書面體現,對雙方的權利義務作了約定,若非法定無效的事由雙方當予遵守。一審法院以報名注冊作為教育關系成立的標志,顯然是錯誤的。第三,原判認為「民辦學校收取的費用主要用於教育教學和改善辦學條件,而原告沒有在被告處報告注冊並接受教育,被告沒有支出直接的教育教學費用,據此也不能收取原告預交之學費等費用,因此原則上應返還原告預交款項」,這不僅邏輯混亂,更重要的是適用法律錯誤。本案並不涉及上訴人收取的具體用途是否合法,被上訴人對此也未提出訴求。作為民辦學校,上訴人收取合理費用並依法合理使用。該條款不意味著民辦學校與自然人間不得訂立相關的合同、協議。上訴人招收初一新生是正常教育活動的首要環節,被上訴人毀約給上訴人帶來巨大經濟損失,也損害了上訴人的社會美譽度。上訴人收取的費用是基於雙方的教育服務合同約定,完全符合政府有關部門的政策規定。第四,本案的爭議焦點是就讀協議中約定的被上訴人承諾之「未到校就讀,所交經費不需退還」究竟有無法律效力?協議中並無法定無效的情況。原審雖然認可了協議的效力,但未對被上訴人的違約事實予以查明。被上訴人承諾「不需退還」是其承擔違約責任的一種方式,與現行法律不悖,一審法院對違約事實不予認定,屬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第一項,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由被上訴人承擔訴訟費用。
2.被上訴人服判。
(四)二審事實和證據
浙江省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查明:查明的事實與原審認定的事實一致,二審中各方當事人均未提出新的證據。
(五)二審判案理由
浙江省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上述事實和證據認為:當事人間爭議的焦點是杜曉斌對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是否擁有實體上的返還財產的請求權。由於雙方的權益之爭源於2004年6月8日簽訂的「二00四年初一新生就讀協議」,因此,審查該協議的法律性質和效力是本案之基石。根據當事人雙方共同確認的事實: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錄取杜曉斌為該校初一新生,杜曉斌已向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預交相關費用。據此,可以確認當事人間教育服務合同關系成立,而該協議對雙方的權利義務作了約定,一審認定雙方未建立教育教學關系不當,上訴人上訴認為教育服務合同已成立的理由充分。鑒於合同行為發生於平等主體之間,故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除受相關教育管理規范調整外,其財產關系及與之相應的行為應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調整。
杜曉斌一審起訴時請求:(1)確認原、被告簽訂的「二00四年初一新生就讀協議」無效;(2)責令被告償還原告預效的6000元學費;(3)承擔訴訟費用。支持其訴請的理由為:合同為格式合同,其中「華維錄取後,未到學校就讀,所交經費不需退還」的約定免除了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自己的責任,加重了杜曉斌的責任,排出了杜曉斌的主要權利,屬於無效條款。經審查,該條款為協議中杜曉斌所作的第二項承諾,其本身所固有的內容並不產生爭議,即:杜曉斌在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錄取後,應到校就讀,如不到校就讀,杜曉斌放棄退回所交款項的權利,學校有權拒絕退還。分析該條款的內容,應當認定屬於違約責任條款的范疇,確定了支付違約金的計算方法,即在杜曉斌不到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就讀時,杜曉斌願意支付與所交學費等值的違約金。......
『肆』 上虞市曹娥街道民間借貸哪個法院起訴
訴訟管轄,是指各級法院之間以及不同地區的同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商事案件、知識產權案件及其他各類案件的職權范圍和具體分工。
管轄可以按照不同標准作多種分類,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是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具體案件的訴訟管轄,並不能只根據級別管轄或地域管轄加以判斷,而應將相關規則相結合,綜合判斷。
1.級別管轄
級別管轄,是指各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商事案件、知識產權案件以及其他各類案件之間的職權范圍和具體分工。地域管轄、專屬管轄、協議管轄均不得違反級別管轄的規定。
1.1第一審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訴法》)第17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例外情形,詳見第1.2、1.3、4部分的內容。
1.2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民訴法》第18條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其中,依據2015年2月4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1] (以下簡稱《民訴法解釋》)的規定,重大涉外案件的判斷標准包括:(1)爭議標的額大、(2)案情復雜、(3)一方當事人人數眾多,以及(4)其他具有重大影響的情形。
同時,依據《民訴法解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包括:
(1)專利糾紛案件由知識產權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中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2)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轄;
(3)公益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4)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件,由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的市、計劃單列市和經濟特區也有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另外,依據2015年4月30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調整高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準的通知》[2] ,爭議標的額達到較大的第一審案件,也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1.3高級、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第十九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2.地域管轄
2.1當事人的住所地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民訴法解釋》的規定,公民以其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其住所,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
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住所地為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不能確定的,以其注冊地或登記地為住所地。
2.2一般由被告住所地管轄
《民訴法》第21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因此,除非法律另外規定,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2.3原告住所地管轄的情形
《民訴法》第22條規定:「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其中,有關身份關系的案件包括:(1)身份關系案件,以及(2)與身份關系緊密相關的財產案件,如追索贍養費、撫育費、撫養費的案件。
同時,依據《民訴法解釋》的規定,如果原被告雙方均被監禁或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被告被監禁或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不滿一年的,仍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監禁地或被被採取強制措施地人民法院管轄。
此外,依據《民訴法解釋》和其他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以下案件也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1)僅是被告被注銷戶籍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2)追索贍養費、撫育費、扶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3)不服指定監護或者變更監護關系的案件,可以由被監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4)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5)在國內結婚但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者一方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6)在國外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國籍國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的,由一方的原住所地或者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7)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的,國內一方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受訴人民法院有權管轄。
2.4被告住所地、法律關系發生地管轄的情形
A.合同糾紛
《民訴法》第23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依據《民訴法解釋》的規定,合同履行地按照如下規則確定:
(1)合同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地點為合同履行地。
(2)合同沒有約定履行地或約定不明確的,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動產的,以不動產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交付其他標的物的,以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即時結清的合同,以交易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
(3)財產租賃或融資租賃合同,以租賃物使用地為合同履行地;
(4)以信息網路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通過信息網路交付標的物的,以買受人住所地為合同履行地;通過其他方式交付的,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
B.保險合同糾紛
《民訴法》第24條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依據《民訴法解釋》的規定,保險標的物所在地按照如下規則確定:
(1)如果保險標的物的是運輸工具或運輸中的貨物,可以有運輸工具登記地、目的地或者保險事故發生地人民法院管轄;
(2)因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可以有被保險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C.票據糾紛、公司訴訟、運輸合同糾紛
第二十五條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六條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D.侵權之訴
第二十八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九條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條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損害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其中,侵權行為地包括:(1)侵權行為實施地,以及(2)侵權結果發生地。
E.只以法律關系發生地管轄的情形
第三十一條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二條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5專屬管轄
《民訴法》第33條規定:「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其中,依據《民訴法解釋》的規定,不動產糾紛是指因不動產權利確認、分割、相鄰關系等引起的物權糾紛。同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房屋租賃合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政策性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按照不動產糾紛確定管轄。
2.6協議管轄
第三十四條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級別管轄與專屬管轄的規定。
2.7共同管轄
第三十五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3.移送管轄
移送管轄,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發現本院對該案件無管轄權,依照法律規定將案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的情況。
《民訴法》第36條規定:「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法院管轄的,應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依據上述規定,移送管轄的要件包括:
(1)人民法院已經受理案件。
尚未受理的案件,經審查不歸本法院管轄的,裁定不予受理。因此,不存在移送管轄情形,作出不予受理裁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2)受訴法院發現本院對該案無管轄權。
只有依法享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才有權行使審判權,因此無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無權審理案件。
(3)受訴法院單方決定將案件移送給它認為有管轄權的法院。
受訴法院無需徵得受移送法院的同意,可以直接將案件移送給它認為由管轄權的法院。
(4)受移送的同級法院發現本院對移送的案件無管轄權的,不得再自行移送,而應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5)受移送的上級人民法院發現移送錯誤的,可以直接裁定撤銷。
4.指定管轄
指定管轄,是指上級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對某一案件行使管轄權。指定管轄的實質,是法律賦予上級人民法院在特殊情況下有權變更和確定案件管轄法院,以適應審判實踐的需要,保證案件及時正確地裁判。
《民訴法》第37條規定:「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依據上述規定,指定管轄的要件包括:
(1)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
所謂特殊原因,包括事實上和法律上的原因。事實上的原因,如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遇到了不可抗力的事由,即地震、水災等無法行使管轄權;法律上的原因,如受訴法院的審判人員,因當事人申請迴避或者審判人員自行迴避,無法組成合議庭對案件進行審理。出現上述情況之一的,應由上級人民法院在其轄區內,指定其他適宜的人民法院管轄。
(2)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經雙方協商未能解決爭議。
所謂爭議,包括相互推諉或者相互爭奪。通常是因為法院之間轄區界限不明,或者對法律的規定理解不一致,也有因地方保護主義為其局部經濟利益爭先立案。不論屬於哪種原因引起的爭議,應由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時應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根據《意見》的規定,發生管轄權爭議的兩個人民法院因協商不成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時,如雙方為同屬一個地、市轄區的基層人民法院,由該地、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同屬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兩個人民法院,由該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級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如雙方為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協商不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時,應當逐級進行。上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37條的規定指定管轄時,應書面通知報送的人民法院和被指定的人民法院。報送的人民法院接到通知後,應及時告知當事人。
(3)受移送的同級人民法院發現移送錯誤時,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裁定指定管轄。
(4)上級人民作出指定管轄期間,審理中止。
如果受訴法院在此期間作出判決、裁定的,上級人民法院在作出指定管轄裁定時應一並撤銷。
『伍』 哪個法院管上虞市丁宅鄉丁宅村,起訴地點是上虞市丁宅鄉丁宅村,要要哪個法院起訴
問上虞市人民法院
網址:http://www.sycourt.org/
上面有地址和電話
『陸』 057582509270這是上虞那個單位的號碼
你直接撥打這個電話問下就知道了。
『柒』 上虞區法院有殘疾人通道嗎
有。
殘疾人福利是指國家和社會在保障殘疾人基本物質生活需要的基礎上,為殘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醫療和康復等各方面所提供的設施、條件和服務。殘疾人是平等的社會成員,但是由於殘疾使他們成為社會的弱勢群體,通過立法手段保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並給予盡可能多的福利和照顧。
使他們能夠在事實上成為社會的平等一員,全面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由於勞動和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物質文化成果,這是現代社會的普遍做法。
『捌』 【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王其安您好!您涉訴/代理的案件,紹興市上虞區人民
這是法院發的審判流程信息,說明王其安涉訴了,案件應該在上虞區人民法院,建議到立案庭查詢案件信息。
『玖』 裝修工拋下建築垃圾被判刑,最終的審判結果如何
房子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的重要的,我們在外面辛苦打工很多的時候,就是為了能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讓自己的父母孩子過上更加舒適的生活,而我們在買房子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情,也是讓人覺得比較的頭疼。現在我們買的房子大部分都是一些毛坯房,我們再把它買下來之後還需要對房子進行裝修,如果我們在裝修的過程中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也是非常的讓人生氣的。
這也給人們一個警告,不要因為圖方便就隨意的高空擲物這樣會有著很大的安全隱患。我們在找工人施工的時候,一定要和他們講清楚,不要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其實作為業主也是非常的無奈的,只是想讓自己的房子裝修的漂亮一點,沒想到裝修工卻是這樣的不負責任,不僅自己犯了錯誤,承受了損失,也讓業主心裏面有疙瘩。
『拾』 廣告公司狀告城管
清理戶外亂張貼到底是誰的責任
上虞一家廣告公司狀告城管部門不作為
上虞市人民法院日前審理了一起廣告公司狀告「父母官」上虞市城建管理監察大隊(簡稱城管)「不作為」的官司。令人琢磨不透的是,長達5小時左右的庭審,其焦點問題竟是「滿城亂張貼的戶外廣告到底該誰清理?到底是誰的責任?」,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成了這場官司的症結問題。
一紙協議種下了禍根
去年,上虞市飛達廣告公司花了357700 元,競標取得了上虞市城區5處「信息廣告欄」的使用權,結果不僅自己每天得派專人大街小巷地清理亂張貼,到處亂張貼的戶外信息廣告,還讓他每月背負上了5000 多元的虧損額。
令上虞市飛達廣告裝潢公司負責人始終不明白的是「我承包了信息廣告欄,怎麼連清理城區亂張貼的義務也承包了?」。
為此,8月26日廣告公司將上虞市城管推上了被告席,狀告它城市監管不利。
「信息廣告欄」是治理市容頑症有效舉措
「信息廣告欄」是上虞市城管大隊治理戶外廣告亂張貼的「絕招」,按照原大隊長章偉根的說法是「既治理了市容市貌,又能增加單位收入,何樂而不為」。
1998 年,為了有效治理整頓戶外亂張貼廣告現象,上虞市建設局特別批准上虞市城管在城區內,利用基建房、民房牆面,設立5處信息廣告發布專用欄。試用一年後,結果發現其效果並不明顯。
1999 年,上虞市城管又決定投資8萬元,在城區內人流較為集中的鬧市區,製作了5塊「信息廣告欄」,並於當年10月,面向社會對「信息廣告欄」進行公開招標。結果中標的是上虞市盛強信息廣告有限公司,在二年的代理期內,老闆稱「賺了點工資錢」。
清理戶外亂張貼到底是誰的責任
在原告上虞市飛達廣告公司的起訴狀中寫道「協議簽定後,由於被告始終未履行協議第5條第2款(甲方對未經審批擅自張貼戶外廣告紙的行為進行嚴格監察管理,負責查處)約定,致使城區戶外廣告亂張貼情況愈來愈嚴重,直接影響原告信息廣告欄廣告紙張貼。」為此,原告認為,由於被告未履行協議約定,致使原告不能實現協議目的,原告依法享有合同解除權。
在對於上虞市飛達廣告公司《關於要求貴大隊嚴格履行協議義務的函》的《復函》中,明確寫有「來函反映的城區戶外廣告紙亂張貼情況確實存在。但是造成戶外廣告亂張貼情況愈來愈嚴重並不完全是我大隊履行義務所致。根據《上虞市城區信息廣告欄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第四條第5款規定:『乙方(飛達公司)應負責及時清理城區亂張貼的廣告紙,主動配合甲方對亂張貼行為的查處工作。』」
根據雙方的說法,實在很難說清清理戶外亂張貼到底是誰的責任,這也成了上虞市人民法院一審,雙方委託代理人爭辯的焦點。
這個官司,目前成了上虞市城管部門一件棘手的事情,作為主管部門的上虞市建設局辦公室主任吳紹燦,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曾說,「無論信息廣告欄是否中標,城市環境都應該由城管大隊來抓,居委會的老大爺、老大媽可以管,但一定要城管大隊協助管。」